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任意解除權
1.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有哪些
民法中任意解除權大體有:
(1)《合同法》第232條[1]: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
(2)《合同法》第268條[2]:承攬合同的定作人;
(3)《合同法》第308條[3]:貨運合同的托運人;
(4)《合同法》第337條[4]:標的已公開的技術開發合同的雙方;
(5)《合同法》第376條[5]:保管合同的寄存人;未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合同雙方:
(6)《合同法》第410條[6]:委託合同的雙方;
(7)《擔保法》第27條[7]:無保證期間的最高額保證人;
(8)《保險法》第15條[8]:保險合同的投保人;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9]:無合夥期限的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10]: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解除共有關系)。
注釋:
[1]《合同法》第232條:當事人對租賃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視為不定期租賃。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2]《合同法》第268條: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3]《合同法》第308條: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托運人可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他收貨人,但應當賠償承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
[4]《合同法》第337條:因作為技術開發合同標的的技術已經由他人公開,致使技術開發合同的履行沒有意義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5]《合同法》第376條:寄存人可以隨時領取保管物。當事人對保管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管人可以隨時要求寄存人領取保管物;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人無特別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領取保管物。
[6]《合同法》第410條: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7]《擔保法》第27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8]《保險法》第15條:除本法另有規定或者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
[9]《合夥企業法》第46條:合夥協議未約定合夥期限的,合夥人在不給合夥企業事務執行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可以退夥,但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夥人。
[10]《物權法》第99條:……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
希望對你有幫助,沒有解決不了的司考難題。
2. 承攬合同定做人享有的任意解除權(合同法268條)和違約解除權(合同法253條)矛盾嗎既然都可以任
這兩個法條適用的情景不一樣。任意解除權強調定作人可以在任何情況、任何時間專單方解除承攬合同,屬但要是造成承攬人損失的就必須賠償損失;違約解除權是針對合同雙方未約定承攬人可將承攬工作的主要內容交由第三人完成的前提下,承攬人未經定作人同意將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情形,在這個情景下,定作人有選擇權,若選擇接受,那麼由承攬人對第三人完成的工作負責,若不選擇接受,定作人就可以解除合同,此時該解除權的行使不會有定作人向承攬人賠償的問題。
3. 那些合同可以行使任意解除權
1、不定期租賃合同,雙方可任意解除。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的轉租,出租人可任意解除。物之瑕疵致合同目的不能,承租人可任意解除。
2、承攬合同的定作人可任意解除。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前,托運人可任意解除合同。
3、委託合同的雙方可任意解除。
4、投保人有任意解除權。
人保合同,除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與運輸工具航程保險合同之外的財險合同,投保人在任何時間也即合同成立後及保險責任開始後均可任意解除合同。
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與運輸工具航程保險合同,投保人在合同成立後保險責任開始前可任意解除合同,但在保險責任開始後不可任意解除。
4. 特定一方有任意解除權的合同有哪些
雙方均享有任意解除權的:委託合同和不定期租賃合同。
特定一方享有任意解除權的:加工承攬合同中的定做人;貨運合同的委託人(貨交收貨人前);保管合同中的寄存人;保險合同的投保人。不過,如果因任意解除權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最近在復習司考,關於這部分知識是這樣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5. 總結合同法中的「任意解除權」
1、任意解除權是法定解除權,該權利是物權法、合同法直接賦予委託人的權利。 專
2、任意解除權是屬委託人與受託人雙方的權力,不僅委託人可以行使,受託人也可以行使。 3、任意解除權是形成權,一旦委託人解除合同的通知送達受託人,即發生法律效力。
委託合同中基於任意解除權通常會做一定限制,在合同約定過程中限制雙方適用任意解除權。任意解除權不屬於法律中的強行性、禁止性規定,因此只要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可以在合同當中約定放棄
6. 合同一方約定任意解除權
合同一方一般不能約定任意解除權,任意解除合同,即不附條件的合同解除,它不以當事人違約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當事人自己的意願而單獨解除合同。任意解除權,有違訂立合同的根本目的,任意解除權應由法律明確規定,當事人不能在合同中自由約定。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7. 享有任意解除權的合同有哪些
所謂任意解除權,是指不需要以對方違約為理由而主張解約的解除權。任意解除合同,即不符條件的合同解除,它不以當事人違約為前提,而是完全按照一方當事人自己的意願而單獨解除合同。
一般認為,合同單方可行使任意解除權的合同有:
1、加工承攬合同中的定做人;
2、貨物運輸合同中的托運人(在貨物到達前);
3、保管合同的寄存人,如果保管合同無固定期限的,保管人也有任意解除權;
4、保險合同的投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