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外企業為什麼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外企業為什麼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1-12-05 02:40:15

勞動法 勞動合同法 不適用的具體對象群體有哪些比如,公務員。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的規定,下列人員不是《勞動合同法》上所稱的勞動者,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1.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
公務員依法行使國家職權的行為,不是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而國家職權不能作為合同的對象,從而不能把公務員視為雇員。我國當前採取的是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分別立法的模式,公務員勞動關系,由《公務員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規范。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工作人員(如工、青、婦等社會團體的機關工作人員)也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2.農村勞動者(或稱農業勞動者、農民)
毫無疑問,農民屬於勞動者的范疇,但農民勞動關系是否由《勞動合同法》調整,爭議很大。現在立法的態度是,農村勞動者通過家庭聯產承包合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農民與村民委員會之間不屬勞動關系,不受《勞動合同法》調整。但是如果作為鄉鎮企業的職工或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與相應的企業、僱主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仍應是《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
3.現役軍人
正在服役的軍人肩負著保衛祖國和人民安全的重任,這是符合服役條件的公民應盡的義務,所以,現役軍人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4.家庭保姆
家庭保姆是否適用《勞動合同法》,各國規定不同,有的國家規定家庭保姆適用,但大多數國家規定家庭保姆不適用,我國規定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學生在校期間,從事的是一般性的兼職,還不能以勞動為職業,其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僱傭關系或勞務關系,不是勞動關系!

㈡ 《勞動合同法》不適用如下哪一對關系

問:我是剛畢業的學生,關於新勞動合同法,有個問題想咨詢一下。事業單位編制內的員工,適用新勞動合同法嗎?還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如果都不是,按照什麼法來管理呢?我和一事業單位簽三年的合同,告訴我是編制內,但是並不確定能在這個單位工作三年,如果我在三年內辭職,需要交違約金嗎?答: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民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包括民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合夥合作律師事務所等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實踐中事業單位人員的構成是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實行聘用制的人員;一般勞動者。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不適用《勞動合同法》,一般勞動者適用《勞動合同法》,實行聘用制的人員部分適用。《勞動合同法》"附則"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將實行聘任制的工作人員交由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來來決定,部分適用於事業單位,擴大了調整范圍。因此,你的情況屬於那一種情況,我也無法確定。如果是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的話就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如果是實行聘用制的人員,那麼部分適用勞動合同法。這次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違約金條款只適用於兩者情況:一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約定服務期和違約金,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的,可以約定違約金,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在適用違約金條款時,立法還作了特別限制,如規定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除了這兩者情形之外,勞動合同法特別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因此,你若是今年開始與單位簽訂的合同,那麼只有符合上述規定的違約金約定才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你辭職時只須承擔這樣違約賠償責任,其它的則概不理會。(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㈢ 在境內的外企工作,適用我國的《勞動合同法》嗎

現實困惑

2010年7月,小李大學畢業到深圳尋求發展的機會,小李所學專業是日語,正好有一家日本在華企業招聘翻譯人員,小李覺得這個工作很適合自己,於是小李經過嚴格的招聘考試獲得了到該企業工作的機會。入職後,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與小李簽訂了5年的勞動合同。但是2012年6月,由於該公司經濟效益不佳,打算撤走在華分公司,在華工作的日籍員工可以回到總公司任職,其餘員工一律解除合同。小李覺得公司的做法是違法的,於是向企業工會討公道,但是公司不顧工會的規定,單方面稱中國法律不適用於外資公司。那麼,小李及其他中國員工該如何做呢?

律師答疑

勞動合同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傘,在正常情況下,用人單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不得在合同期限內與勞動者解除合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工會是代表勞動者的代理人,有權代表勞動者與資方進行談判,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有一定程序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所以,即使是外資在華企業也要遵守我國法律,按法定程序解決問題。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法理薈萃

勞動合同是保障勞動者的有力武器,具有法律效力。我國境內的外資企業要按照我國法律辦事,如有違反,依法應承擔相應責任。

㈣ 請問下勞動法或者勞動合同法不適用哪些單位國企也用勞動法嗎

勞動合同法規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㈤ 事業單位為什麼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為其錄用來公務人員是參照《公源務員法》進行管理的。

㈥ AB選項為什麼不適用勞動合同法

AB都應該屬於僱傭關系,僱傭關系和勞動關系存在很多區別。凡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均可形成僱傭關系,而勞動關系主體具有單一性,即一方只能是勞動者個人,另一方面只能是企業、事業單位或是私人企業的用人單位。

㈦ 外籍員工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也就是說,只要用人單位在境內,不論它的國籍是外國還是中國,也不論勞動者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同樣不論該勞動合同的訂立地、履行地、變更地、解除或終止地在國內還是國外,一律適用《勞動合同法》。

根據《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1996年1月22日勞動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經貿部發布),外國人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指沒有取得定居權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依法從事社會勞動並獲取勞動報酬的行為。用人單位聘用外國人須為該外國人申請就業許可,經獲准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以下簡稱許可證書)後方可聘用。關於貫徹實施《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人,若其勞動合同是和中國境內的用人單位(駐地法人)直接簽訂的,無論其在中國就業的時間長短,一律視為在中國就業;若其勞動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簽訂,勞動報酬來源於境外,在中國境內工作三個月以上的(不包括執行技術轉讓協議的外籍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視為在中國就業,應按《規定》到勞動行政部門的發證機關辦理就業許可手續,並辦理職業簽證、就業證和居留證。所以,在中國境內依法辦理了就業許可的外國人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因此,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的,其權利義務是否屬勞動合同法調整,關鍵看該外國人是否取得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就業許可證,未取得就業許可證的,實踐中一般視為非法就業。

㈧ 請問某單位外騁的已退休的老專家,某單位與該位專家的關系是否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該

問:請問某單位外騁的已退休的老專家,某單位與該位專家的關系是否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該已退休的老專家在該單位工作期間出現工傷,該單位是否要承擔工傷的責任?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可以申報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的規定:在上下班途中發生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交通事故的可以認定為因工受傷。下班回家發生事故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需要看是否滿足3個條件:1、是在上下班途中,現在雖然不要求必經路線、合理時間,但是至少不能存在繞路、去干別的事情後回家的情況;2、本人承擔非主要責任,即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中載明受傷人承擔同等責任、次要責任或不承擔責任;3、是因為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受到傷害。

㈨ 公務員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

公務員應該遵守的是公務員法而不是勞動合同。

拓展資料:
公務員回,全稱為國答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在中國,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

㈩ 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嗎

看一下編制內人員是否屬於勞動者

熱點內容
2019新勞動法變化解析 發布:2025-09-11 17:12:40 瀏覽:996
最新婚姻法是哪天頒布的 發布:2025-09-11 17:05:31 瀏覽:98
論我國農村基層法律服務 發布:2025-09-11 17:03:55 瀏覽:188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1 16:51:19 瀏覽:845
刑事法律援助公函填寫樣式 發布:2025-09-11 16:49:14 瀏覽:485
央視網CCTV12社會與法圖片 發布:2025-09-11 16:47:36 瀏覽:111
社會與法搶 發布:2025-09-11 16:47:35 瀏覽:284
金藝繪美術書法學校 發布:2025-09-11 16:31:24 瀏覽:160
律師承擔政府法律顧問的經驗 發布:2025-09-11 16:20:03 瀏覽:704
鄭州大學司法 發布:2025-09-11 16:18:35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