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違約案例分析
㈠ 合同法 案例分析
1、正確。根據《合同法》規定,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本案中如果丙選定了乙作為相對人,乙應向丙付款並承擔違約責任,然後向甲追償。
2、錯誤。丙有選擇權,如果選定了乙,乙仍須承擔責任。理由見上。
3、正確。丙不但可以要求甲,也可要求乙,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
4、正確。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之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本案中乙、丙履行合同義務顯然不符合約定,因此須承擔違約責任。
㈡ 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甲公司為開發新項目,急需資金。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錢15萬元。雙方談妥,乙公司借給甲公司15萬元,借期6個月,月息為銀行貸款利息的1.5倍,至同年9月12日本息一起付清,甲公司為乙公司出具了借據。甲公司因新項目開發不順利,未盈利,到了9月12日無法償還欠乙公司的借款。某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催促還款無果,但得到一信息,某單位曾向甲公司借款20萬元,現已到還款期,某單位正准備還款,但甲公司讓某單位不用還款。於是,乙公司向法院起訴,請求甲公司以某單位的還款來償還債務,甲公司辯稱該債權已放棄,無法清償債務。
試分析:
1.甲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為什麼
2.乙公司是否可針對甲公司的行為行使撤銷權?為什麼
3.乙公司是否可以行使代位權?說明理由。
案例分析
1.甲公司的行為已構成違約。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的借貸合同關系,系自願訂立,無違法內容,又有書面借據,是合法有效的。甲公司系債務人,負有按期清償本息的義務;乙公司為債權人,享有按期收回本金、收取利息的權利。甲公司因新項目開發不順利,不能如約履行清償義務,構成違約。
2.乙公司可行使撤銷權。請求法院撤銷甲公司的放棄債權行為。債權人對於自己享有的債權,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志,決定行使或者放棄。但是,當該債權人另外又系其他債權人的債務人時,如果他放棄債權的行為使他的債權人的權利無法實現時,他的債權人享有依法救濟的權利。本案中,甲公司放棄對某單位享有的債權,表面上是處分自己的權益,但實際上卻損害了乙公司的債權,依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乙公司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甲公司放棄債權的行為。
3.乙公司可以行使代位權。根據《合同法》第73條的規定,債權人可享有代位權,在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到期債權,危及債權人的權利時,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權利,實現自己的債權。乙公司可以直接向某單位行使代位權。
㈢ 合同法案例分析,急用!!!
以下是我給樓主的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1.合同標的是當事人權利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即合同的客體。合同標的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勞務行為,還可以是技術成果或工程項目等。
2.這份合同的標的是物,是新鮮蔬菜(6000公斤)。
3.這里適用到的合同法學原理:合同法是私法,按照約定優於法定的原則,雙方可以在約定不明時先協商,協商不成再使用合同解釋方法進行解釋。
合同解釋知識:合同的解釋應按照雙方交易習慣進行,無雙方交易習慣的按行業普遍交易習慣及交易目的進行,再無則按文義解釋並依普遍大眾的合理理解進行解釋。
分析和處理:小白菜應該被認定為符合合同標的。隨著季節的變化,蔬菜的品種自然會跟著變化,所以即使以前一直買蘿卜與青菜等,也會按季節換送別的蔬菜,無可厚非;至於是不是易於清洗的蔬菜,這個對於賣方本不是應該注意的義務,而買方之前又無提醒過,賣方不知實屬合理。而之前都送易清理的蔬菜一是可能比較巧合二是也可能是買方的一面之詞,易於清洗這種說法本來就是完全按照買方自己的意思在解釋,無雙方和意,誰能保證買房沒有按有利自己利益的方向肆意解釋易於清洗這樣的詞彙。對於這個問題,再結合行業習慣來說,小白菜本事就是一個很普遍的菜餚品種,試想我們在食堂吃的菜中難道沒有吃到過小白菜么,所以應認定甲公司違約,要求其履行合同並支付違約金或賠償乙公司損失。
相關法律:《合同法》12、97、125
㈣ 比較合同法案例分析
被告購買了位於墨爾本以北18英里的郊外度假村。他們一直擁有和經營著度假村,直到1967年12月17日通過契約合同以950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原告,其中首付為10000美元和尾數為85000美元。合同約定,所有違約前支付的款項,都應當由賣方保留並作為違約賠償金。原告於1968年2月15日支付了首付的10000美元和20000美元,但隨後他們發現沒有能力支付分期付款中的4月15日的款項。十天後,原告取消合同的通知送達到被告。此後不久,原告在律師事務所咨詢了律師。大約在1968年6月19日,原告提起訴訟以合同中存在欺詐和虛假陳述為由撤銷合同。
另外發現,被告以欺詐的手段隱瞞了一個事實,度假村每年都在虧損,法庭還發現,在談判期間和在進入契約合同之前雙方的交談中,被告告訴原告:
(1)原告可以賺到很多錢;
(2)原告可以用合同期間賺到的利潤支付未來的款項。
法庭還發現被告一直都知道原告年輕而且沒有經驗,沒有資產,他們希望獲得這個事業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且,為了未來支付清合同,他們必須用到度假村業務中賺到的利潤。
請從以下角度寫一篇文章進行分析這個案例:
(1)在這個案例中,所有的被告的代表構成詐騙罪嗎?
(2)賣方應提供所有有關交易事實的材料嗎?期望性的聲明能構成虛假陳述嗎?
(3)買家在訂立合同之前應做一些調查嗎?
(4)如何平衡雙方當事人在披露公開信息的權利和義務?
(5)請對比民法和普通法中的欺詐。
㈤ 合同法違約責任案例
個人認為:1.百貨公司沒有構成違約。因為首先百貨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在收到貨物回後十日內答已交付貨款,其次百貨公司拒絕接貨也是正當的,買賣合同中的標的物風險轉移是以交付為依據的,而合同中約定是送貨上門,所以在該貨物進到倉庫之前都為工廠承擔風險。
2.不承擔違約責任。
㈥ 合同法案例分析..
一 沒明白 甲公司解除合同的理由按照案例中應該是資金周轉困難
當事人一方回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答不履行合同義務的 對方可以再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二 應該是乙公司起訴甲公司吧 按照約定 由合同履行地管轄
三 乙
因為沒有交付 不可抗力當然由乙公司負責
四 能 定金和違約金可以同時使用
空調損失是由於不可抗力 並非乙公司過錯 所以丙公司應該繼續履行合同 不能拒絕付款
五 有效 沒有證明無效或者待定的事由
個人意見 僅供參考
㈦ 《合同法》案例分析!
1服裝的驗收標准包括樣式,面料等因素,具體依據合同規定,如合同沒有規定,依據試生產的褲子驗收標准為標准,甲公司代表確認即認為試生產的褲子標准符合甲公司的驗收標准,2.服裝掉色屬於履行合同的瑕疵,即面料不符合國家標准,3,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乙使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面料加工褲子,對此有主觀的過錯
1,售房協議是有效的,即售房協議的形式要件符合法律規定,合同的不能履行並不妨礙合同的有效性,房產過戶後合同才能履行,如不能履行,即可追究違約責任,
2,對朱某賠償損失,錢某承擔履行合同責任,張某違約責任
㈧ 有關合同法的案例分析
[正確答案]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
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不能請求雙倍賠償。因為甲與工廠之間的汽車買賣合同關系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
(4)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5)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6)甲可以請求工廠賠償經營損失。因為根據《合同法》113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
償額應相當於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
(7)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
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
[考點集成]
合同的生效要件:主體合法;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不違法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合同標的確定可能;訂立程序合法。合同的生效時間: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合同生效;(2)法律、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手續的合同,合同生效時間為辦理完畢批准、登記手
續的時間。(3)附條件的合同,合同生效的時間為條件成就時間;(4)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
限屆滿時失效。
違約責任應注意兩個原則:一是過失責任,即當事人一方未履行合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只有其有過失,他才承擔賠償他人損失的責任。
二是填平原則,即經過救濟之後,沒有違約一方所得到的結果相當於合同已履行的結果,也即沒有違約一方當事人不能因為對方違約所獲得
的賠償超過合同實際履行可能給帶來的利益。
㈨ 合同法案例分析
1、李某與旅行社屬於消費者與提供服務的經營者之間的關系。
2、李某與旅行社版訂立的旅行合同是權一種服務合同,我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都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3、法院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來辦理該案(具體要看李某是以民事侵權還是以合同違約來提起訴訟的)。
㈩ 合同法的幾個簡單案例分析
(1)汽車買賣合同有效。因為雙方主體資格有效,訂立合同的程序、標的物均專合法。
(2)卡車受損應由工廠屬承擔責任,因為根據《合同法》142條的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本題卡車尚未交付,受損的風險應由工廠承擔。
(3)甲有權要求退車,因為根據《合同法》111條的規定,受害人有權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減少價款等違約責任。
(4)甲不能既請求工廠支付違約金,同時要求雙倍返還定金,因為根據《合同法》116條的規定,不能同時選擇兩種罰則。
(5)甲可以同時請求工廠支付6000元的違約金和支付每天50元的遲延履行違約金。因為根據《合同法》第114條的規定,這兩種違約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對應於兩種不同的違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