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合同法156條
Ⅰ 合同法案例分析!
甲將自己所有的一間房屋出租給乙使用,乙將該房屋用於水果零售,後乙業務發展,又向他人租借了更大的場地,便擅自將向甲租用的房屋,以自己的名義租給丙,盡管乙始終按時支付房租,但甲得知後,便以乙擅自轉租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其與乙的合同。正在訴訟期間,該地區遭遇百年不遇的強台風的襲擊,導致該出租的房屋倒塌,造成丙財產損失5000元。請根據合同法原理,回答下列問題:
(1)甲的合同解除主張能否獲得法院支持,為什麼?
(2)該出租房倒塌造成丙的損失,應由誰承擔,為什麼?
S省某建築工程公司因施工期緊迫,而事先未能與有關廠家訂好供貨合同,造成施工過程中水泥短缺,急需100噸水泥。該建築工程公司同時向A市海天水泥廠和B市豐華水泥廠發函,函件中稱:「如貴廠有300號礦漬水泥現貨(袋裝),噸價不超過1500元,請求接到信10天內發貨100噸,貨到付款,運費由供貨方自行承擔。」A市海天水泥廠接信當天回信,表示願以噸價1600元發貨100噸,並於第3天發貨100噸至S省建築工程公司,建築工程公司於當天驗收並接收了貨物。B市豐華水泥廠接到要貨的信件後,積極准備貨源,於接信後第7天,將100噸袋裝300號礦漬水泥裝車,直接送至某建築工程公司,結果遭到某建築工程公司的拒收。理由是:本建築工程僅需要100噸水泥,至於給豐華水泥廠發函,只是進行詢問協商,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豐華水泥廠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依法處理。
問題:
(1)豐華水泥廠與某建築工程公司之間是否存在生效的合同關系?
(2) 某建築工程公司拒收豐華水泥廠的100噸水泥是否於法有據?
(3) 對海天水泥廠的發貨行為 如何定性?
(4) 海天水泥廠與建築工程公司的合同何時成立?合同內容如何確定?
(5)設建築工程公司收到海天水泥廠的回信後,於次日再次去函表示願以噸價1599元接貨,海天水泥廠收到該第二份函件後即發貨100噸至建築工程公司。那麼,二者之間的合同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合同內容如何確定?
答案:
(1)豐華水泥廠與某建築工程公司之間不存在生效的合同關系
理由:某建築工程公司並不確定豐華廠是否有其所需的水泥,某建築工程公司發出的函件不符合要約的構成要件,應當視為要約邀請,豐華後來的實際行動應視為要約,二者之間尚未成立合同關系。
(2)某建築工程公司拒收豐華水泥廠的100噸水泥於法有據
依據:豐華水泥廠與某建築工程公司之間不存在生效的合同關系,某建築工程公司當然有拒絕的權利。
(3)海天水泥廠的發貨行為應當視為一個要約
(4)海天水泥廠與建築工程公司的合同,於建築工程公司驗收並接收貨物時成立生效。
合同內容以建築公司的承諾為准,即貨物以接收的為准,價格等其它條件以海天水泥廠的要約內容為准。
(5)二者之間的合同成立
海天水泥廠的要約中並未表明承諾不得對要約的內容做出任何變更,且海天水泥廠在接到回信後並未及時反對,而是以實際行動去履行,表明其默認接受建築公司的承諾,顧該承諾視為有效。
合同內容以建築公司的承諾的內容為准。
Ⅱ 合同法案例
(1)要約邀請。該電報內容實質上反映當事人(工程公司)希望不特定的相對人(清河水泥廠、通津水泥廠)主動向自己提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且電報內容不確定,僅有標的、數量而無價格,故不是要約,而是要約邀請。
(2)要約行為。
(3)有。《合同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要約失效情形包括「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4)不應支持。水泥受損之原因在於通津水泥廠自身過失,與工程公司無關。《合同法》第四十二、四十三條所列舉的訂立合同過程中應予損害賠償之情形亦不包括本案中之情形。
(5)通津水泥廠的代表。
Ⅲ 合同法案例分析(詳細點哦!)
1、射幸合同
2、如果在獎券上有標注競獎期限,無權獲得
未標注及在報紙上也未說明,則有權。
3、追加的效力待定的行為。
Ⅳ 有關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正確答案]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
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不能請求雙倍賠償。因為甲與工廠之間的汽車買賣合同關系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
(4)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5)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6)甲可以請求工廠賠償經營損失。因為根據《合同法》113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
償額應相當於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7)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
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
[考點集成]
合同的生效要件:主體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法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確定可能;訂立程序合法。合同的生效時間: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合同生效;(2)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合同,合同生效時間為辦理完畢批准、登記手
續的時間。(3)附條件的合同,合同生效的時間為條件成就時間;(4)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
限屆滿時失效。
違約責任應注意兩個原則:一是過失責任,即當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只有其有過失,他才承擔賠償他人損失的責任。
二是填平原則,即經過救濟之後,沒有違約一方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於合同已履行的結果,也即沒有違約一方當事人不能因為對方違約所獲得
的賠償超過合同實際履行可能給帶來的利益。
Ⅳ 求合同法的案例!!!!
案情簡介:
××年5月18日,廣東省某市海化貿易公司(以下簡稱海化公司)委託供銷員呂某某和孫某某持本單位介紹信和蓋有單點陣圖章的空白合同書到浙江省臨海縣訂購蛇皮。呂某某和孫某某來到某鎮蛇類養殖場(以下簡稱養蛇場),看樣後比較滿意,於5月24日將情況電告海化公司,徵求訂貨意見。海化公司復電:「要求堅持質量標准,脫鱗不要,有多少訂多少。」呂、孫接到電報,即與養蛇場洽談,於5月25日簽訂了購銷眼鏡蛇等7種類型、3種規格的無脫鱗蛇皮5萬張的合同。合同規定:總價款為40.75萬元;由海化公司先付給養蛇場貨款總值的30%作為定金;養蛇場收到定金之日起10天內到深圳北站交貨,運費自理;如一方違約,按貨款總值的25%支付違約金給對方。合同簽訂後,養蛇場即行備貨。呂某某也將合同的內容電告海化公司,並讓海化公司快給養蛇場定金。海化公司復電時未對合同的簽訂及內容提出異議,只講銀行不給款。此後,雖經呂某某多次催促,海化公司一直沒有匯出定金。同年6月21日,海化公司發給呂某某的電報稱:「長度欠標准,外商不簽訂合同,銀行不給款,此批貨不接收,說明情況,你倆即回。」呂某某收到電報後,將電報內容轉告養蛇場,並欲回海化公司,一走了事。此時養蛇場已備好蛇皮25000張,對呂某某和孫某某拒不放行。雙方遂發生爭議。養蛇場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海化公司繼續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海化公司辯稱:5月25日所訂合同無效,因為代理人超越代理許可權,且合同規定的定金未付。
問題:
1、 本案宜如何處理?
2、 本案各有關方面應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分析:本案應該屬於合同簽訂過程中需要謹慎防範的「成約定金」合同。否則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復雜糾紛,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請看:雙方在合同中這樣約定:總價款為40.75萬元;由海化公司先付給養蛇場貨款總值的30%【雙方約定的定金過高應屬無效,應該不超過總價款的20%,超過的10%無效】作為定金;養蛇場收到定金之日起10天內到深圳北站交貨,運費自理;【也就是說,收到定金之日起10日內才進行交貨這一主要合同義務,不收到定金則不用交貨,這點上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只是我的個人理解】
所謂成約定金,是指作為主合同成立要件而約定的定金。合同是否成立,是否發生法律效力,取決於定金是否交付。交付了合同就發生法律效力;不交付,合同就不成立。既然合同不成立則養殖場就不能主張海化公司的違約責任。【從這點上來看,對蛇類養殖場非常不利,但本人認為應該還不至於徹底悲觀】
『
因為:如果給付定金的一方當事人沒有支付定金,但是主合同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響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此時,已經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合同就不再以定金交付與否作為成立或者生效的標志,即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再有權宣稱合同不成立或者不生效。履行合同的主要部分,指履行合同的主義務,如買賣合同中的供貨義務,而不是合同的次要義務、附隨義務,如通知義務、說明義務等等【而蛇類養殖場確已完成備貨並准備交付的主要合同義務】。基於上述分析的情況下,我個人的意見是應當認定雙方約定的定金合同無效,但主合同有效,蛇類養殖場有權主張違約責任。考慮到繼續履行會導致雙方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應該不予支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百分之二十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主合同成立或者生效要件的,給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響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
Ⅵ 合同法案例(急)
1根據《合同法》和當事人的約定,還合同已經成立。因為被告發出的450萬的價格的書面專材料是反要約,構屬成一個新的要約。並約定了承諾的期限,即原告應該在4月3日前答復。所以要約應當在要約約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合同法》26條規定,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是生效。承諾生效是合同成立。所以在本案中合同應該已經成立了。
2被告人的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該合同的生效不需要其他要件,即一般成立即生效。所以被告的行為是預期違約行為,原告可以主張違約責任。
Ⅶ 求合同法的案例,最好有法院的判決結果
××年8月19日,廣東省某市海化貿易公司(以下簡稱海化公司)委託供銷員呂某某和孫某某持本單位介紹信和蓋有單點陣圖章的空白合同書到浙江省臨海縣訂購蛇皮。呂某某和孫某某來到某鎮蛇類養殖場(以下簡稱養蛇場),看樣後比較滿意,於10月3日將情況電告海化公司,徵求訂貨意見。海化公司復電:「要求堅持質量標准,脫鱗不要,有多少訂多少。」呂、孫接到電報,即與養蛇場洽談,於10月4日簽訂了購銷眼鏡蛇等7種類型、3種規格的無脫鱗蛇皮5萬張的合同。合同規定:總價款為40.75萬元;由海化公司先付給養蛇場貨款總值的30%作為定金;養蛇場收到定金之日起10天內到深圳北站交貨,運費自理;如一方違約,按貨款總值的25%支付違約金給對方。合同簽訂後,養蛇場即行備貨。呂某某也將合同的內容電告海化公司,並讓海化公司快給養蛇場定金。海化公司復電時未對合同的簽訂及內容提出異議,只講銀行不給款。此後,雖經呂某某多次催促,海化公司一直沒有匯出定金。同年11月28日,海化公司發給呂某某的電報稱:「長度欠標准,外商不簽訂合同,銀行不給款,此批貨不接收,說明情況,你倆即回。」呂某某收到電報後,將電報內容轉告養蛇場,並欲回海化公司,一走了事。此時養蛇場已備好蛇皮25000張,對呂某某和孫某某拒不放行。雙方遂發生爭議。養蛇場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海化公司繼續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海化公司辯稱:10月4日所訂合同無效,因為代理人超越代理許可權,且合同規定的定金未付。
問題:
1、 本案宜如何處理?
2、 本案各有關方面應吸取哪些經驗教訓?
分析:本案應該屬於合同簽訂過程中需要謹慎防範的「成約定金」合同。否則很容易引發不必要的復雜糾紛,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請看:雙方在合同中這樣約定:總價款為40.75萬元;由海化公司先付給養蛇場貨款總值的30%【雙方約定的定金過高應屬無效,應該不超過總價款的20%,超過的10%無效】作為定金;養蛇場收到定金之日起10天內到深圳北站交貨,運費自理;【也就是說,收到定金之日起10日內才進行交貨這一主要合同義務,不收到定金則不用交貨,這點上可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只是我的個人理解】
所謂成約定金,是指作為主合同成立要件而約定的定金。合同是否成立,是否發生法律效力,取決於定金是否交付。交付了合同就發生法律效力;不交付,合同就不成立。既然合同不成立則養殖場就不能主張海化公司的違約責任。【從這點上來看,對蛇類養殖場非常不利,但本人認為應該還不至於徹底悲觀】
『
因為:如果給付定金的一方當事人沒有支付定金,但是主合同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響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此時,已經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合同就不再以定金交付與否作為成立或者生效的標志,即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再有權宣稱合同不成立或者不生效。履行合同的主要部分,指履行合同的主義務,如買賣合同中的供貨義務,而不是合同的次要義務、附隨義務,如通知義務、說明義務等等【而蛇類養殖場確已完成備貨並准備交付的主要合同義務】。基於上述分析的情況下,我個人的意見是應當認定雙方約定的定金合同無效,但主合同有效,蛇類養殖場有權主張違約責任。考慮到繼續履行會導致雙方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應該不予支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百分之二十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約定以交付定金作為主合同成立或者生效要件的,給付定金的一方未支付定金,但主合同已經履行或者已經履行主要部分的,不影響主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
Ⅷ 案例關於合同法
案例1: 2003午10月,周某與某公司簽訂了為期1年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實行計件工作制,每件產品0.5元,日定額80件。不能完成定額,將從已經加工的件數中扣除相當件數的加工費。由於周某沒有加工該產品的經驗,不了解加工每件產品需要花費的時間,公司招聘人員也沒有做相應的解釋,便草草地簽訂了合同。在工作過程中,周某發現加工每件產品至少要花費10分鍾,每天工作8小時根本無法完成定額。周某向公司提出降低勞動定額並適當增加每件產品的加工費,遭到公司拒絕。周某遂向公司提出終止勞動合同。公司告知周某,違反勞動合同必須支付違約金。雙方經多次協商未果,2004年1月,周某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終止該合同的效力。
案例2 :張某於1998年6月受聘於某公司,雙方簽訂了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2000年6月,勞動合同到期。由於公司業務較為繁忙,雙方沒有解除勞動關系,同時也沒有續訂勞動合同。2000年8月,某公司向張某下發了《終止勞動合同 通知書》,張某在通知書上簽了字。此後,張某在辦理工作移交手續期間,因病住院治療。張某向某公司提出:暫緩解除勞動關系,順延至醫療期滿。某公司認為,張某已經在《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上簽字,雙方的勞動合同關系已經解除。張某在勞動合同關系解除後患病,與公司無關,公司不能給予其醫療期待遇。張某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請求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
案例3: 張某是某軸承廠技工。2004年2月,張某在工作中因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受到車間主任的批評。張某不服氣,遂在加工軸承的過程中故意違反安全操作規定,致使多個軸承報廢。同事對其進行勸說,但張某置若罔聞,仍然違章操作,發生意外。在意外中,張某受傷致殘。事後,張某要求享受工傷待遇。工廠認為,張某是蓄意違章發生的意外,不能按工傷對待,拒絕為張某申請工傷認定。張某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經調查核實,認定張某所受傷害不屬於工傷。張某遂提起行政復議。
案例4:2001年3月,劉某被某公司錄用為經理秘書,合同期限為6年。合同約定:從錄用之日起3年內劉某不得結婚,否則公司有權解除勞動合同。一年以後,因劉某男友單位集資建房,為了報上名,劉某與男友結了婚,不久懷孕。
公司以劉某違反合同為由,於2002年6月4日作出了解除與劉某所訂勞動合同的決定,並沒收了其簽訂勞動合同時交納的抵押金5000元。劉某不服,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案例5: 2004年年底,「北大假博士」劉志剛(曾用名劉育豪)偽造了北大的本科、碩士、博士學歷,應聘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以下簡稱鄭州航院)教師職位,該學院信以為真,即與劉志剛商談招聘事宜。為了能讓劉志剛畢業後到學院工作,鄭州航院決定讓其畢業前即可上班。2004年12月份,劉志剛到鄭州航院上班,學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給劉志剛4萬元安家費,三個月工資6000元,並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劉志剛上班後,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為由,要求提高待遇,不斷和學院提出需要配置電腦、列印機和科研啟動資金等要求。鄭州航院經向北京大學查詢,發現受騙遂向公安機關報案。法院最終以詐騙罪判決劉志剛3年6個月有期徒刑並處罰金4000元。
案例一:1、勞動合同關系不同於一般的合同關系,它屬於一種特殊的合同關系。《勞動法》中對勞動合同的規定相對《合同法》來說就是特別法,只有在特別法沒有規定的時候才適用一般法。
2、本案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用人單位不能要求職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且雙方如果約定試用期的話,在試用期內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
3、一般顯示公平的合同解除應該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這里顯然屬於勞動合同糾紛,所以應該向當地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二:1、視為沒有約定合同期限,雙方均可隨時提出終止勞動合同。但有的地方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提出終止勞動合同的要提前三十日通知。
2、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會註明合同解除的日期的。
3、下列情形不得解除勞動合同:(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 傷,在國家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 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案例三:1、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2、工傷實行的是無過錯賠償,除非三種法定情形不得認定工傷外,均得認為是工傷。三種情形是: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6條的規定,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情形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二是醉酒導致傷亡的;三是自殘或者自殺的。所以本案應認定為工傷。
Ⅸ 合同法的幾個簡單案例分析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專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屬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4)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5)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