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護士條例例法的社會反映力

護士條例例法的社會反映力

發布時間: 2021-12-15 18:39:38

㈠ 舉實例說明衛生法律法規的作用

作為衛生法,國家立法的首要目的,是以法律這一武器來控制和杜絕傳染性疾病和不利於公民健康的病源向我國的流入;其次,是依法維護國家衛生事業的社會公益性地位,防止其步入「市場化」歧途;再次,是通過立法,使有關部門能夠在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有法可依、組織協調、工作有序,以及時、有效地控制疫情;最後,是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國家衛生法律法規,維護國家衛生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護士人身安全得到法律保護
原文摘錄:「擾亂醫療秩序,阻礙護士依法開展執業活動,侮辱、威脅、毆打護士……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護士條例》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如有侵犯護士合法權益行為的,將承擔法律責任,由公安機關給予處罰。
護士心聲:據鄭州市中心醫院兒科護士長李金蕊介紹,護士們被侮辱的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還有些患者或其家屬對護士進行人身攻擊。「現在好了,終於有了保障我們護士權利和義務的法規,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可以得到保護了。」
泄露患者隱私者會丟「飯碗」
原文摘錄:護士有義務監督醫囑,如果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其中提出,要注意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如果有違反《條例》規定,將由縣級以上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甚至吊銷執業證書。
護士心聲:雖然在醫療工作者眼中,患者來治療疾病在性別上沒有差異,但是每位患者都有不願為他人所知的信息,這就屬於患者個人的隱私。尊重患者的隱私,不僅是患者個人的意願,護士們也必須遵守這份職責,如此將更加有利緩解醫患關系,使雙方關系更加融洽,也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李金蕊說,《條例》的實施不但對護士們進行保護,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她認為以後的工作制度會更加完善,責任也會增大。
3年之內護士配備需達標
原文摘錄: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護士的數量不得低於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本條例施行前,尚未達到護士配備標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實施步驟,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3年內達到護士配備標准。
護士心聲:「在節假日期間患者增多,護理人員明顯感到短缺,護士們普遍感覺到工作量超負荷,在精神與體力上都是一種考驗。」據李金蕊介紹,護理質量在臨床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上起著關鍵作用,如果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那麼對護士和患者都是一個好消息,也就不會出現監護不到位等狀況。

㈡ 頒布護士條例的目的

國務院制定頒布抄《護士條例襲》,目的是要解決當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護士的合法權益缺乏法律保護。一些公立醫療機構給予合同制護士的工資、福利待遇遠低於正式編制護士,有的醫院聘用的合同制護士不享有參加繼續教育、職稱晉升的權利,不享有國家規定的節假日待遇,同時,醫院與合同制護士的合同周期短,不利於護士的職業發展。

二是部分醫院臨床一線護士人力配備不足。

三是一些醫院的護理工作不到位,護理質量有待提高。一些醫院簡化護理工作,一些護士沒有全面、嚴格地履行護理崗位職責,對患者的基礎護理服務不夠到位,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和巡視不夠主動,本應當由護士完成的一些護理工作依賴於患者家屬或者護工承擔。

《護士條例》旨在從立法層面明確了護士的權利和義務,明確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在維護護士合法權益,改善護士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必須待遇,保證護士隊伍素質,規范護理技術行為等方面的責任。

㈢ 《護士條例》為了規范護士執業行為作了哪些規定

護患關系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病人在醫療過程中與護士結成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從病人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後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於護理的全過程。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質量,是保障醫療安全、防範醫療事故、改善護患關系的重要方面。據此,條例明確規定護士應當承擔五方面的義務:
一是,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這是護士執業的根本准則,即合法性原則。這一原則涵蓋了護士執業的基本要求,包含了護士執業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大量具體規范和應當履行的大量義務。通過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約束,護士履行對患者、患者家屬以及社會的義務。如,嚴格地按照規范進行護理操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其舒適和安全;主動徵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及時改進工作中的不足;認真執行醫囑,注重與醫生之間相互溝通;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指導人們建立正確的衛生觀念和培養健康行為,喚起民眾對健康的重視,促進地區或國家健康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是,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
三是,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四是,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這實質上是對患者人格和權利的尊重,有利於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以誠相待的護患關系。
五是,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此外,為了加強對護士執業行為的監督管理,促進護理行為的規范,條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護士執業良好紀錄和不良記錄,並將該記錄記入護士執業信息系統;護士執業良好紀錄包括護士受到的表彰、獎勵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的情況等內容;護士執業不良記錄包括護士因違反條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受到行政處罰、處分的情況等內容。

㈣ 誰知到最新的護士條例管理辦法

1、 護士工作必須按國家有關法律進行,必須由有資格的護理人員開展工作,無執業資格和未注冊的護理人員不得獨立工作,作為實習護士。必須在有資格的護理人員指導下工作,其書寫的各種文字記錄必須有執業護士簽字。實習護士不找執業護士簽字,發現一次,罰款 10 元,上級護士不予簽字,罰款 10 元。

2、 醫護人員工作期間必須衣帽整齊,儀表端莊,舉止文雅,發不過肩,不濃妝艷抹,不帶戒指、耳環,不穿高跟鞋,不留長指甲,發現一處,罰款 5 元。

3、 護理工作必須由護士干,護士只能幹護理工作。因超越范圍出現問題,按有關條例辦理。

4、 值班護士應認真接待入院病人,並合理安排病人,並對入院患者作好宣教工作。(如禁止吸煙,貴重物品自己妥善保管,按護理級別對病人管理,合理飲食和功能鍛煉等。)如因宣教不當,病人出現誤解和醫療糾紛,罰款 20 元。出現事故,按合同辦理。

5、 責任制護士要管理好自己的病房,如發現床單有血跡,沒有一周一換,一次性床單使用時間過長,罰款 5 元。

6、 病房應安靜,整潔。病室陪護一般每個病人留陪護一人,重患(一級護理或特護病人)由護士長特殊安排,但不得超過 2 人。否則對值班護士和護士長各罰款 5 元。

7、 護士操作時必須無菌操作,洗手並帶帽子、口罩。否則罰款 5 元。

8、 處置中應嚴格執行「三查八對」的要求,對輸液加葯時要認真檢查葯品的包裝有無破損,有無雜質和沉澱,並簽字。對需避光使用的葯品要相應處理。換瓶要簽時間。否則罰款 10 元。出現差錯事故,按合同辦理。

9、 值班護士必須認真巡視病房,不許亂串科室,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及時更換液體和拔針。如出現病人自己換吊瓶、拔針。罰款 10 元。出現輸液反應沒有及時發現,或病情變化如褥瘡、肢體血運不良沒有及時發現。罰款 100 元。造成後果按合同辦理。

10、 護士應做好晨間護理,除了將 T 、 P 、 BP 等基礎護理工作做好之外,還應將護士站,處置室,值班室等地衛生打掃干凈。否則罰款 20 元。

11、 處置後護士必須將處置台上,地面清潔干凈。一次性物品用後毀形並登記。醫用垃圾和民用垃圾分開。否則罰款 20 元。

12、 病房和門診處置室以及門診手術室應每日空氣消毒,紫外線消毒要保證時間,劑量,准確記錄。有消毒無記錄,罰款 10 元。有記錄未消毒,罰款 20 元

13、 護病記錄要記錄准確,語言規范,要有思想性,邏輯性,科學性,及時性。一處不合格罰款 5 元。

14、 體溫單要和記溫本相符合,畫法正確,不得胡編亂造。畫法不正確,罰款 5 元。憑空捏造,發現一次,罰款 50 元。

護士一般不執行口頭醫囑,搶救除外,但要及時記錄用葯及其他治療過程。及時將口頭醫囑改為文字醫囑。實習護士執行醫囑

㈤ 護士條例頒布日期

《護士條例》是於2008年1月23日國務院第20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條版例法規。此條例共六章權三十五條。此條例的制定旨在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

㈥ 護士條例的條例解答

問:國務院為什麼要專門制定一部有關護士的行政法規?答:護理是一項涉及維護和促進人的健康的醫療活動,具有專業性、服務性的特點。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護理事業發展比較迅速。護理工作為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護理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護士的合法權益缺乏法律保障。護理職業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護士隊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目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新老體制並行的情況下,部分醫療機構存在著正式編制人員和編外聘用合同制人員的雙軌管理,為降低護士人力成本,大量減少正式編制的護士,增加編外聘用的合同制護士。一些醫療機構聘用的合同制護士不享有參加繼續教育、職稱晉升的權利,不享有國家規定的節假日待遇。這些問題不僅侵犯了護士的勞動權益,而且嚴重影響了護士隊伍的穩定,不利於護理專業的發展,不利於對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二是,一些護士不能全面、嚴格地履行護理職責,忽視基礎護理工作,主動服務意識不強,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影響了醫療質量,甚至引發醫療事故。少數護士「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沒有完全付諸行動,對患者的態度不熱情。一些醫院的護理工作簡單化,護士僅注重執行醫囑,完成打針、發葯的工作,忽視了主動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巡視病房和基礎護理等工作,忽視了對病人的生活照顧、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忽視了與病人的溝通、交流。三是,部分醫療衛生機構重醫療、輕護理,隨意減少護士職數,醫護比例嚴重失調。特別是有些醫院認為護士不能為醫院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對護士隊伍建設和護理工作發展沒有納入醫院整體發展規劃中。由於病房護士少,病人需要的生活照顧不能滿足,基礎護理工作不到位,醫院就讓病人花錢聘護工,雖然滿足了病人的生活照顧需要,但對危重病人的護理帶來了安全隱患,特別是由於護工承擔部分帶有治療性的護理工作,使護士應履行的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的職責成為虛有,給醫療安全帶來很多隱患。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有必要制定一部有關護士的行政法規。問:制定條例的總體思路是什麼?答: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把握了以下三點:一是,充分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通過明確護士應當享有的權利,規定對優秀護士的表彰、獎勵措施,來激發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社會符合條件的人員學習護理知識,從事護理工作。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護士、關愛護士的良好氛圍。二是,嚴格規范護士的執業行為。通過細化護士的法定義務和執業規范,明確護士不履行法定義務、不遵守執業規范的法律責任,促使廣大護士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三是,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通過規定醫療衛生機構在配備護士、保障護士合法權益和加強在本機構執業護士的管理等方面的職責,促使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士護理行為,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問:護理工作直接關繫到病人身體健康和醫療安全。護士從事護理工作,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答:護士以其專業化知識和技術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護士的專業水平、整體素質與醫療安全、患者的康復、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滿意程度關系密切。臨床工作中,與病人接觸最多的也是護士。為了確保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具有保障病人健康和醫療安全的執業水平,條例總結我國護士管理的經驗,參照國際通行做法,規定,只有受過專門訓練並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才能從事護理工作。申請護士執業注冊應當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二是,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教育部和衛生部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並取得相應學歷證書;三是,通過衛生部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四是,符合衛生部規定的健康標准。問:為了穩定護士隊伍,鼓勵人們從事護理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條例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保證護士安心工作,鼓勵人們從事護理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條例強調了政府的職責,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此外,條例還著重規定了護士執業應當享有的合法權利和對護士的表彰、獎勵。關於護士的合法權利,條例作了四方面的規定:一是,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關於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工傷有關問題的通知》、勞動部《關於護士工齡津貼的若干規定》等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二是,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三是,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四是,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關於護士的表彰、獎勵,條例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護士,應當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或者頒發白求恩獎章,受到表彰、獎勵的護士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待遇;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當頒發榮譽證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士,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問:為了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條例作了哪些規定?答:護患關系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病人為另一方,病人在醫療過程中與護士結成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從病人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後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於護理的全過程。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提高護理質量,是保障醫療安全、防範醫療事故、改善護患關系的重要方面。據此,條例明確規定護士應當承擔五方面的義務:一是,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這是護士執業的根本准則,即合法性原則。這一原則涵蓋了護士執業的基本要求,包含了護士執業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大量具體規范和應當履行的大量義務。通過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約束,護士履行對患者、患者家屬以及社會的義務。如,嚴格地按照規范進行護理操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確保其舒適和安全;主動徵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及時改進工作中的不足;認真執行醫囑,注重與醫生之間相互溝通;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指導人們建立正確的衛生觀念和培養健康行為,喚起民眾對健康的重視,促進地區或國家健康保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三是,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四是,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這實質上是對患者人格和權利的尊重,有利於與患者建立相互信任,以誠相待的護患關系。五是,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此外,為了加強對護士執業行為的監督管理,促進護理行為的規范,條例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護士執業良好紀錄和不良記錄,並將該記錄記入護士執業信息系統;護士執業良好紀錄包括護士受到的表彰、獎勵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的情況等內容;護士執業不良記錄包括護士因違反條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受到行政處罰、處分的情況等內容。問:醫療衛生機構在規范護理行為、保障護士合法權益,促進護理事業發展方面負有哪些責任?答:目前,護士都是在一定的醫療衛生機構中執業,護士義務的履行需要醫療衛生機構直接進行監督,護士權利的實現有賴於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物質保障。據此,條例設專章規定了醫療衛生機構三方面的職責:一是,按照衛生部的要求配備護士。護士配備是否合理,直接關繫到醫院的工作質量,更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患者安全。因此,條例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護士的數量不得低於衛生部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條例施行前,尚未達到護士配備標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衛生部規定的實施步驟,自條例施行之日起3年內達到護士配備標准。二是,保障護士合法權益。(1)應當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並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2)應當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福利待遇等規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在本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3)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或者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4)應當制定、實施本機構護士在職培訓計劃,並保證護士接受培訓;根據臨床專科護理發展和專科護理崗位的需要,開展對護士的專科護理培訓。三是,加強護士管理。(1)應當按照衛生部的規定,設置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護理管理工作;不得允許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未依照條例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的護士以及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未延續執業注冊的護士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在教學、綜合醫院進行護理臨床實習的人員應當在護士指導下開展有關工作。(2)應當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並進行監督檢查。護士因不履行職責或者違反職業道德受到投訴的,其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進行調查;經查證屬實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護士作出處理,並將調查處理情況告知投訴人。條例的公布施行,將極大地激發廣大護士的工作熱情,促進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護理工作。我們國家的護理事業將更加健康、快速地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將得到更好的滿足。

㈦ 《護士條例》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由國務院於2008年1月31日發布,自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護士條例》是為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版理權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適用人員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護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全社會應當尊重護士。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護士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7)護士條例例法的社會反映力擴展閱讀:

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有必要制定一部有關護士的行政法規。

充分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通過明確護士應當享有的權利,規定對優秀護士的表彰、獎勵措施,來激發護士的工作積極性;鼓勵社會符合條件的人員學習護理知識,從事護理工作。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護士、關愛護士的良好氛圍。

嚴格規范護士的執業行為。通過細化護士的法定義務和執業規范,明確護士不履行法定義務、不遵守執業規范的法律責任,促使廣大護士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㈧ 護士條例處於我國法律體系中哪一個層級

《護士條例》由國務院制定,屬於行政法規。效力在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之下,規章(國務院部委或省級政府或較大市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省級或極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之上。

㈨ 護士條例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第三條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護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全社會應當尊重護士。第四條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護士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第五條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護士,應當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或者頒發白求恩獎章,受到表彰、獎勵的護士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待遇;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當頒發榮譽證書。

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士,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9)護士條例例法的社會反映力擴展閱讀

醫務人員在執業活動中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熱點內容
任懿君法官 發布:2025-08-28 14:58:08 瀏覽:145
瀏陽市北盛鎮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14:52:59 瀏覽:995
刑事訴訟法關於期間的解釋 發布:2025-08-28 14:43:45 瀏覽:14
山東司法網站 發布:2025-08-28 14:29:04 瀏覽:661
姜堰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8-28 14:23:39 瀏覽:324
司法改革現狀 發布:2025-08-28 14:22:36 瀏覽:542
學校教師法律知識培訓 發布:2025-08-28 14:22:25 瀏覽:921
合同法自考真題2014 發布:2025-08-28 13:56:39 瀏覽:621
今年民典法規定 發布:2025-08-28 13:51:42 瀏覽:157
水利系統法治工作要點 發布:2025-08-28 13:43:36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