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按合同效力劃分
『壹』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下列合同中,屬於效力待定合同的是( )。
正確答案:B
解析:效力待定的合同主要在下列幾種場合出現:①合同的主體不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②因無權代理而訂立的合同。③無權處分他人財產而訂立的合同。
『貳』 合同法中對合同效力的規定
合同法關於合同效力,現在規定的有無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合同生效
『叄』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下列合同中,屬於效力待定合同的有( )。
C,D
答案解析:
選項A屬於無效合同;選項B屬於代錶行為,是有效合同。
『肆』 按合同法規定,將合同分為幾種謝謝
第九章來買賣合同
第十章源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租賃合同
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承攬合同
第十六章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七章運輸合同
第十八章技術合同
第十九章保管合同
第二十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
『伍』 合同法的效力類型有哪些
一、生效的合同,即不違背國家法律強制性規定,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的合同。
二、無效的合同,這里所說的無效是指合同確定的、自始的、永久的無效。合同法上規定的無效合同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
1、欺詐脅迫損害國家利益(在這里應理解為政治國家利益)者無效。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指不特定的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即公共利益,此公共利益又可以還原個體的私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3、合法行為掩蓋非法目的。(法律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4、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a、不特定的當事人的利益;
b、與基本法律價值相連的私人利益(例:「工傷概不負責」,此時的私人利益已超過私人范疇)
5、 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6、無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這一類型《合同法》未規定,但依《民法通則》第58條之強行性規定,其為無效合同當屬必然。
三、相對無效的合同,系指當事人之間的合同,損害了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那麼,這個合同相對於該特定第三人來說是無效的。
例如1、甲將房賣給乙,乙已辦預告登記,甲又將房賣給丙,此時,乙可以請求確認甲丙買賣合同無效。
例如2、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優先權人的優先權被損害者可確認侵權人的行為無效。
四、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法上規定的效力待定的合同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
1、 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超出年齡、智力、健康狀況情況下)純受益例外。
2、 權代理訂立的合同。
3、法定代表人超越權代表許可權訂立的合同(無權代表)
4、權處分人處分他人財產的合同。
五、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例批准、登記等),這一類合同在未經批准登記前,合同尚未完全生效,而批准登記後將成為完全合法有效的合同。
六、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主要包括當事人:
(1)重大誤解;
(2)顯失公平;
(3)欺詐而簽訂的合同。
這種合同的效力由交易關系的當事人來確定。合同是被撤銷、變更,還是使之有效,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意志。
『陸』 根據《合同法》,( )不是按照合同的效力劃分的。
根據《合同法》,(贈與合同)不是按照合同的效力劃分的。
『柒』 我國合同法中合同按效力劃分. 可以分幾類
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對合同當事人產生的必須履行其合同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1、有效合同。
所謂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規定成立並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的合同。從目前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都沒有對合同有效規定統一的條件。但是我們從現有法律的一些規定還是可以歸納出作為一個有效合同所應具有共同特徵。根據《民法通則》第55條對\\\"民事法律行為\\\"所規定的條件來看,主要應具有以下條件: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2、無效合同。
無效合同\\\"是相對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雖然成立,但因其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共利益,因此被確認無效。\\\"並由此而推斷其主要特徵有:違法性;無效合同的不得履行性;無效合同自始無效;無效合同自然無效,無須當事人主張而可由法院或仲裁機構主動審查。並指出了無效合同由於沒有法律約束力,因此應不屬於合同的范疇。另外有的學者認為\\\"無效合同是指不具備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補救,對當事人自始即不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應由國家予以取締的合同。\\\"並據此認為其存在以下三個特徵或要件:不具備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補救;對當事人自始不應發生法律效力;由國家予以取締。
3、效力待定的合同。
所謂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關生效要件的規定,因此其發生效力與否尚未確定,一般須經有權人表示承認或追認才能生效。主要包括三種情況:\\\"一是無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訂立的合同,必須經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認才能生效;二是無權代理人以本人名義訂立的合同,必須經過本人追認,才能對本人產生法律拘束力;三是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權利而訂立的合同,未經權利人追認,合同無效。\\\"
4、可撤銷的合同。
可撤銷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由於意思表示不真實,或者是出於重大誤解從而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規定可予以撤銷的合同。一般認為,可撤銷合同的主要原因是:
(1)、締約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這其中包括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合同法》第54條對此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
(2)、合同是否撤銷必須由享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提出主張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才能予以撤銷,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一般是不能依職權主動來予以撤銷的。這一點似乎更有強調的必要。在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就不管當事人是否提出這一請求或主張就直接依職權來撤銷了合同,實在是有越權之嫌。而且《合同法》第54條第3款還規定: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撤銷。由此可見,撤銷權是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一方的一項權利,該當事人既可以依法主張,當然也可以依法予以放棄,這也充分地體現當事人的意願。
(3)、合同在撤銷前應為有效。與合同解除不同,《合同法》第96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也就是說合同解除的意思表示只要到達了對方即告解除,所以很多學者普遍認為合同的解除權應屬形成權。但合同的撤銷卻在法院或仲裁機構依法作出認定後才能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筆者不同意把合同撤銷權當作一種形成權,而是認為其應屬於一種請求權,只有享有撤銷請求權的當事人主張或行使這一權利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才可對此請求作出判斷、認定和處理。
『捌』 根據合同法規定哪些情形屬於效力特定合同
合同法對此予以了繼承和發展,形成了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制度。根據合同法第內47條、第48條,限制容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無權代理訂立的合同、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的合同,均屬效力待定,其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權利人可依法追認,善意的相對人也可依法撤銷(此撤銷不同於合同法第54條的撤銷。第54條的撤銷是對生效合同的撤銷,此處的撤銷是對效力待定的合同的撤銷)。法定代理人、被代理人、權利人沒有依法追認,善意的相對人也沒有依法撤銷的,合同無效。法律規定當事人為民事行為時要有民事行為能力,進行代理時要有代理權,處分財產時要有權處分,是為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交易安全,維護行為人和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但考慮到社會生活的復雜性,違反上述規定的合同一律作無效處理有時不僅不能實現前述目的,反而會徒增當事人和社會的麻煩。合同法設立追認制度有利於在保證交易安全的前提下加速財產流轉;規定相對人有權催告、撤銷,能使相對人的利益得到平衡。本制度能大幅降低無效合同的發生頻率,使法律更好地調整各種紛繁復雜的交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