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合同法
1. 法律研究生和法學研究生有什麼差別
法律是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既要研究法律,又要研究法律的適用,以及基本的法律理論和論證。畢業後,我有能力在畢業後學習法律。當然,你也可以在實務部門工作。而法學專業,一般更具體,如法律秘書等,法學和法學是兩個不同的專業,法律在很多方面都優於法律,比如考生的素質和系統的深度學習。
2. 法碩考研需要准備哪些書
1、《法碩指南》,全稱「全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聯考考試指南第11版」專此書詳細,特別適合我屬們法學零基礎的考生。這本書涵蓋了法碩專業課考試的所有五門課程,初學的戰友必須通過法碩指南快速掌握法律知識。
2、《考試分析》,全稱「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聯考考試分析」,每年也都有更新版本。
3、法碩專業課相關練習,一是「法律碩士聯考考試大綱配套練習」,二是「模擬試卷及解析」,還有一個「法律碩士標准化題庫」這幾本書可以說是我們法律碩士復習中做題的材料來源。
4、歷年真題,法律碩士每年重復出現的題目很多,有時重要知識點還會反復出現。特別是最近10年的法律碩士真題一定要認真研究。
拓展資料:
法律碩士畢業後就業范圍廣闊、前景樂觀,公務員、法檢系統,大型企業都需要法律人才,如果過了司法考試,也可以去當律師,總之,我們法碩畢業生不會像工科那樣找工作嚴重受自己專業限制。
加入法律行業,同時也需要我們有良好的心態,遇到困難要勇於面對和接受。同時不要期望一畢業就榮華,我們需要機會和歷練。
3. 2015西南大學法學研究生指定書目
1、英語(一)
2、政治
3、法學綜合一(法理學80分、憲法學35分、中國法制史35分)
法學綜合二(民法總論50分、刑法總論50分、訴訟法學(含民事訴訟法)
復試專業課(研途寶考研)
520 法學理論(01方向選)、521 中國法律思想史(02方向選)、522 行政訴訟法學(03方向選)、523 刑法學(含刑法最新條文)(04方向選)、524 商法學(含商法最新法律條文)(05方向選)、525 民事訴訟法學(06方向民訴方向選)、526 刑事訴訟法學(06方向刑訴方向選)、
1、憲法
王磊《憲法的司法化》《選擇憲法》
周葉中《憲法》(第二版)
肖蔚雲《憲法學概論》(2008版)
張千帆《憲法學導論——原理與應用》(第二版)(該書非專業課考生可挑重點看)
《憲法學》(第二版)法律出版社(用於補充拓展)
2、行政法
姜明安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該書前十章為姜教授所撰寫,重點關注。
羅豪才、湛中樂《行政法學》(第二版)關注該書行政行為及行政許可法部分。
羅豪才、湛中樂《行政法學》(自考版)(2008版)與前述之行政法學教材內容基本一致,沒有大的出入,可擇一而看
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2008自考版)與前述第一本教材作者陣營基本一致,內容很多是相同的,但該書補充了最新的立法,可以相互補充使用
3、刑法
陳興良教授
《刑法適用總論》(上、下卷)(第二版)。可只看上卷。較之於教材較為深入,較之於專著又比較淺顯,因此難度很適合於考研用書的標准。
《規范刑法學》。重點關注總論及分論重點罪名。鑒於刑法諸多最新修正案,需要予以補充最新的司法解釋。
《刑法學的現代展開》。刑法專業課必備,非專業課可適當拓展。
雙楊《中國刑法論》(第四版)可只看總論部分
馬克昌《刑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該書體系清晰,層次分明,亦可作參考用書。
張明楷《刑法學》(第三版)。專業課考生必備。非專業課若有興趣可了解拓展。
另外,刑法專業課考生除以上用書,另外推薦以下用書:
陳興良 《本體刑法學》陳興良文集系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共同犯罪論》(第二版)(該書系陳教授博士論文,鑒於共同犯罪在刑法學中的重要地位,被西方學者稱為「刑法學中的絕望與黑暗之山」,可予以拓展)
梁根林 《合理組織對犯罪的反應》(論文集)
馬克昌 《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略》《外國刑法原理》或張明楷《外國刑法綱要》(建議專業課考生對刑法發展歷史尤其是西方刑法學說有所了解)
儲槐植 相關論文 學有餘力的同學可參考其《美國刑法》
高明瑄等著《刑法專論》(研究生用書)
4、刑事訴訟法
汪建成《刑事訴訟法概論》《理想與現實——刑事證據理論的新探索》《沖突與平衡——刑事程序理論的新視角》
陳瑞華 《刑事訴訟的基本問題》(第二版)《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第二版)《看得見的正義》《刑事審判原理》(第二版)
陳光中 《刑事訴訟法》(第二版)(汪建成、陳瑞華教授參編)
5、民法
魏振瀛《民法》(第三版)
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第三版)
龍衛球《民法總論》(第二版)
梁慧星 《民法總論》
李永軍《民法總論》 《合同法總論》
劉凱湘《民法總論》(第二版)
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第四版)或者陳華彬《物權法》(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版)(總論部分)
崔建遠《合同法》(第四版)
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二版)
張新寶或王利明《侵權行為法》
王軼 《物權變動論》
6、民事訴訟法
潘劍鋒《民事訴訟原理》
劉家興、潘劍鋒《民事訴訟法學》(2008版)
江偉《民事訴訟法》(第三版)
4. 法學專業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論
2、201英語一
3、612專業綜合一(含民法、刑法)
4、847專業綜合二(含法理學、憲法學)
復習資料
法條
以下法條是必備的:《刑法》及其立法解釋、重要的司法解釋;《民法通則》及其《適用意見》、《婚姻法》、《繼承法》、《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及其解釋等以及重要的司法解釋;
《憲法典》、《立法法》、《全國人大組織法》、《地方人大、政府組織法》、《代表法》、《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憲法性法律。
基本的法條是必備的,特別是刑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憲法典等,往往原題就出現在法條之中。但是我們不要求大家去通讀枯燥的法條,大家只要能把重點的法條理解記憶了就可以。
法學碩士(Master of Laws),是法學學科門類 學位教育中位於法學學士和法學博士之間的一個層次,供擁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的考生報考,學習側重堅實的理論研究,旨在為國家培養全方位的學術、實務型人才。
法學碩士的招生主要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題招生或者聯考招生,被錄取後,獲得碩士研究生學籍。畢業時,若課程學習和論文答辯均符合學位條例的規定,可獲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區別於法律碩士專業學位。
(4)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合同法擴展閱讀:
區別:
1、報考要求不同。
報考法學碩士的考生必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不限本科專業(但實際考生多為法學本科),但不招收同等學歷的非本科生。
報考法律碩士的必須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具有本科同等學歷)的非法律專業的畢業生,且同等學歷的本科畢業生必須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學歷的專科畢業生必須工作三年以上。(從2009年起,允許法學本科畢業生報考法律碩士。)
2、招生方式、考試試題不同。
法學碩士是全國有資格招收法學碩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單獨命題(除公共課外),全國重點大學和一部分一般本科院校一般都有招收法學碩士的資格;法學碩士專業課試題為院校自主命題,但正因為如此,法學碩士考試的公正性與客觀性方面有很大缺陷,相較法律碩士而言對外校考生較不公平。
法律碩士是通過全國法律碩士專業試點單位聯合考試來招收的,全國有權招收法律碩士的院校只有少數重點院校;法律碩士試題由國家統一命題,公正性較高.因此,基於公開平等的考慮,報考法律碩士的考生較多,也較熱門。
3、 教育方式、培養目標不同。
每個法學碩士有一個導師,在讀期間能得到導師的全面輔導,深入學習法律理論知識。因此,法學碩士專業劃分較細,研究領域一般只有一個方向.對其他方向基本不涉及.培養方向主要是學術研究、科研教學,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養高級理論型學術法律人才。
5. 考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碩士都需要什麼教材
2006年攻讀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初試參考書目
2007年要到今年10月份出來
法學理論 法哲學 《法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舒國瀅主編
法律史 法律史(含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 《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曾憲義主編
《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馬志冰主編
《外國法制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版、林榕年主編
《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版、崔林林主編
《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張國華著
《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崔永東主編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行政法學 《行政法學》(必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張樹義
軍事法學 軍事法學 《軍事法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張山新
民商法學 商法 《合同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李永軍著
《公司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趙旭東主編
《破產法律制度》、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李永軍著
《票據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劉心穩著
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民事執行法學、仲裁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常怡主編
經濟法學 經濟法學 《經濟法概論》、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徐傑
《經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潘靜成、劉文華主編
《經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楊紫煊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環境法學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王燦發著
《環境資源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呂忠梅、高利紅、余耀軍著
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30 日期間國家新修訂和制定的環境資源法律
刑法學 刑法學 《刑法學教科書》(上、下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版、何秉松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版、曲新久等
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學》(必讀)、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陳光中主編
《外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卞建林、劉玫
刑事偵查與司法鑒定學 司法鑒定學
《司法鑒定》、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鄒明理主編
國 際 法 學 國際公法
國際人權法
國際環境法
國際公法 《國際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版、馬呈元主編
《國際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周忠海主編
《國際公法》、中國政法大學2003修訂版、梁淑英編
國際私法 沖突法理論與立法
《中國國際私法立法問題研究》(必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趙相林主編
《國際私法》(必讀)、國家「十五」規劃統編教材,2005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趙相林主編,杜新麗、宣增益副主編
國際民事訴訟與仲裁 沖突法與國際民事訴訟與仲裁
《國際私法》(必讀)、國家「十五」規劃統編教材,2005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趙相林主編,杜新麗、宣增益副主編
《國際民事訴訟與仲裁》(必讀)、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出版、杜新麗主編
國際經濟法
WTO法律制度 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必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修訂、王傳麗主編
《國際貿易法》(第三版)(必讀)、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版、王傳麗主編
《海商法》(必讀)、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張麗英主編
《國際經濟法》(「十五」國家規劃教材)(參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王傳麗主編
6. 法學研究生
去年研究生考試,我報考的是政法專業,成績是395分。與眾多高分考生相比,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我願意把自己近一年的復習心得講述給大家。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09年欲報考法碩的同學們走出專業課復習的迷茫期。
我的復習資料:
首先我先講講復習資料的選擇。個人認為,這個環節很重要。我在選擇復習資料的過程中聽取了不少人的建議。有我的本校老師的建議、有剛考上研究生的師哥、師姐的建議,有輔導班老師的建議。綜合多家建議,我又根據自己的實力進行了篩選。最終,我選擇的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1、准確。這里所說的准確不單指知識點無誤。而且還指該教材為報考院校所指定的教材,或是有關導師主編、參與編寫的教材,或是該院校學生使用的教材;2、新穎。目前教材更新較快。密切關注新版教材的,盡可能以新教材為准。
接下來我再提一提曾用過的部分權威教材。
1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聯考考試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 999年11月出版,主編曾憲義。因為考題的范圍、考查的內容、重點、有關問題的觀點都與指定教材密切相關,所以使用教材一定要准確。該書為全國各院校各類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的指定教材,是命題和答題的依據。
2 《刑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憲法》、《選舉法》、《全國人大組織法》、《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組織法》、《立法法》。我用的都是本科段教材。
3 除了基本的教材以外,大家最好能夠抽出時間,多翻閱一些法律相關雜志和報紙。《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研究》、《人民日報》、《半月談》等都是拓展視野再好不過的資料。
我的復習攻略:
關於看書我要多說兩句。復習就是看書做題,盡管人人都復習,但是人人的最終成績卻有很大的差別。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認為各科重點掌握程度,是決定考研分數高低的關鍵。
現階段首要任務是熟悉教材。最起碼要在9月前,看完三遍書。也許你記不住太多,但是要對一些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看完這么多遍後,對於重點章節要做到心中有數。這里,我簡單的提一下各科的重點知識。《民法通則》第三章第四節不看、第五章不看、第六章一二節不看、第八章不看;《刑法》總則和需要掌握的罪名逐字看,特別注意刑修六,重點罪名的司法解釋瀏覽一遍;《物權法》逐字看,其他擔保婚姻繼承收養著作專利商標想瀏覽就瀏覽;《合同法》總則逐字看,分則瀏覽一遍。以上只是個人看法與建議。
此後,我在第一次復習以後又進行了三次復習。每一遍復習側重的點多有不同。例如第二遍復習側重於各科目章節間的聯系。第二遍復習到後期時,把握每個知識點的編排順序,在整體上構建每門課的知識體系;第三遍復習注重仔細看書,不放過每一個細微之處。最終達到對知識點的理解,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知識點掌握量。除了看書以外,我也在該階段進行了適當的練習。買本同步的練習題認真的來做,自認為這樣做可以很好的來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水平;第四遍重點在記錄筆記和做題上。查缺補漏,不斷循環鞏固。另外,最後一遍復習過程中,我也更注重真題的習練和研究。先是自己總結真題規律,再通過萬學·海文沖刺班進行強化攻堅。同時,將自己總結的規律與輔導班老師總結的內容進行核實、補漏。課下再度鞏固。
我看輔導班:
因為在復習初期和最後沖刺階段,我分別報了萬學·海文的輔導班。因此,覺得有發言權來發表我對參加輔導班的看法。個人天資不同,基礎不同,學習方法也不同。有些人適合自學,有些人適合接受輔助學習或刺激學習的方式得到提高。但是前者畢竟屬於少數。我屬於後者。因此,我在看完兩遍書卻依然找不到復習方向後,參加了萬學海文的輔導班。自我感覺對我的輔助作用較大。因此,給予多數和我一樣的考生一個建議:如果復習時間安排有餘,經濟條件也允許,不是不可以考慮報一個法碩輔導班。
另外,大家平時要通過廣播電視、學術刊物、報紙等途徑,多了解專業最新學術動態,關注法學重點、熱點問題,因為每年法碩考試中會涉及到個別熱點問題。最後,願所有09年考研人馬到成功!
7. 吉林大學國際法學研究生指定書目裡面的合同法和公司法是法條嗎國際經濟法有兩本 都要看嗎 求解!!!
公司法和合同法肯定是指學校的教材了,法條是參考;
既然考國際法,那國際經濟法是必須要看的了。兩本的話,比較一下,找個全面的看就OK了。現在的教材都大同小異。
8. 法學研究生三年應該如何度過過來人給個建議吧。感激不盡。
一個學長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法十年
自1998年入河南大學成為一名法科生,我習法已整整十載。從還充滿好奇的 「小青年」,到已近而立之年;從一名中學生,到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從對法的近乎無知,到後來的系統研習;從走出河大園,到再次步入明倫街85號,我人生的十年過去了----也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十年了,每憶往昔,總不免感慨頗多;十年了,該有一個總結了。
真的好感謝老師們給的機會和教誨----正是這份機會和教誨,使我十年中的最後一年幸運地獲得了無比豐富的意義,阻止了我因多年來的碌碌無為而欲對自己的痛罵。就讀研究生的第一年,是我人生思考最多和認識提高最快的一年,就專業來說,尤其如此。小學生只學習知識和生活的基礎,中學生則僅僅是建立了對事物 「對或錯」的簡單二元判斷(這或許與他們平時的考試訓練有關----題答對了就得分,否則就不得分),即使大學本科生也不過是藉助於概念、命題較為系統的掌握了一門知識框架----他們掌握的概念、原則、命題往往是沒有語境的,生硬、孤立、抽象、形式化而又程式化,這種知識框架充其量只是「教科書」的知識體系。依賴教科書,每天看得也是教科書,甚至把專業學習理解成是對教科書的掌握----教科書掌握住了,專業就學成了,到工作崗位上就可以大展宏圖了。他們認為教科書,尤其是知名教授編著的教科書,講得就是對的----頂多有一點對「來自其他學者或任課教師的批評」的認可;他們也同樣迷信老師,認為老師講的也都是對的,殊不知,老師講的僅是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結果他們往往欠缺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也無法形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和素養。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事物是復雜的,有時無法通過下確切定義的方法來理解;事物有許多側面,掌握這些不同的側面也許就是對事物的正確理解;非要下個定義,看似准確,實則謬誤。結果,他們不知不覺養成了一種「概念+特徵」式的學習方法----或許,從許多學生遞交的論文中「概念+特徵+作用+歷史+意義」的套路和將近80%的篇幅佔有量就可以發現這一點。不幸的是,我曾經就是「他們」的一員;但幸運的是,通過任瑞興老師的指導和一年來的學習和思悟,自己意識到了這些,並著力進行了矯正。
一、一年來的收獲
第一年的收獲之一是,補充了法哲學和法律史知識。法理學其實無非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各部門法的共性東西抽出,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一個合理的體系,並成為各部門法均可以找到指導原理的基礎學科,但這還是從法律自身認識出發去解釋法律關系和法律問題。而法哲學是一種用外在於法的哲學視角和高度來審視法,給我們提供了更廣泛的遐想空間和參照系,並帶來了抽象的概括能力和勇於探求深度的決心及習慣。立法規定的是條文,課堂學的是規范,而我們卻要理解法的精神----法哲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對法進行哲學分析進而找到法之精神的方法。研究法,不僅需要共時性的思維還需要歷時性思維,去比較不同概念、原則、制度,發現現象背後的本質,找出一定的規律,進而獲取對問題的通透理解,提出有價值的觀點,豐富對法的認識,所以,法律史知識很重要。並且,法律史學習中強烈的史料意識,對提高我們的資料收集能力、訓練掌握較好的整理方法和獲取較多的研究資料和相關信息都大有幫助。
收獲之二是,確立了明確的學術興趣和方向----民法法典化。法典化相關理論可謂是最為宏觀且最具哲學思維和高度的民法理論,就中國的語境而言,它還是立法和民法理論界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關注的中心點。法典理論提綱挈領式的高度,使我們可以去俯視鳥瞰民法體系的整體面貌,明晰各具體制度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聯系,進而獲取對民法的體系化認知,領略民法作為私法之理念和精神。法典化程度是一個社會法律制度是否成熟的標志。中國正式的民法法典化從1998年(民法起草小組的成立)就開始啟動工作。當下的法典論戰持續激烈,從「綁聯」、「現實」、「浪漫」三種思路,到「梁慧星版」、「 王利明版」、「徐國棟版---《綠色民法典》」 三個學者建議稿;從「物文主義」、「舊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三種精神,到「法國」、「德國」、「國產」 三個模式;從「九編」、「七編」、「五編」 等編數設計,到「人格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法」 等內容的位置安排,等等。以往的經驗證明:論戰越激烈,民法典越先進;分歧越多,法典越科學。在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出現的這種爭吵,真可謂是我國法學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難能可貴的一種法學上的進步。不管未來的民法典有多少「徐國棟成分」,我覺得我們都應該感謝他所盪起的「學術漣漪」、善意的「鄙視」和理性而又歇斯底里般的「叫囂」。自己原本就比較關注法典化問題,又受到魏磊傑師弟的啟發,所以我現在的研究路向首先選擇了法典理論,而且我覺得作為民法方向的研究生應當置身、跟進和融入到民法法典化----目前最主流也最富時代意義的民法理論潮流中。
收獲之三是,從「學習英語」到「利用英語」思想意識的轉變。這個假期,有幸跟著魏磊傑翻譯了篇文章,並榮幸能得到了魏磊傑的充分肯定。這是我第一次去系統的翻譯一篇文章,英語算不上好,再加上專業英語知識的欠缺,說真的,自己最初的心態可謂是如履薄冰,生怕有負所託。但經過一個月以來的嘗試,我感覺到:外文的譯介實屬不易,然大膽去做,「則難者亦易乎」!外文的譯介對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社科院渠濤教授在其《最新日本民法》的後記中提到中國人在學習外語問題上的一個共同認識是「英語是哭著進取,笑著出來;而日語是笑著進取,哭著出來」。這一個月以來的經歷使我非常認同此言。而且,對我來說,努力的結果不僅僅是把英語文本譯成了中文文本,更是掌握了一種研讀、翻譯、利用外文的學習和科研能力。彭小龍師弟說現在北京的學者都不屑於搞翻譯----太浪費時間,而且外文的翻譯已不再看成是科研成果,不如搞文章或寫專著,象王軼等青年才俊都不去搞翻譯。我本人並不認同他的觀點。我國絕大多數法律都是 「西方舶來品」,因此,對西方語言的良好認知應為法律人的基本素養。翻譯外文可以提高外語水平和運用能力,而且也只有先熟練掌握翻譯----這種准確理解外文的能力之後,才可以在直接引用外文時做到准確和得心應手。實際上,日本大村敦志所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就是由王軼校對的。當然我也深知,不是靠翻譯一篇短文就可以掌握一種外語能力的。我給自己制定了今後的訓練計劃:我已通讀了《民法通則》、《法國民法典》的英文版,基本把民法中的概念、術語和用語習慣給掌握住了,接下來爭取在一至兩年的時間里,與他人合作去翻譯3、4篇文章和一本書,學會如何去選擇所要翻譯的文本、如何組織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怎樣去聯系文本的原作者並爭取他的翻譯授權和如何把這些辛苦的工作轉換為成果。最後一年,自己開始去翻譯德文文本。
收獲之四是,跳出了教材的包圍圈,學會了讀書,尤其是讀好書。就像不能老覺得英語還沒學好就一直去「學」英語,而應學習如何使用、利用英語,我們也不能把專業沒學好當成是教材還沒掌握的足夠牢,其實專業沒學好,也許反而是我們教材看得太多了。認識到這點之後,我決定除非有必要否則不再去看教材,要看好書。何謂好書呢?我覺得教授們寫作時經常引用的往往就是好書、好文章。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個假期,專程去了兩趟鄭州,又委託北京的同學選購了一批,還通過當當網、卓越網買了多本。好書的確不一般,象勒內•達維德的《當代主要法律體系》、茨威格特、克茨著的《比較法總論》、約翰•亨利•梅里曼的《大陸法系》、穗積陳重的《法律進化論》、梅因的《古代法》、大木雅夫的《比較法》、弗朗茨•維亞克爾的《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發展為觀察重點》、艾倫.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紀坡民的《商品社會的世界性法律》和《產權與法》、謝懷栻的《外國民商法精要》、我妻榮的《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蘇永欽的《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星野英一的《私法中的人》、埃爾曼的《比較法律文化》等等,這些好書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收獲之五是,搜集和整理了許多資料。學會整理和收集資料,是為學的基本功,除了購置多本書籍外,還通過互聯網收集了許多好資料。首先,找了幾個同學,進行分工,把民商法學界還包括許多法理法史專業的大家的文章,都從不同的網站上找到了,然後分門歸類,大家資源共享。其次,找到了幾個非常有用的網站,從中下載了許多好資料,如:史尚寬、王澤鑒的所有力著;法學家茶座全集;民商法論叢大部;法律出版社的「當代德國法學名著」(梅迪庫斯德《德國民法總論》)系列全部;德國、法國、日本、台灣的民法典中文版、多個國家民法典的英文版和幾乎全部的其他國家的西班牙、葡萄牙等語言版;還有德、法、美、英、日、意等國家的多本也已翻譯過來的名著;關於民法典專題的所有在網上能夠找到的文章。
收獲之六是,學習了第二門外語----德語。德語(Deutsch)是德國、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也是瑞士的4種官方語言之一。德語是1億多人使用的母語(總計約為1.1億)。它最初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義大利南提洛爾,比利時的一小部分地區,部分波蘭地區和部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內使用。另外,在這些國家的殖民地內,例如納米比亞擁有大量的說德語的人口,在東歐的一些國家中,仍有少量的說德語的少數民族。此外,蘇聯和羅馬尼亞等國的德國移民區、以及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等地也有少數人使用德語。所以,德語是歐洲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三個典型的民法典,其中兩個都是德文的。況且加上中國的德國民法血統,我覺得學習德語非常必要。上個學期,跟著學校的博士生聽了一個學期的課程,現在繼續學習中。現今的德文著作和文章相對還很少,學好了肯定很有幫助的。再者,王老師說推薦我考中國社科院孫憲忠老師的博士,他是一個德國通,我覺得,學好德語,考他的博士應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收獲之七是,也是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學會了如何學習。研究生三年的學習,不應當是本科之後的簡單的時間累進,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去學習、去發現和研究一些問題的方法。除了發現並努力糾正「概念+特徵」式的學習方法外,我還拓展了利用外語創造科研成果的能力。自己翻譯的文章將作為「轉型時期的私法發展與法典編纂」一書中的一部分將由魏磊傑聯系清華大學的高鴻均老師出版。我覺得,研究生階段了,決不應該是再悶頭苦讀、自我封閉,應該多與他人和外界交流,看看其他同學,瞧瞧其他學校尤其是重點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人家在做些什麼。其實,經驗證明,與他人進行交流總能獲得或多或少的知識,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法,只是被大多數人忽略了。我還認識到,一年級打了基礎之後,從二年級就應該樹立專業興趣和方向了。民法理論太廣博了,不可能每一個內容都學的很精深,而且,學術成長的一般規律和道路也往往是抓住較小的范圍和方向,做大、做強、做精,然後再從面上向其他范圍拓展。樹立專業興趣和方向之後,應該圍繞主題寫一些相關的文章。學習,不僅向老師學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學習。上課是學習,交流是學習,自己看專著和文章是學習,寫讀書筆記是學習,撰寫文章是學習,翻譯外文是學習,搜集和整理資料也是學習。其實,只要用心,我們可以經常進入到一種學習的狀態中去,即使看電視、逛街,只要帶著一種理性和思考的心,我們會發現許多有意義的問題,特別是與專業有關的課題,這也是在學習。通過思考和學習,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一個個知識點得以串連,並按照某種規律和邏輯形成體系。我認為,對於一名碩士生,於本科的基點上,再打一下基礎,學會如何獨立學習,找到自己的學術方向並進而作出些成果,寫一篇不錯的學位論文,就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學生,帶著這些進入到博士階段的學習就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學習民法,兩種思維應並進。一是微觀思維。民法的概念、制度等知識點很多,也很瑣碎,要把所有這些知識點都要搞清楚,不僅需要功夫、耐心,而且需要我們養成一種細心、善於具體分析、從細微處著手的思維習慣。二是宏觀思維。民法不僅廣博而且最富體系性,同樣的內容給予不同的順序安排,可能背後體現的立法意圖、民法精神、價值取向就大不相同;民法制定和修改時往往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 的緣由變得十分困難;王澤鑒先生把「無權處分」喻為「法學上的精靈」,對該問題的處理,反映出立法者的立法水平。這是因為「無權處分」攸關物權法與債權法的體系,與所有權、合同效力、不當得利、侵權等制度和問題也密切相連----這充分說明了民法強烈的體系性。王軼教授還專門撰文研究了民法的體系強制問題。學習民法,尤其要注意對民法的這種體系化認知。郭明瑞教師在其主編的《民法學》教材中也指出:學習民法,要使用體系化的方法。我們要了解民法的體系,理解其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就需要有一種不光停留在某一細節的宏觀思維方法和習慣。當然,二者決不是截然對立的,相反卻是相輔相成的:研究宏觀問題往往需要具體制度的支撐;而對具體問題的關注則需要用宏觀的、抽象的概括捕捉其共性、發現其中的症結所在、進而得出准確的結論。所以,我也要求自己不僅要去寫一些關於民法法典化的文章,也要具體研究民法中的具體制度,兩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學習要有方法。星野英一教授在《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的中文版序中指出:我妻榮教授之所以取得那樣巨大的成就,同先生先在青年時即以寫就了方法論的論文和確立了方法論、然後一生一世追求這種方法,有密切關聯。好的學習方法可使我們受到事半功倍之效。看了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黃茂榮的《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胡玉鴻的《法學方法論導論》、楊仁壽的《法學方法論》、任成印的《民法方法論》、王澤鑒先生的《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林立的《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以及賀衛方、梁彗星、季衛東、王利明等關於如何學習法律的講演稿。基本了解了研究民法的方法問題,大有「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的感覺,相信這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努力的方向
以前覺得自己啥都敢寫,來讀研究生之後,又覺得啥都不敢寫了,可能是因為發現自己其實很無知。看得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所以,這一年來我一直處在一種因自己淺薄而心虛的意識當中,我對自己的能力深深懷疑,內心愧疚。盡管比磊傑高一個年級,但卻發現自己的巨大差距。反省是為了使自我獲取進步,自己深知自己是一個愚鈍的人,沒有磊傑的聰慧,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減少這種差距。
成果意識也很重要。付出努力和勞動的工作,盡可能把它變成有說服力的成果。對於要考博者,尤為重要。通過這將近半年的潛心讀書,已掌握了一定的素材、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下面就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寫上幾篇文章了。我也已把商法課的作業《淺論公司法與合同法的關系----以一個對公司解讀的合同路徑為視角》(現在題目是《公司的合同解讀》)進行了修改投了出去,期待好的結果。《論民法典總則的技術構造》也已完成,修改之後,也准備投出去。磊傑這次回來,給我帶來了珍貴的、從台灣復印的《奧地利民法》。這部法典大陸好像還沒有公開出版的書籍,幾部好的《比較法》談到的也不多,我手頭的近20本有關民法典的專著和論文集也都對此毫無專門談及,網上查到的相關文章也極少。我想好好研讀之後,寫一篇關於奧地利民法典的文章。這些都是較為宏觀的內容,還要寫一些較為微觀的,如特許經營合同、物上請求權與債權、侵權行為的關系等,我總共列了10個題目,爭取在二年級全部完成。我覺得,經過一個較為充備的積累期後,已經有了許多的想法,「專業嗅覺」也增加了。之後,在寫文章時,選定題目之後,看兩周與之相關的書和文章,第三周開始動筆寫,邊寫邊看,第四周完成並修改。這樣,如果全身心投入的話,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
我對自己專業興趣的思考是:首先,近期的目標是:通過德國、瑞士、奧地利三個國家的民法典和相應的資料,去研究茨威格特、克茨「法樣式論」中的德意志法系。其次,長遠的目標是:要建立起一個以「查士丁尼皇帝羅馬法法典編纂時期----中世紀----《法國民法典》編纂前啟蒙時期----近現代」為時間緯度、以羅馬法的建立、變種、繼受、沉淪、發展為連線的知識脈絡。這可以使自己建立起一個以羅馬法為源頭、以當代的普遍民法典編制為結果的呈縱向的私法知識系統,以期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課題。我只是關注了近現代從1804年《法國民法典》到晚近的1992年的《荷蘭民法典》,羅馬法的知識還很薄弱,中世紀時期羅馬法的狀況如何知之甚少,而且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也不很多,增加了學習和研究的困難。今後更需要努力。
9. 我想跨系考法律學的研究生,應該看些什麼書比較好呢
黃常仁,《刑法總論》,漢興書局
~以上乃歐陸法系中文刑法教科書中的入門好書,體系完整,燦然大備
魏振瀛 主編《民法學》考研同學稱之為民法紅寶書
王利明 主編《合同法疑難案例研究》《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叢書
梁慧星先生主編的〈民商法論叢〉〈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
三聯版的
《歷史深處的憂慮》
《總統是靠不住的》
《我也有一個夢想》
高銘煊、馬克昌著,中國法制出版社的《刑法學》
1《歷代刑法考》
2《漢律摭遺》
3《唐律疏議箋解》
4《唐明律合編》
5《讀例存疑》
6《九朝律考》
7《通典》
8《通志》
9《文獻通考》
10《歷代會要》
11《二十四史刑法志》
12《尚書》
13《春秋公羊傳》
14《周禮》
15《儀禮》
16《禮記》
17《商君書》《韓非子》....(子部書太多,略)
18《棠陰比事》
19《龍筋鳳髓判》
20《睡虎地秦墓竹簡》
21《龍崗秦簡》
22《秦漢法制史研究》(日)大庭休
23《中國法制史》陳顧遠
24〈田藏契約〉田濤
25〈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
這些是培養法學思維的
蘇力大叔的《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王世傑錢端升的《比較憲法》
龔祥瑞先生的《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行政法
王明揚老先生的《英國行政法》、《法國行政法》和《美國行政法》是必讀的,英國人韋德的那本《行政法》也很經典。
上面是北大人必看的
下面是中國政法大學的
法學理論
《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版、劉全德主編
法律史
《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曾憲義主編
《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馬志冰主編
《外國法制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版、林榕年主編
《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版、崔林林主編
《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張國華著
《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崔永東主編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行政法學新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應松年主編
軍事法學
教育部研究生統編教材《軍事法學》、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年
民商法學
《合同法》、高等教育出版社、陳小君
《破產法》、人民法院出版社、王衛國
《公司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趙旭東主編
民事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常怡主編
經濟法學
《經濟法概論》(修訂第四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修訂第4版、徐傑主編
《經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潘靜成、劉文華主編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環境法學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版、王燦發
《環境資源法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呂忠梅、高利紅、余耀軍著
刑法學
《刑法學教科書》(上、下冊)、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6月版、何秉松主編
《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曲新久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修訂版、樊崇義主編
《刑事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陳光中主編
刑事偵查與司法鑒定學
《司法鑒定》、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鄒明理主編
國際公法
《國際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馬呈元主編
《國際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周忠海主編
《國際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饒戈平主編
國際私法
《中國國際私法立法問題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版、趙相林主編
《國際私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版或2003年9月版均可、趙相林主編
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法》(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王傳麗主編
《國際貿易法》(修訂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王傳麗主編
《海商法學》、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吳煥寧主編
法學理論
《法制新聞報道概說》、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年2月版、李矗
《法律語言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王潔
《邏輯引論》(不含第四、五章)(必讀)、華文出版社2002年9月版、黃菊麗、王洪主編
《普通邏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吳家國
民商法學
法學理論
《比較法總論》(必讀)、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K.茨威格特、H.克茨著(高鴻均、賀衛方、潘漢典、米健譯)
《比較法律傳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格倫頓.戈登、奧薩魁著(米健、賀衛方、高鴻均譯)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民商法學
《比較法總論》(必讀)、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K.茨威科特、H.克茨著(高鴻均、賀衛方、潘漢典、米健譯)
《比較法律傳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格掄頓.戈登、奧薩魁著(米健、賀衛方、高鴻均譯)
法律碩士
《刑法學教科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修訂版、何秉松主編
《憲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俞子清主編
一定要看完啊!考題范圍都差不多了,各個大學的教材都要看看。要有十分的付出!!!
加油!
10. 法學類(研究生方向)專業主要有哪些
理論上講法學就是一個專業。研究生方向的主要專業包括:法律碩士,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國際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