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總則全文發條
A. 合同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
總則是一般規定,分則是具體規定,分則沒有規定的適用總則的一般規定版。
法律中有個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說法,總則相當於一般法,分則相當於特別法。當你在分則中找不到適用的法律條文,你可以用總則的一般規定來適用!
B.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總則第1章對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作了明確的規定。
1.平等、自願原則
《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此項規定明確指出,當事人無論是有什麼身份,其在合同關系中相互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是獨立的,享有平等主體資格的合法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是自願原則的前提。
2.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公平、誠實信用是民事活動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公平、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終止後的全過程中,都要講誠實,重信用,相互協作,不得濫用權利。
3.遵守法律、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遵守法律和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是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則。
4.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的原則
《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訂立合同實行自願原則,但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受法律保護。當事人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相對人的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必須承擔違約責任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C. 合同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分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共二十三章四百二十八條,以下是合內同法的目錄容:
總則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七章違約責任
第八章其他規定
分則
第九章買賣合同
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租賃合同
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承攬合同
第十六章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七章運輸合同
第十八章技術合同
第十九章保管合同
第二十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
第二十二章行紀合同
第二十三章居間合同
附則
合同法的具體內容可以直接網路搜索。
D. 合同法總則與分則的關系與適用
總則與分則就像是憲法和其他法律一樣,總則是一般規則,分則是特殊規則,特殊並沒版有窮盡所有情況,所權以分則中沒有規定時,適用總則。合同法分則是具體的有關於有名合同的一些規定,無名合同可類比有名合同規定適用,也要適用總則部分。
E. 合同法總則63條第三款舉例
第二種情況,我想談一下在違約情況下行使解除權的問題。我們知道過去我們的《經濟合同法》有一個規定,就是一方在履行期限內沒有履行合同,另一方有權解除合同。這個規定實際上存在很大的漏洞,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履行期限不是在什麼情況下都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也不是說遲延了一天、二天、三天就會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比如說我現在要傢具,規定了是五月一日交貨,但是晚了幾天的話,也不一定影響到我的使用。我再舉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就是雙方買賣一種馬口鐵,購買了這種鐵以後,一方開信用證,但是開信用證時因為銀行的原因晚了三天,對方本來就不願意交貨,就說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你違約,雖然只晚了三天,但是我有權解除合同。所以這樣的話,這就給了非違約方太大的解除合同的權力,這就使他能夠鑽了法律的空子,解除了根本就不需要解除的合同。但實際上這個信用證晚了三天根本沒有造成他的任何損害,根本不需要解除合同。所以我們一定要限制違約解除事由,就是以根本違約來限制違約的解除。
所謂根本違約,就是說只有在一方的違約造成另一方的訂約目的不能實現的情況下,才構成了根本違約,非違約方才能解除合同。所謂訂約目的不能實現,就是說他通過訂立合同所期望達到的目標落空了,這種情況下他才能解除合同。如果僅僅只是輕微的違約,不能解除合同。之所以要限制它,是因為解除合同實際上也是消滅一個交易。如果我們允許當事人可以隨意消滅一個交易的話,那和我們所說的鼓勵交易的目標是完全違背的,甚至可能會讓根本不想履行合同的一方鑽了一個空子。所以新的《合同法》引進了這個根本違約的制度。根本違約主要體現在《合同法》第94條第四款的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該條款規定實際上將根本違約作為了兜底條款,這實際上是將根本違約作為解除合同條件。關於違約的法定解除,《合同法》第94條第二、三、四款規定了以下幾種情況。
1,預期違約的兩種類型。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不履行主要債務」是指履行期前的明示毀約,所謂「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主要是指默示毀約。我們剛才也講到了預期違約,預期違約解除合同這是引進英美法的經驗,大陸法中沒有這個規定。以前大陸法規定,在履行期沒有到來之前,債權人也不能找債務人請求履行債務,債務人也可以不用履行債務,所以不管債務人怎麼表示都沒有關系。但是英美法認為即使履行期還沒有到來,但如果一方明確表示他將會不履行合同,或者他已經是負債累累了等等,但是他又不提供適當的擔保,債權人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可以等待到履行期到了以後再要求債務人繼續履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合同就解除合同,並要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這種辦法就是等待,這就是看你有沒有耐心了,因為你覺得等待對於你還是需要的,因為你還想使這個合同繼續有效,這就可以等到履行期到來後再說。第二種辦法就是不等待了,就可以從預期違約行為中直接認為他構成了違約,可以直接就解除合同。因為他已經構成了預期的違約,因此你可以直接解除合同,並要求他承擔違約責任。但是這必須是構成了明示的毀約或者是默示的毀約這兩種情況。所以我們的《合同法》第94條第二款就引進了英美法的經驗,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是可以有這種選擇的,就是他可以等待也可以不等待,不等待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地解除合同。在預期違約的情況下,表明毀約當事人根本不願意受合同約束,也表明了該當事人具有了完全不願受合同約束的故意,合同對於該當事人已形同虛設,在此情況下,另一方當事人應有權在要求其繼續履行和解除合同之間作出選擇。當非違約方選擇了合同的解除時,合同對雙方不再有拘束力。只有允許非違約方在違約方已構成預期違約的情況下解除合同,才能使其盡快地從合同關系中解脫出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2,遲延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舉一個例子,比如甲方向乙方購買馬口鐵,遲延了三天交貨,貨物的價格也沒有發生變動,買受人也很難證明自己遭受了損失,買受人能不能以遲延三天交貨為理由解除合同?該條第三款就專門解決了這個問題,買受人要解除合同,必須完成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就是必須催告,所謂催告就是你必須明確地催他、要他履行。必須經過債權人的催告履行,如未催告則不能隨意解除。這個規定和大陸法很多的國家的規定是不一樣的,比如德國法,它規定遲延以後債權人可以不必要催告,因為這個期限就代人催告了。我們認為這個說法不太好,因為你如果沒有催告就解除了,這好象太簡單了,太隨便了,所以你還要催告,這是第一個步驟。第二個步驟就是在催告以後,你還要給債務人一個繼續履行的合理期限,就是說一個准備履行的期限。比如說我今天催告你了,然後我給你五天的時間,你必須要在這五天之內准備繼續履行,如果你在這五天之後還不準備繼續履行,那我就要解除合同了。至於寬限期多長才算是合理的,我認為對此要根據每一個合同具體的情況來判斷,不能由債權人或非違約方自行進行確定。所以這個第三款實際上還要滿足兩個條件,就是催告和合理期限。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這樣才可以解除合同。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合同法》對法定解除的條件是比較嚴格的,不是非常隨便就讓你解除,我覺得這是符合鼓勵交易的精神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F. 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合同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詳細內容可查看http://www.gov.cn/banshi/2005-07/11/content_13695.htm
G. 合同法是怎麼規定的
我國合同法是以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簡稱合同法典版)為基本法、權以其他有關合同的法律、法規為特別法的一套法律體系。在這套法律體系中,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以及其他規范性解釋對於准確適用合同法具有特別重要作用。合同法規范的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也即交易關系、合作關系,贈與等關系雖然沒有交易、合作內容,也在合同法規范之列,但。合同法規定了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變更、轉讓、終止、違約、違約責任等問題。合同法遵循合同自由原則,其規則以任意性規范為主,允許當事人作出特別約定,且特別約定優於合同法規定,但涉及對勞動者、消費者予以特別保護的法律規則以及其他強制性規則,不能以約定方式予以減損。合同法典分總則、分則、附則,總則的規定屬於一般規定,對所有的合同事項都適用,分則的規定是對不同類型合同(共十五類合同)的特別規定,分則和總則就同一事項作不同規定的,以分則為准;其他關於合同的法律(如勞動合同法)、法規(如保安服務管理條例),屬於特別法,與合同法典有不同規定的,適用特別規定。
至於所問「合同法是怎麼規定的」這一問題,比較籠統,難以具體解答。如有具體疑問,樂意具體解答。
H. 合同法總則的基本制度有哪些給出詳細正確答案,快一點,急用
第五十二條 有下抄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I. 合同法的內容有哪些
根據全國人大關於合同法草案的說明及合同法的規定,我國合同法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關於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合同的訂立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要通過合同的訂立予以確定,訂立合同時考慮得周到,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履行中可以減少糾紛,發生糾紛後,也便於及時解決。合同法對合同的主體、形式、訂立方式、合同的一般內容、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等問題,都作了規定。
(2)關於合同的履行
履行合同才能實現訂立合同的目的。合同的履行關繫到當事人的利益,對商品的流轉、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合同法強調全面履行的原則,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交易習慣,在履行合同時負有及時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為了防範合同欺詐,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法增加規定了不安抗辯權、代位權和撤銷權。
(3)關於違約的責任
規定違約責任,是為了促使當事人履約,維護市場交易秩序,補償因違約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合同法在民法通則和三個合同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違約責任制度。
第一,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當事人遲延支持價款或者報酬的,應當支付該價款或者報酬的逾期利息。
第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請求強制履行。強制履行後還有其他的損失,可以請求賠償損失。
第三,為了切實保護受損害方的利益,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四,增加規定了預期違約制度。合同法第10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4)關於合同的監督
合同法在經濟合同法和技術合同法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對合同的監督問題做了規定。第一,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分別負責對合同的監督。第二,對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違法行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律規定的職權負責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合同的監督應當依法進行。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以外,都是事後監督,不應當也不必要對所有合同進行事先審查,對合同的監督,是監督利用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對當事人依法享有的合同權利以及民事處分權利不應干涉。
(5)關於合同法分則
合同法分則對買賣、供用電、水、氣、熱力、贈與、借款、租憑、融資租憑、承攬、建設工程、運輸、技術、保管、倉儲、委託、行紀、居間等十五類合同作了規定。
第一, 對三部合同法中的合同,多數予以保留,並根據實踐經驗和行政法規、司法解釋以及國際公約的規定,進一步完善。
第二,對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加規定了一些種類的合同,如融資租憑合同等。
第三,保險法、擔保法、勞動法、著作權法等法律,對有關合同的特殊性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因此在合同法分則中不再專門規定。上述法律未規定的,適用合同法總則的規定。
第四,有些合同目前經驗尚不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究,在分則中暫沒規定。分則沒有具體規定的合同,可以適用總則。
J. 合同總則部分包括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總則: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六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第七章違約責任
第八章其他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