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中的明示和默示

合同法中的明示和默示

發布時間: 2022-01-27 15:13:32

民法通則 和 合同法 關於默示表示的沖突

選B。新法優於舊法,顯然本題中甲的行為構成催告。其實兩法並不沖突,只是合同法進行了改良,增加了催告制度,才會導致默示也能構成追認。

② 承諾能包括明示和默示兩種方式嗎

承諾的方式包含明示和默示。承諾一般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但是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承諾能夠以默示的方式作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九條
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第四百八十條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是,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
第四百八十三條
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③ 商務合同明示條款與默示條款定義及合同的條款和單純的陳述的區別

明示條款,是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規定的權利義務。
默示條款,是未經當事人確定而對他們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權利義務。
合同條款與單純陳述之間的區別,取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1.如果這種陳述是合同條款,則通常賦予對方以清償權;還可能賦予對方以取消(解除)合同的權利。
2.如果這種陳述只是單純的陳述,一般只賦予對方以取消(解除)合同的權利。

④ 合同法關於默認的規定

默認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推定行為人作出了意思表示。合同當事人通過意思表示設立、變更、終止合同。一般來說要合同當事人要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例如:合同當事人訂立書面合同,或者通過口頭的要約或承諾訂立契約。但是特殊情況下,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條 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⑤ 明示保證和默示保證的法律效力相比

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為默示保證的法律效力版等同於明權示保證。
默示保證是保證的一種,指雖然在保單中無文字,但習慣上認為被保險人在投保時應對某事項的為或不為作出的保證。
明示保證主要用於保險合同當中,以書面形式載於或附於保險單內、要求投保人(被保險人)必須作為或不作為或者保證某項事實的真實性的特約條款。

⑥ 明示條款與默示條款定義及合同的條款和單純的陳述的區別

明示條款來,是當事人在合同中明自確規定的權利義務。
默示條款,是未經當事人確定而對他們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權利義務。
合同條款與單純陳述之間的區別,取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1.如果這種陳述是合同條款,則通常賦予對方以清償權;還可能賦予對方以取消(解除)合同的權利。
2.如果這種陳述只是單純的陳述,一般只賦予對方以取消(解除)合同的權利。

⑦ 根據合同法94條第二項和108條,思考從履行屆至到履行屆滿期間,對方已明示或者默示不會履行主要義

你好,根據《合同法》
第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一)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
(二)合同解除;
(三)債務相互抵銷;
(四)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
(五)債權人免除債務;
(六)債權債務同歸於一人;
(七)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其中很明確,合同解除=雙方權利義務終止。
合同解除本身是個正規流程,在辦理流程間,清算雙方權利義務。要不要解除合同是自己選擇的。
我覺得你的真正問題可能是,針對你目前的情況,解除合同對你的利弊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旦合同解除辦理完成,雙方對等於陌生人。

按照你的描述,我想您可能已經和對方簽訂合同。可能與您簽訂合同的那一方有不履行或者「默示」(以行動方式表明)不會履行主要義務的。
但是只要合同已經簽蓋,一般情況下合同都會生效。對方不履行合同內描述的責任義務的時候,是屬於違約行為,可以要求賠償的。

根據《合同法》
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九十七條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中間的其他條款是針對具體的事件發生,權責的劃分方式。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劃分即可。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熱點內容
西南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8-14 18:56:09 瀏覽:664
維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4 18:46:09 瀏覽:112
律師晚上加班 發布:2025-08-14 18:13:38 瀏覽:494
法律民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14 18:13:37 瀏覽:214
企業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963
南海區律師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103
經濟法試題老張 發布:2025-08-14 17:26:48 瀏覽:707
公職人員法治檔案 發布:2025-08-14 17:20:38 瀏覽:34
勞動法工傷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發布:2025-08-14 17:19:35 瀏覽:940
勞動法第四十五 發布:2025-08-14 17:11:19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