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查定徵收
❶ 中國經濟法全文
第一章.競爭法
競爭法是由三個法律所組成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三者相比較,《反不正當競爭法》更重要一點。(2004年司法考試中後兩者沒有出現考題,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出了一個三分的題)
《反不正當競爭法》
該法可以以「哪一種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為主線來具體掌握。
關於競爭法部分,目前我國商務部正在加緊進行反壟斷法的立法,而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密不可分。因為標准意義上的競爭法即是由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兩個部分所組成的,而我國目前並沒有出台反壟斷法,關於反壟斷的法律規定散見於其他法律如《價格法》等,其中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里就存在部分反壟斷的法律規范。這也可以解釋一些通用的競爭法的教材中,把十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分為「限制競爭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兩個部分。其中的「限制競爭行為」實際上即應是對壟斷行為的調整。
「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本部分的重點,具體如下:
①市場混淆行為。有四種表現形式。其中《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二)項是關於第二種表現形式的描述:「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此種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此處應注意關鍵詞「知名商品」,並應掌握關於「知名商品」的界定的問題。第5條第(三)項規定:「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此處與《公司法》中關於「公司名稱專用權的保護」的問題相呼應。
②商業賄賂行為。第一,回扣、折扣和傭金是不同的。回扣是違法的,而折扣和傭金是法律允許的。第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8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此處的「其他手段」,不僅僅指提供金錢,還包括提供免費項目等手段。
③虛假宣傳行為。此種行為應注重分析何謂「引人誤解」。另外,注意此處與《廣告法》相結合的知識點,即在何種情況下廣告的經營者和發布者應承擔連帶責任。
④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此種類型的構成條件是:一是要求有商業秘密。二是有不正當的行為,關於不正當行為的具體表現,《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對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三是行為主體可以是經營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四是已經或可能給權利人帶來損害後果。
⑤低價傾銷行為(或稱「低於成本價銷售行為」、「掠奪性低價行為」)。需要考生注意:不是所有低於成本價銷售的行為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而必須是要「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為前提。關於此種類型的例外情形是很重要的出題點:如銷售鮮活的商品、季節性降價等。
⑥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第一,有獎銷售行為在我國是法律所允許的。第二,我國法律禁止的是不正當的有獎銷售行為。包括「虛假的有獎銷售」和「抽獎式銷售中的巨獎銷售」。另外,需要考生明確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是「經營者」的不正當有獎銷售的行為,而不包括公益性的有獎銷售行為。
⑦詆毀商譽行為。例外情形是新聞單位被利用或被唆使時,僅構成一般的侵害他人的名譽權行為,而不是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因為對於新聞者來講,其與消費者之間不是競爭的關系。
關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法律責任部分,立法重點並不是在民事責任上,而是在行政責任方面。應注意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三種行為是沒有行政責任條款的,即低價傾銷行為、搭售行為和詆毀商譽行為。
《拍賣法》
本部分在司法考試中最典型的出題方式是「依據拍賣法,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不正確的)?」
重點內容是拍賣規則,尤其是拍賣法的特有規則。
一些細小的知識點:法定公物的拍賣;拍賣企業的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金為100萬元人民幣;在拍賣活動中有三方當事人——拍賣人、委託人和競買人,需要注意三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及三方所具有的權利義務。
「瑕疵請求規則」——是拍賣規則中最重要的規則。其強調的是當拍賣物出現瑕疵時,由誰來承擔責任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委託人和拍賣人應該承擔責任,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不承擔責任,如經過展示的或拍賣物有明顯瑕疵等情況競買人喪失請求權。
關於拍賣法特有的規則,還需要掌握底價規則、價高者得規則及禁止參與競買規則等。
《招標投標法》
重點掌握:必須招標的范圍。
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性質,其發出即生效。
在招投標的過程中關於分包的情形,及責任承擔的問題。關於本部分法律規定,突破了合同相對性規則,就分包項目這一部分出現的責任承擔問題,發包人既可以要求分包人,也可以要求中標人承擔責任。
第二章消費者法
本章由兩個部分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關於二者的區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護的對象是確定的,貫徹特殊保護原則,是對弱勢群體進行保護的法律,其立法主旨在於消費者的受損權益如何救濟,而不是具體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因此,只有是消費者的身份才能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沒有主體上的限制,無論是個人還是單位,均可適用。其立法主旨在於產品責任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以及對受害者的利益的救濟的問題。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本部分重點在消費爭議的解決的問題。
①消費者的界定。作為自然人,必須是依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形才適用該法。例外是農民在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時,也參照該法來執行。
②由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一個特別保護法,因此在法條構成中,消費者只有權利沒有義務,而經營者只有義務沒有權利。這並不是說在消費活動中消費者沒有義務、經營者沒有權利,而是因為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中已經做了具體的規定。
③在經營者的義務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經營者不得單方作出對消費者不利規定的義務」,若作出了不利規定,則規定也是無效的。
④消費爭議解決的問題。在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存在兩種情形:一種是輕微後果,如商品不符合質量,可以通過退貨等方式解決;另一種是造成嚴重後果,即對其他財產或人身造成了損害。第一種情況根據合同相對性原理,向銷售者要求賠償。而對於第二種情況,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其他財產損害的,則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這個規定突破了合同相對性原則。
另外,營業執照、展銷會、櫃台出租、虛假廣告等情況下所產生的消費爭議的解決也是司法考試重要的出題點,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⑤關於「三包」的規定。
⑥雙倍返還。此種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承擔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經營者有欺詐,二是提出要求的主體必須為消費者。
《產品質量法》
最重要的是產品責任的承擔的問題。
①產品的涵義。
②生產者和銷售者對於產品質量的具體義務的種類。這些義務包括產品質量的內在要求如安全性、實用性、明示性等。另外還包括包裝標識義務、不作為義務等。
③承擔產品質量責任時,有兩種路線:一條路線是從責任的分擔的角度來看,即當產品責任發生的時候,關於責任的分配遵循「生產者的嚴格責任」和「銷售者的過錯責任」兩個原則。這里需要重點掌握生產者的嚴格責任和除外情形(如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將產品投入流通時所存在的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等)。
另一條路線是從受害者的權益救濟角度來看,存在多重的救濟途徑,既可以找生產者要求其承擔責任,也可以找銷售者。我國的《產品質量法》在修訂的過程中,增加了兩個連帶責任的主體——產品質量責任的認證機構、社會團體社會中介機構。如果產品質量的認證機構不履行其法定義務,對因其產品不符合認證標准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其要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如果社會團體社會中介機構對產品質量作出承諾和保證,而產品又不符合其承諾和保證的質量要求,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時,其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三章銀行業法
《商業銀行法》
(所謂的商業銀行,是指國家要進行特別監管的特殊的金融企業。)
①商業銀行的設立條件。
②商業銀行與銀行業監管機構的關系。在我國現行體制中,對商業銀行進行管理的機構有兩個,一是作為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二是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考生應理解二者各自所監管的范圍。
③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是三大業務——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其中中間業務的風險性不是特別大,因此相應的法律規制也少一點。而在資產業務與負債業務中存在一個重要的規則——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制度,主要是為了滿足審慎經營的要求。為了保障商業銀行的審慎經營,因此會對銀行的特定業務有一些要求,目前在《商業銀行法》里強調:商業銀行在我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的不動產,不得向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依行使抵押權、質權而取得的不動產或股票,應當自取得之日起兩年內處分。
④商業銀行的接管。這不是一個破產前的必經程序,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因此接管的條件、目的和法律後果需要重點掌握。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①中央銀行與銀監會的分權。
②監督管理的對象。《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條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③《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2條(「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對下列申請事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書面決定;決定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非常明確的規定了監管機構的審批時限。此為立法上的一大進步,防止濫用監管權力。
④中央銀行與銀監會的關系。《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26條規定:「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對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檢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建議,應當自收到建議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回復。」
⑤《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里確立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特別的監督管理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強制整改的措施」——第37條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的,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為嚴重危及該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損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的,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負責人批准,可以區別情形,採取下列措施(一)責令暫停部分業務、停止批准開辦新業務(二)限制分配紅利和其他收入;(三)限制資產轉讓;(四)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或者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五)責令調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限制其權利;(六)停止批准增設分支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整改後,應當向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提交報告。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其省一級派出機構經驗收,符合有關審慎經營規則的,應當自驗收完畢之日起三日內解除對其採取的前款規定的有關措施。」本措施說明我國法律在公權力介入時,不再單單是傳統上的罰款。
本章法律責任的問題需要將《商業銀行法》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聯合起來掌握。
第四章證券法
《證券法》
與《公司法》的結合的問題。關於股票、債券的發行,股票的上市、暫停和終止,在《公司法》均有規定,而沒有關於證券交易的相關規定。因此《證券法》中關於證券交易行為的規范,是需要掌握的內容。
關於《證券法》的修訂。一是第28條(「股票發行採取溢價發行的,其發行價格由發行人與承銷的證券公司協商確定。」)二是第50條(「公司申請其發行的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由證券交易所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核准。」)
重點掌握:①證券機構。一是證券交易所,在我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會員制的事業法人。二是證券公司,注意區分綜合類的證券公司與經紀類的證券公司在設立的條件、業務范圍上是不同的。
②證券的發行的行為。《公司法》上已經有所涉及。在發行過程中,對於律師事務所而言,其相關的證券業務及行為不當法律責任的承擔。另外,我國是不允許發行人自己發行證券的,一定要承銷發行。在承銷的過程中,有一個期限即代銷包銷最長不得超過90天。
③證券的交易行為。首先應明確掌握受到限制和受到禁止的證券交易行為的確定,不同的機構和人員受到的限制和禁止是不同的。比如對於證券交易所的人員,是禁止其進行證券交易的,而對於證券中介機構人員來講,是限制交易時間的交易。另外,大股東的短線交易是很重要的出題點,法律不允許大股東在買入6個月以內再賣出或出賣後6個月以內再買入,否則要承擔一個法律後果——公司的歸入權。其次是證券的上市。重點掌握債券的上市條件。再次,關於上市公司的收購制度。立法實質上是鼓勵上市公司的收購的,但是反對利用上市公司的收購來做不良的行為。因此應掌握收購不同比例時相對應的不同的規則。
第五章財稅法
財稅法由稅法(又分為稅收程序法與稅收實體法)、會計法及審計法組成。
稅法
稅收實體法涉及各種稅種,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重中之重又是個人所得稅,因此,關於個人所得稅里的納稅人、征稅對象、稅基、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稅收減免等等應注重掌握。關於稅收程序法里,主要是《稅收徵收管理法》,其重要的知識點為:①在該法修訂以後,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納稅人繳納的稅雖然是無償的,但是納稅人在整個稅收征納的過程中是有權利的」。②注意掌握稅款徵收中的基本制度,如征納期限制度、應納稅額的確定的制度、稅款徵收的保障制度等。③在該法修訂後,加了一個「稅收優先權制度」,其具體的內容為:稅收優先於普通的債權,在特定的情況下優先於有擔保的債權。優先的程度為: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優先於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來執行。
會計法
重點為會計核算的要求——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的處理問題。
審計法
隨著我國審計風暴的來臨,審計法可能會受到司法考試的關注。
重點掌握審計法的調整范圍、審計機關的職權及在特定情況下的審計程序。
第六章勞動法
重點問題:①勞動法的適用問題。②勞動合同的解除權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合同解除權是不同的。勞動者享有更多的勞動合同解除權,而用人單位的解除權是受到嚴格限制的。③勞動爭議仲裁和仲裁法里的仲裁是不同的。勞動爭議的仲裁主要解決的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糾紛的,因此仲裁法中的一些仲裁規則是不能在勞動爭議仲裁中適用的。
重要的知識點:①勞動法的適用范圍。②勞動能力的問題。凡是年滿16周歲,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均是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人。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效力問題中關於勞動合同無效的情形與合同法所規定的大致相同。注意:在勞動合同中違反勞動法規定的條款是無效的。關於勞動合同的解除,要准確記憶具體法條的規定。勞動合同的糾紛處理問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與「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責任」中,勞動者的賠償責任是很重要的考點。④勞動法中的集體合同。集體合同的形式本身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權利。集體合同的效力高於勞動合同的效力。關於集體合同的生效,強調的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⑤勞動基準法。掌握休假的種類、加班加點時工資的支付。在工資的法律制度里,需要掌握工資的支付保障,如必須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代替支付、對待扣工資的嚴格法律限制等。⑥勞動保護法。重點為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⑦勞動爭議。先仲裁後訴訟。需要重點掌握勞動爭議仲裁與仲裁法里的仲裁的具體區別,以及在仲裁時間上的限制,如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等等。
分析2004年司法考試中經濟法部分所涉及的知識點,有兩個部分考查的最多,即銀行業法(其有《商業銀行法》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勞動法。究其原因:第一,銀行業法是新法,且在2004年我國整個銀行業的監管體制進行了一個重大改革,並出現了一個新型的監管的模式。這也提醒考生,出現變化的法律,或者已經出現變化但司法考試沒有考過的法律,均是復習重點。第二,勞動法雖然不是新修改的法律,但是其與2004年整體的社會大環境有很密切的關系,以人為本,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保護的問題,引起了法律界的廣泛關注。而在勞動法律關系中,弱者是勞動者一方,因此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問題,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重要的問題。
第七章土地法和房地產法
本章實質是兩個法律,但是卻密不可分,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家房屋的所有權和土地的所有權是分離的。
《土地管理法》
①土地的所有權。我國土地是公有的,一種是國有土地所有權,一種是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對於國有土地,需要掌握哪些土地是屬於國家土地的。對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由三個不同的所有權的代表,即由村、村內的集體經濟組織或鄉鎮來代表。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是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管理的限制,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②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國有土地取得使用權的方法是兩種,一種是出讓,一種是劃撥。出讓的方式、期限,出讓土地使用權的限制,如何取得劃撥的土地等問題需要掌握。
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取得主要是按用途來確定的,土地的用途不同,取得的方式也不同,(耕地—承包,宅基地—分配)。土地承包經營權也是復習的重點。
③建設用地的管理。所謂的建設用地的管理是指當要對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進行開發,將其變為建設用地時,則會涉及到國家徵用的問題。必須由國家來徵用的,在徵用的過程中,實際上涉及到國家利益和農民利益的保護問題,尤其是農民利益的保護問題。在土地的徵用過程中,怎樣保護農民的權益問題是現在引起各方關注的一個很重要的焦點,所以此部分一定要了解在征地的過程中,國家建設用地的批准許可權,以及關於征地的嚴格的程序規定,需注意的是:在特定的過程中,由於土地是公有的,所以政府實際上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的權利。
關於土地糾紛的解決,需掌握的是:土地糾紛在確權行政爭議上,主要由行政機關來進行處理;但在土地侵權糾紛上,它實際上是因侵權而引起的一個民事糾紛,這時土地行政管理部門只是幫助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則可提起民事訴訟,而非行政訴訟,因為糾紛本身的性質是侵權糾紛。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當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等權屬問題解決了之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容易掌握了,最重要的知識點是:哪些房地產不得轉讓,尤其是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轉讓,即不符合法定條件時,比如未交出讓金等;此外,不允許炒賣地皮。
在整個的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於未向國家交足出讓金或者未交出讓金,在獲得後若想進行開發經營以盈利,則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土地的收益部分,必須上繳給國家,此處涉及到國有資產或者國家權利的保護問題。此外,在復習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法條時,還應注意的是房和地,雖然它們是一個土地的使用權,但它們是合並在一起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主體。
第八章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在現實經濟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環境保護法本身可考的條文不是特別多,因此它的重點內容特別容易勾畫出來,准確來講,本部分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環境特殊侵權責任,此外還應注意環境糾紛的解決問題。
1、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環境保護法確立了非常多的制度,比如環境規劃的制度,清潔生產的制度,對此至少要了解哪些制度屬於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在對這些制度基本了解的情況下,重點掌握: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2、環境法律責任問題。在這里常被考的知識點是環境民事責任。環境民事責任作為一個特殊的侵權,它是一個嚴格責任,這意味著它不問行為人的過錯程度。環境民事責任的要件是:實施了侵害行為,發生了損害後果,行為和後果之間有一個因果關系。至於主觀的過錯狀態在此不考慮,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嚴格責任意味著行為人不能隨便的免責,其主觀有沒有過錯,不會成為免責的條件,必須有法定的免責情形。對於環境民事責任,法定的免責情形主要是:①由於不可抗力造成的,並且行為人及時採取合理措施的。②受害人自我致害的。③第三者過錯的。由此可知行為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免責,在什麼情況下必須要承擔責任,注意掌握上述構成要件和免責事由。
3、由於環境保護行政部門本身具有一些特有的專業性、知識性問題,所以在一些環境民事糾紛中,它也會做一些調解,如同土地侵權糾紛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所做的調解工作;但是它的調解結論,調解過程不是必經程序,也不是最終程序,其調解結論也沒有法律的強制執行力,如果當事人對其調解不服,則可以提起的是民事訴訟,而非行政訴訟。
另外在環境民事糾紛的解決中,環境民事訴訟的時效是3年,且在環境民事訴訟里常會出現責任倒置、因果關系推定等情形,總之我們應注意把環境民事糾紛的解決和環境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免責事由結合在一起來掌握、運用。
❷ 經濟法重點內容
經濟法重點內容:
1、經濟法概論
(1)法和經濟法的概念
(2)經濟糾紛的專解決途徑
(3)違反屬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2、會計法律制度
(1)會計法律制度概述
(2)會計核算
(3)會計監督
(4)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5)違反會計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3、稅收法律制度概述
(1)稅收與稅法概述
(2)稅收制度
4、流轉稅法律制度
(1)增值稅法律制度
(2)消費稅法律制度
(3)營業稅法律制度
(4)關稅法律制度
5、所得稅法律制度
(1)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2)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6、財產、行為和資源稅法律制度
(1)房產稅法律制度
(2)車船稅法律制度
(3)印花稅法律制度
(4)契稅法律制度
(5)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7)車輛購置稅法律制度
(8)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9)資源稅法律制度
7、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1)稅收徵收管理概述
(2)稅務管理
(3)稅款徵收
(4)稅務檢查
(5)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8、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1)支付結算概述
(2)銀行結算賬戶
(3)票據結算
(4)銀行卡結算
(5)結算方式
(6)違反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責任
❸ 2015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知識點:稅款徵收有哪些內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稅款徵收的概念
稅款徵收是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將納稅義務人依法應繳納的工商各稅組織徵收入庫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稅款徵收是稅務機關依法征稅和納稅人依法納稅過程的統一。
二、稅款徵收措施
1.核定、調整稅額
(1)核定稅額情形
①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可以不設置賬簿的;②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③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④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難以查賬的;⑤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⑥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2)核定應納稅額的方法
①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
②按照營業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的方法核定;
③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者測算核定;
④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當其中一種方法不足以正確核定應納稅額時,可以同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核定。
2.責令繳納和加收滯納金
(1)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可責令限期繳納,並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2)加收滯納金的起止時間,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稅款繳納期限屆滿次日起至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實際繳納或者解繳稅款之日止。
3.責令提供納稅擔保
(1)適用納稅擔保的情形
①稅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經責令其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收入的跡象,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
②欠繳稅款、滯納金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
③納稅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而未繳清稅款,需要申請行政復議的,需要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
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發生爭議,在申請行政復議之前,也需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2)納稅擔保的范圍
納稅擔保范圍包括稅款、滯納金和實現稅款、滯納金的費用。
4.稅收保全措施
(1)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
不適用稅收保全的財產:
(1)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包括機動車輛、金銀飾品、古玩字畫、豪華住宅或者一處以外的住房),不在稅收保全措施執行范圍之內。
(2)稅務機關對單價5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採取稅收保全措施。
5.稅收強制執行措施
(1)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2)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
提示: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上述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
6.阻止出境
欠繳稅款的納稅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規定結清應納稅款、滯納金或者提供納稅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❹ 司法考試中經濟法都包含哪些法律
包括:競爭法、消費者法、銀行業法、財稅法、勞動法、土地法和房地產法、環境保護法。
1、競爭法
競爭法由三個法律所組成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競爭法立法目的是為保障社會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消費者法
消費者法由兩個部分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立法主旨在於消費者的受損權益如何救濟,而不是具體責任由誰承擔的問題。《產品質量法》立法主旨在於產品責任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以及對受害者的利益的救濟的問題。
3、銀行業法
銀行業法包括《商業銀行法》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在我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的不動產,不得向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里確立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特別的監督管理的措施。
4、財稅法
財稅法由稅法(又分為稅收程序法與稅收實體法)、會計法及審計法組成。稅法、稅收實體法涉及各種稅種,最重要的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關於稅收程序法里,主要是《稅收徵收管理法》。
5、勞動法
勞動法中規定了勞動法的適用問題、勞動合同的解除權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合同解除權是不同的。勞動者享有更多的勞動合同解除權,而用人單位的解除權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勞動爭議的仲裁主要解決的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糾紛的。
6、土地法和房地產法
包括《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中規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建設用地的管理;《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規定了哪些房地產不得轉讓,尤其是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轉讓。
7、環境保護法
環境保護法確立了非常多的制度,比如環境規劃的制度,清潔生產的制度,對此至少要了解哪些制度屬於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制度。在環境民事糾紛的解決中,環境民事訴訟的時效是3年,且在環境民事訴訟里常會出現責任倒置、因果關系推定等情形。
(4)經濟法查定徵收擴展閱讀:
司法考試中經濟法的復習重點
1、在競爭法中重點復習《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哪一種行為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為主線來具體掌握;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重點在消費爭議的解決的問題,《產品質量法》最重要的是產品責任的承擔的問題;
3、環境保護法中重點掌握: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環境民事責任問題;
4、出現變化的法律,或者已經出現變化但司法考試沒有考過的法律,均是復習重點。
❺ 經濟法作業求答案
經濟法律來責任是指因自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違反經濟法律規定而依法應當由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及其責任人承當的法律後果。
仲裁一般是當事人根據他們之間訂立的仲裁協議,自願將其爭議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庭進行裁判,並受該裁判約束的一種制度。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以確立和完成一個項目而簽訂契約進行合作生產經營的企業;是一種可以有股權,也可以無股權的合約式的經濟組織。
商標權人的權利
一、商標權人擁有使用其商標的專有權利。商標的使用包括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在產品或者產品的包裝上直接使用,還包括服務的提供者在服務場所的使用。不僅如此,在廣告中宣傳自己的商標也是一種使用方式。
二、商標權人有許可證或禁止他人使用其商標的權利
三、商標權人有權處分其商標權。商標權人對於自己的商標權的處分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轉讓、放棄等。
企業破產法的主體適用范圍
適用於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取得法人資格的各種類型的企業。
1.A2.C3.D4.D5.C6.D7.B8.C9.D10.B11.A12.A
❻ 求2011年經濟法司考真題(選擇題)!!!
35.在某涉外合同糾紛案件審判中,中國法院確定應當適用甲國法律。關於甲國法的查明和適用,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當事人選擇適用甲國法律的,法院應當協助當事人查明該國法律
B.該案適用的甲國法包括該國的法律適用法
C.不能查明甲國法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D.不能查明甲國法的,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36.甲國A公司和乙國B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C公司,C公司注冊地和主營業地均在乙國,同時在甲國、乙國和中國設有分支機構,現涉及中國某項業務訴諸中國某法院。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該公司的民事行為能力應當適用哪國法律?
A.甲國法
B.乙國法
C.中國法
D.乙國法或者中國法
37.台灣地區甲公司因合同糾紛起訴大陸乙公司,台灣地區法院判決乙公司敗訴。乙公司在上海和北京均有財產,但未執行該判決。關於該判決的執行,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公司向上海和北京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認可該判決的,由最先立案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B.該判決效力低於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
C.甲公司申請財產保全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有效的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視情況決定是否准予財產保全
D.甲公司申請認可該判決的,應當在判決效力確定後1年內提出
38.《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規定:結婚條件,適用當事人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沒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國籍國法律;沒有共同國籍,在一方當事人經常居所地或者國籍國締結婚姻的,適用婚姻締結地法律。該規定屬於下列哪一種沖突規范?
A.單邊沖突規范
B.重疊適用的沖突規范
C.無條件選擇適用的沖突規范
D.有條件選擇適用的沖突規范
39.中國某法院受理一涉外民事案件後,依案情確定應當適用甲國法。但在查找甲國法時發現甲國不同州實施不同的法律。關於本案,法院應當採取下列哪一做法?
A.根據意思自治原則,由當事人協議決定適用甲國哪個州的法律
B.直接適用甲國與該涉外民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的州法律
C.首先適用甲國區際沖突法確定準據法,如甲國沒有區際沖突法,適用中國法律
D.首先適用甲國區際沖突法確定準據法,如甲國沒有區際沖突法,適用與案件有最密切聯系的州法律
40.中國甲公司通過海運從某國進口一批服裝,承運人為乙公司,提單收貨人一欄寫明「憑指示」。甲公司持正本提單到目的港提貨時,發現貨物已由丙公司以副本提單加保函提取。甲公司與丙公司達成了貨款支付協議,但隨後丙公司破產。甲公司無法獲賠,轉而向乙公司索賠。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關於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本案中正本提單的轉讓無需背書
B.貨物是由丙公司提走的,故甲公司不能向乙公司索賠
C.甲公司與丙公司雖已達成貨款支付協議,但未得到賠付,不影響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擔責任
D.乙公司應當在責任限制的范圍內承擔因無單放貨造成的損失
41.進口到中國的某種化工材料數量激增,其中來自甲國的該種化工材料數量最多,導致中國同類材料的生產企業遭受實質損害。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中國有關部門啟動保障措施調查,應以國內有關生產者申請為條件
B.中國有關部門可僅對已經進口的甲國材料採取保障措施
C.如甲國企業同意進行價格承諾,則可避免被中國採取保障措施
D.如採取保障措施,措施針對的材料范圍應當與調查范圍相一致
42.甲、乙、丙中國企業代表國內某食品原料產業向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要求對原產於A國、B國、C國的該原料進行相關調查。經查,商務部終局裁定確定傾銷成立,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決定徵收反傾銷稅。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反傾銷稅的納稅人是該原料的出口經營者
B.在反傾銷調查期間,商務部可以建議進口經營者作出價格承諾
C.終裁決定確定的反傾銷稅額高於已付或應付臨時反傾銷稅或擔保金額的,差額部分不予徵收
D.終裁決定確定的反傾銷稅額低於已付或應付臨時反傾銷稅或擔保金額的,差額部分不予退還
43.關於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權利義務,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確的?
A.承諾入世後所有中國企業都有權進行貨物進出口,包括國家專營商品
B.對中國產品的出口,進口成員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選擇替代國價格的做法,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生效15年後終止
C.非專向補貼不受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的約束,包括中國對所有國有企業的補貼
D.針對中國產品的過渡性保障措施,在實施條件上與保障措施的要求基本相同,在實施程序上相對簡便
44.根據《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關於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的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MIGA承保的險別包括徵收和類似措施險、戰爭和內亂險、貨幣匯兌險和投資方違約險
B.作為MIGA合格投資者(投保人)的法人,只能是具有東道國以外任何一個締約國國籍的法人
C.不管是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者,還是發達國家的投資者,都可向MIGA申請投保
D.MIGA承保的前提條件是投資者母國和東道國之間有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77.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關於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下列哪些領域採用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A.合同
B.侵權
C.不動產物權
D.訴訟離婚
78.甲國人特里長期居於乙國,丙國人王某長期居於中國,兩人在北京經營相互競爭的同種產品。特里不時在互聯網上發布不利於王某的消息,王某在中國法院起訴特里侵犯其名譽權、肖像權和姓名權。關於該案的法律適用,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A.名譽權的內容應適用中國法律,因為權利人的經常居住地在中國
B.肖像權的侵害適用甲國法律,因為侵權人是甲國人
C.姓名權的侵害適用乙國法律,因為侵權人的經常居所地在乙國
D.網路侵權應當適用丙國法律,因為被侵權人是丙國人
79.香港地區甲公司與內地乙公司發生投資糾紛,乙公司訴諸某中級人民法院。陳某是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是甲公司的訴訟代理人。關於該案的文書送達及法律適用,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如陳某在內地,受案法院必須通過上一級人民法院向其送達
B.如甲公司在授權委託書中明確表明張某無權代為接收有關司法文書,則不能向其送達
C.如甲公司在內地設有代表機構的,受案人民法院可直接向該代表機構送達
D.同時採用公告送達和其他多種方式送達的,應當根據最先實現送達的方式確定送達日期
80.中國甲公司與某國乙公司簽訂茶葉出口合同,並投保水漬險,議定由丙公司「天然」號貨輪承運。下列哪些選項屬於保險公司應賠償范圍?
A.運輸中因茶葉串味等外來原因造成貨損
B.運輸中因「天然」號過失與另一輪船相撞造成貨損
C.運輸延遲造成貨損
D.運輸中因遭遇台風造成部分貨損
81.關於《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和依其設立的解決國際投資爭端中心,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中心管轄直接因投資引起的法律爭端
B.中心管轄的爭端必須是關於法律權利或義務的存在或其范圍,或是關於因違反法律義務而實行賠償的性質或限度的
C.批准或加入公約本身並不等於締約國承擔了將某一特定投資爭端提交中心調解或仲裁的義務
D.中心的裁決對爭端各方均具有約束力
82.甲國公司承擔乙國某工程,與其簽定工程建設合同。丙銀行為該工程出具見索即付的保函。後乙國發生內戰,工程無法如期完工。對此,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丙銀行對該合同因戰亂而違約的事實進行實質審查後,方履行保函義務
B.因該合同違約原因是乙國內戰,丙銀行可以此為由不履行保函義務
C.丙銀行出具的見索即付保函獨立於該合同,只要違約事實出現即須履行保函義務
D.保函被擔保人無須對甲國公司採取各種救濟方法,便可直接要求丙銀行履行保函義務
83.72歲村民甲以其子乙長期不提供衣食、不送醫院治病為由,訴請法院判令乙履行贍養義務。為宣傳法律,教育群眾,法院決定將該案在當事人所在村莊公開審理,村民均可旁聽。乙提出法院侵犯其隱私,剝奪其司法民主方面的有關權利。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司法民主要求所有案件均應無例外公開審理,以促進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
B.法院就地審理體現了司法目的民主,體現司法為民理念
C.法院公開審判遵循了司法公開制度的規定,符合司法程序民主要求
D.法院就地審理未經乙同意,違反司法主體民主和司法體制民主
❼ 《經濟法基礎》必背法條有哪些
第一章抄總論
第一節法律基襲礎
第二節經濟糾紛的解決途徑
第三節法律責任
第二章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第一節勞動合同法律制度
第二節社會保險法律制度
第三章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第一節支付結算概述
第二節銀行結算賬戶管理
第三節銀行卡
第四節預付卡
第五節結算方式
第六節票據的一般規定
第七節匯票、銀行本票和支票
第八節結算紀律與法律責任
第四章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法律制度
第一節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二節消費稅法律制度
第三節營業稅法律制度
第五章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一節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二節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六章其他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關稅法律制度
第二節房產稅法律制度
第三節契稅法律制度
第四節土地增值稅法律制度
第五節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律制度
第六節車船稅法律制度
第七節印花稅法律制度
第八節資源稅法律制度
第九節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法律制度
第十節其他相關稅收法律制度
第七章稅收征管法律制度
第一節稅收徵收管理法概述
第二節稅務管理
第三節稅款徵收與稅務檢查
第四節稅務行政復議
第五節稅收法律責任
❽ 經濟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大全
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政策性銀行法;價格法,環保法以及自然資源保護法;財政法、預演算法、稅法以及國債法;勞動法等;社會保障法。
❾ 跪求2010年10月自考經濟法概論(財經類)試題及答案、
全國2010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經濟法概論(財)試題及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004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 小題,每小題1 分,共2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市場主體通過自身的力量設置市場進入障礙而形成的壟斷稱為( B )
A.獨占壟斷B.經濟性壟斷
C.自然壟斷D.行政性壟斷
P151
2.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享有的權利不包括( D )
A.自主選擇購買某一品牌的冰箱
B.選擇接受甲、乙、丙、丁等若干經營者的服務
C.詢問提供餐飲服務的服務員是否具有健康證明
D.只要對購買的產品不滿意,就可以退換產品
P190~192
3.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甲公司的下列行為中屬於要約的是( D )
A.為建設辦公樓向社會公開發布招標公告
B.為增發新股向社會公開發布招股說明書
C.為宣傳新產品而在電視上發布廣告
D.向乙公司發出包括貨物品種、價格、供貨時間等內容的訂貨函
P108,ABC 項為要約邀請。
4.人民幣的發行權屬於( A )
A.中國人民銀行B.政策性銀行
C.中國銀監會D.國務院
P199
5.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 B )
A.5 年B.10 年C.15 年D.20 年
P146
6.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下列關於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管理表述不正確的是( D )
A.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嚴格審查
B.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
C.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
D.商業銀行在我國境內可以從事股票經營業務
P202 倒數第二段。
7.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 C )
A.1 年B.2 年C.3 年D.4 年
P270
8.下列資源只能屬於國家所有的是( D )
A.土地B.草原C.森林D.野生動物
P260 和P267,ABC 三項可以為國家所有,也可以為集體所有。
9.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於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的是( D )
A.勞動合同的期限B.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C.社會保險D.違約金
P250
10.經營財產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 A )
A.10% B.20% C.2 倍D.4 倍
P225
11.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下列屬於消費者協會職能的一項是( A )
A.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
B.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裁決
C.對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投訴事項進行鑒定
D.向經營者提供有償咨詢服務
P190
12.下列各項中屬於產品質量法所調整的產品的是( A )
A.軍工企業生產的民用產品B.建設工程
C.剛從地里刨出的土豆D.從魚塘里打撈出的野生魚
P175~176,CD 項屬於未經過加工、製作的天然產品,不屬於產品質量法所調整的產品。
13.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涉嫌壟斷行為時,可享有的職權是( A )
A.檢查被調查經營者的營業場所B.研究制訂有關競爭政策
C.查封經營者的相關資產D.凍結經營者的銀行賬戶
P163
14.王某因履行本職工作做出了一項發明,該發明為( A )
A.職務發明B.非職務發明
C.共同發明D.委託發明
P134
15.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下列關於合同履行規則的表述正確的是( C )
A.質量約定不明的,按債務人企業標准履行
B.價款和報酬不明的,按履行合同時的市場價格履行
C.履行地點不明的,給付貨幣的,在接受給付一方所在地履行
D.履行費用不明的,由債權人負擔
P114~115
16.人民法院受理甲公司破產申請後,乙公司要求管理人歸還原出租給甲公司的機器設備,乙公司行使的是( C )
A.追回權B.別除權C.取回權D.抵銷權
P105
17.甲、乙、丙三人擬設立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10 萬元。甲、乙、丙三人首次出資額最少應為( B )
A.2 萬元B.3萬元C.5萬元D.10 萬元
P81,必須同時滿足公司法對首次出資規定的兩個「不得低於」的條件。後一個「不得低於」指的是不得低於3 萬元人民幣。
18.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修改章程必須( C )
A.經全體董事一致通過B.經全體董事2/3 以上通過
C.經出席會議的董事一致通過D.經出席會議的董事2/3 以上通過
P69 第三段
19.個人獨資企業的債權人,在該企業解散後的法定期限內,未向該企業的投資人提出償債請求的,該投資人的償債責任消滅。這里的法定期限為( D )
A.1 年B.2 年C.3 年D.5 年
P62
20.根據我國增值稅法的規定,下列屬於增值稅征稅范圍的一項是( C )
A.運輸服務B.金融服務
C.加工勞務D.廣告服務
P230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0 小題,每小題2 分,共2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下列關於個人獨資企業特點的表述,正確的有( ACD )
A.個人獨資企業的出資人為一個自然人
B.個人獨資企業的出資人為一個自然人或法人
C.個人獨資企業的全部財產為出資人所有
D.個人獨資企業以投資人的全部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E.個人獨資企業以投資人的出資額為限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P61,D 項是正確的,教材上「或家庭財產」的內容不影響本題的答案。
22.產品缺陷的類型有( ABD )
A.製造缺陷B.設計缺陷
C.開發缺陷D.警示缺陷
E.標識缺陷
P183
23.徵收排污費的污染物包括( ABCDE )
A.污水B.廢氣C.固體廢物D.雜訊E.放射性物質
P270
24.保險合同的關系人有( CD )
A.保險人B.投保人C.被保險人D.受益人E.保險代理人
P219,AB 項為保險合同的當事人,E 項為保險合同的輔助人。
25.根據我國證券法的規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 ABCDE )
A.招股說明書B.上市報告書
C.中期報告D.年度報告E.臨時報告
P210~211
26.我國專利權的客體包括( ABC )
A.發明B.實用新型
C.外觀設計D.科學發現E.植物品種
P133 和P135
27.商標注冊的原則有( ABC )
A.自願注冊原則B.先申請原則
C.優先權原則D.使用在先原則
E.強制注冊原則
P144
28.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下列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甲公司應當簽訂的有( ABC )
A.已在甲公司連續工作12年的張工程師
B.與甲公司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李電工
C.已在甲公司當保安1年3個月,但公司尚未與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農民工小王
D.甲公司招聘的特需人才孫某
E.甲公司財務負責人劉某
P250 第二段和第四段。
29.根據我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下列關於稅款徵收的表述正確的有( ABDE )
A.對依法可以不設置賬簿的納稅人,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款
B.對生產不固定、賬冊不健全的納稅人,稅務機關應採取查定徵收方式
C.對經營零星、分散的高稅率工業品的納稅人,採取定期定額徵收
D.因納稅人計算錯誤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3年內可以追征稅款和滯納金
E.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可以無限期地追征稅款和滯納金
P243 和P244,C 項為查驗徵收而不是定期定額徵收。
30.張三在甲公司舉辦的展覽會上購買一件由乙廣告公司推介的羊毛大衣。該大衣由丙公司生產,丁公司負責銷售。展覽會租用戊公司的場館。張三購買的大衣穿了兩天後袖子開裂,張三意欲索賠時發現展覽會已結束。張三索賠的對象包括( AD )
A.甲公司B.乙廣告公司
C.丙公司D.丁公司E.戊公司
P195「展覽會舉辦者」這一段,「廣告主」這一段,和P183 第三行到第四行。本題中的羊毛大衣是瑕疵產品而不是缺陷產品。對於瑕疵產品,消費者有權向銷售者主張權利,但無權向生產者主張權利。對於缺陷產品,因缺陷產品的缺陷而受到損失的主體既有權向銷售者主張權利又有權向生產者主張權利。在法律上沒有規定出租場館的人要對消費者負責賠償,因此戊公司沒有責任。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6 小題,每小題3 分,共18 分)
31.實質審查
答:實質審查,是指對發明創造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查。
32.集體合同
答:集體合同,是指職工一方與企業一方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的書面合同。
33.違約責任
答: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34.經營者集中
答:經營者集中,又稱企業合並、企業集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企業合並為一個企業, 或者企業之間通過取得股權或資產或通過合同等方式, 使一個企業能夠直接或間接控制另一個企業。
35.外商投資企業
答:外商投資企業,是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的總稱。
36.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
答: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又稱外部董事,是指獨立於公司的管理層、不存在與公司有任何可能嚴重影響其作出獨立判斷的交易和關系的非全日制工作董事。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 小題,每小題5 分,共20 分)
37.我國自然資源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我國自然資源法的基本原則有:
①重要自然資源公有原則;
②綜合利用和多目標開發的原則;
③統一規劃和因地因時制宜的原則;
④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⑤堅持開源與節流相結合的原則。
38.簡述無效合同的種類。
答:無效合同的種類有:
①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②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③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⑤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性或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39.簡述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的義務。
答: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經營者的義務包括:
①依法定或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義務;
②接受消費者監督的義務;
③安全保障義務;
④提供真實信息的義務;
⑤表明真實名稱和標記的義務;
⑥出具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義務;
⑦保證商品或服務質量符合要求的義務;
⑧履行「三包」或其他相應責任的義務;
⑨公平交易的義務;
⑩尊重消費者人身權的義務。
40.簡述我國破產法規定的債務人財產的范圍。
答:我國破產法規定的債務人財產的范圍包括:
①破產申請時屬於債務人的全部財產;
②債務人在破產申請受理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所取得的財產;
③擔保物的價款超過擔保債務數額部分的擔保財產;
④應當由債務人行使的其他財產權利。
五、案例題(本大題共2 小題,每小題8 分,共16 分)
41.案情:
2009 年10 月,甲、乙、丙發起設立A 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的注冊資本額為50 萬元人民幣,其中,甲以現金人民幣4 萬元出資,乙以現金人民幣16 萬元出資,丙以實物作價人民幣30 萬元出資。公司設立董事會,乙為董事長、甲為副董事長;公司不設立監事會,丙為公司監事。
問題:(1)A 公司股東貨幣出資是否符合公司法規定? 說明理由。(2 分)
(2)A 公司不設監事會是否合法? 說明理由。(2 分)
(3)A 公司首次股東會議應當由誰召集和主持? 說明理由。(2 分)
(4)A 公司的三名股東誰有權單獨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議? 說明理由。(2 分)
答:(1) A 公司股東貨幣出資符合公司法規定。因為公司法規定,全體股東貨幣出資的比例不得低於公司注冊資本的30%,而A 公司股東貨幣出資金額為20 萬元,佔A 公司注冊資本的40%,已經達到法律規定的30%最低限要求。
(2) A 公司不設監事會合法。因為公司法規定,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不設監事會,而
設一至二名監事。A 公司規模較小,只設一名監事而不設監事會,是合法的。
(3) A 公司首次股東會議應當由丙召集和主持。因為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首次股東會由出資最多的股東召集和主持,而丙正是A 公司出資最多的股東。
(4) A 公司的三名股東中,乙和丙都有權單獨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議。因為公司法規定,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有權提議召開股東會。在A 公司章程不存在特別規定的情況下,A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會議應由股東按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乙的出資為16 萬元,丙的出資為30 萬元,都超過了A 公司注冊資本50 萬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乙和丙都擁有A 公司十分之一以上的表決權,所以乙和丙都有權單獨提議召開臨時股東會議。
42.案情:
甲食品有限公司2001 年將自己開發生產的兒童飲用果汁產品定名為「娃娃樂」推上市場,該果汁因物美價廉而廣受消費者歡迎,自推出後年銷售額在同類產品中一直穩居前列。乙純凈水公司於2007 年也推出兒童飲用果汁產品,該產品定名為「娃娃笑」。
問題:
(1)甲公司的果汁產品「娃娃樂」是否為知名商品? 說明理由。(2 分)
(2) 如果乙公司以自己是純凈水公司為由否認自己與甲公司的競爭關系,其主張是否成立?說明理由。(2 分)
(3)「娃娃樂」是否屬於甲公司兒童飲用果汁產品的特有名稱? 為什麼? (2 分)
(4)有人認為乙公司的行為構成仿冒,請問認定仿冒行為的標準是什麼? (2 分)
答:(1) 甲公司的果汁產品「娃娃樂」是知名商品。因為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而甲公司的果汁產品「娃娃樂」廣受消費者歡迎,年銷售額在同類產品中一直穩居前列。
(2) 如果乙公司以自己是純凈水公司為由否認自己與甲公司的競爭關系,其主張不成立。因為乙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兒童飲用果汁,甲公司生產的產品也是兒童飲用果汁,乙公司和甲公司生產的是同種類產品,兩個不同的公司生產的同種類產品在市場上必然會有競爭,生產該同種類產品的不同公司之間也必然存在競爭關系。
(3) 「娃娃樂」屬於甲公司兒童飲用果汁產品的特有名稱。因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稱是指商品的名稱不為相關商品所通用,並具有顯著的區別商品來源的名稱、為識別商品以及方便攜帶、儲運而使用在商品上的包裝和為識別與美化商品而在商品或包裝上附加的文字、圖案、色彩及其編排的組合。「娃娃樂」的名稱不為相關商品所通用,也符合知名商品特有名稱應具備的其他條件,所以「娃娃樂」屬於甲公司兒童飲用果汁產品的特有名稱。
(4) 認定仿冒行為的標准主要有:一是因仿冒行為被誤導的主體; 二是仿冒商品與知名商品具有近似性。
六、計算題(本題6 分)
43.張教授2009年10月取得工資5500元、一次性稿費12000元、一次性設計費5000元、到期的國債利息1000元。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計算張教授當月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
答:第一步,算式:
工資所得應納稅額的算式為(5500-2000)×15%-125;
稿費所得應納稅額的算式為(12000-12000×20%)×20%×(1-30%);
設計費為勞務報酬,應納稅額的算式為(5000-5000×20%)×20%;
國債利息不征稅。
第二步,各項應納稅額計算結果:工資所得應納稅額為400元;稿費所得應納稅額為1344元; 設計費即勞務報酬應納稅額為800元;國債利息應納稅額為0元。
第三步,應納稅額最終計算結果為2544元。
結論:張教授當月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額為2544元。
❿ 求經濟法概論,明細偷稅案例分析
(1)該明星的行為屬於偷稅、欠稅、騙稅還是抗稅?
答:屬於抗稅。
(2)假設該明星逮捕前,因需要出國去美國拍戲,納稅機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答:追究法律責任,限制出國接受相應的處罰。
(3)稅務機關在檢查時,應遵循哪些程序性規定?
答: 稅務機關在檢查時必須履行的程序上的義務,即稅務機關派出的人員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當出示稅務檢查和稅務檢查通知書,以明自己作為合法執法者的身份,同時,也體現對被檢查人的尊重。根據《中華人民**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五十九條規定:稅務機關派出的人員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當出示稅務檢查和稅務檢查通知書,並有責任為被檢查人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