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落戶人的土地權利
1. 戶主的一塊土地能不能分給一個戶口下面的人
該土地有國有土地證,經過批准可以分割轉讓(包括贈與)。
2. 離婚土地使用權中女方土地地確權歸誰
如果離婚後,在新的居住地沒有獲得土地,原承包地在土地確權時依然屬於女方。理由及相關規定如下:
一【理由】【離婚後的承包地受法律保護】
不論是在《婚姻法》還是在《農村土地承包法》中,都對發生婚姻變化後的土地承包權權屬做出了明文規定,依法保護離婚後當事人的土地承包權。但需要符合法定條件,即離婚後「 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 」。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原有承包地,依然屬於本人承包,土地確權時,應確權為當事人本人。
二【相關規定之一】【《婚姻法》規定保障離婚當事人土地權利】
第三十九條第二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三【相關規定之二】【《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保障離婚當事人土地權利】
第三十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3. 離婚後女方遷走,男方取妻戶口遷進,前妻還有土地承包款的權利嗎
只要在新居住地沒有獲得土地,在夫家原有的承包地份額依然是女方的。理由及規定如下:
一◆【離婚情形下的原承包地與戶口無關】
按照《婚姻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原則規定,離婚後,不論是女方遷出戶口、還是男方遷出戶口,只要在新的居住地沒有獲得承包地,離婚前原有的承包地份額在承包期內依然由其本人承包,發包方不得收回,任何他人也不得擅自占為己有。這個問題與戶口無關。
二◆【法律對離婚涉及承包地的規定】
【1】《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條:
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2】《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上述《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是專門針對離婚情形作出的規定。
4. 婚姻法離婚後女的土地是否可以被強行收去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應該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如果離婚後,女方戶口遷出,不屬於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包方有權收回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如果女方戶口還在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其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第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十五條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
5. 我的城鎮戶口在前夫農村單獨落戶的,請問我可以分到村裡宅基地嗎
宅基地是按照家庭給的,談不上你分不分
6. 婚姻法男方到女方落戶已二十四年,且分有土地,現在因開發需徵收村民土地,請問有權分享徵收款嗎
按法律規定是肯定有權分享徵收款,享受村民正常待遇。但很多地方村規民約規定不能享受,有的法院判決了也難執行兌現。
7. 男到女家落戶有沒有土地使用權
男到女家落戶,是沒有土地使用權的,根據新的婚姻法規定,婚前的財產都是屬於各自各的,因此婚後男家落戶到女家也是只能居住但是沒有實質的土地使用權力的。
8. 婚姻法有關女方出嫁的權利,房屋拆遷還有農業土地承包或轉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之規定,只有同時具備爭議承包地所在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和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家庭成員資格的人才能對爭議地享有完全的權利。我國的國情是土地少、人口多,土地資源有限,因而在兩輪土地承包時集體經濟組織基本上沒有預留機動土地,對此後婚進婚出的人員以及新出生人員均沒有多餘的土地進行重新分配,一直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即增人不增地的原則,對於出嫁女是否在嫁入地分得土地,應當以出嫁女在嫁入地有土地耕種,就相當於出嫁女在該地分得土地,不能以集體重新另外分配土地作為認定出嫁女重新分得土地。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離婚以後土地所有權可以歸女方嗎
在中國土地是集體或者國家的,如果你家是樓房你有70年的使用權,如果是農村的平房,宅基地是村裡的,離婚後,你可以獲得部分房屋財產,至於土地是有承包合同的,是否可以轉讓請問本村村裡
10. 《婚姻法》第39條第2款規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必須遵守「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這款規定,此款規定:夫妻雙方在家庭提地承包經營的過程中、經營後的收入分配中都享有平等的權益。而且這種平等關系是受法律保護的。
離婚時的財產分割是離婚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之一。法律允許夫妻雙方在離婚時就財產問題自行協商處理。對於未達成協議的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此項規定的前提是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不同的財產制下共同財產的范圍不同,在分割時首先應對財產的性質作出界定。
(10)婚姻法中落戶人的土地權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期內,婦女結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婦女離婚或者喪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發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根據《土地法》第十六條規定,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