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勞動合同法
1. 勞動合同法關於建築業擋風牆資質的規定
建築業企復業資質等級標準是建築業制企業資質的一個分級標准。這個跟勞動合同法是沒有關系的。
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裝修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活動,應當申請建築業企業資質。
2. 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法如何賠償
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農民工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在司法實踐中,如果是農民工不願意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用人單位無需支付賠償,但是農民工要求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拒不簽訂的則可以訴訟解決,用人單位必須支付兩倍工資。
(2)建築業勞動合同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3. 建築業勞動合同中的社會保險如何交納
由於建築業在目前很多大城市都涉及到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所以有很多相關的政策和地方法規,就上海而言,不論建設單位和建築工人的住所在哪裡,只要建築工地在上海的,對工地上所有工人都要參加綜合保險(上海本地人為社會保險,但這樣的人不多),如果建設單位能夠拿出證據證明已在其單位登記地參加保險的,可以不參加上海的保險。在上海參加綜合保險按照上海發布的規定水平繳費,勞動者出一半,單位出一半。(臨時雇傭工不屬於其范圍之內)
當然,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規定,具體可以查閱當地的相關規定,如 《XXX市建築業社會保險統籌管理辦法》。
4. 最新勞動合同法全文
聽說勞動合同法最近有修改?誰能給個最新的勞動合同法的下載地址謝謝! ..依法成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合夥組織和基金會,屬於勞動合同法規定
5. 建築業勞動合同範本(標准版)
餓了么事件敲響勞動保障警鍾:嚴禁用勞務合同代替勞動合同!-工保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鼓勵用人單位為建築工人建立企業年金。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作為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重要補充,企業年金的建立將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建築工人權益。
在我國,《建築法》還鼓勵企業為從事危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如《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範文本)》(GF-2020-0216)規定:發包人和承包人應依照法律規定為其施工現場的全部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發包人和承包人可以為其施工現場的全部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因此,在確保工傷保險覆蓋施工現場所有建築工人的基礎上,用人單位亦可投保意外傷害保險作為施工場所內人員的工傷保險的補充。另外,僱主責任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也是分散用人單位工傷風險、保障建築工人合法權益的高效選擇。
圍繞到2025年「建築工人權益保障機制基本完善」、到2035年「建築工人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工作目標,《意見》還從健全保障薪酬支付的長效機制、持續改善建築工人生產生活環境、引導建築工人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等方面作出部署。這將全面保障建築工人權益,增強建築工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