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資不抵債
Ⅰ 合同法中合同無效後財產返還問題
合同無效的法律後果是自始無效,要恢復原來的狀態。《合同法》第五十內八條對無效合同的處理做容了原則性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 「司法解釋」第二條確定了建設工程合同無效對工程款實行折價補償的基本原則,即「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 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發包方與承包方對於工期延誤造成對方的損失,仍應該進行賠償。這是根據《合同法》規定的合同無效的第二個法律後果,即過錯賠償原則,要求當事人承擔的賠償責任。
Ⅱ 什麼是合同法中的 無正當理由
合同中正當理由是合同雙方在合同中約定或法律規定的非合同一方責任的理由。內
在合同簽訂後,合同對容雙方具有約束力,雙方應當遵守,如未遵守,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但出現非一方責任的事實發生,則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或僅承擔公平責任。這即為一方具有正當事由,可以免除責任。
無正當事由即不具有合同約定的 或法律規定的免除責任的事由而未履行合同,此種情況下,需要承擔違約責任。法定正當事由,比如不可抗力。
Ⅲ 合同法中關於債務人還款的問題
從債權人最近一次向你主張權利(必須有證據證明)之日算起連續2年,超版過2年即超權過訴訟時效。
超過訴訟時效,債權人還是有權向你索債,但你可以以超過時效為由拒絕償還。
也就是說債權人永遠都享有起訴權,但超過時效會喪失勝訴權,即便債權人有再多的證據,他也要不回錢了(法院不會支持他)
Ⅳ 債務人資不抵債,債權人能否行使代位權
在法人資不抵債的情況下,債權人可以去法院申請債務人{法人}破產,並申請優先償還對第三人的債務。
Ⅳ 合同法中在不能確定償還哪一筆債務的時候
您好,《合同法司法解釋(二)》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規定的公平原則、內誠實信用原則等,參考《擔容保法》、《破產法》等法律規定的精神,對審判實踐中亟須解決的一些問題作出了解釋,其第20條規定:「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人所負的數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幾項債務均到期的,優先抵充對債權人缺乏擔保或者擔保數額最少的債務;擔保數額相同的,優先抵充債務負擔較重的債務;負擔相同的,按照債務到期的先後順序抵充;到期時間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債權人與債務人對清償的債務或者清償抵充順序有約定的除外。」第21條規定:「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並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一)實現債權的有關費用;(二)利息;三)主債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Ⅵ 企業怎麼通過合同管理防止被人拖欠貨款
一個企業如何在競爭激烈及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做到不失去客戶又能保證貨款回籠安全,這個問題確實困擾著多數企業,就此問題,胡海良、胡文軍律師認為企業有必要建立「事先預防、事中控制、事後補救」的制度,以確實有效地避免無謂的損失。預防是防範貨款風險最重要環節,事後再去救火是最下策,在此著重就這個問題略談幾項法律措施:
一、事先預防,完善合同的審批制度1、業務洽談:A、注意對方業務人員的簽約資格,是否有相應的授權。B、注意對方資信情況,著重了解公司性質,注冊資金或從其他與其合作過的客戶了解情況等,以清楚對方履行能力,要求對方提供營業執照有效復印件以便核對。C、注意了解對方的銀行帳號、所在地點及公司規模等基本實際情況,以防空頭公司。D、有時簽訂金額巨大的合同,必要時可請律師對該公司作預先資信調查。2、簽約:A、審查合同條款是否完整、合法有效,自身合法利益是否得到體現。B、注意合同違約條款的簽訂,簡單舉例如下:1)根據《合同法》第134條: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通過這樣的約定,如果對方無法支付貨款,賣方就可及時行使貨物所有權,請求返還貨物,以免有更大損失。2)此外可通過違約罰則,即逾期付款時間越長,要承擔更高的違約金,督促對方盡快支付貨款。3)盡量約定本公司所在地法院為糾紛管轄法院,避免糾紛發生時要到外地打官司,多花財力又恐地方保護主義。C、建立合同層遞報批,審核制,重大合同聘請律師或由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參與談判、審核。D、建立合同的檔案管理制度,以便合同的跟蹤、總結。
二、事中控制,即合同履行中一旦發現對方有逾期付款或其他違約行為,就應及時採取對應措施,以免延誤時機。1、在下列情形下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後,就可免除自身交貨義務,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2、若是分期付款,如果買方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向買方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3、在付款期限到時對方拒不付款,應立即上報公司領導,及時採取催討措施,特別要注意訴訟時效的計算,以免喪失法律上的勝訴權。
三、事後補救措施,一旦發現貨款無法按期收回及催討有困難,應分析對方拖延或拒付原因,採取相應措施:1、無理拒付——及時收集證據材料,進行訴訟。2、如果對方是一時資金周轉不開,要求延付——與對方達成延期還款協議,確定付款時間,盡量要求對方提供還款擔保,或形成公證的債權文書。3、對方資金嚴重資不抵債或有轉移資產行為——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凍結、查封對方財產,避免債權落空,然後立即進行訴訟。
Ⅶ 關於合同法
A公司需支付違約金4萬元 並要按期支付第二批貨款 否則b公司有權堅持解除合同 《聯合國銷售合同公約》第51條所規定的,「買方只有完全不交付貨物或者不按照合同規定交付貨物等於根本違約時,才可以宣告整個合同無效 根據本情況 B公司沒權堅持解除合同
Ⅷ 《合同法》中法律規定合同終止的幾種情形
一、合同法裡面合同終止的情形有幾種?
《合同法》第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另外,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二、合同終止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後果?
合同終止引起以下法律後果:
1.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消滅;
2.合同雙方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
3.原合同當事人一方與第三人之間產生權利義務關系。
三、合同終止與合同解除有什麼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合同終止只適用於繼續性合同,即債務不能一次履行完畢而必須持續履行方能完成的合同,如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以及大部分以提供勞務為標的的合同;而合同的解除原則上只能適用於非繼續性合同。
2、適用的條件不同。合同終止既適用於一方違反合同,也適用於沒有違反合同的情況;而合同解除主要適用於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情況。
3、法律後果不同。合同終止只是使合同關系向將來消滅,並不溯及力,因此不產生恢復原狀的法律後果;而合同解除可使合同關系溯及地消滅,因而產生恢復原狀的法律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