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地役權部分

經濟法地役權部分

發布時間: 2022-01-02 07:54:07

Ⅰ 地役權、法律

1、不需要三方協議,如果丙知道的話,應當遵守,乙是否支付合同款給丙看雙方協議是否有約定。除非地役權未登記且丙是善意第三人,否則不得對抗。
2、法院拍賣一般會標明土地的權利狀態,丙知情需要遵守。

Ⅱ 求地役權舉例說明。謝謝!

例如:李四就給張三一筆錢僅僅購買了張三土地上的修水渠的使用權,這就是說李四得到了張三土地上的部分地役權。從上面的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來地役權需要兩個要素,需要有兩片土地和兩個土地所有人;這兩片土地需要相連。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概念已經擴展到了不僅是相鄰地區,也可以是不相鄰地區,地役權可以是暫時性的購買也可以是永久性的購買。

(2)經濟法地役權部分擴展閱讀

地役權與相鄰權的區別

1、相鄰關系為土地所有權內容當然的擴張或限制,是法定的;而地役權則為土地所有人間基於契約而生之所有權擴張與限制,是意定的。

2、因此基於相鄰關系而發生的所有權的擴張或者限制僅在不得已的情形下發生,即若不進行該種限制或者擴張那麼土地所有人就無法正常實行其土地的利用,因此相鄰關系進行的調整是法律的底線;而地役權則是於相鄰關系之外土地所有人更進一步對自己權利的擴張,因為是基於合意設定所以其范圍幾乎是沒有限制的。

3、相鄰關不是獨立的權利,乃是為所有權本身的限制或擴張;而地役權則是因他物權而受一時之限制,是一種獨立的權利。

4、因為相鄰關系是法定物權,所以相鄰關系之成立及對抗第三人,均不需要進行登記;而地役權作為意定物權,則需要進行登記,不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Ⅲ 地役權的問題,急

甲為了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欣賞遠處的風景。便與相鄰的乙約定:乙不在自己的土地上從事高層建築;作為補償,甲每年支付給乙4000元。兩年後,乙將該土地使用權轉讓給丙。丙在該土地上建了一座高樓,與甲發生了糾紛。對此糾紛,下列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
A.甲對乙的土地不享有地役權
B.甲有權不讓丙建高樓,但得每年支付其4000元
C.丙有權建高樓,但須補償甲由此受到的損失
D.甲與乙之間的合同因沒有辦理登記而無效

甲乙之間訂立的合同是設立地役權的合同,該合同並不因登記而影響其效力。故D項是錯誤的。

而地役權作為他物權的一種,其設立應當登記,否則不能成立,而題中並未登記,所以該地役權是不存在的,A項是正確的。

由此,甲乙之間只是合同關系,而沒有設立地役權,該合同不能約束第三人即丙。

Ⅳ 關於地役權的一些問題!

你好!
一.首先要搞明白登記的內涵.A與B的地役權合同生效後,B支付了對價並獲權利,若約定登記的應去是土地產權登記部門辦理他項權利登記,主管部門會給B發放一本"土地他項權證",同時在A的土地證上記載存在地役權的"他項權利".
二.若未登記,如果A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C時也未告知有地役權的,C從土地證上是看不到有"他項權利"的記載的,雙方去主管部門辦理過戶手續時,主管部門處也沒有記錄,因此C從此至終不可能知情.如果允許B向C主張地役權的話,對C是不公平的,因為C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對價,故也不應承擔相應的義務.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物權法》158條於是規定了這樣一個條款:"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三.《物權法》167條規定,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地役權對受讓人具有約束力。
即如果沒有登記,A轉讓土地時有義務告知C地役權的事實,這樣C不能成為"善意第三人",地役權對C應當有約束力.若A未告知導致B不能向C主張權利的,A應向B承擔違約責任.
四.你的理解正確,地役權實質是地役權人對土地所有權人關於土地使用的一種限制.

希望有幫到你!

Ⅳ 如何判斷需役地和供役地

回答:

1、需役地是享有地役權的不動產。供役地是所利用的他人不動產。

2、是需役地。

3、是甲

Ⅵ 地役權是什麼

地役權是指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的權利,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物權法》規定,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供役地權利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允許地役權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

性質
(一)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之上的物權

(二)地役權是以他人不動產供自己的不動產便利之用的權利

(三)地役權具有從屬性

1.地役權不得與需役地分離而為讓與

2.地役權不得由需役地分離而為其他權利的標的

3.地役權隨需役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消滅而消滅

(四)地役權具有不可分性

1.分生上的不可分性

2.消滅上的不可分性

3.享有與負擔上的不可分性

涵義
地役權是以他人不動產供自己不動產便利而使用的權利。

形式
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

登記效力
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期限
地役權的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剩餘的期限。

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

效力
1.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2.土地上已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的,未經上述用益物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設立地役權。

3.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抵押
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

變動
1.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受讓人同時享有地役權。

2.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地役權對受讓人具有約束力。

Ⅶ 地役權是哪部法律的

《物權法》第156條: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 。
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第157條:設立地役權,當事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訂立地役權合同。
地役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供役地和需役地的位置;
(三)利用目的和方法;(四)利用期限;
(五)費用及其支付方式;(六)解決爭議的方法。第158條: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地役權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159條:供役地權利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允許地役權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害地役權人行使權利。
第160條:地役權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利用目的和方法利用供役地,盡量減少對供役地權利人物權的限制。
第161條:地役權的期限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的剩餘期限。
第162條: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
第163條:土地上已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的,未經用益物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設立地役權。
第164條: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165條: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
第166條: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受讓人同時享有地役權。
第167條:供役地以及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部分轉讓時,轉讓部分涉及地役權的,地役權對受讓人具有約束力。
第168條:地役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供役地權利人有權解除地役權合同,地役權消滅:
(一)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濫用地役權;
(二)有償利用供役地,約定的付款期間屆滿後在合理期限內經兩次催告未支付費用。
第169條:已經登記的地役權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
地役權,是指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為了提高自己不動產的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其法律特徵為:
(一)地役權為他物權
關於地役權的本質,歷來都有爭議,但是,依大多數人的觀點,地役權本質上是對所有權進行的限制,是在他人所有之不動產之上成立的用益物權。
(二)地役權是以他人不動產供自己不動產提高效益而使用的物權
究竟何為「效益」,依通說,其不僅限於經濟上的利益,而且還包括某種精神上的滿足。比如:甲在海邊購買了一處海景公寓,該地旁邊有乙商店,甲為了今後能夠在家中眺望大海,就與商店簽訂了設立地役權的合同,約定若干年內該商店不得新建高層建築。這個案例中,此效益對於甲可以說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三)地役權具有從屬性
地役權必須從屬於需役地而存在。(1)需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自己保留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而將地役權單獨轉讓。(2)需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自己保留地役權而將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轉讓。(3)需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將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與地役權分別轉讓於不同的人。其實,這一特性的核心即為:地役權不能與需役地分離而成為其他權利的標的物,成為獨立的客體。比如說:甲擁有一塊土地的使用權,在旁邊的乙土地上設立了地役權,在地役權有效存續期間內,甲將土地使用權轉讓給丙,那麼其土地上的地役權也隨之一起轉讓。
地役權的不可分性,指地役權存在於需役地和供役地的全部,不能分割為各個部分或者僅僅以一部分而存在。即使供役地或需役地被分割,地役權在被實際分割後的需役地和供役地的各個部分上仍然存在。地役權的不可分性的理由在於:地役權是為需役地全部利用而設定,地役權不能部分地設立,因為它所允許的對物的享有表現為單純的使用權,這種使用權當然不能分割:因而人們說地役權是不可分的。地役權不可分性就在於地役權是用益物權,其設立目的是通過對供役地的利用提高需役地的整體利用價值。
(四)地役權的不可分性
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地役權的不可分性具體表現為:(1)需役地分割的,分割後的每份土地仍然享有完整的地役權。比如甲地在乙地上設立了通行的地役權,後甲地分割為三塊土地歸不同的人所有,那麼分割後的三塊土地仍然可以分別對乙地行使完整的通行地役權。因為地役權的設立是提高需役地的利用價值,只要分割後的需役地某方面的利用需要依靠供役地,那麼地役權就存在於分割後的土地。(2)供役地分割的,分割後的每份土地仍是需役地的供役地。在上面例子中,如果乙地被分割成三份,分割後的三塊土地仍然是甲地的供役地。(3)地役權的不可分性還表現在當需役地或供役地屬於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共有時,地役權不能按照共有人的份額存在於供役地或需役地,地役權的的設立和消滅及於需役地或供役地的整塊土地。
(五)地役權的設定以當事人自由約定為前提
法律對於地役權的控制是通過類型強制實現的,但是當事人之間對於地役權的內容是可以自由設定的,只要不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就可以通過地役權來實現對他人土地的便宜利用,通過對地役權內容的約定,就可以很好的滿足當事人物權利用要求。地役權容許當事人自由約定是地役權制度與其他物權最大的不同,也是地役權的最大特色。
至於地役權的設定規則,我國《物權法》採取了登記對抗主義的做法,即地役權可以依據當事人之間的合同設定,但是不辦理登記則不能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相關案例】
某甲是其土地的使用權人,在旁邊的乙土地上設立了地役權。在地役權有效存續期間內,某甲將其土地的使用權轉讓給丙,又將在乙土地上設立的地役權轉讓給丁。後丙訴至法院,要求享有甲在乙土地上設立的地役權。
地役權的這種從屬性是指地役權從屬於需役地,而不是指從屬於不動產權利。地役權是一塊土地服務於另一塊土地,地役權從其產生發展到現代,地役權外觀表現仍是兩塊土地之間的聯系。無論地役權的權利內容如何再豐富,權利的實現仍然是依附於土地的;無論土地是所有權人還是其他物權人設立的,地役權不能脫離需役地而存在。地役權在本質上從屬於土地的。這種權利不能獨立於土地而發生或轉讓,地役權與需役地共命運。
同時,地役權的權利主體和客體相應也在不斷擴大,《物權法》l56條對於地役權的定義已經將地役權的主體擴展到不動產權利人,客體也從土地擴展到不動產。所以需役地的所有人、用益物權人都可以設立地役權,並通過轉讓地役權的使用權而使地役權發生轉移。
地役權的從屬性具體表現於:(1)需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自己保留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而將地役權單獨轉讓。(2)需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自己保留地役權而將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轉讓。(3)需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將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與地役權分別轉讓於不同的人。《物權法》第164條對此進行了禁止性規定,「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但是,在第二項中又作了但書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這是我國《物權法》的創舉之一,也就是說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限制地役權的從屬性。但是這種限制是有一定條件的,即在地役權不得為單獨轉讓的前提下,當事人可以約定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
宅基地使用權時,不涉及地役權的轉讓。
因此,本案中甲不得將地役權單獨轉讓給其他人,但是在轉讓土地使用權時,如果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地役權可以不和土地使用權一起移轉,那麼法律上也承認其效力。不過本案中,雙方並沒有有相關約定,所以丁不能單獨取得地役權,丙自動取得地役權。

熱點內容
法官應該怎麼執法 發布:2025-08-23 03:41:55 瀏覽:401
民事訴訟法45 發布:2025-08-23 03:40:40 瀏覽:997
勞動法規定出差補助 發布:2025-08-23 03:40:28 瀏覽:406
李昌道法官 發布:2025-08-23 03:33:42 瀏覽:997
毒品賭博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23 03:33:39 瀏覽:204
勞動合同法25賠償金 發布:2025-08-23 03:32:10 瀏覽:779
社會與法凌晨發生命案下 發布:2025-08-23 03:30:31 瀏覽:349
調律師考試 發布:2025-08-23 03:20:47 瀏覽:983
發改局相關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8-23 03:03:20 瀏覽:52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 發布:2025-08-23 03:02:32 瀏覽: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