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下列有關經濟法的表述錯誤的是

下列有關經濟法的表述錯誤的是

發布時間: 2021-12-28 12:48:30

經濟法的單選和多選

這里的律師只處理具體案件,這里不是「問作業」,另外作為前輩我也要批判你幾內句,既然容來問法律問題,說明你也是在學習法律的人,這種問題你應該自己思考去做,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不會可以去查閱資料。作為一個法律人「思考」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素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Ⅱ 經濟法答案

呵呵,我猜你學到這里就會出現錯誤的。
首先排除AD,不可能是全體董事,總會有缺席的。
這個題目選擇C。
只有特別決議,才會選擇2/3,也就是B。比如說修改章程,重大投資等。

Ⅲ 下列關於國際經濟法的表述中,哪一項錯誤

C項錯誤。國家間 太窄

Ⅳ 經濟法問題

我國新《公司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分析依據新公司法規定。

1、第七十九條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案例中「7個發起人中有4個住所地在境外的發起人」 違法。

2、第八十五條「以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案例中「公司注冊資本是8000萬元,其中7個發起人認購2500萬元」違法。

3、第八十三條「發起人的出資方式,適用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以及第二十七條「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 案例中「因此所有出資必是貨幣」錯誤。

4、第九十三條第二款「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核准文件。」 案例中「可以在國務院證卷管理部門批准前公開招股說明書」違法。

5、第八十八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應當由依法設立的證券公司承銷,簽訂承銷協議。」 案例中「決定成立專門小組,自己發行股份.」違法。
6、第一百四十三條第四項「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的。 」 案例中 「認股人在繳納股款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要求發起人返還股款. 」錯誤。
7、第九十條第一款「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必須經依法設立的驗資機構驗資並出具證明。發起人應當自股款繳足之日起三十日內主持召開公司創立大會。創立大會由發起人、認股人組成。」案例中「創立大會可以根據需要,結合市場情況由發起人決定召開時間. 」錯誤。
8、第九十五條 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一)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二)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三)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案例中「如果公司不設立,發起人和繳足股款的認股人會共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合法,認股人不承擔責任。

Ⅳ 經濟法,下面一題A選項錯在哪裡

因為這不是來屬於代理權的濫用自。這屬於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這屬於表見代理,其代理行為有效。說說後果:被代理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由進行抗辯,主張代理行為無效。 相對人的後果:既可以主張為 狹義的無權代理,也可以主張其為表見代理。如果相對人主張狹義的無權代理,則相對人可行使: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 至始至終都是被代理人犯錯(給與了空白加公章的合同),這類錯誤不應該由相對人(也是善意的相對人)(也就是題目中的 乙紡織廠)來承當。
然而,代理權的濫用。有明確的規定:1.自己代理: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如果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2.雙方代理: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3.惡意串通:代理人和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合法權益的,代理人和相對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這3點需要記牢

Ⅵ 經濟法題

選擇:1A、2A、3B、4B、5A、6A、7B、8A、9A、10A、11A、12ABC、13A、14B、15A
判斷:對、錯、錯、錯、對

Ⅶ 經濟法 單選題

1.B
2.A
3.C
4.D
5.A
6.C
7.D
8.D
9.B
10.C

Ⅷ 《經濟法》問題

1
(一)二者保全的權利內容不同

關於預告登記制度所保全的請求權的范圍,設有該制度的國家和地區的法律均有明確規定。如《德國民法典》第883條第一款規定:為保全目的在於轉讓或廢止一項土地上的物權的請求權,或土地上負擔的物權請求權,或變更這些物權的內容或其順位的請求權,得在土地登記簿中為預告登記。被保全的請求權附條件或者附期限時,也准許為預告登記。我國台灣地區「土地登記規則」第96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為預告登記:(1)為保全關於土地權利轉移、或使其消滅之請求權;(2)為保全土地權利內容或次序之變更之請求權,預告登記於附有條件或將來之請求權,亦得為之。」由此可見,一般而言,可被預告登記保全的請求權包括:以物權的設定、轉移、變更或消滅為內容的(債權)請求權;附有始期、停止條件或者其他可於將來確定的有關物權變動的債權請求權。當然在日本民法上,其假登記所保全的范圍還包括物權。

而異議登記在於保全經登記不動產物權的登記請求權,德國民法稱之為登記訂正請求權。查《德國民法典》第 899條可知異議登記為更正登記之輔助,二者所保全的均為登記訂正請求權。一般而言,其發生之情形有二:(1)登記之塗銷,指物權之合意不存在、無效或被撤銷的情形;(2)登記之更正,指登記人員錯誤為登記或塗銷的情形。[15]

(二)二者的效力不同

首先,在保全權利上的不同。二者在保全權利的內容上的差別,已如上述,此處只涉及保全權利效力上的不同。關於預告登記保全權利之效力,在立法例上有幾種選擇,如禁止其後的登記、禁止登記名義人再為處分或採取相對無效主義。[16]但就目前設有預告登記制度的國家和地區而言,為兼顧當事人的利益,保持目的和手段的平衡,一般不採取禁止處分或禁止登記主義,而奉行處分相對無效之原則。即在預告登記後,就不動產權利,義務人仍得為處分。只是在預告登記權利人與第三人之間,在妨害預告登記權利人請求權的范圍內,義務人的處分行為無效。因此,如果預告登記權利人的請求權不存在或其請求權嗣後消滅,或預告登記權利人對義務人的處分表示同意,那麼義務人對第三人的處分行為便絕對地有效。對此,《德國民法典》第883條第2款規定:在對土地或權利為預告登記後所為的處分,在妨害前項請求權的全部或一部的限度內無效。「而與此有所差別的是,在經過異議登記之後,雖然土地權利人仍得處分其權利,且如與異議登記所保全的權利相抵觸者,則在抵觸的范圍內其處分行為也為無效,但這種無效是有條件的,即必須說明其登記原因(除非異議登記的申請是經利害關系人同意的),反之,則屬有效。而前述預告登記沒有這種要求。

其次,在保全順位效力上的差別。預告登記的效力不僅在於其能保全請求權這種實體權利,其效力還體現為能保全該請求權的順位。《德國民法典》第883條第3款規定:「以轉讓某項權利為請求權的標的時,該項權利的順位按預告登記的日期加以確定。」結合本條規定,就預告登記自身性質而言,它本身並無獨立的效力,而是與本登記的效力共進退。如果只有預告登記而沒有本登記,則預告登記就沒有任何意義。但預告登記在依賴本登記的同時,也完善了本登記的效力,由預告登記所保全的權利的順位可以在日後的本登記中繼續有效。如甲就其不動產為乙設定抵押權,乙在接受抵押權設定的預告登記後,甲又將該不動產為丙設定抵押權,而丙又在乙之前完成了抵押權設定的本登記,當乙根據預告登記而做成本登記時,其本登記的順位優先於丙,其效力視為在預告登記做成之時就已發生。而對於異議登記,則不存在保全順位的問題。具體而言,在異議登記之下,如果異議為正當,則說明異議登記的權利人應該是真實的權利人,那麼他作為真實權利人的地位就是客觀存在的,而不需要異議登記將其保全,即使基於此種正當的異議,會有更正登記的做成,那也只是對真實權利的重新確認,而不是保全。如果異議不正當,則本登記的公信力不受任何阻斷,異議登記也就不發生任何效力,更談不上保全效力。不過,在上述分析中,這種異議的正當性判斷應由誰作出,德國法未作出明確規定,現有資料也失之闕如。但由於異議登記為更正登記的輔助手段,目的在於避免為更正登記前因登記的公信力而使異議登記權利人受損害,而更正登記須徵得登記名義人之同意進行,若登記名義人同意,自然異議登記視為正當;若登記名義人不為同意,異議登記權利人可請求法院判決其為同意, [17]此時,自然由法院來判定異議登記的正當性。此外,異議登記還可中止登記取得時效的進行(《德國民法典》第900條第1項)。[18]

第三,有無預警效力不同。因為預告登記有權利保全和順位保全的效力,因此,第三人不得無視預告登記的存在,預告登記在本登記之前對於第三人有預告的意義。第三人應通過預告登記認識到預告登記權利人日後為本登記的可能性,從而不為妨害預告登記所保全的權利(或權利順位)之行為,而且,第三人也不能以不知預告登記為由為善意之抗辯。日本學者將預告登記的此項效力稱為「警告的效力」。[19]而對於異議登記來說,由於它自身沒有公信力,即使第三人根據異議登記相信異議登記權利人為真權利人,也不會受到公信力的保護,因此,異議登記沒有所謂預警的效力。

第四,有無破產保護效力不同。[20]預告登記具有破產保護的效力,基於該效力,預告登記的請求權不僅可以對抗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和其他物權人以保證請求權人取得物權,而且還可以在不動產物權人陷於破產時對抗其他債權人,從而使預告登記所保全的請求權得以實現。[21]對此,《德國破產法》第24條有規定:「為保全破產人的土地權利,或破產人所為登記的權利讓與、消滅,或權利內容、順位變更請求權,在登記簿內記入預告登記時,債權人對破產管理人得請求履行。」可見,預告登記還有在相對人陷於破產,但請求權的履行期限尚未到來或履行條件並未成就時,排斥他人而保障請求權發生指定的效果。這一效力同樣適用於相對人死亡、其財產納入繼承程序的情形,即繼承人不得以繼承為緣由要求滌除預告登記。[22]而在異議登記之下,如果異議為正當,則異議登記權利人為真權利人,那麼在破產程序中,他直接享有取回權,其效力要比預告登記的破產保護效力積極得多。因為取回權有直接取回的主動的效力,而預告登記的破產保護效力僅有消極被動的對抗效力,權利人不得因預告登記而將所涉不動產徑行取回。如果異議為不正當,則它不會產生任何效力,更遑論破產保護效力。

最後,有無公信力不同。所謂公信,主要適用於不動產的交易。它是指一旦當事人變更物權時依據法律的規定進行了公示(對於不動產而言,登記是其公示方式),則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事實上並不存在或有瑕疵,但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已從事了物權的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認其具有與該物權為真實時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護交易安全。[23]對於預告登記而言,它正是有這種公信的效力。當預告登記做成之後,任何第三人都可信賴此登記所顯示的權利狀態為真實,從而相信預告登記的權利人日後可能通過本登記成為真正的物權人,即使第三人不知預告登記的事實,也不能動搖其公信力,此時,他也不能以此為由進行善意之抗辯。而異議登記之不具有公信力,上文已多有涉及,於此不贅。

(三)推進程序有所不同

就預告登記而言,如何推進到本登記,應區分兩種情形:其一,依預告登記而受保全的請求權,如果沒有義務人的中間處分,預告登記權利人需要為本登記時,須經義務人的協助而完成。如果義務人不肯協助,預告登記權利人得經由訴訟令其協助,而後基於判決為之。[24]由於預告登記並不影響所有權移轉請求權的限制和效力,預告登記於原則上與該請求權同其命運。如果請求權附有抗辯權,在請求前項同意之訴時,義務人得援引這些抗辯;其二,預告登記後,義務人將不動產復讓與第三人而害及預告登記權利人的請求權時,對於預告登記權利人的關系,應為無效,自不待言。然而,預告登記權利人應如何主張該處分無效,而實現請求權呢?根據德國法律,在必要的時候,預告登記權利人可通過訴訟請求獲得本登記的第三人同意,將預告登記義務人復登記為所有人。而且,對預告登記義務人請求為權利轉移(本登記)之訴訟和對第三人請求為同意之訴,既可以一訴合並解決,也可以分別提起。由此可見,一般而言,在推進至本登記的程序上,預告登記權利人應取得利害關系人之承諾書始可為之。而在異議登記之下,如果異議登記是有理由的,即異議為正當,則異議登記權利人可直接申請塗銷無效之登記並申請更正登記,此時,無須徵得利害關系人的同意;而如果異議是不正當的,異議登記本身不起任何效力,也就不存在推進到本登記的問題了

2
(!)要約 是甲廠希望和乙大學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新要約 變更了標的物 屬實質性變更
(3)雙方均沒有違約 因為合同沒有成立。乙大學附條件地接受甲廠的要約,是一種新要約而非承諾

熱點內容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發布時間 發布:2025-08-24 01:59:34 瀏覽:42
收據能起到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4 01:46:27 瀏覽:878
通知屬於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4 01:43:18 瀏覽:824
上海司法曹 發布:2025-08-24 01:36:03 瀏覽:867
2018最新勞動法關於工傷 發布:2025-08-24 01:33:45 瀏覽:808
經濟法關於合同的問題 發布:2025-08-24 01:33:03 瀏覽:957
行政法治原則作用 發布:2025-08-24 01:33:02 瀏覽:228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種類 發布:2025-08-24 01:25:44 瀏覽:450
司法救助決定書 發布:2025-08-24 01:25:38 瀏覽:874
建設法治軍營做的工作 發布:2025-08-24 01:14:56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