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外國人不能成為我國經濟法主體

外國人不能成為我國經濟法主體

發布時間: 2025-09-10 23:28:34

1. 簡述經濟法主體的類型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即經濟法主體,是指經濟權利的享有者和經濟義務的承擔者。在我國,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包括一下幾類:1、自然人是指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的法律主體,包括公民、無國籍人和外國人。個體戶也是自然人的一種特殊的法律表現形式。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能享有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組織。3、非法人組織是指依法成立但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社會組織,如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等。
一、經濟法的法律屬性:
1、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2、經濟法的產生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必然結果,它把調整的重點始終放在引導各類經濟主體依法進行經濟活動,保證經濟關系的正確確立和有序的進行上,以形成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和經濟秩序。
3、經濟法始終調整經濟關系,調整的目的就是使社會的整體經濟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而且在這個調整過程中甚至會有意使局部利益或個體利益有所損失。
二、經濟法基本原則:
1、遵循和綜合運用客觀經濟規律的原則;
2、鞏固、發展社會主體公有制和保護多種經濟形式合法發展的原則;
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
4、國家統一領導和組織自主經營相結合的原則;
5、責、權、利、效相統一的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2. 國際私法與國際經濟法的主要區別

兩者具有以下重大區別:

第一、權利與義務的主體不同

國際私法的主體通常限於不同國籍的國民(含自然人與法人)以及各種民間性的國際組織機構。國際經濟法的主體則既包括經濟領域中超越一國國界的「私法」關繫上的主體,也包括經濟領域中國際公法關繫上的主體,即國家以及各國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國家以及各國政府間組織以非主權實體的身份,即一般私法法人的身份,從事超越一國國界的經濟交往或經貿活動,它們才可以成為國際私法關繫上的主體。

第二,調整的對象不同

國際私法所調整的超越一國國界的私人間關系,可分為經濟關系與人身關系兩大類,國際經濟法則只調整前一類而不調整後一類。

第三,發揮調整功能的途徑或層次不同

國際私法是關於民法商法的法律適用法,而不是實體法,它本身並不直接確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或解決有關的紛爭。而國際經濟法是實體法。

第四,法律規范的淵源不同

國際私法的淵源主要是各國有關法律沖突或法律適用方面的國內立法,並輔以某些有關法律沖突或法律適用方面的國際慣例以及對締約國有拘束力的具有同類內容的國際條約。

國際經濟法的淵源則排除了有關人身方面法律沖突規范或法律適用規范,突出其中有關經濟方面的法律沖突規范或法律適用規范,同時大量吸收了屬於實體法和程序法性質的、有關經濟領域的國際公法規范,國際私人商務慣例以及各國國內的涉外經濟立法。

(2)外國人不能成為我國經濟法主體擴展閱讀

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私法的聯系和區別:

「國際私法」,指的是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針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關系或商法關系,指事實上或確定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又稱「法律沖突法」或「法律適用法」。其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各國涉外的私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國家之間的關系。

國際私法既是國內法,又屬於西方法學傳統分科中公法的范圍,即實質上只是一種國內公法。它可進一

步劃分為用以調整國際(涉外)私人間經濟關系以及人身關系的法律沖突規范用。前一類屬於國際經濟法范疇,後一類沖突規范所間接地加以調整的對象其關系屬於人身關系,因此,這類沖突規范不應納入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3. 經濟法大白話__

經濟法大白話

1.自然人:中國人、外國人、無國人都是人,植物人也是人,機器人不是人

2.法人:法人不是人,是公司

3.法定代表人:真的是人!對公司負責

4.債務人:欠錢的都是大爺

5.債權人:要債的都是孫子

6.保證人:大爺的大爺,幫大爺兜底

7.被保證人:通常指的就是大爺

8.出租人:我們的終極夢想就是躺著收租

9.承租人:工資的一半拿出來給房東

10.委託人:托別人辦事的人

11.受託人:替人去辦事的人

12.善意第三人:啥也不知道的老實人

13.普通合夥人:可以沒有錢,但必須得有腦子

14.有限合夥人:可以沒有腦子,但必須得有錢

15.法律:只能遵守它,不能違反它

16.法律關系:你和你的老闆之間的關系就是勞動法律關系

17.法律關系的主體:幹活兒的當事人

18.法律關系的客體:當事人乾的活兒

19.法律關系的內容:幹活兒中的權利和義務

20.權利能力:游樂園的入場券,花了錢都能進

21.行為能力:可以坐海盜船,但心臟病不能坐

22.法律行為:你給老闆3塊錢,老闆給你1個蘋果

23.事實行為:你把張三打進醫院了

24.事件:你永遠無法停留在18歲

25.意思表示:你想幹嘛,就去幹嘛

26.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我是老大,我說了算

27.雙方民事法律行為:我倆都是老大,兩個人都說了才算

28.多方民事法律行為:一家人全是老大,多數人說了才算

29.負擔行為:你收了別人房款300萬,得把房子給人家

30.處分行為:你把房子過戶給人家

31.抵押:不轉移佔有,抵押物可以接著用

32.質押:轉移佔有,抵押物得給別人用

33.留置:去澡堂洗澡不給錢,老闆有權扣留你的衣服

34.擔保物權:你借用張三20萬,張三怕你跑路不還錢,就讓你把車子押在他那做擔保

35.先佔:垃圾桶里有一個雞腿,誰先搶到就是誰的

36.一物一權原則:一塊手錶之上只有一個所有權

37.物權公示原則:你把手錶戴手上,我就知道這是你的手錶了

38.原始取得:你在地上蓋了一棟房子,38.原始取得:你在地上蓋了一棟房子

39.繼受取得:你從張三那兒買了一套房子

40.相對性:我欠你1塊錢,你只能找我要,不能找張三要

41.違約:我在你那訂了月餅,你到國慶節才給我送來

42.要約:嫁給我好嗎?

43.要約邀請:快帶個大鑽戒來向我求婚

44.承諾:我願意嫁給你!

45.抵消:你欠我1塊,我欠你1塊,抵消就誰也不欠誰了

46.免除:你欠我1塊,我發財了,不差你這1塊,不用你還了

47.提存:你買了我的東西,一直不來拿,我也找不到你人,那我就把東西放在提存機關

48.解除:發洪水了,你在我這訂的冰箱被洪水沖走了,咱倆解除合同

49.混同:你的公司欠我的公司1塊錢,我的公司把你的公司吞並了,你的都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50.代位權:你欠我1塊錢,張三欠你1塊錢,你懶得跟張三要錢,那我去找張三要

51.撤銷權:你欠我錢不還,還把房子白送給了張三,我不服,我要去撤銷你的贈予行為

52.先訴抗辯權:債務人還不上錢,債權人才能找一般保證人償還

4. 2021年初會考試《經濟法基礎》練習題(2)

多選題

1.根據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人員中不可再繼續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有()。

A、重新就業

B、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

C、被判刑收監執行的

D、移民國外

【答案】ABCD

【解析】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並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重新就業的;應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被判刑收監執行的;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適當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訓的;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

多選題

2.下列關於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運營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通過預算實現收支平衡

B、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統籌層次設立預算

C、除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與生育保險基金合並建賬及核算外,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

D、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社會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給予補貼

【答案】ABCD

多選題

3.某公司為減輕經濟負擔,通過更改職工檔案、編造證明材料等手段,為部分願意提前退休的職工以特殊工種為由辦理了退休手續。後該市社保機構在進行年度資格審查時發現了該公司有20名員工的材料存在偽造痕跡,而這20名員工已領取基本養老金6個月,共計24萬元,則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

A、責令限期改正

B、責令退回已領取的24萬元養老金

C、對該單位處48萬元罰金

D、對該單位處120萬元罰款

【答案】BD

【解析】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注意是“罰款”,並非“罰金”。

單選題

4.法是經過國家制定或者認可才得以形成的規范,這體現了法的()。

A、國家意志性

B、強制性

C、明確公開性和普遍約束性

D、規范性

【答案】A

單選題

5.下列關於法律關系的相關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所調整的權利與義務關系

B、法律關系由主體、客體、內容三要素構成

C、法律關系的主體至少有2個

D、在行政復議的法律關系中,申請人是主體,被申請人是客體

【答案】D

【解析】進行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均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判斷題

6.外國公民不能成為我國法律關系的主體。()





【答案】錯

【解析】法律關系主體是指參加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法律關系主體中的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多選題

7.下列自然人中,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有()。

A、14周歲的張某,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

B、7周歲的錢某,現就讀於小學一年級

C、28周歲的鄭某,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

D、8周歲的趙某,現就讀於某小學三年級

【答案】AB

【解析】選項AB,<8周歲的未成年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選項CD,≥8周歲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以上就是關於2021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練習題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技巧、備考攻略等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哦!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關於公告送達 發布:2025-09-11 02:05:30 瀏覽:559
律師案件管理軟體 發布:2025-09-11 02:01:11 瀏覽:92
經濟法與傳播規制 發布:2025-09-11 01:59:55 瀏覽:63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刷 發布:2025-09-11 01:59:45 瀏覽:350
法律碩士考試大綱刑法修正案九 發布:2025-09-11 01:37:01 瀏覽:730
法國司法官 發布:2025-09-11 01:22:11 瀏覽:975
道德綁架手套 發布:2025-09-11 01:10:34 瀏覽:586
2015自考行政法試卷 發布:2025-09-11 01:09:57 瀏覽:613
律師起草協議 發布:2025-09-11 01:09:46 瀏覽:253
勞動法規定婚假幾天 發布:2025-09-11 01:06:52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