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承包土地分割

婚姻法承包土地分割

發布時間: 2021-12-28 12:45:08

⑴ 離婚後能不能分割集體承包土地使用權

依法產生的地上附著物,其財產權受法律保護。如果涉及農村宅基地的,原則上,堅持以農村宅基地和地上建築物相分離處理的原則。宅基地只能歸當初審批時的申請人所有。而房屋本身可以依法分割、轉讓或繼承等。 一、基於承包權所產生的地上收益,依法受法律保護。 1、《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九條: 國家保護集體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2、《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二、基於宅基地的使用權所產生的房屋,房屋本身可以依法轉讓、繼承。但宅基地本身則必須遵守法律的特別規定。原則上,堅持以農村宅基地和地上建築物相分離處理的原則。 1、《物權法》第九十三條「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第一百五十三條「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第一百五十四條「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第一百五十五條「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2、《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以農村宅基地和地上建築物相分離處理的原則。宅基地申請與審批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每位成員以戶名為單位只能享受一次,面積不超過各級政府部門規定的限額,因此它是取決於集體經濟組織的身份關系,而地上修建的房屋出資等方式多樣,但應本著誰出資誰受益,共同出資共同受益,但未拆除拆遷前,宅基地每位成員有居住權。

⑵ 農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

你母親只能繼續經營屬於自己的耕地;兩人已經離婚,村裡要求分開承包經營合同,並無不當之處;你父親已經去世,村裡收回其土地經營權,有法律依據;收回耕地的用途是否合法,要看該塊土地是否列入國家徵收規劃。

⑶ 離婚時分割土地承包經營權原則都有哪些

你好,依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夫妻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權益,應依法保護。法律依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⑷ 我是農村人,離婚時共同承包的土地還有村裡的房屋怎麼分割

針對您提出的「農村離婚時共同承包的土地還有村裡的房屋怎麼分割」的問題,法里智能律師平台的律師們為您做出如下解答

一、離婚時農村房屋怎麼分割
農村房屋所佔用的土地所有權的主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權。離婚時農村房屋的分割方式有兩種;
二、離婚時共同承包的土地怎麼分割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承包主體以家庭為單位,土地承包經營權對家庭內部成員來說,是他們的一項共同共有的財產權利。我國《婚姻法》規定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因此,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但是,基於我國目前的土地承包性質和方式,在離婚時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一)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在離婚進行分割時,應按照以下方式分割。
首先,如果婚後一方的戶口遷入新居住地,其在原居住地已經承包而新居住地沒有分配其承包土地,原承保的土地不會收回,同時也不享有另一方婚前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但是,如果夫妻在共同生活期間,對居住地承包的土地共同經營、管理,所獲得收益應確認為夫妻共同財產。在處理時,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以及其他收益,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
其次,對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村集體作為發包方,家庭作為承包方,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在分割時應當根據土地承包的情況,予以分割。
(二)以其他方式取得土地承包權的,在離婚時,應按照以下方式分割。
一方或雙方從事承包、租賃等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是夫妻共同財產。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雖以夫或妻一方名義簽訂合同,但有證據證明夫妻共同參與生產經營,則該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確認為夫妻共同享有,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因此,以該種方式取得的承包土地以及收益應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在離婚案件中對其進行分割時,需要充分考慮各家庭成員對該土地享有經營性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值得注意的是,「雖以夫或妻一方名義簽訂合同,但有證據證明夫妻共同參與生產經營」,這說明當事人如果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必須收集有效的證據加以證明。此時就可以委託律師協助收集證據,以免因自己的疏忽損害了應得的利益。

⑸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進行離婚分割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離婚分裂
中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村居民的利益,是一個重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源,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離婚時遵循的一般原則的共同擁有屬性的基礎上,結合的家庭承包經營權和管理權,該部門的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

分裂的操作方法的特點。

離婚後,男女雙方仍然屬於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管理能力的成員,都需要一對夫婦的原土地承包經營繼續承包經營,在不影響生產。方便管理,管理的前提下,你應該考慮夫妻共同承包經營土地由各自的運營商預留股份。

2,折扣賠償法。

黨是不能或不願意繼續承包經營的原則,良好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生產,經營及其他經營管理能力,而應根據該法令給予經濟補償,放棄了相當大的價值的承包商繼續操作側。實踐中,你應該考慮的各種因素和現實的經濟形勢,適當的經濟補償金的數額確定,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一次性付款,沒有能力支付分期支付。

3,合同農業。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法「第39條的規定,合同農業是一個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簡要土地承包給他人養殖上的親戚,朋友,鄰居,和其他締約方的關系他的代表的行為,沒有書面合同。在離婚案件中,當事人不願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一個短的時間內,可能會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土地承包權,由對方代表的農業不能迫於生存。代表農業方面承包商的成本在扣除應繳納稅款,勞動力投入,當地年(或季)平均收益率的土地,土地收入支付給對方實至名歸。

4,刀耕火種。

在離婚案件中,有時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土地承包是不利於分裂,可以採取的夫婦享有承包土地輪作方法。的具體方法要求離婚,對方每隔幾年的刀耕火種,估計按照家庭人口和總承包土地離婚離婚黨的份額。判決或調解的順利實施,應該明確的是,雙方都不得從事掠奪性的生產。 5,根據法律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以其他方式循環和經濟效益,以及承包土地被佔用,徵用補償費的配偶股份分拆。

「的實施,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法」,給農民足夠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自由的權利。丈夫和妻子在生活,家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使用操作,但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或以其他方式轉讓產生的經濟利益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的保護原則婦女和兒童分割。具體的,如轉包,出租,你可以在轉包,租賃期確定的收入流,除以股份的時間來享受。如果它存在於股份的形式,也可以考慮拆股。

另外,根據(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法「第16條的規定,合同是依法徵用,佔用的,有權依法獲得適當的賠償。征地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貼。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補貼應賦予承包方所有,安置補助費的情況下可能是,如沒有統一安置的家庭,在實踐中,多數的地方安置補助費直接給被安置的需求農民。

⑹ 家庭內部分割承包土地的協議是否有效

分割協議有效。
一方面,承包合同雖由個人所簽,但所有家庭成員具有同等份額的承包經營權。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條、第十五條之規定,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戶」即意味著可能是一個群體,而不僅是單純的個人。村民委員會在2000年根據李某家庭人口確定承包面積,是基於戶主的身份與村委會簽訂的承包合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再次註明承包方式為家庭承包,其他家庭成員也具有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僅規定,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十四條、第十八條也只是指出,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承包合同、轉包或者互換承包經營標的物、用已取得承包經營權的土地抵償債務的行為無效。而個人內部調整承包具體土地的實際耕種人,是承包人家庭成員之間的耕種分工,屬調節家庭成員間利益的一種方式,並不影響所承包土地的用途,不涉及土地的承包年限,既非以承包經營權抵債,也非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再一方面,基於分家而將分立戶口,是行政機關戶籍管理的一種手段,並不能因而改變各家庭成員作為承包人之一的身份,且目前也尚無法律規定,可以因此而改變各家庭成員對所承包經營土地的權利。

⑺ 夫妻離婚的,雙方是否可以請求分割土地承包經營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承包方是夫妻的,在承包合同履行期間解除婚姻關系時,就其承包經營的權利義務未達成協議,且雙方均具有承包經營主體資格的,人民法院在處理其離婚案件時,應當按照家庭人口、老人的贍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等具體情況,對其承包經營權進行分割。

根據以上規定及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精神,承包方如果是共同承包的,在解除婚姻關系時,可以就共同享有的承包經營權進行分割,但應該注意下面問題:

(1)夫妻解除婚姻關系必須在承包期內,如果超過承包期,承包方就不享有承包權了;

(2)夫妻雙方均具有承包主體資格,即雙方都應該是我國《民法通則》中要求的民事主體資格,他們應該是完全行為能力人。此外,他們應該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如果不是,承包土地時要經過村民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村民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才能具有主體資格;

(3)承包方是夫妻,在承包合同履行期間均具有承包主體資格時解除婚姻關系,應當平等自願協商,就其承包經營的權利義務的分割達成協議,如果達不成協議,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依法分割;

(4)夫妻進行承包經營權的分割應該根據下列具體原則:①按照家庭人口狀況分割;②本著贍養老人和扶養未成年子女的原則。

⑻ 婚姻離婚土地承包權如何分割

夫妻離婚後土地承包地分割有多種情況:
1、婚後以一方名義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或領取經營權證的,夫妻共同分割;
2、一方婚前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婚後另一方戶口遷入的,增補部分歸婚遷一方,其餘部分歸原取得人;
3、一方婚前取得承包土地經營權,婚後另一方戶口未遷入的,另一方不予分割。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第一款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⑼ 離婚案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分割

在審理過程中,李某提出其在王某的村裡生活了近十五年,已熟悉這里的生活環境,其要求分割王某與李某共同承包經營的土地,以便於以後生產生活所需。問該案中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是否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如果包括,又該如何處理?分析 在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土地承包經營權分割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是生存之本,而離婚的農民如果喪失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收益,對其生活將造成巨大影響。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而第三十九條規定,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因此,保護離婚一方的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在處理離婚案件中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分割時我們應當注意些什麼? 首先應當掌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以及是否具有可分割性。《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條規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在我國普遍推行以戶為主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所有權屬於集體或者國家,而土地承包經營權則可以歸農戶使用,土地和經營權是相分離的。根據我國「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土地政策,如果夫妻雙方離婚後,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分割呢?《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那麼,依據土地承包法第十五的規定,夫妻一方婚前及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屬於婚前個人財產呢?我們認為,雖然夫或妻加入該戶並沒有增加土地,但是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不應屬於個人婚前財產,後加入的夫或妻一方應享有按農戶現有人口均等分配的份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三十四條規定,承包方是夫妻的,在承包合同履行期間解除婚姻關系時,就其承包經營的權利未達成協議,且雙方均具有承包經營主體資格的,人民法院在處理離婚案件時,應當按照家庭人口、老人的贍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等具體情況,對其承包經營權進行分割。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可以在離婚案件中分割的。 其次,在確定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在離婚案件中分割後,我們應當確定在處理該類案件的方法。筆者認為,可以採取均等分割、輪流耕種以及以租賃方式由一人承包一人享受租金收益。在採取均等分割的方法中,先將夫妻共同承包經營的土地按份劃分,由各自單獨承包,直至承包合同到期。根據雙方協議分割或者由人民法院按均等份額分割。但是無論是何種方式均應當到轄區的村民委員會進行備案。採取輪流耕種方式,是在離婚糾紛中,雙方均表示願意繼續承包經營土地,但是由於土地的數量和地理位置不利於均等分割的,可以通過協議採取輪流耕種的方式,但是輪流耕種的不能採取破壞土地的方式,阻攔次年耕種一方的正常耕種。採取租賃方式的分割,要求離婚雙方協議,約定由一方繼續承包經營土地,但是一方按其所享受份額享受租金收益。 在司法實踐中,處理該類案件,還應當遵循下列原則:1、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照顧子女和困難一方的原則、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原則和有利於生產生活的原則。 最後,在處理土地承包經營權分割糾紛中,應當注意的問題。1、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土地,即使是以夫或妻一方名義簽訂合同,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依然是屬於夫妻共同的。2、在審理離婚案件中,如果夫或妻一方不知道或者因其他原因沒有分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其在兩年的訴訟時效內,可以再次向人民法院單獨提起分割夫妻財產的訴訟。3、對於離婚案件中,夫或妻一方存在過錯,是否可以根據婚姻法規定,對其少分割。筆者認為土地是具有保障功能的,不能因為對方過錯而少分,對方的過錯責任少分財產應當體現在其他方面。 (作者單位:廣西荔浦縣人民法院)

熱點內容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發布時間 發布:2025-08-24 01:59:34 瀏覽:42
收據能起到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4 01:46:27 瀏覽:878
通知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4 01:43:18 瀏覽:824
上海司法曹 發布:2025-08-24 01:36:03 瀏覽:867
2018最新勞動法關於工傷 發布:2025-08-24 01:33:45 瀏覽:808
經濟法關於合同的問題 發布:2025-08-24 01:33:03 瀏覽:957
行政法治原則作用 發布:2025-08-24 01:33:02 瀏覽:228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種類 發布:2025-08-24 01:25:44 瀏覽:450
司法救助決定書 發布:2025-08-24 01:25:38 瀏覽:874
建設法治軍營做的工作 發布:2025-08-24 01:14:56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