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法律經濟法還是民商法
如果進法院,民商、經濟法會好一些。
進公安局,學刑法好一些。
進檢察院,學訴訟法會好一些。
但大學本學的課程基本都是一樣的,差別不大。要是當檢察官和法官,得先把司法考試過了。好好學就能過,不象社會上傳的那麼難過。
B. 經濟法和民商法 哪個比較有用
這個不必討論了。。
我就是經濟法畢業的
可以明確地告訴您
經濟法……除了在學校搞研究,就沒任何用處了。。
這個要擺事實講道理可以羅列好多理由的,我把您的「用」做一個功利上的理解,理由如下:
1、司法考試中的地位不平等,經濟法和國際法、法學理論的三科擠在第一卷,雜七雜八一大堆法律分值最多隻有40來分的樣子,公認為雞肋。民商法加上民訴,自己就單獨一卷150分。。孰輕孰重?
2、民法和刑法並成為法學之基。法律的思維和邏輯基本都源出於這兩門基礎的法律。即便是經濟法下的那些政府管理的內容,如果不是政策性規定,要找法理依據,那還是從民法中得來的。。
3、工作上,這個是最功利的。律師法官平時用的最多的是民刑吧?本來法院還有個經濟庭,現在都改叫民二庭了,經濟法地位如何?即便公檢不太用民法,那人家也是刑法為重,依然沒有經濟法什麼位置。即便經濟偵查也依然是刑法的內容。。
4、公檢法外的其他工作。政府要是都依法辦事。也不需要學法律的,要是政府向為所欲為,那也不需要學法律的。。考公務員沒有任何優待,事業單位都挑三揀四……
當然說了這么多,也不是經濟法這個專業一無是處。因為一方面名聲響亮阿,經濟這個詞眼下最熱門了。。。
另一方面,法學院校特別是能開這個專業的基本都採取通才培養方式,也就是盡管分了專業但除了畢業論文基本大家的主幹可能是一致的。。相比較,經濟法的不必上專業法理什麼的,倒是比民商的有更多時間上其他實用的內容。
據說我的母校華政在經濟法領域也算還可以,但我是沒覺得。。
如果你是為了挑選專業而問這個問題,那麼勸你不必考慮了,哪個分低去哪個好了,或者你自己感興趣也行
我現在是認識到,不管你學的怎麼樣,英語和司法考試兩樣才是法律專業學生的殺手鐧。沒有這兩個,讀什麼都一樣浪費……
心得……教訓……
補充點,經濟法還有一點不爽的,因為它所屬的法律都是新興學科,盡管這給搞研究的很多發揮空間,但對於學生沒有一個大家公認的說法簡直就是……惡夢。。。
C. 經濟法和民商法哪個更好就業
主來要方向;法官,檢察官源,人大法工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最高法學研究機構)大學法律系,律師,公證機關,仲裁機構,政府法制辦,行政復議機關等。
法學基礎學;法制史,法理,憲法,實體法,程序法,司法寫作。
D. 在法學裡面那種法學起來容易些啊,經濟法呢還是民商法
這個不存在容易不容易的問題呀,看個人的喜好和習慣了。
比如有的人覺得國版際法非常權簡單好學,但是有些人最頭疼的就是國際法,因為基本上國際法沒有定論。要看你的思維方式適合哪一種。
民商和經濟法還都有些比較相通的地方,不存在好學跟不好學的問題,就是經濟法會涉及一些財稅金融方面的知識,有些人對這部分東西比較頭疼。民商就比較不存在其他學科的涉透。
E. 簡述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指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
3、調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
4、本質功能不同
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5、價值取向不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5)學法律經濟法還是民商法擴展閱讀: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為保護重心,為解決民商法、行政法均無法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產生。它的本質是國家管理經濟的法,是平衡協調國民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生活發揮著機制效用功能,即從更高層次上全面、一體、綜合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它通過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途徑來指導預測、激勵限制、整體協調與個別規制經濟活動。可以這樣認為,在現代社會,沒有經濟法,整個經濟秩序將重復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經歷的「磨難」。
參考資料:
經濟法-網路
民商法-網路
F. 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哪個更有前途
各有來優勢,側重不同。
1、從就業源上來看,民商法學和國際經濟法學以及經濟法學的就業情況比較好。
2、從實用來看,刑法學和民商法學實用性最強。
3、從考研錄取難度上看,民商法學,經濟法學以及國際經濟法學錄取難度最高。
其中民商法是目前法學中社會地位、職業聲望和收入最高的一個專業。絕大部分民事和經濟糾紛需要用民商法知識解決。
(6)學法律經濟法還是民商法擴展閱讀:
國家一流的法學高校有:
1、中國人民大學
人大法學院是在作為「五院四系」之一的人大法律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老牌的法學強校,擁有憲法和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三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民商法實力最強。
人大開設碩士點專業有: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知識產權法。
2、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法學院是中國法學教育與研究的重點基地之一。無論是「大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還是「小法學」其實力與研究底蘊在全國范圍內都相當不錯。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都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G. 法學考研中,經濟法和民商法有什麼區別前景怎麼樣
經濟法是宏觀的呀,民商法是微觀的呀,我現在是民商法研究生啦~~具體的舉個例子:一個公司貨物買進賣出這類問題就是民商方面的,但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人民幣匯率,存款准備金率,股票市場的調控......都時經濟方面問題啦
更具體的說:民商主要包括像婚姻啊,繼承啊,侵權呀,債呀,公司呀,破產呀,這些微觀的內容.經濟就包括反不正當競爭呀,反壟斷呀,銀行呀,證券呀之類的宏觀內容.
前景來說,法學碩士專業對口的就業主要有三個方向:
公檢法,這個要公務員,就是穩定,別的沒什麼
律所,作的好拉暴多錢,作不好沒錢
企業得法務,就是企業的一個部門沒什麼特色
不過不一定一輩子做一個可以換嘛~~
在這一切之前,要先考出號稱中華第一考的司法考,通過率還不到10%,但是這個不通過,幾乎不大可能從事任何法律方面的工作.
學校的話,上海的華東政法,四川還是哪裡的西南政法,武漢大學法學院都不錯...不少法學泰斗都是那裡的.
不過北京是法學之都呀,你不要去算拉
另外,中國法學有南派北派之分,上述幾個學校都是南派拉,北京是北派,一般人都不跨區考的...不過估計你不是法本的~否則怎麼不知經濟法和民法的區分?就無所謂拉~`
H. 學經濟法好還是民商法好
和實際結合起來!
3.網路存在泡沫的時候雖然是存在風險的,但同時這個時候你的發展也最好的最快的,浮華和泡沫過後留下來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I. 法學考研民商法和經濟法哪個更好就業
未來的事情沒辦法抄預測,兩者都是襲當前比較熱門的法學類研究方向,建議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如瑞士、義大利等國;所謂民商分立,是指民法與商法屬兩個並存的獨立的部門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還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國、德國等國。我國尚未就屬於何種體例作出明確說明,但根據我國現今要求和現代民法發展趨勢,我國應採取民商合一體例。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