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有關無權處分的法律規定
1. 合同法有沒有無權處分的法律規定
關於無權處分的相關規定有,如果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但是受讓人是善意取得的,則所有權人不能追回,但可以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2. 合同法無權處分債權利益的法律後果
無權處分的法律後果:所有權人有權追回被處分的財產,但受讓人符合善意取得的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而原所有權人可以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3. 關於無權處分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合同法關於無權處分的相關規定有:無權處分是指行為人對標的物沒有處分權而擅自進行處分的行為。對於無權處分行為,所有權人可以追回,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四百零三條
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4. 合同法無權處分的規定是什麼內容有哪些
無權處分的規定是,所有權人可以追回無權處分人處分的動產或不動產,但是如果受讓人是善意的,並且以合理的價格受讓的,動產已經轉讓或者不動產登記的,則受讓人取得所有權。原所有權人可以向無處分權人追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5. 無權處分合同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一般情自況下,對財產的處分權是屬於所有人的,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是無效的民事行為,並且很可能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在特殊情況下的無權處分行為,法律出於鼓勵交易的考慮,規定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種處分行為所訂合同有效。
6. 《合同法》和《物權法》對無權處分行為法律效力的不同規定急
合同法51條和物權法106條,後者是算是特殊法吧
7. 合同法中的無權處分
《合同法》上的無權處分的「效力待定」指的是債權合同的效力待定,但內是,如果標的容物交付(轉移佔有)或者登記了,那麼,只要受讓人是善意無過失的,那麼受讓人就取得了標的物的所有權,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裡面,標的物的真正權利人(可能是所有權,也可能是他物權)只能依照侵權來要求無權處分人承擔相應的責任,通常是損害賠償,但不能追及致物的所在要求返還,因為善意第三人已經合法和終局地取得了對該物的所有權,原權利人已經喪失了對物的權利,因而不能通過物上請求權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所有權一定是要保護的,不管是誰有什麼的所有權。
這里的問題不是誰的所有權應該得到保護,而是誰取得了所有權。
8. 無權處分人與善意第三人簽訂的合同有效的法律依據
詳見合同法,第47條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48條無權代理人訂立合同的處理,49條表見代理訂立的合同,50條法定代表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51條無處分權人訂立的合同
另外相關法條有民法通則意見89條,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人賠償.
另外,物權法也有相關規定,見物權法106條善意取得的規定.
相關法條:
合同法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475
物權法 http://ke..com/view/470876.htm
9. 合同法無權處分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法律分析:無權處分的法律後果:是所有權人有權追回被處分的財產,但受讓人符合善意取得的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而原所有權人可以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