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試論經濟法的國家干預性

試論經濟法的國家干預性

發布時間: 2021-12-22 05:55:03

1. 1、如何理解經濟法的國家干預性用實例證明

國家干預適度原則,就是要求國家干預經濟生活要從社會公益的角度出發,把握適版度、得當。在國權家干預適度原則中,「適度」是一個高度抽象的、彈性的標准。國家干預適度原則,國家干預是不可避免的事實,而國家干預適度則是經濟長盛不衰的秘密。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上,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從來沒有忽視過國家干預的作用,只是干預的出發點和目的因各國國情、所處時代、國際國內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最終目標都是試圖通過對國家干預適度的把握,以保障市場機制調節功能的充分實現

2. 論述 如何把握經濟法下的國家對市場干預的度

把握這樣一個核心:

市場自身調節有滯後性 需要國家調控監督干預
應當有度
不可造成行政壟斷 地區封鎖
應保持市場活力 生產正常運行 產品供給 生產要素流動

3. 如何理解經濟法的國家適度干預原則

適度干預原則是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國家或經濟自治團體應當在充分版尊重經濟自主的前提下對社會經濟權生活進行一種有效但又合理謹慎的干預。它要求國家依法正當地干預經濟,發揮對市場的輔助性作用;權衡成本收益,遵循經濟法的價值目標謹慎地干預經濟。

適度干預原則有兩點要求,正當干預和謹慎干預。正當干預是適度干預原則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國家或經濟自治團體對社會經濟主體及經濟活動干預必須仰賴於法律之規定;謹慎干預是國家干預更高層次要求,國家或經濟自治團體在行使自由裁量權干預時應謹慎從事,符合市場機制自身運作規律。

(3)試論經濟法的國家干預性擴展閱讀:

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干預經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在經濟處於緊縮狀況時,國家干預過多;在經濟處於寬松狀況時,國家干預過少。我國正處在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國家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對經濟運行進行直接和全面的干預,但是還沒有完全擺脫過多干預的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適度干預的要求、范圍和手段,來源於經濟法,而不是來源於政府的行政行為。

4. 什麼叫經濟法中的國家干預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有兩只手,一隻無形,也就是市場調節,雖然靈活快速,但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固有弊端。所以還要有形的手來調節,也就是宏觀調控,也就是國家干預,通過經濟,法律,行政手段來進行調節。

5. 國家干預經濟法論與國家調節經濟法論 你比較贊同哪種觀點 談談你的看法

國家干預經濟法論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的構成(一)資源優化配置原則;(二)國家適度干預原則;(三)社會本位原則;(四)經濟民主原則;(五)經濟公平原則;(六)經濟效益原則;(七)可持續發展原則」 國家調節經濟法論認為:「……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最核心的內涵便是:注重維護社會經濟總體效益,兼顧社會各方經濟利益公平。這一經濟法基本原則也可以更簡要地表述為: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優先,兼顧社會各方利益公平。」 經濟法上的公平,李昌麒教授認為體現在競爭公平、分配公平和正當的差別待遇,是在承認經濟主體的資源和個人稟賦等方面差異的前提下而追求的一種結果上的公平,即實質公平。公平與公正主要是需要國家強制力保障的,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經濟規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問題,如果不兼顧效率,人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分析不同的收入再分配方案的成本與收益,則肯定會助長資源浪費,貪污腐敗等現象的滋生與蔓延,從而導致「政府失靈」。王保樹和李昌麒雖都強調注重經濟公平原則,但我認為朱崇實的注重經濟公平和兼顧效率相統一的原則,更為完整更能體現經濟法的本質。 我比較贊同的是朱崇實教授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國家追求效益的目的就必然與私人有區別,即不把經濟效益作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的,而把追求社會效益作為主要目的。社會效益就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判斷得失,從每個投入是否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而不是僅看這個投入的具體產出多少。所以社會效益是一種廣義的效益,是一種整體的效益。經濟法作為國家對社會經濟實行調控的一個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要促進經濟的增長。因此將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也要看經濟效益,二者相輔相成,是經濟法區別於其他法律一個重要體現。 李昌麒的社會本位原則,經濟法的社會本位,要求在經濟法學研究和經濟管理、經濟活動、經濟法的立法、執法和司法中,時時處處以社會利益和平衡協調為先,竭力促進私人與私人、私人與國家的合作,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並按社會化之內在要求,促進公有制及其經濟關系和整個社會經濟關系的協調發展。經濟民主原則,經濟民主打破了信息不對稱,防止經營者對所有者的利益侵害,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增強企業的向心力,使企業真正擁有作為法人應有的權利,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實現公平與效益的統一,促進效益的提高。經濟民主協調了國家、經營者、勞動者的關系,平衡了三方的經濟利益,使經濟法主體的權、責、利、義達到了有機的統一。能夠體現經濟法順應時代變化的需要,調節經濟的發展。 因為經濟法的原則是順應時代的變化發展需要的,所以並不是每個教授的觀點都是完全可取的,皆有其優勢和缺點。需要大家辨證的去學習,借鑒。

6. 通說認為,經濟法之「國家適當干預原則」的確切內涵是( )。

D.適當干預
以上答案是個人理解的

7. 為什麼說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需要干預的社會經濟關系

1、需要國家干預論是我國經濟法泰斗李昌麒教授提出來的。可參見他的文章版和黃皮教科書。
2、簡單說來,我權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有的經濟關系應當是市場自發調節的。國家不可涉足。有的經濟關系基於市場主體的信息不對稱容易造成市場的實質不公平,本著經濟法實質公平的理念,國家需要對一些經濟關系進行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所以,這種理論稱為」需要國家干預論」。也就是說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
希望可以幫到你。

8. 經濟法中國家干預和法的本質的聯系

國家干預經濟運行,其主要原因在於補正自由市場運作的盲目性和市場自發調節有時候的過度偏向即市場失靈,其理論依據更多的是經濟學上的原理,作用在於:1,創設相關均衡,以補正經濟參與者不同的偏好差異造成交易者無法有一個明確的預期,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交易。
2,防止自由市場產生的壟斷,欺詐等不正當競爭,確保公平,公正,相對自由的市場秩序。
至於法的本質似乎與國家干預沒有直接的聯系,如果要撤點關系,那麼我認為可以從法的社會性上去分析,即經濟法是社會本位法,追求集體福利與社會整體的正義,這就要換取一定情形下的個人自由的犧牲,即此處的法是以限制某些人的某些行為上的自由去營造一個全體公民都可以享有更多自由與安全(交易安全)的秩序

9. 試對「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的命題加以簡要評析

是大的手段,也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

熱點內容
民法典有規定了什麼 發布:2025-08-26 11:06:23 瀏覽:351
企業承包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6 11:04:27 瀏覽:442
拿道德 發布:2025-08-26 11:04:24 瀏覽:289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 發布:2025-08-26 11:01:28 瀏覽:451
雲縣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8-26 10:55:23 瀏覽:671
法院審監一庭 發布:2025-08-26 10:53:54 瀏覽:18
控煙立法專題 發布:2025-08-26 10:53:22 瀏覽:507
養雞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8-26 10:39:05 瀏覽:627
抵押擔保公司代理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6 10:31:17 瀏覽:389
央視12套社會與法直播 發布:2025-08-26 10:30:37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