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適用合同法嗎
A. 行政合同的性質
關於行政合同的性質,目前存在三種看法:一是認為行政合同是「行政與合同兩方面性質的綜合」,[1]既不等同於行政命令,又區別於民事合同;日本行政法學界認為不能簡單地把行政合同歸類為公法契約或私法契約,行政合同具有公私混合性質,應該對契約的內容逐條逐款地進行分析,「那些只有具備行政權能的行政主體才能實現的條款是公法性質的,而私人也能實現的條款是私法性質的」。[2]二是將行政合同基本等同於民事合同,並將之置於民法理論與規則的調整規范之下,英美法系國家採用此種理論,我國民法學界亦有人持此觀點。例如,民法學家認為國家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的身份「並不是主權者和最高管理者,而是土地所有權人,作為土地所有權人,國家與公民、法人的地位平等,都是民事權利主體。……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仍然是符合《民法通則》有關規定的民事合同」。[3]在我國現行的法律中,也存在以民事合同規則調整行政合同的現象,《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承包條例》)第18條規定:「承包經營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均不得隨意變更或解除」。第15條規定:「訂立承包經營合同,合同雙方必須堅持平等、自願和協商的原則」。三是認為「行政合同實系現代政府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而採用的一種特殊的行政手段」。[4]行政合同就其實質而言,仍是一種行政行為,合同只是行政主體為實現行政目的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方式而已。筆者基本贊同第三種觀點。
另外,http://www.nwcliniclaw.cn/nwcliniclaw/shownews.asp?newsid=672這篇文章專門談了行政合同的性質
B. 行政合同可以由《合同法》調整
行政合同具有雙重屬性,但從根本屬性上來說,它並不是一個純粹的民事行為,而專是公法契約屬的一種,是一種非強制性的公法行為,以非強制性的自願接受、自覺履行為原則。
行政合同的特徵在於,訂立行政合同的一方必然是行政主體;訂立行政合同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行政管理職能,具有公益性,其產生、變更、消滅的是行政法律關系;行政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法律地位並不是完全平等的,行政主體享有行政優益權。
而《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所以行政合同是不受《合同法》約束的。
C. 行政合同有關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這個問題可真是挺棘抄手的,看了老半天書:
行政合同,亦稱為行政契約,是指行政主體以實施行政管理為目的,與行政相對人就有關事項經協商一致而達成的協議。但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出《行政程序法》,而且長期以來行政合同獨立的法律地位沒有被予以確認,因此,有關行政合同的訴訟也通常採用民事訴訟程序,有關行政合同的規定多散見於《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中。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D. 行政合同是什麼
法律分析:行政合同是現代行政法上較為新型且重要的一種行政管理手段。 行政合同它引進了公民參與國家行政的新途徑,通過行政合同,普通公民可以以積極的權利方式而不僅僅是負擔義務直接參與實施行政職能特別是經濟職能;行政合同的廣泛使用,將會減低行政機關對個人進行單方命令的行政安排,以協商的方式提出要求和義務,便於公民理解,容易造成接受和贊同,從而減少因雙方利益和目的的差異而帶來的對立性,有利於化解矛盾,創造和諧社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E. 行政合同糾紛是否適用合同法
法律分析:行政合同糾紛不適用合同法。行政合同有著私法契約的精神,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不能因為其合同屬性,就簡單地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民事合同是基於私法自治的精神而訂立的,其目的是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而行政合同中,雖然非行政主體訂立合同的目的不排除為了個人利益,但是對行政機關來說,必須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F. 行政合同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嗎
行政合同該行政行為是兩碼事,合同是約束歸我雙方的行為是指一方的。
G. 行政合同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行政合同】行政合同的法律適用
從現有國家的立法例上考察,行政合同的法律適專用大致作出兩種屬不同的規定:其一為適用專章的有關行政合同的規定,如果專章未作規定,適用《行政程序法》的相關規定,如果《行政程序法》也未作出規定,那麼補充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對民法典的適用,並沒有對具體范圍作出限制。這種規定有嚴格的適用順序,後位適用或准用之規定,自不得與前順位者相抵觸。例如: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第62條規定「只要第54條至第61條未另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其餘的規定。令補充適用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其中之所以會「適用本法其餘的規定」,原因在於根據其《聯邦行政程序法》第9條之規定,其行政程序中包括了公法合同的訂立。我國台灣地區《行政程序法》第149條也有類似規定「行政契約,本法未規定者,准用民法相關之規定」 ,雖然沒有像德國那樣將「專章」和「本法」分別列明,但是根據法理及邏輯可推斷出:如果第三章(行政契約)未有規定,應先尋求程序法之規定,而後准用民法。
H. 政府采購合同到底是行政合同還是民事合同聽聽網友
您好,政府采購合同一般應作為民事合同,適用合同法。《政府采購法》第43條規定:「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
政府采購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在采購合同訂立過程中,不涉及行政權力的行使,購銷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政府采購合同一般應作為民事合同,適用合同法。《合同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以及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等基本內容,應適用於政府采購合同。同時,政府采購合同又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適用《合同法》,對此,《政府采購法》也作了一些特別規定。如第44條關於政府采購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的規定,第50條關於政府采購合同的雙方當事人不得擅自變更、中止或終止合同的規定等等,都是針對政府采購活動的特點作出的特別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I. 哪些合同不屬於合同法的調整范圍
你好,有以下幾點
(一)行政合同。行政合同是行政主體在政府管理過程中,專推行合同政策,依法與屬相對人簽訂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以實現既定的行政目標的政府管理手段。行政合同是一種藉助合同手段實現行政職能的法律行為,其基本特點是合同至少有一方是政府管理機關,其訂立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行政合同與合同法上的合同有明顯區別,故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二)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我國勞動法專門規定了勞動合同,其目的是充分保障勞動者權益。勞動合同不同於傳統民法上的僱傭合同,它具有較強的國家干預色彩,所以,勞動法上的勞動合同也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三)婚姻法、收養法及繼承法上的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條第2款的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而不適用合同法。這些合同主要有:婚姻法上關於結婚的規定(《婚姻法》第4條)、關於離婚的規定(《婚姻法》第24條)、《民法通則》關於監護的規定以及繼承法上關於遺贈撫養協議的合同均屬於身份上的合同,並非合同法上所稱的合同。
(四)法律規定的其他類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