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博士後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博士後

發布時間: 2022-01-29 18:31:12

❶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Law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簡稱社科院國際法專所,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屬專事國際法研究的科研機構。其前身是1959年設立的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組,1978年改建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研究室,2002年升格為獨立建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中心,2009年正式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國際法所下設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人權法等4個研究室,以及海洋法與海洋實務、競爭法、國際刑法等3個非實體研究中心。國際法所與法學所共享一座法學專業圖書館;還共同設立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培養國際法學專業(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人權法等方向)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並接納國內外訪問學者。國際法所創辦的《國際法研究》,是中國第一本國際法專業中文期刊。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❷ 什麼是博士後

有的博士後受過嚴格、正規的學術訓練,水平也很高,有的卻非如此;有的剛剛開始工作,有的卻已經是部級幹部;有的法學背景深厚,有的則是社會學、歷史學或經濟學等學科的博士;有的能夠專心致志地做研究,有的卻只能主要用業余時間做研究,還有個別人的學風也不夠好。這些問題,與近年來我國博士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布局調整有關,也與某些大學博士學科點的門檻降低有關,可以說,對我們的博士後培養工作提出了挑戰。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外來的博士卻未必。近兩年來,在教授委員會和李明德教授的倡導下,法學所博士後流動站進一步從嚴管理,嚴進嚴出,收到好的效果。今年,進站人員的數量更加嚴格控制,還有幾位博士後沒能通過出站答辯或推遲出站。按說,博士後管理,只管「後」,不管「前」,但是,既然我們開了這個門,既然各位進了這個門,不論博士後本人,還是所屬的導師組和導師,我想,還是應該根據法學研究所「正直精邃」的所訓,按照我們秉持的信念和標准,全方位地嚴格要求。
?博士後當然先是博士。那麼,什麼是博士?在法律意義上,博士就是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人。在文化意義上,博士就不大好講了。在中國文化傳統里,士是一個了不起的概念。古之「士」在字源上與「王」同形或形近,在涵義上原本是男子的大號,後來則指學習道藝、「德能居位」、有一德一藝者,也就是那些用知識技藝為國家做事的人們,特別是那些,按照費孝通先生的說法,自道統與政統相分裂後,以師道學統而立身的人們。士君子人格乃是中國文化璀璨中的璀璨。《荀子》「強國」篇說,「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在今人眼裡,包括荀子在內的古之士大夫,則是那些在操守上講究修齊治平,秉持仁、義、禮、智、信,在政治上相信「君輕民貴」,而且能夠做到「苟利國家生死與」的人們。那麼,今天的「士人」應當是怎樣的呢?
我想,既然稱「士」,首先就應當學習和承續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然後再結合時代的要求,把傳統發揚光大,並讓我們的創造沉澱為新的傳統。具體到法律領域,士還應該有特殊的要求。記得上一次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梁慧星先生在致辭時強調,從事法律職業的人應當樹立「自由、平等、博愛」的信念,樹立正義的信念。在這里,我覺得還要特別注意樹立法治的信念。我從1978年開始學習法律,真正形成比較正確的法律觀念,樹立比較健全的法治信念,不過是最近幾年的事。社會為什麼需要規則,國家為什麼需要法律,法律規則背後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如何用法律來保護人,如何通過法治來構建良好的社會秩序,來促進社會的穩定、團結與和諧,當代中國為什麼必須走向法治,回答好這些問題,無論是研究法理學、法史學、憲法學的,還是研究各部門法學的,都要認真琢磨人,琢磨事,琢磨社會現象,琢磨中國的實際。把這些道理琢磨透了,再反過來貫穿到自己的專門研究中去,的確需要一個過程。
博士是博學之士,按古代的講法,已經算得上「國子」、「國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學位,就應當懂得以品德和才藝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財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為販夫計,逞匹夫勇。博士後當然要比博士強。博士後是一個高級研究職位。獲得這個職位,就是要繼續在學問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後,關鍵是注意一個「後」字。這里談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第一,在選題上,博士後要注意和博士階段的連續性。博士後研究是博士論文的「後研究」,所以,在選題的時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爐灶,而要以博士期間的研究為背景,就某一個問題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學貴在精專,這樣容易出學問,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時候,所在的項目里有一個成員50多歲了,據說此生已經斷斷續續在幾個學校做過好幾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題目都變化不大,但導師仍然認為有繼續做的價值。現在,我們有些人選擇了很好的題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畢業了或者發表了就「拉倒」了,這是很大的浪費。
第二,在水準上,博士後必須高於博士。在有的國家,如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人,不過是某個比較高級的研究項目的成員,有的還不一定獲得了博士學位,還有些是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導師申請到一筆經費,就設立博士後項目,根據課題需要和項目預算來選人。錢花光了,項目就撤了。在我國,博士後制度不僅比較正規,而且「國家化」了。國家人事部設有專門的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計劃內的博士後還由國家發工資、給房子。博士後出站以後,一些單位給的待遇也高於博士。博士後儼然成了一種頭銜,一種級別。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後研究報告一定得比博士論文強。從這幾年的情況看,有的博士後在站期間做的研究同他們在博士期間做的研究相比,的確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卻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鬆了自己,退步了。為了促進博士後研究質量的提高,我們開始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文叢》,現在出了第一卷,以後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後,都要把研究報告的精華部分,以五萬字的篇幅,編入文叢,這既是對自己的一個學術交代,也是接受學界的檢驗,接受社會的監督。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後是學者,不再是學生。根據國家的有關條例,《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暫行規定》有一條,把博士後「視為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什麼是「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剛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辭中強調法學研究所是「國家隊」,希望大家珍惜這個榮譽。我想,倘若「國家隊」的稱號立得住,它的成員就應該像體育比賽里的國家隊成員那樣,至少在某個領域或項目上始終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至少是前三名吧,否則,在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學所做博士後,應當增強作為學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夠把博士階段所在學校的好校風、導師們的好學識和好學風,帶到這里來,和法學所的導師們、同仁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❸ 常紀文的個人經歷

1991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1993年9月因為成績優秀,被學校批准同時攻讀武漢大學法學專業的學士學位。
1995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獲理學士和法學士學位。1995年7月被分配至湖北荊門大學從事環境法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任助教和講師。
1998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攻讀環境法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8年9月調往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從事環境法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任講師。
2000年8月被湖南師范大學破格晉升為副教授,並被選拔為碩士生導師。
2000年8月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
2001年6月獲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2001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環境法學博士後研究。
2003年5月從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
200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德國馬普協會比較公法與國際法研究所訪問研究。
2004年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為市政府特約監察員。
2004年7月至8月以中國環境法專家代表的身份赴美參加中美環境法與政策圓桌會議。
2004年7月被選為中國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2004年12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
2005年1月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講座教授。
2005年3月1日至8月31日在德國馬普協會比較公法與國際法研究所訪問研究。
2005年5月,經中共中央統戰部推薦,被國土資源部聘為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
2005年9月底10月初接受日本早稻田大學和一橋大學的邀請赴日講學。
2006年2月再次被北京市人民政府聘為市政府特約監察員。
2006年6月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客座教授
2006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後任主任。
2007年1月至6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
2010年8月任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公選)。
2014年1月 不再擔任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職務。

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後待遇好嗎

可以的,朋友就是本單位的在職博士後,就是可以申報課題,啥待遇都沒有!社科院的也一樣。 1.博士後是做,不是讀哦。 2.問你本單位博管辦,每個單位要求不一樣。 博士後實際上只是獲得博士學位後的一段經歷,它不是學位也不是職稱。他是又一段研

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怎麼樣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一個學校的就業狀況也是高考黨選擇院校的重要衡量指標,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作為中國最新的大學,它的就業狀況更是備受關注。作為中國社科大的在讀生,也作為即將畢業參加工作的研一老學姐,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個學校的就業狀況不是一概而論的,每個專業都不一樣,中國社科大也是如此。

經濟類、法律類專業的學生,無論在哪個學校(特別差的學校除外)畢業都很搶手,中國社科大有其前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作為基墊,就業狀況更為可觀。社會學、歷史等這類專業無論在哪個學校就業狀況都不是很好。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先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官網上教學培養一欄了解一下專業。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拙見,僅供參考,謝謝!

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Institute of Economic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前身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社會調查部,先後經歷了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1977年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經濟所以經濟學綜合性、基礎性問題為主要研究領域,,形成了以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為基礎的「三大學科板塊」布局,即以政治經濟學為主線索的理論經濟學研究、以宏觀經濟學為主線索的應用經濟學研究以及主要服務於以史鑒今目的的經濟史學研究。 截至2017年7月,經濟所下設11個研究室、1個創新智庫,5個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生、6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生,1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在職人員141人。
成立時間:1953-07-01

❼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怎麼樣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更多信息和資訊。

❽ 你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在百度百科建自己的詞條「周廣慶」,前面一同名。我提交不了。

只要該詞條已被創建,那麼只能添加義項,放在第二位了。

❾ 博士後是怎麼回事

博士是博學之士,按古代的講法,已經算得上「國子」、「國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學位,就應當懂得以品德和才藝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財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為販夫計,逞匹夫勇。博士後當然要比博士強。博士後是一個高級研究職位。獲得這個職位,就是要繼續在學問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後,關鍵是注意一個「後」字。這里談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第一,在選題上,博士後要注意和博士階段的連續性。博士後研究是博士論文的「後研究」,所以,在選題的時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爐灶,而要以博士期間的研究為背景,就某一個問題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學貴在精專,這樣容易出學問,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時候,所在的項目里有一個成員50多歲了,據說此生已經斷斷續續在幾個學校做過好幾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題目都變化不大,但導師仍然認為有繼續做的價值。現在,我們有些人選擇了很好的題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畢業了或者發表了就「拉倒」了,這是很大的浪費。

第二,在水準上,博士後必須高於博士。在有的國家,如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人,不過是某個比較高級的研究項目的成員,有的還不一定獲得了博士學位,還有些是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導師申請到一筆經費,就設立博士後項目,根據課題需要和項目預算來選人。錢花光了,項目就撤了。在我國,博士後制度不僅比較正規,而且「國家化」了。國家人事部設有專門的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計劃內的博士後還由國家發工資、給房子。博士後出站以後,一些單位給的待遇也高於博士。博士後儼然成了一種頭銜,一種級別。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後研究報告一定得比博士論文強。從這幾年的情況看,有的博士後在站期間做的研究同他們在博士期間做的研究相比,的確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卻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鬆了自己,退步了。為了促進博士後研究質量的提高,我們開始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文叢》,現在出了第一卷,以後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後,都要把研究報告的精華部分,以五萬字的篇幅,編入文叢,這既是對自己的一個學術交代,也是接受學界的檢驗,接受社會的監督。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後是學者,不再是學生。根據國家的有關條例,《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暫行規定》有一條,把博士後「視為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什麼是「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剛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辭中強調法學研究所是「國家隊」,希望大家珍惜這個榮譽。我想,倘若「國家隊」的稱號立得住,它的成員就應該像體育比賽里的國家隊成員那樣,至少在某個領域或項目上始終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至少是前三名吧,否則,在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學所做博士後,應當增強作為學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夠把博士階段所在學校的好校風、導師們的好學識和好學風,帶到這里來,和法學所的導師們、同仁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熱點內容
袁國強外籍法官 發布:2025-08-12 11:11:34 瀏覽:266
百度沈陽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12 10:57:49 瀏覽:996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2 10:57:43 瀏覽:905
初級經濟法競業限制 發布:2025-08-12 10:55:28 瀏覽:969
2013年司法考試商法真題 發布:2025-08-12 10:50:32 瀏覽:996
經濟法配股 發布:2025-08-12 10:42:07 瀏覽:484
徐州雲龍區司法行政 發布:2025-08-12 10:37:45 瀏覽:652
法學行政法就業方向 發布:2025-08-12 10:35:58 瀏覽:437
鄭州道德 發布:2025-08-12 10:34:34 瀏覽:554
保險合同法律效力變更例子 發布:2025-08-12 10:28:07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