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性權利

婚姻法性權利

發布時間: 2021-12-04 05:25:57

A. 什麼是性權利和性義務

個體在性關系和性活動中能夠做出或者不做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他人相應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為的許可與保障。性權利是最基本的人身權利之一,是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具有的個人權利。恰當地行使性權利,對人類自身的繁衍存續,對個人的生存、發展和健康,甚至對社會的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性權利應該由法律確認和設定,並為法律所保護。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國家應依法施用強制手段予以恢復,或使享有權利者得到相應補償。離開法律確認和保護,無所謂性權利的存在。但是在目前的社會中,由於人們在思想和觀念上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性權利的重要性,因此許多性權利還處於呼籲或者道德制約的層次上。但是社會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人們恰當、順利地行使性權利。

性權利的是概念是由女性主義者提出和倡導的。她們認為,在傳統的男權社會里,女性的性權利被社會否認或者歪曲了。因此她們把爭取獲得與男性同等同樣的性權利,作為爭取男女平等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並且為此發動過一系列相當規模的社會運動。

特徵 性權利具有下列特徵:1、性權利對象的獨特性。在大多數情況下,性權利的對象是異性,特別是指自己的配偶。2、性權利行使的限制性。性權利是一種天賦的權利,自然人都享有這種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但是,行使這種權利必須符合一定條件,主要包括:達到一定年齡和性成熟,即具有性行為能力;與性權利對象具有一定人身關系,主要是夫妻關系,性權利主要是指夫妻之間的權利;遵守法律規定的其他事項;在多數社會中,都要求人們在隱蔽的環境中實施性行為。在大庭廣眾之下實施性行為,是比較普遍的社會禁忌。3、性權利的平等性。性權利是一切人都享有的權利,而不僅僅是成年人或者婦女的權利;同時,性權利並不是一種片面的權利,而且也伴隨著相應的義務。4、性權利行使的多樣性。實施性權利賦與的性行為,不但包括與生育有關的性行為,也包括娛樂性的性行為,例如,與生育無關的性行、個人的自娛行為、閱讀性材料的行為、觀看性影視作品的行為等。

內容 性權利至少應該包括以下3個方面:1、在性關系方面的權利。它主要包括:自主選擇性伴侶的權利,拒絕建立某個性關系的權利,在任何性關系中不受侵害與損害的權利、在性關系中受到侵害或者損害後要求受到保護和索取賠償的權利,自願和自由解除現有性關系的權利等。在中國,這些性權利一般都被包括在關於婚姻的各項法律或者法規之中。2、在性行為方面的權利。它主要指:性行為的雙方都擁有要求性行為、發起性行為、參與性行為、共享性行為、拒絕性行為和終止性行為的權利,雙方都有在性行為中不受侵害與損害的權利,都有堅持或者改變自己的性行為方式的權利。3、在性的各種表現方面的權利:個人主體有權利以自己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性要求、性特徵、性現象、性情感、性感受和性觀念;也有權利拒絕他人的針對自己的各種性表現;如果他人的性表現侵害或者損害了主體,主體有權利要求保護和索取賠償。

性權利與性義務 性權利必然帶來相應的性義務。性權利與性義務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1、任何人所具有的性權利都不得侵害或者損害他人的性權利。因此,尊重和不破壞他人的性權利,就成為任何一個要求自己的性權利的人的必然義務。例如,某人既然要求和堅持自己主動發起性行為的權利,那麼性行為的對方就因此而擁有了拒絕這種性行為的權利。要求主動發起性行為的一方,在堅持自己的性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不破壞對方的拒絕權利的義務,不得以任何方式去強制對方順從自己的性要求。同樣,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擁有以公開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性慾望的權利,那麼此人就必須保證,自己的性表現對可能觀看到自己的性表現的任何人的性權利(拒絕觀看的權利)不會構成任何侵害與損害。如果此人拒絕履行這個義務,那麼此人所擁有的性表現的權利也就同時地和必然地喪失了。法律與社會就會對此人採取強行制止或者予以懲罰的措施。2、每個人的性權利都是平等的,不允許以任何方式形成性方面的任何特權。因此,在一個具體的性關系或者性活動當中,任何要求自己的性權利的一方,有義務保證自己的性權利與對方的或者他人的性權利是平等的和等量的,沒有高低、強弱、多少之分。例如,某人在性活動中提出了3方面或者3種性要求,那麼對方也就擁有了提出等量性要求的權利。如果主動的一方以任何方式否定或者抹煞了對方的任何一個權利,那麼這種性活動就是不平等的。主動一方的性權利也就由於沒有履行相應的義務而必然地喪失一部分或者喪失全部。

由於時間和空間的不同,性義務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是有差別的。根據中國的法律和道德規范,性義務一般包括:不得強迫別人與自己進行性行為,不得出於營利動機與他人進行性行為,不得在公共場合進行性行為,不得與合法配偶之外的人進行性行為,不得與不具有性行為能力的人進行性行為,等等。

性權利與性行為能力 性權利是一種與身俱來的權利,不管個人的性別、年齡、精神狀態如何,都享有這種權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實際地行使性權利。只有那些具有性行為能力的人,才可以行使性權利。性行為能力是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性行為的能力,性行為能力的具備,以個人達到一定年齡和性成熟為前提;在許多國家和地區,性行為能力還以締結婚姻關系為前提,嚴禁婚外性行為。在中國,與性行為能力有關的年齡有3個:1、14歲。根據刑法規定,與不滿14周歲的女孩進行性行為,不管對方是否出於自願,都構成犯罪。2、18周歲。根據憲法和其他法律,已滿18周歲的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3、男性22周歲和女性20周歲。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已滿22周歲的男性和已滿20周歲的女性可以結婚。

B. 婚姻法中男女雙方的權利義務

我國《婚姻法》第9條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這種平等主要是指夫妻間權利義務的平等,包括夫妻在人身方面與財產方面的平等,不允許出現只享受權利不盡義務,或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的不合理現象。共同的權利義務有:

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名字的權利。我國《婚姻法》第10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名字的權利。」婚姻雙方當事人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也應該是獨立的,沒有人身依附關系。婚後,姓氏沒有必要改變。在子女的姓稱問題上,也體現了夫妻家庭地位平等原則。《婚姻法》第16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在實際生活中,受封建社會長期夫權統治的影響,常有夫妻一方(主要是男方)限制另一方(主要是女方)學習參加社會活動的權利和自由的現象,這是違法的。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國家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不受雙方收入高低的影響。

夫妻間有相互扶養的義務。扶養是一種法律關系,扶養方為義務人,被扶養方為權利人,只有義務人履行扶養義務,才能保證權利人享受權利。扶養是夫妻間相互對等的義務,不是單方義務,也就是說丈夫有扶養妻子的義務,妻子有扶養丈夫的義務。《婚姻法》第14條規定:「夫妻有相互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在我國目前男女經濟地位還有差別的情況下,在夫妻扶養問題上應當的特別注意保護女方的合法權益。夫妻因扶養發生糾紛時,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夫妻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配偶繼承權是基於婚姻的效力而發生的,是以夫妻的人身關系為前提所產生的財產關系。丈夫去世後,妻子有繼承丈夫遺產的權利,相反丈夫有繼承妻子遺產的權利。

C. 新婚姻法有保護女性權利的條文嗎

《婚姻法》是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准則,對家庭關系和家庭成員的個人利益都加以平等的回保護。答但是,對於婦女、兒童和老人的保護,在法律原則和精神上是有所側重的。其第二條第二款就明確規定「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的原則。而男女平等、禁止包辦和買賣婚姻、禁止重婚、禁止家庭暴力等規定,就是出於對婦女權益的保護考慮。因為,一方面,現實生活中女性還是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存在同男性實際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在包辦和買賣婚姻、重婚、家庭暴力等行為中,受害更大的往往還是婦女。而第三十四條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則是直接對婦女直接保護。

D. 中國《婚姻法》規定妻子是否有義務配合丈夫過性生活

沒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回重;家庭答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4)婚姻法性權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十二條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2、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5、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1、重婚的;

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3、實施家庭暴力的;

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E. 婚姻法規定夫妻之間有哪些權利義務

人身權方面: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有參加生產、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有計劃生育的義務;財產權方面:婚前財產歸個人,婚後財產有約定的按約定辦,沒有約定的視為夫妻共同共有。

F. 婚姻法規定妻子有性義務嗎

沒有明確規定。
據我國婚姻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夫妻之間共同的權利義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夫妻雙方都有獨立使用自己原來姓名的權利。封建法律規定,結婚後,妻子必須姓丈夫的姓氏,「倒插門」的女婿必須姓妻子的姓氏,這是封建後的宗法思想,是必須破除的。第二、夫妻雙方平等協商決定子女姓氏和民族從屬的權利。子女出生後,是隨母姓,還是隨父姓;夫妻民族不同的,子女是隨父親的民族還是隨母親的民族,夫妻有平等決定權。傳統上在我國子女都是隨父親的姓氏和民族,這只是一種習慣,並不是法律要求的,如果夫妻協商子女隨母親的姓氏和民族,法律也是允許和保護的。因為子女是夫妻雙方的子女,夫妻任何一方都沒有超出另一方的對子女的特權。當子女成年後,可由其自己決定隨父親或隨母親的姓氏和民族從屬。 第三、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第四、夫妻雙方對子女有平等的撫育權利和義務。撫養、教育子女是夫妻雙方平等的義務和責任,如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夫妻有平等的經濟賠償責任。同樣,撫育子女也是夫妻雙方平等的權利,任何一方不能拒絕對方行使其權利。即使夫妻離婚,這一義務和權利也不得改變。 第五、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者說我國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每個公民艘必須遵守的,在家庭中無論丈夫或妻子,都應平等地承擔這一義務。如違反了這一法定義務,夫妻雙方應平等地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夫妻雙方有相互扶養的義務。夫妻是共同生活的伴侶,應該在精神上相互慰藉,經濟上相互扶助,無論丈夫或者妻子,只要生活困難需要扶養的,另一方必須對其盡扶養的義務。 第七、對夫妻共同財產,夫妻有平等的處理權,任何一方擅自處理,在法律上都沒有效力。 第八、對夫妻共同的債務,夫妻有平等的清償義務。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一方為家庭共同生活所欠的債務,如撫養子女、贍養雙方的老人等。 第九、夫妻雙方有互相繼承遺產的權利。夫妻任何一方去世以後,生存的另一方都有權按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死者的遺產,取得遺產的所有權,任何人都無權干涉或限制其對所繼承的遺產的處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熱點內容
我是演說家道德 發布:2025-09-11 22:44:23 瀏覽:13
行政法主要是用來 發布:2025-09-11 22:37:35 瀏覽:723
原司法部副部長 發布:2025-09-11 22:29:26 瀏覽:590
司法考試刑法真題2010 發布:2025-09-11 22:20:54 瀏覽:133
勞動法惡意調崗 發布:2025-09-11 22:20:45 瀏覽:650
法院怒懟 發布:2025-09-11 22:20:43 瀏覽:690
上班後考法律碩士 發布:2025-09-11 21:59:21 瀏覽:833
1980年刑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5-09-11 21:59:20 瀏覽:258
基層工作人員法律知識競賽試題 發布:2025-09-11 21:40:52 瀏覽:985
鄉鎮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9-11 21:25:51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