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

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

發布時間: 2021-12-17 14:32:49

⑴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主要內容有哪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是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建設法治國家,必須注重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要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法治是迄今為止人類能夠認識到的最佳治國理政方式.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制度競爭,法治是現代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深化對法治重要性和法治本質的認識,增強養成法治意識、法治思維的自覺性.法治既是工具,更是價值,是工具和價值的結合、手段和目標的統一.只有把法治作為價值來追求,才能提高法治意識、法治思維的層次和水平.法治既授予權力,更約束權力.權力來源於法律,權力的行使必須按照法律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權力有邊界,行使權力與接受監督、承擔責任要相互統一.法治的要義是限制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對掌握權力的人來說,法治意味著對自己是一種約束.要深諳權力的有限性,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法治觀,為端正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奠定思想認識基礎.

要樹立對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是對法治油然而生的神聖情感,是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法治之所以能夠被信仰,是因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是社會全體成員的行為准則;是非人格化權威,超脫於特定的人和利益,能夠激起社會成員信仰層面的尊崇;法治是一種實踐理性,凝結著民族精神,承載著規律和真理.信仰法治,首先在內心要敬畏法治,這樣才能由衷地認同和尊崇.法治意識要求我們樹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覺把法治頂在頭上、記在心中,明白法律是神聖不可褻瀆、必須嚴格遵照執行的.對各級公職人員來說,敬畏法治,最根本的是要敬畏法治對行政權、審批權和執法權、司法權的約束,敬畏公民的合法權益,自覺把公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要把法治作為工作、生活的准則和指南,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要提高法治的素養.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全體公民的法治素養.首先,各級公職人員要帶頭學法.要認真學習履行職責所需的法律知識,學習法治原則、原理、精神,重點掌握法律授予什麼權力、邊界在哪裡、行使的程序是什麼、不依法行使應承擔什麼責任等,提高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其次,要加強法律邏輯訓練.法律邏輯推理是運用法治原理和法律規定,對社會問題、案件進行分析判斷和綜合推理,並得到相應結論或者拿出解決辦法的思維過程.想問題、作決策和辦事情,第一原則就是依法.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越是問題復雜,越是情況緊急,越要用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去思考、處理.只有這樣,辦事情、處理問題才會更穩妥,更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再次,要注重法治實踐鍛煉.要深入行政執法和執法司法一線,剖析案例,探尋個中法律精神、法律規則及其運用方法,了解掌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運用法治意識、法治原則、法律規則思考解決辦法,提高從法治層面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堅守法治的底線.全社會都要樹立堅守法治底線的理念,各級公職人員更要起好帶頭作用.各級公職人員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歷史進程中肩負著雙重責任:以履行行政執法權和執法司法職責,推進依法治國;以模範守法,帶動全社會守法.堅守法治的定力、堅定法治的意志,是各級公職人員必備的職業品質.要帶頭守法,自覺用法律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守法模範.要克服特權思想,決不做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要嚴格依法辦事,這是養成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最核心的要求.要把對法治的堅守轉化為嚴格依法辦事的實際行動,自覺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執法司法活動中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不偏不倚、不拉不縱,執法如山、公平如秤.要敢於排除干擾,在一次次對法治有益而對自己可能有不利後果的選擇中養成厲行法治的決心和意志.要站穩腳跟、挺直脊樑,敢於抵制權勢、金錢、美色、人情、關系的干擾,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決不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要堅決同破壞法治的行為作斗爭,對破壞法治的行為決不能無動於衷,必須毅然決然地站出來,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守護者.

⑵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如何共同構建法治社會

①講法律,以法律為准繩。
②講證據,以事實為根據。
③講程序,以程序為軌道。
4講法理,以法理為後盾。

⑶ 病句修改題(至少100道)

1、大廳里擺滿了看演出的觀眾。
2、校園里生滿了白的、紅的、黃的等五顏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場上,仔細地看著練習身體的同學們。
4、我們班取得了競賽第一名,大家的心裡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5、小組討論會上,大家的發言很猛烈。
6、異口同聲地說:「贊成!」
7、在老師的教育下,他明確了學習態度。
8、我愛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學生學習報》等課外書
9、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強。
10、春天的景色我覺得十分美麗。
11、老師要求同學們明確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
12、你必須一定要認真負責。
13、李老師上課時對我們的態度非常嚴格。
14、實施素質教育後,我們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都明顯提高了。
15、當我遞上了茶杯,媽媽的臉上現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陸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17、我們來到公園,觀賞美麗的情景。
18、李老師上課時對我們的態度非常嚴格。
19、他的語文作業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兩年多前剛剛發生的事情。
21、實施素質教育後,我們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都明顯提高了。
22、當我遞上一杯茶,媽媽的臉上洋溢著愉快的心情。
23、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24、大家必須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25、河水倒映在雲朵里,顯得更白了。
26、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嚮往的地方。
27、博物館里陳列著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28、這學期是我小學學習生活的最後一年。
29、爺爺常常給我們講起從前有趣的往事。
30、哥哥最喜歡打籃球和足球。
31、我日夜希望的春節,終於來到了。
32、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建設得到迅速的開展。
33、我們要養成邊讀邊想的好辦法。
34、我們要發揮老一輩革命者的光榮傳統。
35、今天該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36、我帶著筆、尺、橡皮和文具去參加教學競賽。
37、老師布置的所有的一切習題,他都做完了。
38、每次老師提問他總是首先第一個發言。
39、我們從小就要養成愛清潔、講衛生。
40、我校請解放軍叔叔經常作報告。
41、我們一定要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偉大任務。
42、盲姑娘看見有人進來,連忙站起來讓座。
43、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種壞作風。
44、王磊捨己救人的動作,感動了周圍的群眾。
45、盡管天氣不好,我們總是按時到校。
46、相聲節目開始了,一張張笑臉目不轉睛地望著舞台上的演出。
47、我決心努力克服學習中不好的壞習慣。
48、劉老師光榮地被評為「特級教師」稱號。
49、她圍著一條白圍巾,一件紅衣裳,好看極了。
50、隨地吐痰的人,是一種不文明的習慣。
51、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52、廣大的農村青年表現出無比的走社會主義的熱情。

⑷ 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主要內容有哪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是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建設法治國家,必須注重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
要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法治是迄今為止人類能夠認識到的最佳治國理政方式。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制度競爭,法治是現代制度文明的核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要深化對法治重要性和法治本質的認識,增強養成法治意識、法治思維的自覺性。法治既是工具,更是價值,是工具和價值的結合、手段和目標的統一。只有把法治作為價值來追求,才能提高法治意識、法治思維的層次和水平。法治既授予權力,更約束權力。權力來源於法律,權力的行使必須按照法律的許可權和程序進行。權力有邊界,行使權力與接受監督、承擔責任要相互統一。法治的要義是限制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對掌握權力的人來說,法治意味著對自己是一種約束。要深諳權力的有限性,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法治觀,為端正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奠定思想認識基礎。
要樹立對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是對法治油然而生的神聖情感,是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法治之所以能夠被信仰,是因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是社會全體成員的行為准則;是非人格化權威,超脫於特定的人和利益,能夠激起社會成員信仰層面的尊崇;法治是一種實踐理性,凝結著民族精神,承載著規律和真理。信仰法治,首先在內心要敬畏法治,這樣才能由衷地認同和尊崇。法治意識要求我們樹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覺把法治頂在頭上、記在心中,明白法律是神聖不可褻瀆、必須嚴格遵照執行的。對各級公職人員來說,敬畏法治,最根本的是要敬畏法治對行政權、審批權和執法權、司法權的約束,敬畏公民的合法權益,自覺把公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要把法治作為工作、生活的准則和指南,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要提高法治的素養。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全體公民的法治素養。首先,各級公職人員要帶頭學法。要認真學習履行職責所需的法律知識,學習法治原則、原理、精神,重點掌握法律授予什麼權力、邊界在哪裡、行使的程序是什麼、不依法行使應承擔什麼責任等,提高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序行使權力的素養。其次,要加強法律邏輯訓練。法律邏輯推理是運用法治原理和法律規定,對社會問題、案件進行分析判斷和綜合推理,並得到相應結論或者拿出解決辦法的思維過程。想問題、作決策和辦事情,第一原則就是依法。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律規定;沒有法律規定的,遵循法治原則。越是問題復雜,越是情況緊急,越要用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去思考、處理。只有這樣,辦事情、處理問題才會更穩妥,更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再次,要注重法治實踐鍛煉。要深入行政執法和執法司法一線,剖析案例,探尋個中法律精神、法律規則及其運用方法,了解掌握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運用法治意識、法治原則、法律規則思考解決辦法,提高從法治層面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堅守法治的底線。全社會都要樹立堅守法治底線的理念,各級公職人員更要起好帶頭作用。各級公職人員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歷史進程中肩負著雙重責任:以履行行政執法權和執法司法職責,推進依法治國;以模範守法,帶動全社會守法。堅守法治的定力、堅定法治的意志,是各級公職人員必備的職業品質。要帶頭守法,自覺用法律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守法模範。要克服特權思想,決不做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要嚴格依法辦事,這是養成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最核心的要求。要把對法治的堅守轉化為嚴格依法辦事的實際行動,自覺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執法司法活動中只服從事實、只服從法律,不偏不倚、不拉不縱,執法如山、公平如秤。要敢於排除干擾,在一次次對法治有益而對自己可能有不利後果的選擇中養成厲行法治的決心和意志。要站穩腳跟、挺直脊樑,敢於抵制權勢、金錢、美色、人情、關系的干擾,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決不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要堅決同破壞法治的行為作斗爭,對破壞法治的行為決不能無動於衷,必須毅然決然地站出來,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守護者。

⑸ 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對嗎

這句話是不對的,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立法工作必須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范,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按照憲法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擴大人民民主,依法保障人民有效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依法規范權力,保障權力嚴格依法運行。


(5)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不僅是對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時也對憲法的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⑹ 除了憲法日國家還做出了哪些舉措來保障憲法的實施

1、法律保障:包括憲法自身保障和普通立法的保障。加快立法,將憲法規定具體化,以保證憲法權利的實現。

2、組織保障:建立監督憲法實施的機構以及監督憲法實施的具體措施和程序。

3、政治保障:執政黨應發揮政治領導作用和模範作用,從政治上保障憲法的貫徹實施。

4、思想保障:對全民進行憲法教育,增強幹部和群眾的憲法觀念以保障憲法實施。

(6)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擴展閱讀:

憲法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於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抓好憲法宣傳教育,是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要在全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和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憲法意識。

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普法力度,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憲法不僅是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而且是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武器,讓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要加強對憲法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抓住各級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使其依照憲法法律行使職權、履行職責、開展工作,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要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肩負起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⑺ 憲法對當代大學生的意義

一、大學生憲法知識普及是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對大學生進行憲法教育,是貫徹思政教育「立德樹人」要求的具體體現。憲法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法治理念,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全面的認識,養成懂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習慣,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二、大學生憲法知識普及是提高大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措施

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是當下完善法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學生作為社會和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是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中堅力量,其將來在社會工作、交流中必然不可缺少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7)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擴展閱讀

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與其他社會成員相比,培養大學生成為新一代合格公民是推進法治國家建設過程中效果更為明顯的一項工程。從內部環境看,憲政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成為新一代合格公民的內在要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法治建設,促進「四個公民」的內涵不斷擴大,更多的公民憲法意識的過程中大學生憲法教育、處理憲法教育與道德教育的關系,改變教育理念,讓憲法知識「生活」,生活在大學生的思想。

⑻ 如何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學立法——法治中國的前提

科學立法,首先要求繼續立法。雖然中國於2010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立法任務已全部完成。有許多重點領域還需加強立法,個別領域尚有「立法真空」。當前,特別要重點加強在深化體制改革、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以及網路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二、嚴格執法——法治中國的關鍵

針對中國的現狀,重點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建立交叉執法制度。對於一些重要領域,如食品、葯品、環境等問題嚴重的領域,可以實施異地交叉執法,由外地執法部門來本地執法,本地執法部門到外地執法,以防止地方保護主義。

第二,為執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要提高對執法者及其家屬的有效保護,對於報復執法者及其家屬的違法者要予以嚴懲,使其不敢想不敢為。

第三,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對於公民的權利,要做到尊重、保護、規范、限制並舉。而有的地方還存在「兩手軟」:對於公民的權利尊重、保護不夠,規范、限制也不夠;或者「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第四,要樹立政府的權威。法治政府必須是個嚴格執法的政府,是有效執法的政府。應該看到,對社會秩序的維護不力,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放任,都會導致社會成員安全感的喪失,導致對公民的合法權利乃至社會公眾利益的侵害,同時執法者無視公民的合法權利違法執法、粗暴執法,與執法者自身人身安全保障不力,都不是法治狀態。

三、公正司法——法治中國的防線

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實現司法公正,應當讓司法成為真正的司法,讓司法回歸司法,既不能讓司法機關變成立法機關以司法解釋代替國家法律,更不能讓司法機關成為行政機關。讓司法機關真正地從事司法工作,實現和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同時,要實現司法公正,需要建立起社會監督機制。要實現司法公正,還要建立司法權威,不讓一份判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

四、全民守法——法治中國的基礎

全民守法,要繼續抓好法治宣傳和教育,扎實推進「六五普法」活動。要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嚴格規范公民自身行為,引導公民學會在享受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時,尊重別人的權利和自由。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使每一個普通群眾都真正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更為關鍵的是,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切實尊崇憲法和法律,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唯有加快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進程,才能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8)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擴展閱讀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新16字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針,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

新16字方針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四大目標。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並未全部達成,實現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們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克服法治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⑼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什麼,什麼,什麼建設相互促進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1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當前,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對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9)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相法擴展閱讀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決定》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改革開放41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成就非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了重要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向更深層次發展,就越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更重要的推進和保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

當前,我們必須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從法治上為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製度化方案,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光明前景。

熱點內容
民法典規定民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8-28 05:43:37 瀏覽:343
貴州省遵義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05:42:23 瀏覽:204
南京理工大學民商法 發布:2025-08-28 05:36:25 瀏覽:566
行政法比例原則的具體含義 發布:2025-08-28 05:36:23 瀏覽:218
勞動法中沒有 發布:2025-08-28 05:14:51 瀏覽:294
河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草案 發布:2025-08-28 05:14:20 瀏覽:912
借據代簽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8 05:00:00 瀏覽:122
法官作文 發布:2025-08-28 04:42:32 瀏覽:269
邢台市清河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04:42:01 瀏覽:468
民事訴訟法2014第235條 發布:2025-08-28 04:33:29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