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74條規定

合同法74條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2-20 11:30:01

⑴ 《民通意見》第130條與《合同法》第74條怎麼理解

合同法里抄的撤銷,應襲該是確認法律行為無效的意思。因為合同具有相對性,所以只有合同當事人可以確認申請確認合同效力,而合同法第74條,其實是對民法通則意見74條的補充,如果贈予被確認無效,那麼就會涉及財產返還等一系列問題,而贈與本身如果確系債務人和第三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那麼全然否定贈與協議效力是不利於保護受益人利益的。舉例說明:債務人有到期債務10萬元,而債務人有價值100萬元的房產一套。債務人為了逃避法定義務,將房產贈予第三人,債權人可以代位受償,但剩餘的90萬元,仍然需要明確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屬於效力待定)。換言之,在債務人和第三人無惡意串通的情況下,在解決了10萬元債務之後,第三人仍可主張就90萬元贈予有效。

⑵ 民法問題:為什麼說債的保全中的撤銷權(《合同法》第74條)不屬於形成權

《合同法》第74條是這樣規定的「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內產,對債權人容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債權人的撤銷權,是指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債務人放棄對第三人的債權,實施無償或低價處分財產的行為而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債權人得依法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實施的行為的權利。
合同保全中的撤銷權不是說不是形成權,而是指不是純正的形成權,因為對於債務人和第三人交易損害債權人債權實現或者債務人自己損害債權人債權實現的,債權人有權要求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同時,債權人有權請求法院對債務人非法處置的財產受償,這就是一種請求權,所以,合同保全的撤銷權不是完全的形成權。

⑶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74條中的「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

"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是指受讓人知道"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務人與受讓人雙方都有過錯.所以債權人可以主張權利.但不能認定為債務人與受讓人惡意串通,因為雙方無惡意串通的行為

⑷ 合同法第七十四條可用於夫妻離婚協議嗎

你應該直接花錢找當地正經的律師咨詢啊。房子那麼貴,你捨不得花點小錢去咨詢保護一下嗎?咨詢費和你房子比起來簡直九牛一毛吧

⑸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撤銷權力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理解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

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務人實施損害債權的行為主要指債務人以贈與、免除等無償行為處分債權。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債務人、第三人若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則以債務人實施行為時明知損害債權和第三人受益時明知其情形為限。

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

受益的第三人包括直接受益人和間接受益人,直接受益的第三人稱為第一取得人,第一取得人又將該物轉給他人受益,受益的他人為間接受益的第三人,間接受益人又稱轉得人,轉得人可以是第二取得人、第三取得人以至更後的取得人。

目前一些企業借分立為轉移財產,留個「空殼子」對付債權人,亦是一種損害債權行為。損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於擔保行為之中。

例如,責任財產僅能或者已不夠清償現有債權,但債務人卻又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給新的債權人,害及原有債權人;或者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於債權中的一人,害及其他債權人。

損害債權的行為應是法律行為,倘若是事實行為,如債務人毀損責任財產,則無從撤銷。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

債務人、第三人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可以向債務人、第三人提出,也可以訴請法院撤銷。債務人、第三人的行為被撤銷的,其行為自始無效。

債務人若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三人無論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無論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原狀,保護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債務人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直接受益的第三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價格售給他人時,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第一取得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有償取得人,第一取得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

債務人與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的,無論第三人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之原狀,保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倘若債務人與直接受益的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一取得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的價格轉售他人,或者第一取得人雖又以廉價轉售,但他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直接受益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善意取得人,直接受益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以維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企業分立應當債權債務一並分立。債務人借企業分立轉移責任財產,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分立行為。

債務人通過擔保方式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抵押、出質行為。物的擔保被撤銷後,擔保合同不影響主合同的存在,主合同依然有效。

例如,甲向乙借款,將責任財產抵押於乙,害及原有債權,原有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抵押行為,然借款合同不因抵押合同被撤銷而失效,出借人和其他債權人一樣,都是無特別擔保的債權人。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恢復責任財產,是保全全體債權人的利益,故行使撤銷權的范圍,應以保全全體一般債權人的總債權額為限度。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對保全的責任財產無優先受償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費用,應由債務人和有過錯的第三人償付。

撤銷之訴的既判力,應當及於未行使撤銷權的其他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敗訴的,其他債權人不得就同一行為再行訴訟,否則造成一事二理。

(5)合同法74條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⑹ 合同法第七十四條規定: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如果債權人起訴

你當時起訴時要附加財產保全,這樣對方就不能轉移財產了,吋間在起訴受理算起,沒超五年就行

⑺ 合同法第74條中的「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可否認為是債務人與受讓人惡意串通損害債權人利益

可以這樣認為。
所以法律規定: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內人造成損容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這與合同的生效要件中的規定一致,即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

⑻ 合同法第74條中撤銷權中撤銷的財產是否指合同中的財產

你這個問法不具體,有失偏頗。你的問題只有用實務證據來回答。一般情況下版買賣合同,權贈與合同,貸款合同等等都是具有債權債務的單務或雙務合同,以舉證原則來講,用合同中確認的債權(包括無形、有形,動產,不動產)是最有效,有力的證據,但是,74條(的撤銷權指的是作為債權人的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實施無償或低價處分財產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在司法實踐中很少使用。原因在與你說的債務人對於他人的債權你很難拿得出證據來,例如你說的「合同中的財產」你如何去拿到債務人對於他人的到期債權的合同原件呢?

⑼ 《合同法》第74條行使撤銷權的其中一條件「放棄到期債權」是什麼意思

比如張三欠李四錢。在另一債權債務關務中,王五又欠張三的錢,且已經到還錢的時候,這時張三為了不還李四的錢,放棄向王五要錢的權利,這就是放棄到期債權通俗的例子

⑽ 合同法第74條受讓人知道該情形問

個人觀點是,是既要知道「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又要知道「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因為如果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並不會對債權人的債權造成損害的,債權人並不具有撤銷的權利

熱點內容
追男律師 發布:2025-08-27 01:07:21 瀏覽:951
經濟法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發布:2025-08-27 01:07:07 瀏覽:879
浦東區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7 00:47:36 瀏覽:380
二胎超生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27 00:42:44 瀏覽:387
社會與法普法一線 發布:2025-08-27 00:37:57 瀏覽:764
規章制度管理員 發布:2025-08-27 00:12:27 瀏覽:576
法律知識我知道黑板報 發布:2025-08-27 00:09:05 瀏覽:889
法院案卷整理 發布:2025-08-27 00:07:50 瀏覽:984
霞山法院執 發布:2025-08-27 00:06:33 瀏覽:108
法官下判決不同意 發布:2025-08-27 00:06:27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