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商業秘密
㈠ 勞動合同法,保密協議規定。
根據勞動法復第二十四制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中,一般業務員並不需簽訂競業協議,但可以簽訂保密協議。
簽訂保密協議的人員並不受保密時間的限制,一旦泄露企業機密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簽訂競業協議人員限制時間最高為離職後兩年,在限制時間內原服務單位需給予一定補償。
請注意,保密協議和競業協議是兩個概念,但一般在簽訂競業協議時會附帶簽訂保密協議。
㈡ 勞動合同法第幾條是保密協議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是對保密協議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法釋〔2013〕4號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㈢ 勞動合同法中的商業秘密指的是什麼
第一、商業秘密的前提是不為公眾所知悉的,而其他知識產權都是公開的,對專利甚至有公開到相當程度的要求。
第二、商業秘密是一項相對的權利。商業秘密的專有屬性不是絕對的,不具有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內容同的商業秘密,他們就和第一個人有著同樣的地位。商業秘密的擁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經開發掌握該信息的人使用、轉讓該信息,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後開發掌握該信息的人使用、轉讓該信息。
第三、商業秘密能使經營者獲得利益,獲得競爭優勢,或具有潛在的商業利益。
㈣ 公司起訴離職員工泄露公司商業秘密,該員工如何基於勞動合同的保密條款保護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四條「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包括:設計、策略、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式、管理訣竅、客戶名單、產銷策略、招標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的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可以就工作中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進行保密約定,如果勞動者違反了保密約定,用人單位可以追究勞動者的責任,如客戶名單等資料都可以納入商業秘密的范疇。
公司簽訂的《員工聘用合同書》具備勞動合同條款,屬於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對保密事項雙方也作出了相應的約定,如王某泄露了廣告公司客戶名單等商業秘密,應承擔相應責任。但在庭審中廣告公司承認該公司對客戶名單等資料並未採取保密措施,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規定,廣告公司對客戶名單等資料未採取保密措施,上述資料並不屬於商業秘密,故廣告公司主張王某泄露商業秘密的事實不能成立
㈤ 勞動者違反企業保守商業秘密協議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勞動者違反企業保守商業秘密協議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案情簡介:李某、於某於1990年畢業於某省醫學院制葯專業,並被分配至某市光明中葯廠。1993年7月,某生物葯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向社會公開招聘員工。李某、於某應聘,於1993年8月2日被錄用,然後與該生物葯業有限公司到原單位辦理了勞動合同制工人轉移手續。1993年9月份開始,生物葯業公司對招聘的員工進行為期3個月的培訓,後將李某、於某分配到活性劑分離室工作。簽訂了為期八年的勞動合同。合同中約定:「凡甲方(葯業有限公司)出資培訓進修超過1年的,乙方(員工)必須工作滿5年後方能提出調動、辭職等要求」,「凡關鍵技術崗位員工,未經甲方允許不得向任何人或單位透露本公司的商業秘密、技術數據,不得向有關單位或個人提供任何可能對本公司效益帶來不利影響的技術資料。違者將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並給予嚴厲的經濟處罰。」1994年1月5日,公司將李某、於某等人送往日本學習生物制葯關鍵技術,1995年4月3日學習結束回國後,李某、於某被分配至公司關鍵性崗位生物活性分離劑化學處置室工作。這一崗位掌握著公司製造抗乙肝葯的關鍵技術及技術資料。1995年6月,李某、於某認為公司給的待遇太低,在公司不同意調出的情況下,受聘於另一生物制葯廠,並將關鍵技術數據告訴該葯廠。生物葯業有限公司在與李某、於某及聘用其二人的葯廠多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以李某、於某違反雙方勞動合同中的有關規定,擅自受聘其他單位,泄露商業秘密為由,向當地勞資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被訴人李某、於某返還出國培訓費6萬元,要求被訴人李某、於某、某市生物制葯廠連帶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王律師:本案中李某、於某違反了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有關約定保守公司商業秘密的條款,在勞動合同未依法解除的情形下去另一家生物制葯廠工作,也違反勞動法的規定。《勞動法》第二十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濟信息。本案中李某、於某在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中均知悉且同意,「未經甲方(公司)同意不得向任何人或單位透露本公司的商業秘密、技術數據等」,可以說公司已經告知李某、於某,哪些技術數據屬於商業秘密,在這里對保密措施應作廣義的理解,公司講明了某項信息對公司很有價值,勞動者不能泄露出去,這也屬於保密措施的一種。其次,勞動合同作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為保護和解決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用人單位應當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制定詳細、完善的勞動合同,並將勞動者應當遵守的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條款明列在勞動合同中,同時,用人單位應就公司內部哪些屬於商業秘密告知勞動者並採取了保密措施,比如勞動者簽名確認接觸了哪些商業秘密等,這樣,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及雙方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後一定期限內,均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義務。第三,本案中李某、於某單方擅自解除勞動合同,屬於違反勞動合同的違約行為。依據「勞動部關於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的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四條: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一、 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二、 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三、 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四、 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第四,本案中另一生物制葯廠招用未與原用人單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的勞動者也違反勞動法,即「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於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一、 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二、 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有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綜上,本案中用人單位要想獲得賠償,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簽訂完善的勞動合同、商業保密條款及採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等顯得尤為重要。轉載 請註明來自廣東勞動爭議網( www.gdldzy.com) 王維律師
㈥ 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勞動合同法在商業秘密上的保護有什麼異同
《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勞動合同法》在商業秘密上的保護,應該前者是屬於反對不正當競爭來保護商業秘密,而勞動合同法應該是為勞動者能夠認真保護該單位的商業秘密提供了相關的合同保障。供參考。
㈦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