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里有情勢變更原則嗎
❶ 情勢變更原則的例子有哪些
是指借款人與貸款人在舊的貸款尚未清償的情況下,再次簽訂貸款合同,以新貸的款項來清償舊的部分或者全部貸款。目的是為了消滅債務人的逾期貸款。
例子就比較通俗了,比較A公司向B信用社貸款500萬,約定在今年年底還清,但快到年底A公司沒有能力還清,於是又向B信用社貸款1000萬來把快到期的五百萬還上去。
民法上的情事變更原則,請舉個例子說螞弊明下.還有民法上的混同是什麼意思
「情勢變更」和「混同」都是合同法中的概念。
情勢變更制度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況的變化,導致合同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則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應當允許當事人變更合同或解除合同。例如:70年代甲和乙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甲租用乙村的一塊荒地用於種植果樹,合同約定甲每年付給乙村50元的承包費,租期為50年。甲經營果林經營的很好,多年來賺了一大筆錢。但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如今的50元與70年代的50元的價值已是完全不同的了。如今若甲仍按原合同每年僅付給乙村50元的承包費,則明顯有失公平,損害了乙村的利益。
此時即御和出現了情勢變更的事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則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應當賦予乙村變更合同鎮物盯或解除合同的權利。
引起情勢變更的事由有多種,如物價飛漲、匯率大幅變化、國家經濟貿易政策的變化等。
混同,是指:債權和債務同歸一人,原則上致使合同關系消滅的事實,是債消滅的獨立原因。(《合同法》第91條和第106條有相關規定)
❷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在合同法中,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區分如下: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的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當不可抗力影響合同履行時,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除非法律有其他規定。如果當事人因遲延履行而發生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責任。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明確了情勢變更的定義:合同成立後,若發生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非不可抗力造成且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明顯不公平或無法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請求法院變更或解除合同。法院應根據公平原則和案件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變更或解除。
3. 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主要區別包括:
- 履行障礙的程度:不可抗力導致履行不能,而情勢變更雖可能導致履行困難,但未達到履行不能的程度。
- 免責事由: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責事由,當事人只需證明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或產生損失,即可免責,法院無權裁量。情勢變更不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有請求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權利,法院具有裁量權。
- 效力發生:不可抗力的效力自然發生,無需人為介入。情勢變更的效力發生取決於法院的裁量。
- 出發點:不可抗力從違約責任角度考慮,解決是否需要承擔責任的問題。情勢變更從合同效力角度考慮,解決合同是否繼續有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