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1-28 16:13:12

A. 關於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竊以為,這是體現了下定義者不同的觀點。問題在於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或者說,是否屬於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

一種觀點是「肯定說」,認為檢察機關屬於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檢察機關工作人員都是持這種觀點,這也是傳統學術通說。如果按照這種觀點,對「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概念表述,理應包括「檢察院」。

還有一種觀點是「否定說」,認為檢察機關不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或者是一種「特殊主體」。這種觀點認為民事訴訟應當秉持「當事人主義」,檢察機關對民事訴訟的干預即「民事訴訟檢察監督」制度與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相悖,破壞了民訴法的當事人處分原則和平等原則,是公權力對私法領域的不當介入。此一觀點否定了檢察機關的主體地位,或者把它作為「特殊主體」處理(因為現行民事訴訟法的硬性規定和學術通說采「肯定說」),對檢察機關的「民事訴訟檢察監督權」有異議,希望檢察機關不要出現在民事訴訟中或至少淡化檢察機關在民事訴訟中的影響。法院機關工作人員持此觀點較多。按照此種觀點對「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概念下定義,肯定不包括「檢察院」。

以上純屬我個人見解,見笑。

B. 民事訴訟法與相鄰實體法的關系

我國目前的基本法體系主要呈現為三大范圍,即民法刑法行政法三大實體法和與之相適應的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三大程序法。這些實體法和程序法中又延伸出許多部門法,各個部門法之間都有程度不同的聯系。聯系較多、關系較密切的法律部門,稱為相鄰的法律部門。
民事程序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
1.從實質意義上說,程序法與實體法是密不可分的,兩者必須同時存在,互為依存,表現為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在社會生活中,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實體的實體法,總是和保證其實施的程序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從形式意義上說,程序法與實體法又是可以相互脫離的,只有民法典,而無民事訴訟法典,或者只有民事訴訟法典,而無民法典的情況,在世界各國的立法實踐中屢見不鮮。比如法國,民法典於1804年頒布,而民事訴訟法典則於1806年頒布,民法典先於民事訴訟法典兩年公布。又如日本,1891年公布民事訴訟法典,1896年至1899年公布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先於民法典公布約五年至七年。但是,即使沒有形式意義上的民事訴訟法典,實質意義上的民事訴訟法總是存在的,雖然沒有形式意義上的民法典,卻有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我國1982年3月8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沒有同時頒布民法,直到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才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在民法通則公布之前,我國各級人民法院按照試行民事訴訟法審理了大量民事案件,這表明雖然沒有公布形式意義上的民法典,但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民事糾紛,並有很多民事方面的法規可用來調整糾紛當事人之問發生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說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是存在的,試行民事訴訟法就是解決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實質意義的民事糾紛的程序法。所以,從根本上說,程序法和實體法仍然同時存在,密不可分。
2.程序法是法律的形式和內在生命的表現。對此可作如下理解:實體法規范只有通過審判程序,它的內部生命才能得以實現。這是由法律具有強制性的特點所決定的。
基於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民事訴訟法與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勞動法是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實體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它規定了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由這些權利義務關系而產生的糾紛,就要通過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訴訟程序來解決,確定他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並保證其實現,從而起到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可見,程序法與實體法在具有共同的價值目標的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獨立價值,兩者處於平等地位,不存在誰從屬誰的問題。

C. 多選題 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法律事實應該是( )。

自然災害、突然事變、當事人死亡、第三人死亡、法人消滅。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是由訴訟上的法律事實引起的。凡是能夠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都稱為訴訟上的法律事實。

事件種類

1、不可抗力

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也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包括自然災害(地震、台風、冰雹、洪水等)和意外事故(戰爭等)。不可抗力的出現可以使合同關系發生變更或解除,也可以使當事人免除侵權責任等。

2、時間的經過

一定時間的經過可以依法導致一定法律後果的發生。如根據時效制度的規定,時效期間的屆滿,可以使權利人的權利歸於消滅;根據知識產權法的規定,法定保護時間的屆滿,可以使當事人享有的專利權、商標權及著作權歸於消滅。

3、人的出生和死亡

自然人的出生導致該自然人人身權利的產生。自然人的死亡導致繼承關系的產生,也可導致婚姻法律關系的消滅。

4、其他

除上述情形之外,在符合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情況下,其他自然現象和客觀事實,也可成為法律事實而引起民事法律後果。



(3)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當事人始終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當然主體。原告人起訴狀經法院審查認為合格後,法院應當受理原告人的起訴狀,於是,原告與法院之間發生了一種社會關系;人民法院受理原告的訴狀後,必須向被告送達起訴書副本,被告收到起訴書副本後一般要向法院提交答辨狀,於是,被告與法院發生了一種社會關系。

由於這種社會關系是發生在民事訴訟之中的,所以,它應當受到而且也不能不受到民事訴訟法律規范的調整。在起訴階段是這樣,在訴訟的其他階段也是這樣。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原告與法院,被告與法院之間始終會形成一定的並受到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

第二百四十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內人、外國容企業和組織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

E.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的關系是

民事訴訟法與相鄰實體法的關系如何?答:(要點)民事訴訟法與相鄰實體法是形式回和內容的關答系。形式離不開內容,內容要用一定的形式來表現。民事實體法和民事訴訟法是相互獨立、相互配套的法律,實體法是規范民事行為,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有效武器,而民事訴訟法則是表現實體法行使力的法律形式,二者相互依存。

F. 民事訴訟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

民法典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不是民事訴訟法。
《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G. 哪些法律關系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您好,民事訴訟復法律關系,是指民事制訴訟法律、法規所調整的人民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存在的以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為內容的具體社會關系。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民事訴訟當事人始終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當然主體。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原告與法院,被告與法院之間始終會形成一定的並受到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第二,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始終居於重要地位。

第三,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一種多面系列聯系。所謂「多面」是指法院與原告、法院與被告、法院與第三人、法院與證人、法院與鑒定人、法院與勘驗人、法院與翻譯人員等「面」結成的關系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例: 下列哪項法律關系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

A. 原告與其代理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B. 證人與被告之間的法律關系

C. 原告律師與被告律師之間的法律關系

D. 人民法院與指定的鑒定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答案為D。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H. 民事訴訟法屬於什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版經驗和實際情權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的性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

第一,從其在法律體系地位來看,其地位僅次於憲法,與民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一樣,居於基本法的地位。

第二,從其調整的社會關系來看,它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其他法律部門不可取代的,也決定了民事訴訟法屬於獨立的部門法。

第三,從民事訴訟法所確定的內容來看,它主要規定的是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訴訟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用來保證這些權利的行使、義務的履行的訴訟制度和程序,這表明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

I. 民事訴訟法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原因是什麼

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原因就是法律事實。它包括訴訟行為和訴訟事件兩大類。

1、訴訟事件

訴訟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訴訟上一定法律後果的客觀情況。它是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重要原因。不同的訴訟事件將引起不同的法律後果。

2、訴訟行為

(1)訴訟行為,是指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所實施的,能夠引起訴訟上一定法律後果的各種活動。它是引起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主要原因。

(2)訴訟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表現形式。訴訟行為不僅包括合法行為,也包括違法行為。合法行為,是指實施了民事訴訟法所允許或者所要求實施的行為。違法行為,則是指實施了民事訴訟法所禁止的行為或者不實施民事訴訟法所要求的行為。

(3)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在訴訟中的地位不同,其訴訟行為的性質、作用和特點也有所不同。

(9)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民事訴訟當事人始終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當然主體。原告人起訴狀經法院審查認為合格後,法院應當受理原告人的起訴狀,於是,原告與法院之間發生了一種社會關系;人民法院受理原告的訴狀後,必須向被告送達起訴書副本,被告收到起訴書副本後一般要向法院提交答辨狀,於是,被告與法院發生了一種社會關系。由於這種社會關系是發生在民事訴訟之中的,所以,它應當受到而且也不能不受到民事訴訟法律規范的調整。

第二,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始終居於重要地位。在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發生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法院是主體之一,在法院與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之中,法院也是主體之一。是法院傳令全體訴訟參與人依次為訴訟行為,是法院敦促當事人和訴訟參與人及時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

第三,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是一種多面系列聯系。所謂「多面」是指法院與原告、法院與被告、法院與第三人、法院與證人、法院與鑒定人、法院與勘驗人、法院與翻譯人員等「面」結成的關系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雞冠區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的消滅原因》

網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J. 民事訴訟調整的范圍

民事訴訟法其適用范圍,也就是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在什麼范圍內適用,對什麼人、什麼案件適用,在什麼區域、什麼時間適用。按照本條的規定,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民事訴訟的主體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這里的「公民」,指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自然人。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在我國參加民事訴訟,民事訴訟法也適用於這些在我國參加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這里的「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包括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其他組織是指尚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獨立的社會組織。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的范圍包括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而產生的糾紛。財產關系是指基於物質財富關系而形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基於債權、物權、知識產權而形成的相互關系等。人身關系是指人們基於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關系,如姓名權、名譽權以及有關婚姻、收養、繼承等家庭關系。
民事訴訟范圍主要有以下:
1、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發生的案件,財產關系案件,是指因財產權利發生糾紛而引起的訴訟爭議。如買賣、租賃、合同、侵犯財產權、借貸、離婚案件、侵犯肖像權和名譽權等案件。
2、商法調整的商事法律關系發生的案件。如票據糾紛案件、股東權益案件、企業法人破產案件、海事海商案件等。
3、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中屬於民事性質的訴訟。如因環境污染引起的賠償糾紛案件,因不正當競爭行為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等。
4、勞動法調整的部分勞動關系發生糾紛的勞動爭議案件。
5、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解決的其他案件。如選舉法及民事訴訟法規定的選民資格案件;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宣告失蹤或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等。

熱點內容
洗車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41:10 瀏覽:785
勞動法周末算工資嗎 發布:2025-08-13 02:38:01 瀏覽: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發布:2025-08-13 02:33:16 瀏覽:486
卓資司法局 發布:2025-08-13 02:28:15 瀏覽:522
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會問題 發布:2025-08-13 02:28:11 瀏覽:311
親愛的律師 發布:2025-08-13 02:22:16 瀏覽:693
中國的道德觀 發布:2025-08-13 02:14:30 瀏覽:884
公司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06:40 瀏覽:943
刑法者人之 發布:2025-08-13 01:31:50 瀏覽:656
光華法學院法律碩士法學讀幾年 發布:2025-08-13 01:26:39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