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適用哪一個訴訟法
⑴ 經濟法民事訴訟
有,判決是針對實體問題做出裁判,而裁定多是解決訴訟過程中的程序問題,例如裁定駁回管轄權異議。
民事訴訟法中有適用裁定的具體情形,你可以去看看。
⑵ 問一下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哪本教材更好
我也是學生,也很討厭紅皮書的做派。民訴,刑訴我不熟悉。經濟法稍有了解。
國內的經濟法只有短短20多年的歷史,張守文曾經在那本經濟法理論重構中說道,經濟法有兩次轉變,第一次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經濟法得以確立獨立之地位,第二次就是中國入世之後,我們尋找適合自己國家體制的經濟法制度。經濟法又經過了十年的發展,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雖然很混亂,但是按照李昌麒的說法,制定經濟基本法的時代到來了。
自己看過幾本教材,最不喜歡的就是楊紫烜的那本紅皮書,跟刑法學中馬高二人的紅皮一樣討厭,觀點傳統陳舊,楊立意於經濟法二元體系,當然國內也有很多學者是其擁護者,比方說張守文,劉大洪等等。他們的教材就是典型的二元論。
相反,李昌麒先生,當然還有親愛的種明釗先生開創了西南政法的經濟法學派,他們擴張看經濟法學的體系,比之於楊,我覺得是進步。李昌麒的教材有兩本我認為可以的,名字都叫經濟法學,但是一冊是黃皮書(法律出版社),07年出版,另外一冊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的。
最後要推薦一本,也是大家的作品,雖然也是二元體系的。楊紫烜和徐傑合著的經濟法學,21世紀法學教程。這本書比之於紅皮書少了些廢話,空話,政治。但是比較保守。
⑶ 訴訟法就是經濟法的程序法嗎
為個命題就是錯抄誤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同時廢止。
所以,現在中國沒有經濟法,也談不上民事訴訟法是其程序法。
歷史上看,從1982年7月1 日實施至1999年10月1日日廢止,近20年間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立法,對於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著重於調整合同糾紛及相關民事糾紛。但由於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它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例如:房屋買賣糾紛,經濟合同法規定為要式合同,就是以取得房產證為合同有效;而現在的合同法確對此做出了是買賣合同。就是合同一經訂立就為有效。
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指實體法以外,法院或者行政機關如何進行各種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的實證法。也是規定實體法如何適用的規則法。已廢止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當
時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1982年10月1日起試行調整,或是說是它和程序法。
對於廢止的法律,一般情況下,只限研究法的歷史、法的對比才談及,所以,以上命題沒有一點實際意義。
⑷ 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哪本教材更好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3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對回符合本法第119條的答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31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涉及國家隱秘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外應當公開進行,那個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可以不公開審理
⑸ 法律專業中 訴訟法和經濟法是指的什麼
訴訟法和經濟法是:
訴訟法指的是規定訴訟程序的內法律容的總稱。訴訟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國有三大訴訟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⑹ 經濟法學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
實體法與程抄序法的緊密結合是經襲濟法一個明顯的法律特徵。法律一般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在整個法學體系裡兩者並行不悖,互相依存,互為作用,而又自成體系。經濟法則打破了這種傳統的劃分,許多經濟法規既包括特定經濟領域內主體間的實際的權利和義務,也包括為實現這些權利和義務所必須遵循的法定程序。這里所指的法定程序是指在經濟法規中加以確認的,經濟管理機關和社會經濟組織在實現管理和生產經營活動職能時所必須遵守的行政上和技術上的程序。同時,也包括在追究法律責任、調解和仲裁經濟糾紛時必須遵守和履行的訴訟程序。
⑺ 問個經濟法的訴訟地法律管轄的問題
民事案件管轄法院根據糾紛性質不同,管轄的法院也不相同。
《民事訴訟》
第二內十一條對公民提起容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 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 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⑻ 經濟法與民事訴訟法
答案:C
【解析】《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1款和第2款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回除危害,答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A項的說法是正確的。
《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所以B項的說法也是正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三)項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所以環境污染案件由加害方對污染致害的因果關系負舉證責任,因此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而D項的說法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