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體育法

社會體育法

發布時間: 2021-12-03 12:55:25

㈠ 社會體育管理的辦法

文檔介紹:第九章 社會體育管理的方法 第一節 社會體育管理的法律方法 第二節 社會體育管理的經濟方法 第三節 社會體育管理的計劃方法 第四節 社會體育管理的行政方法 第五節 社會體育的社團管理 第六節 社會體育的標准化管理 第一節 社會體育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社會體育有關法規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下簡稱《體育法》)是我國體育的基本法,是我國發展體育事業、開展體育工作的基本綱領和總章程。《體育法》共有8章56條,分為總則、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社會團體、保障條件、法律責任和附則。 (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1995年6月20日,國務院以法規性文件的形式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該文件對今後一個時期的全民健身工作進行了綱領性的全面規劃與部署,使推行全民健身計劃成為一項具有全局意義的規范化性工作。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有利於滿足國民的健身需求,有利於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我國體育體制的改革。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共5部分26條,分別從計劃提出的背景、計劃的任務、實施的重點、採取的措施和實施的步驟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為保證全民健身計劃取得實效,達到預期的目標,出台了配套文件和實施計劃,主要有「全民健身一二一啟動工程」、《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准》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等,同時成立了「國家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加大全民健身科研力度,努力提高計劃實施的科學性,並加大社會體育經費投入。 (三)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 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是1993年12月發布並於1994年6月開始實施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以下簡稱《制度》)共9條,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條件和素質、培訓與考核、申請與審批、日常管理、機構以及《制度》的實施步驟與要求進行了具體說明。 (四)國民體質測定製度 1996年,原國家體委發布了《中國成年人體質測

㈡ 體育法的簡介

我國的體育基本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社會體育
第三章學校體育
第四章競技體育
第五章體育社會團體
第六章保障條件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體育運動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體育工作堅持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基礎,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促進各類體育協調發展。
第三條 國家堅持體育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體育事業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國家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興辦和支持體育事業。
第四條 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體育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管理體育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體育行政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授權的機構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體育工作。
第五條 國家對青年、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給予特別保障,增進青年、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條 國家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體育事業,培養少數民族體育人才。
第七條 國家發展體育教育和體育科學研究,推廣先進、實用的體育科學技術成果,依靠科學技術發展體育事業。
第八條 國家對在體育事業中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九條 國家鼓勵開展對外體育交往。對外體育交往堅持獨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
第二章社會體育
第十條 國家提倡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增進身心健康。
社會體育活動應當堅持業余、自願、小型多樣,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學文明的原則。
第十一條 國家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體育鍛煉標准,進l行體質監測。
國家實行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活動進行指導。
第十二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支持、扶助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
城市應當發揮居民委員會等社區基層組織的作用,組織居民開展體育活動。
農村應當發揮村民委員會、基層文化體育組織的作用,開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體育活動。
第十三條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應當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舉辦群眾性體育競賽。
第十四條 工會等社會團體應當根據各自特點,組織體育活動。
第十五條國家鼓勵、支持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整理和提高。
第十六條全社會應當關心、支持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為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方便。
第三章學校體育
第十七條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才。
第十八條 學校必須開設體育課,並將體育課列為考核學生。學業成績的科目。
學校應當創造條件為病殘學生組織適合其特點的體育活動。
第十九條 學校必須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對學生在校期間每天用於體育活動的時間給予保證。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開展課外訓練和體育競賽,並根據條件每學年舉行一次全校性的體育運動會。
第二十一條 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合格的體育教師,保障體育教師享受與其工作特點有關的待遇。
第二十二條 學校應當按照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標准配置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
學校體育場地必須用於體育活動,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體格健康檢查制度。教育、體育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學生體質的監測。
第四章 競技體育
第二十四條 國家促進競技體育發展,鼓勵運動員提高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在體育競賽中創造優異成績,為國家爭取榮譽。
第二十五條 國家鼓勵、支持開展業余體育訓練,培養優秀的體育後備人才。
第二十六條 參加國內、國際重大體育競賽的運動員和運動隊,應當按照公平、擇優的原則選拔和組建。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七條 培養運動員必須實行嚴格、科學、文明的訓練和管理;對運動員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以及道德和紀律教育。
第二十八條 國家對優秀運動員在就業或者升學方面給予優待。
第二十九條 全國性的單項體育協會對本項目的運動員實行注冊管理。經注冊的運動員,可以根據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參加有關的體育競賽和運動隊之間的人員流動。
第三十條 國家實行運動員技術等級、裁判員技術等級和教練員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制度。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體育競賽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由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管理或者由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會同有關組織管理。
全國單項體育競賽由該項運動的全國性協會負責管理。
地方綜合性運動會和地方單項體育競賽的管理辦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條 國家實行體育競賽全國紀錄審批制度,全國紀錄由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確認。
第三十三條 在競技體育活動中發生糾紛,由體育仲裁機構負責調解、仲裁。
體育仲裁機構的設立辦法和仲裁范圍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三十四條 體育競賽實行公平競爭的原則。體育競賽的組織者和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應當遵守體育道德,不得弄虛作假、營私舞弊。
在體育運動中嚴禁使用禁用的葯物和方法。禁用葯物檢測機構應當對禁用的葯物和方法進行嚴格檢查。
嚴禁住何組織和個人利用體育競賽從事賭博活動。
第三十五條 在中國境內舉辦的重大體育競賽,其名稱、徽記、旗幟及吉祥物等標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保護。
第五章 體育社會團體
第三十六條 國家鼓勵、支持體育社會團體按照其章程,組織和開展體育活動,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
第三十七條 各級體育總會是聯系、團結運動員和體育工作者的群眾性體育組織,應當在發展體育事業中發揮作用。
第三十八條 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是以發展和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為主要任務的體育組織,代表中國參與國際奧林匹克事務。
第三十九條 體育科學社會團體是體育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組織,應當在發展體育科技事業中發揮作用。
第四十條 全國性的單項體育協會管理該項運動的普及與提高工作,代表中國參加相應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
第六章保障條件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體育事業經費體育基本建設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和基本建設投資計劃,並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
第四十二條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自籌資金發展體育事業,鼓勵組織和個人對體育事業的捐贈和贊助。
第四十三條 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體育資金的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剋扣體育資金。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體育行政部門對以健身、競技等體育活動為內容的經營活動,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管理和監督。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對城市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將城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布局,統一安排。
城市在規劃企業、學校、街道和居住區時,應當將體育設施納入建設規劃。
鄉、民族鄉、鎮應當隨著經濟發展,逐步建設和完善體育設施。
第四十六條 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方便群眾開展體育活動,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實行優惠辦法,提高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破壞公共體育設施。因特殊情況需要臨時佔用體育設施的,必須經體育行政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批准,並及時歸還;按照城市規劃改變體育場地用途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先行擇地新建償還。
第四十八條 國家發展體育專業教育,建立各類體育專業院校、系、科,培養運動、訓練、教學、科學研究、管理以及從事群眾體育等方面的專業人員。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依法舉辦體育專業教育。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在競技體育中從事弄虛作假等違反紀律和體育規則的行為,由體育社會團體按照章程規定給予處罰;對國家工作人員中的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 在體育運動中使用禁用的葯物和方法的,由體育社會團體按照章程規定給予處罰;對國家工作人員中的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 利用競技體育從事賭博活動的,由體育行政部門協助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違法活動,並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在競技體育活動中,有賄賂、詐騙、組織賭博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侵佔、破壞公共體育設施的,由體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有前款所列行為,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在體育活動中,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的,給予批評、教育並予以制止;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違反國家財政制度、財務制度,挪用、剋扣體育資金的,由上級機關責令限期歸還被挪用、剋扣的資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軍隊開展體育活動的具體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依照本法制定。
第五十六條 本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七條 用於全國性、國際性體育競賽的體育器材和用品,必須經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審定。
(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本條已被刪去)

㈢ 社會體育是什麼專業學什麼內容

社會體育是體育類專業,主要學習的內容包括社會體育概論、體育管理學、體育社會學、體育測量與評價、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運動生理學、大球類(籃、排、足)、小球類(乒、羽、網)、武術、健身操等課程;

社會體育專業主要實踐環節包括軍訓、公益勞動、課程設計(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網頁設計和網站建設,賽事組織策劃)、素質拓展訓練、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

社會體育的就業目標。

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畢業後可面向社會體育管理機構,各種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大型企業工會組織及各類體育社會組織,從事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工作;面向各類體育中介公司、服務公司,體育旅遊部門,體育產業經營部門(如體育場館,體育俱樂部,康復保健中心,體育彩票中心等),從事體育產業的經營管理工作;

面向各種體育俱樂部,體育娛樂健身設施,經營性的體育場館,從事專業的運動指導,指導人們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以及從事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江蘇科技大學——社會體育專業介紹

㈣ 我國社會體育法規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http://wenku..com/view/de2c0f335a8102d276a22f4e.html
這個是網站 你打開就知道了

㈤ 什麼是社會體育

社會體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過學習,將具備了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掌握社會體育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指導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體育的運動技術;
3.具有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及教學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了解國內外在社會體育方面的學術發展動態;

主幹課程包括體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運動解剖學.運動訓練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概論、社會體育測量方法、社會體育心理學等等。

這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可以去體育公司、群眾體育社團等地方工作,主要負責策劃、咨詢指導等工作,主要擔任健身教練、業余比賽、民間體育比賽等。只要在工作中踏實肯干,還是很有樂趣的。

㈥ 社會體育是啥

社會體育專業旨在培養從事體育事業的高層次管理人才,該課程以工科為依託,實行雙語教學,增加了計算機課程量,注重外語和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社會體育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指導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體育的運動技術;

3.具有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及教學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有關體育事業的方針、政策、法規;

5.了解國內外在社會體育方面的學術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體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

主要課程:社會體育概論、社會體育管理學、健身概論、中華體育養生學、大眾健身娛樂體育項目的理論與方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實習、畢業論文等,至少應安排20周以上。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相近專業: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 運動人體科學 民族傳統體育 運動康復與健康

㈦ 法調整社會體育指導中各種關系有哪些

㈧ 社會體育和體育教育的區別

一、指代不同

1、社會體育:稱群眾體育或大眾體育,是指普通民眾自願參加的,以強身、健體、娛樂、休閑、社交等為目的,不追求達到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2、體育教育:是指通過身體活動和其他一些輔助性手段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

二、特點不同

1、社會體育:是屬於體育社會學范疇的概念,它與競技體育屬同一層次,為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體育的基本環節之一。

2、體育教育:體育教育本身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分為普通體育教育和專門體育教育兩大類。其基本特徵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學性。


三、目的不同

1、社會體育:發展群眾性的娛樂體育活動,擴大體育人口,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素質,豐富人民群眾的餘暇生活,調節社會感情,預防和治療職業病或因職業養成的生理缺陷和機能障礙。

2、體育教育:體育教育以教學為主要途徑,以課堂教學或專門性輔導為主要形式,以身體練習和衛生保健為主要手段。

㈨ 社會體育是什麼

社會體育專業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社會體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社會體育領域中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以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社會體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基本訓練,掌握群眾體育活動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和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社會體育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指導大眾體育、養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體育的運動技術;
3.具有從事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及教學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有關體育事業的方針、政策、法規;
5.了解國內外在社會體育方面的學術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體育學、社會學、公共管理。
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概論、社會體育測量方法、社會體育心理學、體育科研方法導論、社會調查理論方法等專業基礎課;中華養生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社會學、社會體育管理學、健身概論、市場營銷學、社區體育指導、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等專業方向主幹課;社會體育場館與管理、體育產業與經營管理、運動處方、社會體育競賽與編排、體育法規、運動保健按摩、健美運動、田徑、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太極拳、網球、羽毛球、門球、棋牌知識、體育廣告等專業必修課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實習、畢業論文等,至少應安排20周以上。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
相近專業: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 運動人體科學 民族傳統體育 運動康復與健康

熱點內容
我是演說家道德 發布:2025-09-11 22:44:23 瀏覽:13
行政法主要是用來 發布:2025-09-11 22:37:35 瀏覽:723
原司法部副部長 發布:2025-09-11 22:29:26 瀏覽:590
司法考試刑法真題2010 發布:2025-09-11 22:20:54 瀏覽:133
勞動法惡意調崗 發布:2025-09-11 22:20:45 瀏覽:650
法院怒懟 發布:2025-09-11 22:20:43 瀏覽:690
上班後考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11 21:59:21 瀏覽:833
1980年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1 21:59:20 瀏覽:258
基層工作人員法律知識競賽試題 發布:2025-09-11 21:40:52 瀏覽:985
鄉鎮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9-11 21:25:51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