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環境損害賠償屬於經濟法范疇嘛

環境損害賠償屬於經濟法范疇嘛

發布時間: 2022-01-10 22:35:42

❶ 國際經濟法問題。違約救濟之損害賠償

可以的,請看下面的參考資料:

違約的救濟方法(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一方違約致使一方的合法權益受侵害時法律所給予的補償辦法。各國法律對於不同的違約行為,都規定了相應的救濟辦法。各國有關違約的救濟辦法一般有以下幾種:(1)實際履行。有兩重意思,一是指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按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二是指債權人向法院提起實際履行之訴,由執行機關運用國家的強制力,使債務人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2)損害賠償。各國法律都認為,損害賠償是對違約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救濟辦法。但對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損害賠償的方法及損害賠償的計算,也各有不同的規定和要求。關於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大陸法認為,必須具備3個條件,即必須要有損害的事實;必須有歸責於債務人的原因;損害發生的原因與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英美法不同於大陸法。根據英美法的解釋,只要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對方就可以提起損害賠償之訴,而不以違約一方有無過失為條件,也不以是否發生實際損害為前提。關於損害賠償的方法,德國法對損害賠償是以回復原狀為原則,而以金錢賠償為例外。法國法與德國法不同,法國法以金錢賠償為原則,而以回復原狀為例外。英美法對損害賠償採取金錢賠償的方法。至於損害賠償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認為,應包括違約所造成的實際損失和所得利息兩個方面。法國法也有類似的規定。英美法認為,計算損害的基本原則,是使由於債務人違約而蒙受損害的一方,在經濟上能處於該合同得到履行時同等的地位。(3)解除合同。羅馬法原則上不承認債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時,有權解除合同。但在買賣法中,則允許賣方在買方未於一定期限內支付價金時,可以解除合同。這項原則後來被法國法所接受。《法國民法典》第1184條規定,雙務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其所訂立的債務時,應視為有解除條件的約定。德國法也認為,在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時,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英美法同大陸法有所不同。英國法把違約分為違反條件和違反擔保2種情況;美國則把違約區別為重大違約與輕微違約。按英美法的規定,只有在違反條件或重大違約時,才發生解除合同的問題。如果一方僅僅是違反擔保或輕微違約,對方只能請求損害賠償,不能解除合同。在中國,違約致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時,才成為解除合同的理由。(4)禁令。這是英美法採取的一種特殊的救濟方法。是指由法院作出禁止,強制執行合同所規定的某項消極義務。即由法院判令被告不能做某種行為。禁令是衡平法上的一種救濟方法,英美法院僅在2種情況下才會給予這種救濟,一是採取一般損害賠償的救濟方法不足補償債權人所受的損失;二是禁令必須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則。(5)違約金。這是違約補救的最常用辦法之一。但各國規定有所不同。大陸法認為違約金具有兩重性,即懲罰性和賠償性,英美法認為,對於違約只能賠償,而不能予以懲罰。在數額上,法國及日本等國認為,法院對於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的金額原則上不得予以增減。德國及瑞士等國法律卻規定,違約金過高者,法院得斟酌予以減少。

❷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如何詳細解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18年1月1日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在全國試行。17日,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就《方案》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

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由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承擔賠償責任,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有助於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該負責人說。

2015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經國務院批准,授權吉林、山東、江蘇、湖南、重慶、貴州、雲南7個省(市)作為本行政區域內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改革試點工作實施兩年來,7個省(市)印發本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深入開展案例實踐27件,涉及總金額約4.01億元,在賠償權利人、磋商訴訟、鑒定評估、修復監督、資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相關配套管理文件75項。

7個省(市)的試點實踐表明,《試點方案》總體可行,其內容涵蓋了在全國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基本內容,為《方案》形成提供了實踐基礎。

「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需要從立法上明確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索賠途徑、損害鑒定評估機構和管理規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等基本問題。」 該負責人說,目前立法條件尚不成熟,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後,需要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為下一步立法積累經驗。

賠償權利人范圍從省級政府擴大到市地級政府

《方案》在《試點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補充完善:一是將賠償權利人范圍從省級政府擴大到市地級政府,提高賠償工作的效率;二是要求地方細化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具體情形,明確啟動賠償工作的標准;三是健全磋商機制,規定了「磋商前置」程序,並明確對經磋商達成的賠償協議,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賠償協議強制執行效力。

該負責人表示,《方案》印發實施後,環保部將推進落實地方改革任務,積極推動各地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改革任務、時限,配備專門隊伍,以案例實踐為抓手,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同時,做好業務指導和跟蹤督促,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等相關部門,通過業務指導、實地調研、督促檢查、跟蹤評價等措施,適時通過召開電視電話會、改革調度會、工作推進會等形式,推進解決各地在改革試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

實現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的。

❸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有哪些法律問題

結合環境污染損害特殊侵權行為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創新的精神去研究和處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適用的問題。對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產生、發展、性質、特點及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研究,然後,就如何適用環境污染的新特點審理案件及如何適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追究賠償責任,作出公正判決。
一、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理論的產生、發展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理論是從傳統民法損害賠償理論派生和發展而來。
根據傳統民法的損害賠償理論,一般來說,在法律上只有具備以下條件,致害人才負賠償責任:
(1)要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2)致害人所致損害的行為必須是違法;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要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4)行為人要有有過錯(故意或過失),即該損害是由於致害人的過錯所造成的,如果此損害是由於受害人的故意或過失所造成,則致害人不負賠償責任。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現代工業高度發展,危險企業急劇增加,結果環境污染泛濫,生態平衡失調,公害事件不斷發生,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面對環境污染的嚴重現實,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的壓力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經濟的發展,而感到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中採用過錯責任原則,已不足適應社會的需要,於是不得不在立法上作些有利於人民群眾的規定,加強對環境污染受害者的保護,確認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無過失責任原則,規定了由環境污染和破壞引起的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均應對他的行為造成的損害負賠償責任。
當今,世界各國對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普遍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在我國,《民法通則》明確作出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規定,《民法通則》第124條「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在《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規中,都規定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體系。
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性質、特點及其法律適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性質,是一種特殊侵權責任,是為物件損害他人負責的替代責任,與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責任,是同一種性質的侵權責任。
與國家賠償責任、法人賠償責任等為他人的侵權行為負責的替代責任不同,環境污染是行為人排污所致。污染產生的來源是行為人所有或經營的客體,該客體排污造成環境污染,該客體的所有人或經營人就該客體的損害後果承擔賠償責任。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是從傳統民法的損害賠償派生和發展而來的,但是,它又有不同於傳統民法的新特點:
①環境污染損害糾紛訴訟中舉證之責由被告承擔或由受理機關委託事業機構提供;
②行為的違法性不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必須條件;
③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是一種特殊侵權責任,我們要適用特殊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規范來審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什麼是法的適用?什麼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的適用?法的適用就是國家司法機關適用法律規范處理案件的活動。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就是國家司法機關適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規范來審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子的活動。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的適用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作為它的基本原則。在它的活動中,首先要弄清案情,准確認定案件性質,在此基礎上嚴格按照環境法損害賠償法律規定,正確審理案件。
三、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有其自身特殊的新特點,針對室內環境污染的特殊侵權,適用其新特點審理案子。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是從傳統民法損害賠償責任派生和發展而來的,但是,它又不同於傳統民法損害賠償的責任條件,而有自身的新特點責任條件,我們要針對環境污染損害賠償這種特殊侵權責任,以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新特點審理案件,適用不同的責任,其具體有:
(1)行為的違法性不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必須條件。本案審理中,被告姚某裝修商一再重申其裝修行為是合法的,沒有違法,對原告的環境污染損害不承擔責任。按傳統的民法損害賠償理論,只有違法行為,才負賠償責任,不是違法行為,不負賠償責任。所謂違法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行為。為什麼環境損害賠償不以違法行為為必要條件呢?這是因為:一方面,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造成的損害是在現代工業急劇發展的情況下發生並逐步被人們所認識的,對這種損害,法律不能事先明文規定;另一方面,由於環境污染和開發自然造成的危害是隱蔽性及慢性的危害,法律不可能對這種不確切的環境危害作出確切的規定。如果以行為的違法作為確定環境損害賠償的必須條件,那麼在當前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一些遭受環境污染和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損害的受害者將得不到保護。
(2)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本案被告一再重申其購買和使用的裝修材料均是通過國家檢驗合格的產品,室內環境污染是原告沒有進行必要的通風導致的,自己對此無過錯,對原告的污染損害不承擔責任。按照傳統的民法損害賠償責任成立的主要條件,行為人致他人損害是由於自己的過錯才負賠償責任,如果行為人沒有過錯(故意或過失)則不負責任。而行為人的過錯,並不是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必要條件,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中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即行為者的排污或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行為致他人以損害,不管有無過錯,都要負賠償責任。
四、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要件,不同於一般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構成條件,而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要適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構成的特定條件,追究加害人的損害賠償責任。
(1)要有排污或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行為。排污或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行為是指排放廢水、廢氣、廢渣、噪音、惡臭、放射物質或堆放無防水、防滲措施的劇毒廢渣和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行為。
(2)要有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事實。污染和破壞環境造成損害事實的存在是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的重要條件,沒有這一條,損害賠償就不能存在。環境污染和破壞造成的損害包括財產和人身的損害。財產的損害是指因環境污染、破壞造成財產的減少或消失(包括因加害行為而失去的本來應該獲得的利益)。人身的損害是指侵犯公民的生命、身體和健康,致人死亡或傷殘、胎兒流產。
(3)排污或開發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❹ 關於環境損害賠償糾紛處理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CD《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由此C選項正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由此D項正確。

❺ 經濟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經濟法 包括的內容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年9月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3年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l0號公布 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1996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修正)
3、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99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1號公布 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93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ll號公布 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決定》修正)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修正)
7、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修正)
8、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3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9號公布 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1992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5年2月2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決定》修正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訂2001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9號公布 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1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2002年9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62號公布)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05年lo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 根據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修訂)
14、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7年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l993年12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正 l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 l999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4號公布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1997年10月21日國務院令第231號發布 自1997年10月21日起施行)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 、勞動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根據1988年l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8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訂 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8年12月27日國務院第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 l998年l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6號公布 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2002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3號公布 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2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2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❻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屬於民商法范疇還是經濟法范疇

說法不統一,目前通說認為是獨立的法學體系,但是屬於經濟法部門,但肯定不是民商法學。也有認為是社會法,還有認為屬於行政法

❼ 環境污染案件損害賠償,刑事責任怎麼界定

1.污染環境罪有兩個量刑幅度:(1)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2)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嚴重污染環境」「後果特別嚴重」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6)中有明確的界定。
2.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一般包括:(1)生態環境損害應急處置費用,包括應急監測、排查以及清除污染費用;(2)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評估費用,包括賠償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制定、第三方監理、修復效果後評估等合理費用;(3)生態環境損害損失費用,包括生態環境修復期間服務功能的損失、生態環境功能永久性損害造成的損失費用;(4)生態環境修復費用;(5)其他應當賠償的費用,比如代理環境公益訴訟的律師費。具體費用多少,是需要通過評估鑒定來確定的。
3.污染環境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失的,還需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❽ 環境資源法屬於經濟法范疇么

屬於。我來國法律部門分類源的標准主要是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環境資源法主要調整的是國家對環境、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與稅法、商業銀行法、會計法、土地管理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等一樣都是屬於經濟法部門的范疇,這與合同法等商事法不同之處在於後者主要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商事行為,而經濟法所調整的一般是經濟活動中的有關國家主管機關、部門執行國家宏觀調控功能時所產生的經濟法律關系。這與民法、商法是存在細微的區別的。

採納哦

❾ 司法鑒定與環境損害賠償有什麼區別

司法鑒定一會性損害賠償有。你去。區別老大了,他倆根本不是一回事。

熱點內容
公務員法的法律責任狹義上講 發布:2025-08-21 04:31:00 瀏覽:228
中央立法特色 發布:2025-08-21 04:30:25 瀏覽:456
環境刑法案例 發布:2025-08-21 04:16:54 瀏覽:228
河北金牌律師 發布:2025-08-21 04:16:53 瀏覽:902
刑法全文2013 發布:2025-08-21 04:04:31 瀏覽:991
監獄司法部 發布:2025-08-21 03:53:12 瀏覽:532
文件屬於規章嗎 發布:2025-08-21 03:47:28 瀏覽:929
法院寶玉通 發布:2025-08-21 03:42:55 瀏覽:260
社會工作研究生是法碩嗎 發布:2025-08-21 02:50:31 瀏覽:570
把員工外派到分公司勞動法 發布:2025-08-21 02:49:36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