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大合同法第一次作業答案
❶ 法律作業誰能給我參考答案
民法案例6:
1.丁與乙、丙之間不能形成合夥關系。
我國《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因此,合夥要求各合夥人共同出資、共同勞動。」因此,合夥要求各合夥人共同出資,而不共負盈與虧的不是合夥。
本案中,丁同意借款的前提條件是不論盈虧,都要乙、丙還本付息,丁對這批貨物的經營只享盈利、不承擔虧損,所以,從合關系的認定上,丁和乙、丙之間只存在借款合同關系,而不是合夥關系。所以,對於經營洗滌用品發生的虧損,丁沒有義務分擔。
2.甲的退夥有效。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2條規定:「合夥人退夥,書面協議有約定的,按書面協議處理;書面協議未約定的,原則上應予准許。但因其退夥給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考慮退夥的原因,理由以及雙方當事人的過錯等情況,確定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本案中,甲、乙、丙在合夥協議中未約定退夥事宜,所以,甲未經乙、丙同意,退夥是有效的。但是,如果甲的退夥給合夥人造成了損失,並且過錯在甲一方,甲對合夥的損失是要承擔賠償責任的。
3.根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的規定:「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出合夥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未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據此,甲對興旺商店欠百貨批發公司的錢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對商店欠丁的錢不再承擔任何責任。
《<民法通則>若干意見》第47條規定:全體合夥人對合夥經營的虧損額,對外應當負連帶責任;對內則應按照協議約定的債務承擔比例或者出資比例分擔。《民法通則》第35條第2款規定:「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本案中乙以自己只承擔1/3為由,拒絕清償全部合夥債務是缺乏法律根據的。甲、乙、丙均有義務清償百貨公司的全部債務,但對超過自己應承擔的份額部分,有權向其他未清償的合夥人追償。
刑法學作業2 李某冒充公安人員擅自指揮救火,構成犯罪嗎?
答:
對本案的理解,涉及對什麼是犯罪的認識。任何犯罪都是行為。在我國刑法中,犯罪有三個特徵: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其中,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最具有決定意義的特徵。所謂社會危害性,就是行為對國家和人民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一定危害。如果行為對國家和人民沒有造成危害,也不可能造成任何危害,國家就沒有必要、也不應當把它規定為犯罪而予以刑罰處罰。
對於行為是否有社會危害性,一般要從事物的本質,全面地、發展地去認定。而社會危害性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危害行為侵犯了什麼樣的社會關系,還取決於行為的手段、方法和實施行為的時間、地點及所發生的後果,以及行為人的主觀心理、動機、目的等。
本案中,李某冒充公安局工作人員指揮救火,是為了使當時救火工作有秩序地進行,加速救火的速度,無論其動機、目的,還是結果,都是有益於社會的。所以,李某的行為不具有犯罪的特徵,不構成犯罪。
❷ 合同法,具體答案
1、合同成立,且生效,無依據,原因:簽訂該合同是真實意思的表示,是成立並生效,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受法律保護,現無法定的理由說明該合同有瑕疵。
2、我認為該合同有效,理由同上
❸ 2018電大《合同法》第一次形考題目及答案
隨便在電大題酷這個小程序上搜了幾道題,不知道你現在還需不需要呢?正確答案也可以在這個小程序上搜吧~這個小程序對電大人來說還是挺實用的,搜答案也很方便,希望能夠幫到你~~~~~~~
甲約乙5月8日晚上19:00去電影院看電影《讓子彈飛》,乙爽快的答應了。5月8日晚18:30,甲在電影院門口買了2張票,但一直等到19:00,也沒等到乙,甲只好悶悶不樂的一個人去看電影。甲後來見到乙,指責乙的行為是違約行為,要求乙賠償。
你認為甲的看法是否正確?
甲的看法不正確,因為合同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究其意思表示內容,雙方均在追求一種法律效果的出現,即要在彼此間產生一種相互約束的權利義務關系,案例中盡管甲乙雙方就看電影達成一致意見,但其意思不包含權利義務內容,也無必須受其約束的意思,因此甲乙之間的協商一致只是雙方意見一致,不能看成法律上合同產生,因此乙的爽約行為,並不能看成違約行為。
案例1-2 甲乙之間的約定是本約還是預約?
甲、乙約定:甲出租房屋給乙,租期10年,租金待簽訂正式合同時再議,但原則上為每月5000-6000元,鑒於房屋要在6個月後才能竣工,甲乙將於房屋竣工時簽訂正式合同。後房屋竣工,甲以每月6000元將房屋出租給了丙,並現實交付房屋於丙。乙得知後,起訴甲要求將房屋租給自己,如不能則應承擔違約責任。
甲乙之間屬於什麼性質的約定?應如何處理?
本案中甲乙之間的約定即屬於預約,現甲不能與乙簽訂本約,構成違約,因房屋已不能現實向乙交付使用,甲應當向乙承擔賠償責任。假如甲乙在6個月後正式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則該房屋租賃合同即為本約。
❹ 合同法作業2
甲公司不能主張同時履行抗辯權,因為乙公司已履行合同義務,已支付租金及押金,甲公司並沒有通過合法途徑證明乙公司在涉訴倉庫存放違法物品,便自行更換倉庫門鎖,違約在先。
❺ 合同法案例分析習題及答案
此合同是一種格式合同。機械公司提供的條款稱為免責條款。由於這些條款排除自己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故為無效的免責條款。
❻ 急求大二 合同法 作業答案
答案:
1、食品公司以不可抗力為由進行抗辯,拒絕承擔賠償責任,不成立。失火不屬不可抗力,食品公司採取其他措施仍能夠履行合同。
2、養雞場可以解除合同,因為食品公司已經嚴重違約,拒收了買賣合同的標的物。
2、如果食品公司賠償的話,需要賠償3000元,7000元屬於擴大的損失,屬於養雞場保管不善造成。不應由食品公司承擔。
❼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法理分析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規定了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主要包括承擔繼續履行合同、採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等內容,這三種違約責任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適用,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適用兩個或全部責任形式。
(1)甲油料廠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雙方合同約定由供銷社供應甲油料廠黃豆30噸,現黃豆只供應了10噸,所以甲油料廠有權要求繼續供貨。
(2)若合同沒有明確約定是否繼續供應黃豆,依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甲油料廠有權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訂立合同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履行合同獲取預定的利益,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對方就無法實現權利。如果違約方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對方(受損害方)認為實現合同權利對自己是必要的,有權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違約方不得以承擔了對方的損失為由拒絕繼續履行合同,受損害方在此情況下,可以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所以供銷社不能只賠償損失或者只支付違約金而不繼續履行合同。
重點把握哪些行為屬於違約責任;一旦對方有違約責任的形式;違約責任規則、原則的闡述;
原題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ce7e60100btco.html
❽ 求合同法習題答案
C A B A B C C C A
對 對 錯 對 對 隊對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