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不履行
❶ 按照合同法不履約
一、按照合同規定或當事人雙方的合法約定不履行義務,應當承擔法定或約定的版違約責任。
二、《合權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
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
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❷ 不履行合同會有什麼法律後果
不履行合同的法律責任:1、未支付價款或報酬的,對方可要求其支付價回款或者報酬;答2、遲延支付價款或報酬的,應當支付該價款或者報酬的逾期利息;3、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2)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約定不明確,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物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修理、更換、重作、減價或者退貨等。
❸ 合同不履行的後果有哪些
當事人之間進行交易,往往都會選擇簽訂一紙合同。這是為了保護雙方的合法利益,同時也是為了合同能夠順利履行。那麼要是在合同簽訂後,一方不履行合同的話,此時會有什麼後果呢?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根據不同情況,合同不履行的後果有如下幾種:
第一、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能是否可歸責於債務的事由,債務人均應承擔違約責任,但應免除債務人的實際履行責任;債權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請求賠償損失。此外,若違約人的行為構成犯罪,違約人依法還應承擔刑事責任。
第二、因可歸責於債務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債務人應免除實際履行責任,但應承擔違約責任;債權人可依法解除合同,並請求賠償損失。
第三、因可歸責於債務人的事由而致一時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後,債務人應履行原債務,並承擔違約責任,但此時履行不得違反《合同法》第110條規定。
第四、因可歸責於債務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可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實際履行責任,對能履行的部分仍應繼續履行,但不得違反《合同法》第110條的規定,並同時承擔違約責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債權人訂約目的不能實現,債權人可解除合同,並請求賠償損失。
第五、若因不可歸責於債務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債務人的法律後果分別表現為:(1)解除原債務的實行履行責任。因一時履行不能,債務人在不能障礙消除前不負履行遲延責任;(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時,債務人有及時通知對方的義務,並有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的義務,如《合同法》第118條的規定;(3)除承擔違約責任,如《合同法》第117條的規定。
在分析合同不能履行的後果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合同不能履行,然後才能得出具體的後果是怎樣的。希望小編整理的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來電咨詢我們的在線律師。
:
不履行合同的違約責任
簽購房合同後一方拒不履行咋辦
賣方不履行合同違約賠償是多少
❹ 《合同法》規定,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等違約責任
1、應當承擔復繼續履行、採製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❺ 合同法違約怎麼處理
第一,要求對方抄繼續履行合同。繼續履行合同是《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樣也是非違約方享有的法定權利。第二,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只要有明確約定,違約方就應當支付違約金。特別是在沒有損害的前提下,通過約定違約金,可以對違約方進行法律制裁。第三,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但應注意定金和言字旁訂金的區別。第四,要求對方賠償損失,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❻ 對方不履行合同怎麼辦
雙方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按《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
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
可能造成的損失。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
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
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
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
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一百一十五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
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
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
,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
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❼ 簡述《合同法》對於債務不履行的類型劃分
合同不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債務或者履行合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行為。根據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不同情況,不履行的樣態有以下幾種:
(一) 預期違約。
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前,沒有正當理由而明確表示不履行合同或者以其行為表明不可能履行合同。預期違約主要表現為明示預期違約和默示預期違約。
1. 明示預期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向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其將在履行期限到來時不履行合同。
2. 默示預期違約。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之前,一方當事人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其將在履行期到來時不履行合同。
(二) 現實違約。
是指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至時,債務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
(三) 全部不履行和部分不履行(不適當履行)。
1. 全部不履行。是指根本不履行債務的行為。依不履行的原因又分為拒絕履行和不能履行。拒絕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能夠履行而不履行其債務。不能履行是指當事人一方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履行其債務。
2. 不適當履行。是指債務人雖然履行了債務,但履行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即不符合債務的本質。
(四) 雙方違約。
是指雙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