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昌禎老師認為婚姻法是最體貼生活的法律
『壹』 巫昌禎老師認為五十年代的中國有多大比例的包辦婚姻
看完巫昌禎老師的講解,她敏捷的思維、清晰的談吐,讓人很難相信這位長者已經年過八旬。婚姻法學泰斗、著名法學教育家、法學活動家、著名法律援助律師、婦女權益的保護者……這些閃光的頭銜都無可置疑地集中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巫昌禎身上。在五十餘載法學人生中,巫昌禎始終執著於她所鍾愛的婚姻家庭法的研究和實踐事業,用不息的熱情與奮斗見證並推動了新中國婚姻家庭法的每一步發展。
在中國,從古代的男人三妻四妾到現在外邊包養,婦女一直處於不利地位。而巫昌禎老師一直為婦女的利益而努力爭取,見證中國婦女地位的逐步提高。巫昌禎說:「我把一半的時間和心血給了學生和書,另一半給了社會和婦女。我要用我的愛心與同情心,用法律人的責任感,用我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為姐妹們做點事情是應該的。」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要學習老師的奉獻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定自己的信仰,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為新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建設做自己應做的努力。奉獻是光榮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下來呢?我們的奉獻不用說去建設社會、建設城市。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承擔自己的責任。積極的投入公益活動中,知行統一、腳踏實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做「理想遠大、熱愛祖國,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有志青年」。
「大學生應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每一個對社會明天抱有樂觀期許的年輕人都會感到義不容辭,大學生是社會的生力軍,是中國前進的又一波浪潮。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大學生投身於理性的公益活動,在健全的理念指引下,實現光榮的公益諾言,貢獻自己的力量。
。。。。。。。。。。
『貳』 巫昌禎的主要事跡
學習與從教的坎坷經歷
1949年10月1日,巫昌禎和她未來的丈夫庚以泰,走在了開國大典的遊行隊伍中,庚以泰還是大學生隊伍的總指揮。當毛主席喊出「人民萬歲」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歡樂的人群頓時沸騰了,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巫昌禎感到從未有過的興奮和激動!
1948年9月,巫昌禎從江蘇南京北上,庚以泰從河北唐山進京,他們一道考入了北京朝陽大學法學院。學習結束後,他們雙雙進入新成立的由謝覺哉任校長的中國政法大學,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和終身攜手的伴侶。1954年,他們以新中國第一屆法律系大學生的身份畢業。由於建國初期院校創建、調整的原因,4年大學念成了6年。告別學生時代,他們一道走進了北京政法學院(現中國政法大學)的校園,雙雙登上講台,巫昌禎教民法,庚以泰教刑事訴訟法。
然而,此時極左思潮開始涌動,個人命運只能隨波逐流。1958年,民法教研室被撤銷,巫昌禎改教毛澤東著作和古漢語等課程,不久「文革」開始,學校停課,大好年華從此蹉跎。
70年代初,在一片砸爛公檢法的呼聲中,北京政法學院師生被整體下放到安徽勞動,一年後就地解散。庚以泰被分在安徽省公安廳工作,巫昌禎回到北京留守,照顧幼小的孩子們。因為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她只好提前退休了。當時,她只有40多歲。
1978年,北京政法學院復建。那紙退休令被撤銷,巫昌禎在離開心愛的講台數年後,又滿懷激情地重新登臨,「 嘆韶光過盡,功名未就,書生老去,機會方來」。此時,庚以泰已調回北京工作,進入中央民族大學,他是滿族人,從此在少數民族法學領域耕耘努力。
幾十年間,他們都有機會離開講台。上世紀50年代參加民法典起草的時候,見她整理材料既快又好,全國人大很想讓她留在機關工作;80年代第一次修改完婚姻法後,全國婦聯也有意把巫昌禎留住,請她出任中華婦女幹校(中華女子學院前身)的領導工作,她委婉地回絕說:「做行政,我不行。」庚教授也一樣,80年代初,北京市高級法院一位熟悉他的老院長曾熱情邀他去法院工作,但他婉言謝絕,依舊留戀在講台上。他們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在日本,兼職做法學教師,大兒媳從事法律職業。小兒子也是學法律的,在中國政法大學工作,只有女兒從事金融工作,與法律沒關系。
親歷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
巫昌禎一生中親歷了多部法律的起草修改工作。1955年,她參與了民法典的起草,到1957年起草小組解散,當時共起草了五百多條。參與起草的有法學大家芮沐、佟柔、楊懷英等人,巫昌禎是最年輕的一位。當時外賓來中國,老問中國有沒有法律,法律起草成為新中國很緊迫的任務,而民法又是備受關注的。起草工作很艱難,舊中國的民法典被廢棄不用,而其他國家的民法典在國內還很難見到。於是多方搜集,看看英、美、法等國家的民法是怎樣的,共收集了十幾本資料,然後按項目分解組織起草。
資料的缺乏還不是最難克服的,更難克服的是當時的政治觀念。當時的指導思想是,民法一定要服從政治,不能出現 「私」字,不能出現「債」字,起草起來顧慮很多。比如總則如何寫就是個大問題,而「買賣合同」、「所有制」都是難點。為了不提「私有制」,就把所有制規定為「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個人所有制」。規定「農村宅基地、房屋可以個人所有 」,而「汽車不允許個人所有」。同2007年通過的《物權法》相比較,許多觀念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上世紀60年代,最高人民法院組織民法典的第二次起草工作,由史懷璧、孫雅明、朱世平等人牽頭。但當時法律虛無主義盛行,起草工作始終處於討論階段,很快就不了了之。
1978年,婚姻法的修改被提上議事日程,因為有起草民法典的經歷,政法大學派巫昌禎參加。婚姻法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法律,是新中國的法律頭生子,自然備受關注。這邊剛剛參加婚姻法修改小組工作,那邊民法通則的起草也啟動了,也想讓她參加。因為與婚姻法有約在先,她便對民法通則說了對不起。這次參與立法的經歷,成了她學術道路上的分水嶺。此後,她把研究和教學的重心轉移深入到了婚姻法。
上世紀90年代初,為迎接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全國人大制訂了婦女權益保障法的起草規劃。巫昌禎任起草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寒暑更迭3個輪回後,這部法律於1992年提前問世。此外,她還參與了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起草工作。
1997年,婚姻法第二次修改。巫昌禎參加了民政部的專家組,又成為人大法工委立法小組的專家。修改稿第一稿出來後,巫昌禎隨全國人大去廣東進行執法檢查,深圳一家報紙的記者隨行采訪。調查發現,廣東地區婚外性關系比較嚴重,在記者問到婚姻法如何應對這種情形時,巫教授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夫妻應互相忠實,有過錯就要付出代價,無過錯方可以請求賠償。」記者在報道時,卻出現了她「主張處罰第三者」的字句,一時間說她「保守」、「倒退」的聲音高漲,但這不是巫昌禎的本意。她並不為一時的輿論傾向所動,仍贊同並堅持把「夫妻相互忠實」、「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損害賠償制度」等內容寫進了修改後的婚姻法。
接著,巫昌禎全情投入了計劃生育法的起草。但這部法律的起草很困難,最終也未能完成。當時的顧慮包括「一胎化 」能不能提,一旦把「一胎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將來出現大量的「兩胎」現象怎麼辦?也考慮過在法律上規定「兩胎」 ,但也有許多隱患。這部法律起草了三次,最終不得不放下。
而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1月,巫昌禎參與民法典編撰。民法典的起草是構建國家法律體系的系統工程,是非常繁重的一項任務。它的起草修改至今仍在進行,巫昌禎期盼著它的早日通過並付諸實行。
見證中國婦女地位的逐步提高
在上世紀80年代,經常有陌生婦女敲開巫昌禎家的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求巫教授替她做主。原因是丈夫做了陳世美,拋棄了她,而她不肯離婚,死也不離婚,離了婚就去死,法院卻判決離婚,求巫教授為她申冤。巫昌禎只好解釋,自己只是一名大學教授,只有反映意見和進行監督的權利,不能幹預司法辦案。有的婦女不理解,你巫教授這樣的大名人還管不了我一個小小的離婚案?
而後來,這樣上門求助的婦女越來越少。我國婦女普遍接受了「夫妻感情破裂就應該離婚」的觀念,可以接受離婚的現實了。當然,這也是因為社會大環境和人們的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轉變。
但損害婦女權益的狀況依然嚴重,對婦女權益的保護也任重道遠,包括人們的觀念也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妻子有了外遇,就是「紅杏出牆」,就是「破鞋」、「賤貨」,就是丈夫的奇恥大辱,丈夫就「戴了綠帽子」;而丈夫有外遇,社會輿論的譴責就寬松得多,甚至還被某些人認為是「有本事」,也沒聽說妻子戴什麼「帽子」。婦女被強奸,會被周圍輿論冷嘲熱諷,受害者再次蒙受羞辱,最終選擇了輕生;有的婦女為抗拒強奸跳樓自殺而死或被摔成重殘,這樣的人間悲劇的製造者,除了犯罪分子,還有人們的思想觀念。巫昌禎認為,法律的保護是一個重要方面,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也是保護婦女權益的重要內容。
法律武器保護婦女權益
在經濟多元化發展過程中,許多婦女的經濟社會地位下降,從屬和依賴於男性。在婚姻生活中,婦女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五十多年的法律生涯中,巫昌禎始終關注著婦女權益的保護,對社會上出現的「包二奶」、重婚、「第三者」插足、家庭暴力增多等現象,身兼全國婦聯執委、北京市婦聯副主席的巫昌禎站出來進行強烈抨擊。經常有婦女去找她,向她哭訴不幸的婚姻生活。她更多的是感到要用法律來保障在婚姻中權利受害者:「婚姻法的修改勢在必行,必須加大對婦女權益的保護力度。」
晚年投入公益活動
巫昌禎教授晚年熱心投入到30多項社會公益活動中。上世紀80年代,巫昌禎就領導創辦了專打公益訴訟的第八律師事務所,開了中國公益訴訟的先河。巫昌禎參加社會活動也堅持公益性,上到最高法,下到居委會,請她講課她都講,但從不收費。
『叄』 關於第三者的法律法規(請專業人士回答,2小時內選答案)謝謝!
9.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對與自己配偶重婚、同居的第三者提起民事訴訟或者以自己配偶和第三者為共同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第三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2009
應負的責任——關於婚姻法修改系列述評之四
本報記者吳兢柳曉森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婚姻法被稱為「軟法」。而婚姻法的「軟」並不是它缺乏硬性的規定,而是它就算有「不許」、「不得」等禁止性規定,卻沒有相應的法律懲處後果,一些條文形同虛設。
法律責任,是法律的「寶劍」,對一部法律至關重要。它是一部法律最迫切的需要、最有力的威懾、最強勁的保障,是一部法律真正完善的標志。「軟法」如今變「硬」了!在本次婚姻法修改中,針對當今婚姻家庭關系中存在的家庭暴力、虐待、遺棄、重婚、侵害配偶財產權益和第三人合法債權等行為,新增了整整一個章節的「法律責任」,被譽為「中國婚姻法的一個創舉」。一位社會學家說,它更明確地提醒我們的公民:婚姻的責任,是不可逃避的。
在這一章中,第三者的法律責任、離婚賠償責任、假離婚真逃債等問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第三者———應否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是否追究第三者的責任呢?這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刑事責任;二是民事責任。
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三者除非犯了重婚罪,否則是不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這里,我們暫不多論第三者的刑事責任問題,而主要來探討一下與婚姻法修改密切相關的民事責任問題。
婚姻法修改草案第四十七條規定:「因一方重婚、實施家庭暴力或以其他行為虐待家庭成員、或遺棄家庭成員而導致離婚的,無過失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對於因重婚導致的離婚,無過失方能否向「第三者」要求損害賠償呢?
一些人認為,無過失方不但有權向構成重婚罪的第三者要求損害賠償,而且也應該有權向未構成重婚罪的第三者要求賠償。因為第三者插足實質上是一種侵權行為。它違背了《憲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等有關保護婚姻家庭關系方面的法律規定,對合法婚姻另一方當事人造成了損害。
一些人則認為,第三者插足屬於道德范疇,法律不應管也管不了婚外情。如果法律對道德過度干預,就會偏離法治的精神。
一位資深律師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如果追究第三者的法律責任,將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對隱私權的隨意踐踏、私人偵探行業的興起等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王勝明,是承擔修改婚姻法具體工作的負責人。他說,法律是否要追究第三者的責任,必須先解決兩個問題。首先,法律如何界定「第三者」。與夫妻一方有較為密切關系的是否就是第三者?街頭巷議的第三者是一個社會現象,法律上至今並未對其作出規定。男女異性一起出去喝喝茶、看看電影、吃頓飯,這算不算第三者?是否發生一次性行為就是第三者?
其次,應該弄清楚第三者是不是一定有過錯?過錯到底有多大?有的第三者是玩弄異性;有的卻也是重婚罪的受害者,本身並無過錯……王勝明說:「從現實生活中來看,第三者的情況非常復雜,對第三者的認定較為困難,追究第三者的責任,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法律究竟應該如何規定,需要聽取更多人的意見,進一步認真進行研究。」
那麼,婚姻法是否要用「責任」套住「第三者」呢?我們拭目以待。
離婚———無過失方可要求賠償
在草案「法律責任」這一章中,第四十七條關於離婚賠償責任的規定受到了最多的關注。按照這一條規定,因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遺棄4種情形導致離婚的,無過失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這一條規定,幾乎得到了一致認可。
婚姻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巫昌禎女士,研究婚姻法已有20餘年了。她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東北一對夫婦,生有兩個孩子。不幸的是,丈夫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妻子拳腳相加。妻子忍了一次又一次,忍了一年又一年,最終忍無可忍向法院要求離婚。法院將兩個孩子判給母親撫養,並本著「在財產分割時照顧無過錯一方」的處理原則,將財產的絕大多數,包括房子,判給了母親一方。
一年後,這位母親長胖了,變得愉快而自信:「現在我有足夠的能力撫養好孩子和平靜地生活。」
巫教授說:「在離婚時,財產分割對於弱小的婦女一方相當重要。更何況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判給母親撫養的比例高達80%。所以,從司法部門現行的『在財產分割時照顧無過錯一方』的處理原則,到如今婚姻法修改明確提出的離婚過錯賠償制度,是一個巨大的、令人高興的飛躍。」
在贊同婚姻法修改草案第四十七條規定的同時,巫教授認為這條規定還存在不足:只列舉了4種可以提起損害賠償的過錯情況,范圍相對太窄了。
她說,婚姻法修改草案第四條規定:「禁止重婚和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重婚者,不但要受到刑法制裁,而且在離婚時要承擔賠償責任。那麼,姘居等其他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行為所造成的離婚,無過失方卻不能要求損害賠償。這未免太不公平。所以,她建議將第四十七條改為原則一些的規定:「一方因重大過錯而造成離婚的,無過錯方有要求賠償的權利。」同時用司法解釋對「重大過錯」予以認定:重婚;姘居;通姦,情節惡劣的;遺棄;虐待;其他家庭暴力。
巫教授的觀點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意見,但也有一些人反對擴大過錯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的吳曉芳認為,如果按照某些專家的觀點,婚外性行為就算「過錯」,就可以「索賠」,那麼,我國的婚姻法在世界上恐怕就要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嚴厲了。她認為,感情問題是很復雜的。夫妻的相互忠貞應屬私人契約,法律管不了、也不應該管人們的思想和感情。
假離婚真逃債———此路不通
如果說幾年前「假離婚真逃債」還鮮為人知的話,如今這類現象已不再是新聞。
山東省的張某欠一公司原料款13萬元。法院多次通知張某履行債務,張某就是賴著不還錢。等到法院執行人員到張某家中扣押財產時,張某的妻子卻堂而皇之拿出一份蓋有人民法院大印的離婚調解書,聲稱家中所有財產都歸她和孩子所有;要錢,直接去找張某本人要。
這正是一起典型的利用假離婚逃避債務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助審員韓延斌說,像這樣的假離婚真逃債的案例,近年來呈逐步上升趨勢。債務人往往將所有財產歸另一方或子女所有,而將所有債務都由自己一人承擔,造成了他自己欠債卻沒有一分財產可供執行的被動局面,致使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假離婚、真逃債,不但損害了債權人的合法利益,而且極大地破壞了法律的嚴肅和公正,危害甚大。針對假離婚真逃債的猖獗,本次婚姻法修改在第四十八條特作出專門規定:「夫妻對婚前財產以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歸屬的約定,逃避債務的,該約定無效。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確認該約定無效。」韓延斌說,這一條規定正是針對夫妻利用對婚前和婚姻存續期間的財產進行約定,以逃避債務的制裁規定。把它特別規定在婚姻法中,可以有效地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假借約定或離婚而侵害債權人合法債權的問題,以有效地維護市場經濟合法有序的交易關系。
《人民日報》(2000年12月20日第十一版)
http://www.wsjk.com.cn/gb/paper7/5/class000700002/
http://www.wsjk.com.cn/gb/paper7/5/class000700002/hwz55557.htm
『肆』 關於婚姻法的問題~求解決!!!
你所說的離開,是指讓男方離開雙方共同居住的房屋嗎?如果房子是女的名下,那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對方不走,報警就是了,象這類簡單的個案,巡警就直接讓對方走了.
如果你是指擔心男方一直糾纏女方的話,可以在有第三人在場的情況下,正面象對方說明分手的決定.如果對方再找你,同樣報警,一般警察都會給對方警告的.
『伍』 新婚姻法關於重婚最權威最具法律效應的司法解釋
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於1994年12月14日在《關於<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中指出: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發布)發布施行後,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 根據司法實踐經驗,重婚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與配偶登記結婚後,與他人又登記結婚而重婚。也即兩個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與他人登記結婚,有重婚者欺騙婚姻登記機關而領取結婚證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記機關工作人員互相串通作弊領取結婚證。 (2)與配偶登記結婚的,與他人沒有登記確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為先法律婚後事實婚型。 (3)與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記結婚,但與配偶和他人曾先後或同時以夫妻名義同居而重婚,此即兩個事實婚的重婚。 (4)與原配偶未登記而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後又與他人登記結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實婚後法律婚型。 (5)沒有配偶,但明知對方有配偶而與其登記結婚或以夫妻名義同居而重婚。。由此可知,重婚在一定程度上和事實婚姻掛上了鉤。
事實婚姻出現在「重婚」行為中時,重婚罪的認定。 事實婚姻出現在「重婚」行為中時有以下幾種情況: 1、前一個婚姻是登記婚姻,後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 2、前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後一個婚姻是登記婚姻。 3、前一個婚姻是事實婚姻,後一個「婚姻」是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 第一種情形構成重婚罪,理論界、實踐界爭議不大,問題在於後兩種情形(以下均稱上述兩種情形)下,重婚者與相婚者是否構成重婚罪?理論界、實踐界爭議較大。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在於《刑法》第258條中的「配偶」是否包括因事實婚姻而形成的夫妻雙方。有學者認為,上述兩種情形也構成重婚罪,依據是, 就主體而言,當事人「自己有配偶」或「明知他人有配偶」是重婚的主體要件。何謂配偶?詞典的解釋為:「夫妻雙方互為配偶」,是指男子有妻,女子有夫,這種夫妻關系既包括依法登記結婚而成立,也包括事實上形成的夫妻關系。婚姻無非分為「登記婚姻和事實婚姻」兩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目前,我國法律有條件地承認因歷史原因而形成的事實婚姻(指自1994年2月1日以前,男女雙方均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並開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情形)。事實婚姻既為法律承認則應受法律保護,所以是合法婚姻,因而在這兩種情形中,重婚者和相婚者的行為無疑侵犯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中的一夫一妻制,其行為符合重婚罪的構成要件,應認定為構成重婚罪,而《刑法》第258條中的「配偶」應當包括因事實婚姻而形成的夫妻雙方。 我國現行《刑法》頒布實施於1997年,在此之前的1994年,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發布施行,該條例把辦理登記手續規定為結婚的必要形式要件,凡是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男女雙方,均不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夫妻——配偶雙方。因此,從最初的立法本意上講,重婚罪中的「配偶」與「結婚」都是單指「登記結婚」,而不包括「事實婚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最高人民法院於1994年12月14日作出的《關於〈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指出:「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1994年1月12日國務院批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發布)發布施行後,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該批復對重婚行為進行了擴大解釋。因此,目前來講,重婚罪中的「結婚」應當包括登記結婚和事實婚姻。 至於重婚罪中的「配偶」是否包括因事實婚姻而形成的夫妻雙方,有人認為不包括,原因是上述司法解釋沒有對「配偶」進行解釋,只是對「結婚」進行了擴大解釋。筆者認為應該包括。因為根據《最高法院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1〕30號)司法解釋 :「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既然該時間斷的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既然是合法的婚姻,當然婚姻當事人是「配偶」。更何況最高法院1994年12月14日《關於<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認定的重婚行為是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不認可的非法同居。如果說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不認可的非法同居行為刑法可以認定為重婚行為,那麼婚姻法認可的事實婚姻怎麼不能與登記的婚姻結合(或兩個事實婚姻)構成重婚行為
『陸』 巫昌禎是什麼年代從民法轉向婚姻法研究
1978年,婚姻法的修改被提上議事日程,因為有起草民法典的經歷,政法大學派巫昌禎參加。婚姻法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法律,是新中國的法律頭生子,自然備受關注。這邊剛剛參加婚姻法修改小組工作,那邊民法通則的起草也啟動了,也想讓她參加。因為與婚姻法有約在先,她便對民法通則說了對不起。這次參與立法的經歷,成了她學術道路上的分水嶺。此後,她把研究和教學的重心轉移深入到了婚姻法。
『柒』 巫昌禎的學術成就
1955年曾參與《民法》起草。
1979年、1997年兩次參與《婚姻法》修改。
1989年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起草,任起草小組副組長。
2002年參與《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改,任《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專家組組長。 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四十年(上) 政法論壇 1989年4期
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四十年(下) 政法論壇 1989年5期
離婚新探 中國法學 1989年2期 與夏吟蘭合著
弘揚家庭美德建設文明家庭 中國法學 1996 06
中國婦女兒童的法律地位 中國法學 1984年1期 與王德意、巫昌禎合著
個體戶家庭財產問題初探 政法叢刊 1988年1期 與夏吟蘭合著
完善離婚制度的幾點設想 法學雜志 1989年1期 與夏吟蘭合著 中國婚姻法/巫昌禎主編.--3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60頁
婚姻與繼承法學/巫昌禎主編.--2版.--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0,409頁
新婚姻法學習讀本/巫昌禎,丁露主編.--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1.--182頁
新婚姻法百問/巫昌禎,丁露主編.--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1.--144頁
我與婚姻法/巫昌禎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35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釋義與實證研究/巫昌禎等主編.--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226頁.--(法律法規釋義系列)
新婚姻法指南/巫昌禎主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88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講話/巫昌禎主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283頁
婚姻與繼承法學/巫昌禎主編;田嵐等撰稿.--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10,397頁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問答/巫昌禎主編.--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1993.5.--125頁
『捌』 巫昌禎什麼時候從民法轉到婚姻法研究
可以問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