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調崗調薪
❶ 勞動法調崗降薪的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勞動法調崗降薪的規定:
1、如果單位未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對崗位進行重大調整,則勞動者有權拒絕;
2、如果單位因此而單方面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則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支付賠償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這意味著,假如合同約定「可根據需要對員工崗位進行調整」,應當理解為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勞動合同條款具有拘束力,雙方均應履行。縱然如此,合同的約定也並不代表企業可隨意進行單方調崗,在操作崗位調整時,企業依然應當遵守以下規則:
1、調整崗位必須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調整後的崗位與調整前的崗位應有一定的關聯,譬如把銷售經理調整為銷售主管可以認定為合理的,而把財務經理調整到銷售崗位則可能欠缺合理性。
2、勞動者被調崗後能勝任新的工作,如果不具備適任能力,用人單位還應當負責培訓教育,以使勞動者能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3、調整前應履行必要的告知和解釋義務,做到有理有據(注意保留證據)。
❷ 調崗降薪違反勞動法嗎
法律分析:如果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而降薪調崗屬於違反勞動法的行為。用人單位隨意降薪調崗違反勞動法。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只有在用人單位具有法定理由或者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協商一致,單位才能實施降薪調崗,同時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進行變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七條 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 勞動合同的變更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❸ 解讀《勞動合同法》 怎樣的"調崗調薪"才合法
有三種方式是合法來的:
1、跟源勞動者協商一致,簽訂協議書後作出調整。
2、根據勞動者的工作能力按有效的標准評定其屬於「不能勝任工作「,就可以要求其接受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並相應按新崗位調整工資。
3、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可以作出調整。如改營、業務運營原因需關閉原先某些生產部門等等。
至於怎樣的標準是有效的,要根據各崗位的工作情況或相關標准規定,同時要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程序通過,才能作為本單位中合法、有效的評價標准、依據、規定。
❹ 勞動法規定,換崗多久之後需要調薪
公司應當在你到新崗位工作後立刻調薪。不然違反了同工同酬的原則。
勞動法第四版十六條規定,工權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即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同等崗位、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績的其他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
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 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准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適用集體合同規定;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報酬的,實行同工同酬;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勞動條件等標準的,適用國家有關規定。
以上是勞動法的相關內容,目前企業中相同崗位按學歷,工作能力,工作效率,職稱等級,人際關系等,同一崗位不同工資的現象比比皆是,強制同工同酬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也無相關處罰措施,另企業辯解理由較多,只要同工就同酬從管理角度也不科學,還需考慮專業技能,任務完成,工作效率等因素,所以建議你還是等待吧
❺ 公司單方面的調崗調薪,算不算違反勞動法
員工職位的調整主要包括雙方同意的調整,出於法律原因的調整以及僱主的單方面調整。 在第一種情況下,它還包括勞動合同中的規定,即僱主有權根據獨立轉讓的條款取消該工作,並且雙方同意終止該工作。 第二種情況是發生法律原因時進行調整,只要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法律變化,就可以依法進行調整; 最後一個是企業的單方面調整。 這種變化最容易引起爭議。 因此,必須注意實現。 如果執行不當,可能會遇到恢復原始工作職位和工資或導致合同終止並造成賠償的問題。
如果員工不同意調整,則需要進行全面分析。 如果員工沒有能力勝任該工作,則公司可以單方面對其進行調整。 當然,它必須具有相關證據以證明其確實不能勝任這項工作,而僱主也具有相關證據。 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對雇員的單方面調整必須合法合理,否則很有可能承擔敗訴的後果。 調動工作和調整工資是當前勞資糾紛的重點之一。 關鍵是工作轉移和由此產生的薪資調整問題與每個人的最基本經濟利益直接相關。
❻ 勞動合同法背景下如何調崗調薪
對立法者而言,《勞動合同法》作為一部從一審到四審經歷了近3年的新生法律,它的臨盆可能不是一句「瓜熟蒂落」能輕易概括的,就立法程序而言,它的降生將是一個過程的結束,而對於法律的施行而言,對於廣大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它僅僅才剛剛開始。 在新法的模式下,法律條款剛性明顯增加,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將面臨更多、要求更高的精細化管理的新挑戰,調崗調薪就是一個重要問題。調崗調薪會牽涉到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處理好這方面的工作,緩解矛盾,保持員工的積極性,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 1、分析利弊,勤思考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著眼於共同發展,側重強調「人性化管理」。在調崗的問題上,首先應該考慮公司的整體工作安排,通過崗位的調換是否確實能促進公司的整體發展,同時對員工的基本情況,如學歷、專業、資歷、工作經歷等方面作綜合評估:一方面評估該員工是否能勝任新的崗位,以達到公司調崗的目的,另一方面評估該崗位是否適合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對員工會帶來什麼樣的促進和影響。這些都關繫到調整崗位的效果,需要最先考慮。 2、慎重決斷,先做好 充分的利弊權衡之後,做好決斷是下一個關鍵。公司應當建立一套合理的人員調配製度,對於人員調配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報批,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對調崗所設計的各項內容,包括利弊、意義、新老崗位的安排、薪水、交接等向領導匯報,以確保公司領導層在調配中決策中的准確性,為日後的工作以及糾紛的預防和控制大好基礎。 3、換位思考,有成效 調崗調薪往往都是直接牽涉到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們在操作時必須站在員工的角度,為員工考慮一下,通過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員工的想法,以促進調動其積極性,同時也能為面談積累素菜,以期員工的更大理解和支持。 4、准備充分,講技巧 在作出調配決定告知員工之前,一些資料的准備必不可少,如整理和分析調整的充分理由,抉擇的依據,草擬訂員工崗位調動協議書、談話記錄、調配通知單、以前的工資單和調整後的工資等級、員工以往的表現以及能夠充分說明調動對員工有利的材料等,以便在面談時逐一使用。 5、親切面談,態度好 調崗的成功關鍵並不在於把員工調整到某個崗位,而是調整以後員工能一如繼往甚至更努力地為企業服務,獲得員工的支持是調崗的嘴關鍵的步驟。 從管理的角度看,獲得支持的前提是良好的溝通,當企業決定對某一員工進行崗位調整時,就應當及時的與員工進行有效的溝通,以獲得員工的支持。從實踐來看,面談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面談可以交流雙方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求同存異,以達到最終的目的。 在面談的時候要注意:1、盡可能傾聽;2、不要輕易改變決策;3、掌握主動,態度和藹;4、氛圍平等和諧;5、適當做好記錄。 6、簽訂協議,很重要 簽訂變更協議是勞動關系管理對調崗法律手續的要求,對於確保雙方合法權益,防止日後發生爭議都很有意義。建議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崗位名稱、到崗時間、新崗位的職責和許可權、上崗培訓與考核,以及調崗後可能涉及的調薪,語言應盡量規范,言簡意賅,協議應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 7、崗前培訓,不可少 經過調崗後,出於對崗位和員工的負責,用人單位有義務安排崗前培訓。內容一般有:新崗位說明書職責、許可權、條件、新崗位的操作流程、與新崗位有關的專業知識等,可採用集中培訓與帶教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通過制定和執行帶教計劃的方法,在工作中進行培訓,這樣效果往往會更好,經培訓考核後正式上崗。 8、加強考核,能確保 對於員工在新的崗位尤其要增加考核的頻度和深度,根據PDCA循環的原則,以達到對調配行為的驗證和監控,使該項管理行為處於一個閉合的環節。當發現問題時,也能及時的提出糾正和預防措施。在考核的技巧上,要著重對崗位的適應性,崗位工作指標的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可採用關鍵事件法、行為錨定量表測定法和兩兩比較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9、依據充分,錯不了 對於調崗中牽涉的各類資料均應認真分析,妥善保存,尤其是因業績不好,被認為不勝任原崗位的員工,因為這是以後可能發生的解除合同所需之重要依據。 10、預防糾紛,莫輕瞧 調崗調薪是當前勞動爭議的焦點之一,關鍵是在於調崗和由此產生的調薪問題,直接關繫到每個人的最根本的經濟利益。
❼ 關於勞動法調崗降薪
勞動法調崗降薪的規定相關內容如下:在勞動合同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調整崗位作為合同變更的重要內容,須滿足兩個基本前提:1、雙方協商一致;2、採取書面形式。二者缺一不可,用人單位若沒有經過協商一致而單方調崗,員工有權拒絕。勞動合同應當按原約定繼續履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本條間接規定了在員工不勝任現有崗位的前提下企業有單方調崗的權利。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❽ 勞動法規定 的公司對員工調崗,對調薪有沒有規定
有相關的規定,即是公司單方面對勞動合同變更要符合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中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中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8)勞動合同法調崗調薪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變更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在勞動合同依法訂立之後,在合同沒有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畢之前的有效時間內進行。即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已經存在勞動合同關系,如果勞動合同尚未訂立或者是已經履行完畢則不存在勞動合同的變更問題。
2、必須堅持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即勞動合同的變更必須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平等自願、協商一致是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也是其變更應遵循的原則。勞動合同關系,是通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而形成的,其變更當然應當通過雙方協商一致才能進行。勞動合同允許變更,但不允許單方變更,任何單方變更勞動合同的行為都是無效的。
在實踐中,有此用人單位為達到變更勞動合同的目的,採取了許多變通的手段。如某用人單位根據工作的需要,決定採取公開考試的辦法,對考試不通過的職工,一律另行安排工作崗位或予以辭退。這種形式是否合法呢?我們認為,勞動合同的變更需要經過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否則不能變更。採取公開考試的辦法似乎公平,在未經勞動者同意的情況下,對勞動者不具有約定力。用人單位對原合同仍應履行。
3、必須合法,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勞動合同變更也並非是任意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的變更內容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4、變更勞動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經協商後對勞動合同中的約定內容的變更達成一致意見時,必須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書面協議,任何口頭形式達成的變更協議都是無效的。勞動合同變更的書面協議應當指明對勞動合同的哪些條款作出變更,並應訂明勞動合同變更協議的生效日期,書面協議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後生效。本條的這一規定,是為避免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因勞動合同的變更問題而產生勞動爭議。
5、勞動合同的的變更也要及時進行。
(1)提出變更勞動合同的主體可以是用人單位,也可以是勞動者,無論是哪一方要求變更勞動合同的,都應當及時向對方提出變更勞動合同的要求,說明變更勞動合同的理由、內容和條件等。如果應該變更的勞動合同內容沒有及時變更,由於原訂條款繼續有效,往往使勞動合同不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2)當事人一方得知對方變更勞動合同的要求後,應在對方規定的合理期限內及時作出答復,不得對對方的提出的變更勞動合同的要求置之不理。因為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和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如果用人單位經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則可能導致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
四、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的執有:
根據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