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136條規定

合同法第136條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2-15 14:23:55

1. 合同法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訴訟或者仲裁時效是指權利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解決專爭議,保護其權益屬而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規定訴訟時效的目的,在於促使當事人盡早行使權利,盡快解決當事人的糾紛。一般的合同糾紛按照民法總則的規定,訴訟時效為3年,幾類特殊的爭議,如租賃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爭議,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丟失或損毀的爭議的訴訟時效為一年。由於合同的復雜性、地域性,因此,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其他法律規定了特別時效的,依照其規定,如海商法規定的貨運賠償請求權的時效為一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當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 中國合同法中關於欺詐而簽訂的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合同法》五十二條關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是無效的。 第五十四條,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從法條上我們不難看出,合同欺詐的構成有四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也就是說欺詐與錯誤具有因果關系;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從這四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互為因果,可見法律對欺詐認定的嚴謹性。

(2)合同法第136條規定擴展閱讀:

欺詐要件的要點分析

1、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欺詐的故意,首先要明確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並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

2、對方陷入錯誤認識。簡單的說就是你征服了對方,讓對方相信你了,跟著你的思路走了,這是一般的陷入錯誤認識,這里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負有告知義務的機關或者個人該告知而故意不告知或者眼睜睜的看著不說,都屬於這個情況。

3、因錯誤認識而做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就是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你已經跳進了對方給你挖的坑裡了,到這里整個欺詐行為已經完成,那麼是否構成欺詐,還的看第四條,因為我們還有善意的謊言嘛。

4、欺詐具有不正當性。籠統的說就是你的欺詐行為超出了法律、道德或交易習慣允許的限度,不是善意而是惡意,是為了損害別人的利益而欺詐的,不是為了維護別人的利益而做出的善意的謊言。

3. 合同法的問題

這涉及到物權的變動。動產的所有權轉移,交付時生效。比如說,我賣給你一個東西,內交給你了,但是你還容沒給錢,這東西仍然完成了交付,你享有所有權。
題目中送貨還沒完成,也就是還沒交付,所有權還歸賣方所有。

另外提醒你一下,合同的生效,是債權的問題。所有權的轉移,是物權的行為。這是兩個東西。
合同簽訂完了,就生效了,合同生效了,證明賣方有交貨的義務,買方有付款的義務。但是所有權由賣方轉到買方名下,要等到交付時候才生效。對於不動產,所有權要等到登記完了才生效。 不明白的話,多讀幾遍。
呵呵~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 急急急!!!!合同法問題 高手幫忙 可以追分!!!

嗯,我看到了,這個題目以前都遇到過的,下面2人說的肯定全是錯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撤銷權必須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郭某經過1年4個有已經喪失了撤銷權。以此以訴由,必然敗訴。
產品質量瑕疵訴訟時效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是一年,顯示對郭某不利。而按照《產品質量法》第45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所以應該以《產品質量法》第45條起訴。
當然了,這個問題答案是很多的,也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起訴,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第四十八條 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至於這個合同是否有效,應該是效力待定,而不是無效。為什麼呢。《合同法》第52條規定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而沒有提及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對方當事人承認合同效力,或者合同因欺詐發生了反而對受騙方有利時,欺詐方是無權以合同存在欺詐為由提出合同無效的。
造成類似原因就是合同法52條,你看下就行了
無效合同是自始無效。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可撤銷合同則不同,上面的回答已經有了

5. 合同法158條中標的物不合格,訴訟時間兩年的限制與民法通則136條不合格產品訴訟時效一年的限制怎樣解釋

兩者是兩碼事,整個合同糾紛受民法通則訴訟時效2年的限制.通知時間是版排斥時間,兩者不權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

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
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提供的標的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不受前兩款規定的通知時間的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6. 對合同的訴訟時效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合同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一種,訴訟時效適用於民法通則中一般的時效規定,即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例如《民法通則》第136條第1項又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為1年;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訴訟時效為1年;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為1年。《合同法》第129條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訴訟時效的期間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熱點內容
科技提升與法律服務 發布:2025-08-28 15:37:01 瀏覽:872
司法局普法工作計劃 發布:2025-08-28 15:26:16 瀏覽:571
網上考試經濟法b卷 發布:2025-08-28 15:22:19 瀏覽:33
保潔勞動保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8 15:22:04 瀏覽:622
任懿君法官 發布:2025-08-28 14:58:08 瀏覽:145
瀏陽市北盛鎮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14:52:59 瀏覽:995
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解釋 發布:2025-08-28 14:43:45 瀏覽:14
山東司法網站 發布:2025-08-28 14:29:04 瀏覽:661
姜堰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8-28 14:23:39 瀏覽:324
司法改革現狀 發布:2025-08-28 14:22:36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