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Ⅰ 作為普通大學生,研究國際法的意義何在
我認為作為普通大學生,研究國際法有助於你形成一種好的國際觀念,了解各國之間的關系。
雖然說,國際法遭到破壞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是也確實有很大一部分受到遵守。
因此,研究國際法之後,你能夠更好的理解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他們的行為模式。例如,對南極洲的地位的研究,讓你可以知道,任何國家都是無法對南極洲宣布領土主權的,因此,各國對於南極洲的科考都是受到允許的。通過這個,你便能夠了解到,現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建立在南極洲上。
另外,研究國際法有助於你了解國際關系。例如現在國外非常流行的中國*脅論,其實是可以從法律問題進行分析的。以中國加入WTO為例:WTO規則是一套西方規則,完全是以西方的價值以及法律體系進行構建的。當初中國為了加入WTO,放棄了很多權利,這也直接導致了現在中國的稀土案件,以及反傾銷等等問題的出現。而現在中國加入WTO的協定的部分限制條款就快要屆滿了。屆時中國在WTO中得到的利益也會不同。而中國作為一個東方社會主義國家,在一個西方的體制下,由最初的削減了腦袋進來,變成了一個「圈內人」,將會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因此,西方國家就非常擔心中國會隨著自己在全球化中越來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開始與西方的體系進行抗衡。這便是從法律上解釋為何西方會覺得自己受到中國的威脅。
而且研究國際法,有利於你理解中國現在在國際社會所受到的各種待遇,以及一些國家的行為受到接受,或者受到詬病的原因,從而幫助你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關於國際社會的觀點。
Ⅱ 國際法的地位作用
1、國際法使國家主權原則得以強化主權原則是國際法在確認國家主權的基礎上,規定國家有決定本國對內、對外一切事務的權利,並禁止其它國家對其進行侵略和干涉,防止其它國家破壞其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主權原則是國際法原則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這是因為國際法來源於主權國家相互交往的實踐,如果沒有獨立的主權國家,國際法的原則、制度便無法產生,所以說主權原則是其它國際法原則的產生的基礎。
國際法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強化不僅表現在國際法使國家的主權概念得以強化,還表現國際法使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得以維護。國際法使國家的主權概念得以強化,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是現代國際法的基石,尊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他國內政,是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同時,國際法使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得以維護。與傳統國際法相比,現代國際法不僅承認和維護傳統國際法所確認的國家的政治主權或政治獨立,而且確認和維護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主權。
2、國際法維護了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國際法的一系列規則對違反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行為起到了一定的遏製作用。二戰後各國在解決各種地區沖突時,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這些規則。其次,國際法上所確立的一些制度也對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某些情況下,各國還利用國際法避免國際爭端的發生。
3、國際法促進了國際合作與發展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重大主題。隨著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的加強及國際合作的深入,國際法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幾乎所有領域的國際合作,都是通過國際條約的形式來實現的,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合作同樣也採取國際條約的形式。4、國際法使國際新秩序得以建立現代國際法不僅調整了世界上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同時也在推動了國際新秩序的建立。1970年10月2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其中明確規定了各國要在遵守國際法原則的基礎上進行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在1974年通過的《建立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國際經濟新秩序宣言》、《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行動綱領》和《各國經濟權利義務憲章》,也明確確立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15項法律原則,也使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更加具有廣泛性,體現了國際法在國際新秩序建立方面的重要作用。
Ⅲ 冷戰之後,國際法又有了哪些新的發展,對國際社會有何種影響
隨著冷戰結束以來國際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國際法也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特點。值此世紀之初,對晚近國際法發展的新趨勢及其制約因素作出適當的總結和評估,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社會的結構性變化
國際社會結構的變化是國際法發展的前提。法律往往反映其運作中的社會條件和文化傳統。作為調整國際關系、特別是國家間關系的國際法,也是社會環境本身的產物,它按照國際關系盛行的概念發展,它的繼續存在必須符合時代的現實性。[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40多年中,由於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和意識形態的沖突以及第三世界的興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沖突使國際法與國際組織的運作受到阻礙,特別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與國際法院方面。但自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國際社會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1988年11月,英國首相瑪格麗特 . 撒切爾宣布冷戰已經結束。後來,美、蘇兩國首腦在馬爾他舉行了會晤,並肯定了冷戰結束的事實。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增強了這些聲明。東歐的劇變,兩德的統一,華沙條約集團的解散,特別是1991年12月,蘇聯在經歷了急劇的內部變革之後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解體,之後11個原加盟共和國自願組成一個獨立國家的聯合體。所有這些,標志著兩極對峙的冷戰國際格局的終結,一個新的國際格局正在形成
Ⅳ 國際法對世界政治的影響有哪些
近年來,有關爭議海域所屬權的爭奪已趨於白熱化,圍繞國際法展開的法律爭議更是此消彼長。這表明,國際法與國際政治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強化和相互滲透的關系。一方面,自國際法產生以來,國際法的發展時常受到國際政治的制約;另一方面,國際法一經確立就對國際政治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在未來的國際體系中,國際法將逐步擺脫強權政治的束縛,作
[1]用也會更加突出。
[關鍵詞] 國際法的歷史發展 國際法的現實基礎 國際政治
一、國際法的歷史發展
國家之間有了來往關系,就有可能產生對一些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在這個意義上,古代世界早就有了國際法。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國都可以說有了國際法。當然,在古代,國家之間的關系不多,它們有一些關於使節、條約、戰爭的原則和制度,這些原則和制度只能說是國際法的雛形。
(一)古代
古希臘分為許多城市國家,它們彼此獨立而來往頻繁,因此,所形成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范圍較為廣泛,與近代國際法頗有相似之處。但是,它們含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體繫上與近代國際法很不相同。古代羅馬國際法有進一步的發展,在「市民法」之外形成一套稱為「萬民法」的法律,調整羅馬人和與羅馬處於友好關系的國家的人民之間的關系(見羅馬法),對於後來的國際法有相當的影響。但它是羅馬的法律,而不是國家之間的法律。
(二)近代國際法的產生
作為獨立的法律體系的國家之間的法律??國際法,是近代歐洲的產物。這樣的國際法是以 獨立主權的國家為基礎的。在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訂立以後,在歐洲出現了為數眾多的獨立主權國家。這個公約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產生,使國際法
[2]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這時期,一些歐洲國家的法學家、神學家,相繼發表了與國際法有關的著作,其中特別重要的是荷蘭法學家H?格勞秀斯,他發表了一部有完整體系的國際法著作,即著名的《戰爭與和平法》(1625)。這部巨著以戰爭為重點,涉及神學、歷史等方面,系統地論述了國際法的主要內容,概括了國際法的全部范圍,為近代國際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礎,對於後來國際法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頁
國際法隨著國際關系的不斷發展而發展,重大的歷史變動總是影響國際法的變化。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就曾對國際法的發展發生巨大的影響,它提出了國家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概念,強調了國家主權原則既包括國家對領土的主權,也包括對在國外的公民的管轄權;它宣布民族自決的權利(見民族自決權),申明了以獨立為基礎的不幹涉內政原則;它廢除了一些關於戰爭的舊規則和制度,主張在戰爭法上貫徹人道主義精神。這些原則在當時反映著資產階級國家的利益,但它們本身具有進步的意義,所以直到現在仍然構成國際法的一部分。
(三)帝國主義階段
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國際關系中充滿著強國欺侮弱國、掠奪別國領土、爭奪殖民地的現象,帝國主義國家對外實行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和武裝侵略的政策,國際法中進步的原則、規則和制度遭到破壞,產生了一些與帝國主義政策相適應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盡管如此,國際法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發展的:?它的領域從歐洲擴大到美國和整個美洲,擴大到土耳其、日本以及亞、非的其他一些國家。?國家之間的關系增加了,多樣化了,出現了一些專門化問題有待處理,開始簽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建立了不少的國際行政聯合。?戰爭的連續不斷發生及其殘酷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對於制訂戰爭法規的要求。從1856年《巴黎海戰宣言》,經過1899年和1907年兩次海牙和平會議,到1909年倫敦《海戰法規宣言》,戰爭法規的人道主義化有所發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原則和制度也有所改進。
Ⅳ 國際法有什麼用大國真的在乎國際法么
當然在乎,只是這個在乎,要看大國的需要而已。
英國學者菲利普.桑斯,寫過一個《無法無天的世界》,裡面探討了嘴裡說著支持國際法,但內心又多少不希望國際法規則影響到本國利益的英美兩國,他們是如何適用國際法規則的具體例子和他們對國際法規則的態度。
冷戰結束後,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動不動就是美國例外,這是典型的不要國際法的例子。細節就不需要說了。但國際法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就從英美說起,一開始國際法規則的建立就是為了保護他們自己國家的利益,就像歐美財產法一開始所樹立的「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則一樣。這樣建立起來的規則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往往又不希望包括中國在內的別國適用該規則來損壞他們的利益,因為畢竟一個國家使用了這個規則,就代表別的國家也可以用這個規則來對付你。
國際法到底是否虛無?這是顯而易見的,國際法規則就擺在那裡,它也發揮了幾百年的作用,也逐漸地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只是目前國際法對於國際社會的事務還沒有足夠的管轄力而已。換句話說,對於大國違反國際法時,目前的國際社會還沒有完全的強制執行力。
假以時日,隨著國際法理論基礎(主權原則)的改變,國際法的約束力應該會有質的改變。對於中國來說,中國接觸國際法規則也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算一算,也就只有70年左右,加上中國對於「遙遠」的國際法並太關心,也不信賴,就會導致中國對於國際法規則的研究和適用都十分陌生,那麼中國在面對國際爭端的時候,肯定會落後於很多發達國家(當然不一定只有發達國家才會完全掌握國際法理論,也不一定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掌握國際法理論),所以中國要不落後與國際社會,對於國際法的態度應該轉變,也應該逐漸重視國際法規則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Ⅵ 國家為什麼要遵守國際法
國際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必須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才能維護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我國又是一個負責任的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國,遵守國際法是理所當然.不僅是我國,世界各國都應如此.
Ⅶ 國際法編纂的意義是什麼
國際法編纂,狹義上是指把現有的國際法規則特別是習慣法規則,加以准確表述和條文化、系統化,廣義上則一般還包括修訂、補充原有規則或提出新的規則,將它們編成條款草案,由一個有權確定的機關,通常是外交會議予以認可,並通過一定程序形成國際公約。
國際法的法典化,是指把國際法全部或一部分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系統地用類似法典條文的形式制定出來。
國際法的編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把整個國際法編纂為一個法典,稱為全面的國際法的編纂。另一種是把國際法的部分分別編纂為法典,稱為個別的國際法的編纂。從編纂者的不同來區分,可以分為私家國際法編纂和官方/政府間國際法的編纂。後者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國際法的編纂。
一 、單選題
1、國際法編纂的意義在於( )。
A國際法的法典化 B使國際法匯編成冊
C國際立法 D編輯成冊以利查詢
2、在國際法上,互不侵犯原則是指( )。
A禁止一切戰爭 B禁止侵略戰爭
C禁止不宣而戰 D在任何情況下禁止使用武力
3、下列行為中,屬於國際罪行的是( )。
A侵害他國僑民的合法權益 B侮辱他國的外交代表
辱他國的國旗 D販賣奴隸 C侮
4、依國際實踐,免除國家責任的情況有( )。
A同意 B國際組織授權
C不可抗力 D自衛行為
5、國家為防止和懲治違反其海關、財政、移民或衛生等事項的法規,可設立( )。
A專屬經濟區 B漁區
C毗連區 D領海
Ⅷ 國際法的作用是什麼
國際法當然有用,非常有用。從小了說,國際法不聲不響,卻切切實實的提高著著我們每天的生活。從大了說,國際法塑造了國與國之間和平和戰爭的行為模式。各個國家當然在乎。但這並不意味著國際法得到了完美的遵守。國際法的力量有所局限,美國能夠繞過安理會授權來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就算是扇了聯合國憲章一個大大的耳光。畢竟,國際法的基石是「同意」,並沒有特別有效的強制力。國家之上沒有更高的實體。United Nations翻譯成聯合國並不準確,畢竟不是United Nation,可惜國聯這個好名字已經被用過了。所以國家基本上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除非這個國家以某種形式同意了遵守一些規則,或者當大部分其他國家都同意的時候,沒有明確反對,從而暗示其同意。
Ⅸ 國際法淵源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