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作文100
Ⅰ cctv12社會與法頻道網址是多少
天理難容.法理難容.兒子打親老子.公道何在?道德何在?法律何在?2012年3月22日上年.河南省南陽市仲景內南路姓武家老容二.因無證違章建築.有群眾舉報.城市執法部門將其拆除.老二夫婦懷疑親父母舉報(因平時有房產糾葛)大打出手將其父親左臉抓一道長100多公分長的血印.左側門牙打流血並松動.群眾打110後.當地派出所.出警.因是家庭糾紛卻朿手無策.天下競有親兒子打父親.達應受何懲罰?歡迎網友熱議.歡迎記者釆訪.
Ⅱ 作文:《道德與法》:100字
在如今這個人才濟濟的世界上,擁有一個人必備的道德和法律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有些人卻把這兩樣不放在心裡,偏偏會導致一些悲劇發生。
13日,在廣東佛山,一位年僅2歲的小女孩小悅悅在馬路上被兩輛汽車碾過,在短短7分鍾內,18位路人全部視而不見,莫然而去。這時,一位拾荒的阿姨上前施手援助,於14日送往廣東醫院進行治療,盡管小悅悅的病情一直惡化下去,但是大家依然在祈禱。但是,7日之後,大家的期盼還是沒有實現。小悅悅走了,但是我們的譴責和反思沒有停止。當我看到這個悲劇之後,我被那些無情的路人作出的的行動嚇到了。在這種時刻,有些人就會猶豫不決,是救。。。。 又怕時候別人以為是他乾的,會得到譴責。是不救。。。。 那麼一個幼小的生命將離開人世。到底是救還是不救呢,這時法律在這時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眾多人懼怕助人為樂呢?
事後,竟然還有一些沒道德的人說這位救小悅悅的阿姨是個破罐子,這次救人只是為了出名。那麼,我在想:哪有一個人在有可能會背黑鍋的情況下,還去救一條生命呢?這種有是有但是已經十分罕見了。這是我不禁納悶,中國在5000年前就被稱為「禮儀之邦」,那麼如今的人們為什麼會個個都是冷血動物呢。
同樣的案例:2011年10月,在南昌市廣場東路的某商場區,一輛轎車失速奔來,先後撞上了一輛自行車和另一輛轎車。又將一名女子捲入車底。現場一片混亂,百名旁觀者爭論不已,卻沒有一個人去就那名女子。這時候,騎車路過的農民工朱春才帶領數十名余干籍的農民工沖進現場去救那名女子。時候,他們對媒體說:「我們不偉大,但是也不『冷漠』。」
這兩件悲劇發生的同時,難道18位路人和百名旁觀者,這事故的發生而置之不理,難道你們不會受到自己良心的譴責嗎?
如今我們這個共同生活的社會,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沒了法律,這個世界將是多麼可怕,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照顧,互相關愛。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沒好。只有在關鍵時刻仍然遵守自己的道德的人,才值得我們尊重,讓我們伸出援手,讓這個社會充滿愛。
Ⅲ 作文《社會與法觀後感2016年》
深藍的夜幕。在人們歡呼之際,我卻陷入了沉思:煙花在空中描繪出一幅絢麗的圖畫,繪出了節日的美景;鞭炮聲交織成一曲震耳欲聾的交響樂,奏出了喜慶的氣氛。但是,那畫筆是一筆一筆畫上去的,每一筆都是一束煙花用燃燒換來的綻放,都是無數火星用熄滅換來的閃光;那曲是一聲一聲奏出來的,每一聲都是一掛鞭炮驚天動地的破碎,都是一枚小炮從被點燃走向隨風飄落和過程。它們的生命固然短暫,但是它們在夜空中留下了最輝煌的一刻,在人的心裡留下了閃光的永恆。我不禁想到了人生。在短暫的一生中,有的人碌碌無為,成為了世界上真正的過客,有的人勤勤懇懇,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這個世界增添一分精彩。哪怕這一分精彩是微不足道的,但也足以感受到生命的價值……
在那一天,我獲得了人生的一大真理,而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依舊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我是個戀舊的人,這在我的抽屜中就能看出來:舊書、舊文具簇擁在這個狹小的空,時而還有些針頭線腦之類。不知為何,我總捨不得丟掉它們,好像我與它們之間有一種割捨不下的情緣。但是,這些雜亂的舊物經常給我添了許多麻煩。於是,我終於下決心扔掉它們。抽屜一下子變得整齊了,我會隨之學會了舍棄。當你犯了錯誤時,試著舍棄導致你悔恨的種種錯誤,舍棄因犯錯而帶來的自卑與羞辱;當你遭受挫折時,試著舍棄你的沮喪與絕望,才能產生堅強的信念支持你面對現實……,舍棄是艱難的,但是在舍棄下才能有新的開始,才能漸漸成熟起來。那一天,我又一次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其實,生活就是課堂。在這個大課堂中,我們不斷吸取教訓,不斷獲得新知;在這個大課堂中,我們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刷新生活。睜大你的雙眼,讓我們在浩瀚的課堂中,來探尋人生的真諦。
Ⅳ 社會與法觀後感不少於300字
社會與法觀後感
「社會與法」頻道是中央電視台開辦的社會法治類專業頻道,版 「公民、公權正、公益」是「社會與法」頻道的核心理念。作為「社會與法」頻道的主要新聞欄目,《中國法治報道》今年的兩會報道以「和-諧社會話兩會」為主題,以此契合我國推進法治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趨勢和「社會與法」頻道關注法治中國、共享和-諧社會的專業品質。
本次報道的形態將由「動態報道」、「兩會訪談轉載自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請保留此標記」、「平安2005」三部分組成。其中「動態報道」由兩會動態、人物特寫、法眼解讀、提案議案檔案、兩會內外等部分構成。「兩會訪談」主要從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或邀請契合頻道專業品質的人物,或選擇契合頻道定位的話題,走進演播室接受主持人專訪。「平安2005」依託「社會與法」頻道剛剛完成的大型系列報道「平安2005」,記錄全國各地政法部門的平安舉措,展望各地「和-諧省區」建設。
Ⅳ cctv12平安行多長時間
cctv12平安行時間90分鍾。
90分鍾《平安行·2021》時長90分鍾,以「守法規知禮讓,安全文明出行」為主題,分為「路·向遠、車·向前、人·向暖、文明·向上」四個篇章。
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交通出行方式、交通出行理念的變化,講述了公安交管工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展現了交通參與者共建交通文明、共築文明和諧社會的新風尚。
由中央文明辦、公安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共同主辦、總台社教節目中心社會與法頻道承擔製作的大型特別節目《平安行·2021》於12月2日18時45分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22時48分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CCTV12歷史版本
2004年12月28日12:00,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正式開播,替代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
2006年8月16日起,因中央電視台在晚間黃金時段全面啟動「綠色廣告標識」的審核工作,該頻道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廣告時,屏幕右上角顯示半透明狀的「綠色廣告標識」。
Ⅵ 2月10號中央電視台12套下午播放是什麼名子的電視劇
00:18熱話-2020-1
00:51心理訪談-2020-6
01:34法律講堂-2020-40
02:04生命線-2020-40
02:25再見
06:03法律講堂-2020-40
06:36方圓劇陣-353
07:30熱話-2020-1
08:05生命線-2020-40
08:25夕陽紅-2020-41
09:002019社區英雄-10
09:34道德觀察(日播版)-2020-40
09:56心理訪談-2020-6
10:40方圓劇陣-警花與警犬 永遠的戰士
11:30熱話-2020-1
午間節目
12:00生命線-2020-41
12:20道德觀察(日播版)-2020-41
12:44全網追蹤-2020-6
13:24法律講堂-2020-40
13:582019年社會與法電視劇精選-幸福有配方-37/38
14:432019年社會與法電視劇精選-幸福有配方-38/38
15:282019年社會與法電視劇精選-靈與肉-1/42
16:16夕陽紅-2020-41
16:47從心開始-2020-6
17:29方圓劇陣-警花與警犬 永遠的戰士
晚間節目
18:20暖春行動 圓你一個夢想
18:50法律講堂-2020-41
19:22方圓劇陣2020-7
20:17一線-2020-24
20:58天網-2019-239
21:30道德觀察(日播版)-2020-41
21:55夜線-2020-23
22:25 警察特訓營(第四季)-11
23:15法律講堂(文史版)-2020-29
23:48一線-2020-24
Ⅶ 關於法律的作文100字
法律伴我成長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就開始關注法律,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幼稚而天真的小孩。可是不知怎麼,看到裡面的法制故事,我就情不自禁關注起了這個那時令我似懂非懂的名詞—「法律」。那時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是少兒頻道的動畫片,而我是個例外,偏偏喜歡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今日說法》。我幾乎每天都會收看這個節目,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中午,節目一開始,我便一手捧著飯碗,一邊目不轉睛的盯者屏幕,生怕會錯過每一個鏡頭。就這樣,時光飛逝,轉眼間法律已經陪伴我度過了四個春夏秋冬,這時的我已經是一個中學生了,但是收看《今日說法》依舊是我每天的家常便飯,是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近幾年的法律事故頻頻出現,老師對我們的法律教育漸漸增多,中學生們不得不對法律重視和關注起來。觀看《今日說法》,不但可以了解這十年來祖國法制社會的變遷,而且可以增加許多法律知識。看了這么多年的《今日說法》,我也應該是它的忠實觀眾了吧,有許多法制故事令我記憶猶新,其中兩個我記憶深刻:
一個女孩,父母離異後,與父親和繼母生活在一起,繼母一直虐待她,最後將女孩的胳膊打殘了,繼母因此而被判刑。這個法律事件引起我們的深思,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就因為繼母不懂法,不知道打孩子也是違法的行為,才導致了事件的發生。這件事啟示我們:不學法就很容易觸犯法律。我曾經在《今日說法》看到過這樣悲慘的一幕:廣西田東縣一位司機駕駛大貨車行至國道323線,將橫穿馬路的一名6歲男童碾壓致死,一名僅6歲的兒童就這樣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起交通事故只因男童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不可翻躍防護設施」是交通規則中明確規定的,可是,人們總是這樣想:沒事我心裡有譜,絕對不會發生事故,再說了,這樣不就可以少走幾步路了么。他們就是因為這種僥幸心理,而送了性命,幾步路難道還不如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生命么?這種走捷徑丟性命的事故數不勝數。這難道還喚不醒人們遵守交通法規的心嗎?
隨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中國成了一個法治社會,所謂依法治國,各種憲法:《未成年保護法》、《婦女兒童保護法》、《勞動法》……。相繼出台,現在我們老百姓更應該知法懂法。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
回答者: 122.51.180.* 2009-10-31 08:55
相關內容
Ⅷ 關於社會與法的讀後感作文有哪些
社會與法的讀後感作文
昨天這個欄目的節目展現的是一起在河北保定發生的未成年人搶劫犯罪案件。涉及案件的四個人都是未成年人,其作案情節十分惡劣,手段十分殘忍,讓人觸目驚心。有關公安在偵辦此案時,起初沒有想到的是,作案嫌疑者竟都是未成年人。這就不能不使人深思,這些走向犯罪深淵的未成年人所曾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教育?他們喜歡什麼?崇拜什麼?學習什麼?如何一步步滑向犯罪的道路?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始終認為對兒童、少年、青少年、青年這幾個年齡階段的教育好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最關鍵的,對每個階段都不能忽視。好的教育來自於素質好的家庭父母、好的社會關系、重思想道德品質的好學校、不斷被凈化的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
現在不少青少年喜歡看紋身的黑幫老大、武藝高強的打鬥高手、吃喝玩樂享受刺激的高手等之類的影視作品;現在一些青年人的思想都變了,盡想往能「享受」的地方呆,怕吃苦,不願去環境差的地方;本來干各行各業的工作沒有貴賤之分,現在哪有青年人喜歡種地當農民的事,農學院畢業的學生能有幾個真正想當農民的?在「婚戀節目」的舞台上有那麼多需要選擇交友的女性,但能又有誰想願意與農民身份干農活的年輕農民談對象?別說農民了,現在喜歡當工人的也越來越少了。你看看現在的所有城市裡從事清潔衛生包括打掃馬路、樓道、廁所、轉運垃圾的人幾乎都是些中老年農村人,哪有現代年輕男女的身影?收廢品的和搞廢品垃圾分類的雖是能掙到錢的生意,許多年輕男女是不願乾的:一是嫌臟;二是感覺沒面子。干這類工作的也常常是上了歲數的農村人。如果幹這類工種的年輕人想上婚戀節目找個合適的人選也不知難不難?相反的是,當今一些年紀輕輕的人卻喜歡從事酒吧、網吧、舞廳、迪廳、洗浴、桑拿、按摩、陪客、代駕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不少青年人愛與有錢的人交往,願意在高檔消費的地方工作,喜歡有「美女」的環境。不少青年人從小就是獨生子,一直受到家庭的嬌生慣養寵愛,培養了任性倔強脾氣大的性格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坐享其成的毛病,養成了貪圖享受,好逸惡勞,好吃賴做、自私自利的壞習慣。還有的變得越來越虛榮,讓人越來越討厭了。
有一次我在一家大型超市門口看到一位打扮時髦濃裝艷抹穿著高檔戴金掛珠挎著名貴皮包的中年婦女,她領著一個上小學的男孩。只見她用紅唇喝完飲料隨手將飲料瓶仍在超市大門口的地上,行人都看她一眼,她一點不好意思的感覺都沒有,那個小男孩也不閑著,抬起一腳又將那個飲料瓶踢得飛了起來碰到干凈的牆面上,那女的還贊揚孩子踢的真准。這是家長不良行為影響子女不良行為的典型代表。
還有的家長從小就鼓勵孩子如何「不讓利」、「不吃虧」、「佔便宜」的「絕招」,有的自己當著孩子的面為點小利大聲爭吵,更有甚者還特意教上幼兒園的兒子打架,認為早教會孩子打架,孩子在幼兒園與小朋友掙東西時打起架來不會吃虧。這樣的家長還為數不少。
Ⅸ 作文素材 社會與法普法
市民買房多43平米欣喜若狂 開發商「鬧脾氣」不過戶
2015年02月03日 09:29來源:南國都市報
海口龍華區法院審理認為,張麗雅與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雙方都應按合同約定行使權力、義務。海南瑞萊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榮解釋道,長期以來,開發商銷售商品房面積缺斤少兩的現象比較普遍,因面積誤差引發的糾紛、訴訟不勝枚舉。
原題目:市民海口買房多43米欣喜若狂 開發商「鬧脾氣」不過戶
資料圖
買房人起訴求過戶獲支持
付的是60多平方米房屋的錢,拿到的卻是100多平方米的房屋。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讓張麗雅(化名)撞上了,張麗雅和家人都高興壞了。沒想到,開發商不幹,一直不肯將房產過戶到張麗雅名下。於是,張麗雅只能起訴到法院,訴請開發商辦理過戶手續,並最終獲得法院支持。
買房多出43平方米開發商不願過戶
2007年7月,張麗雅看中了海口一大廈的一套小戶型房屋,面積約65平方米,總價款23萬多元。當時,張麗雅付了30%的房款,其餘的申辦銀行按揭。2008年10月,在距離合同約定交房的時間過去近6個月,開發商將這套驗收合格的房屋交付給張麗雅使用。之後,張麗雅向開發商補足了3%的面積誤差房價款7128元,對房屋進行裝修後入住使用。
65平方米的房屋變成108平方米,平白多出來的40餘平方米讓張麗雅興奮不已。可是,自己的所有手續都准備妥當,雙方約定的90天辦證日期已過,但開發商卻遲遲沒有為張麗雅辦理過戶手續。2009年,開發商公司將這套房產辦理到自己名下,還是不給張麗雅過戶。張麗雅多次找開發商均未果。無奈之下,她向海口龍華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開發商盡快辦理過戶手續。
海口龍華區法院審理認為,張麗雅與開發商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雙方都應按合同約定行使權力、義務。開發商在項目規劃設計、房屋建設施工及銷售過程中,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房屋實際建築面積與合同約定面積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而張麗雅作為消費者,在合同簽訂時並不知道這一情況。因此,該院認為之所以出現這40多平方米的差距,過錯在開發商,而張麗雅已經補足3%的房價款,超出合同約定部分建築面積應歸張麗雅所有。該院判決,開發商將涉案房屋過戶至張麗雅名下。
Ⅹ 社會與法吳宗霖幸福100合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