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合同法修改案

勞動合同法修改案

發布時間: 2022-01-30 23:01:46

⑴ 求問《勞動合同法》最新修正案出台的具體過程,包括提出修改、起草草案、征詢意見、審議、通過等的時間。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2012年12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決定公布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但是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本決定關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的規定的,應當依照本決定進行調整;本決定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在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依法取得行政許可並辦理公司變更登記,方可經營新的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第五十七條修改內容節選

第五十七條修改為:「設立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回於人民幣一百萬元;
「(答二)有符合法律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設立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辦理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⑶ 急需《勞動合同法草案》和《勞動法》有什麼區別

《勞動合同法草案》只是初步制定的法案,還屬於討論修改階段。而《勞動法》是經過調研討論認為可行後,經全國人大開會通過後頒布的正式法律。

⑷ 勞動法具體修改了哪些

亮點之一: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訂立的適用范圍擴大

在《勞動法》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基礎上,為了引導勞動關系雙方訂立長期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進一步擴大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訂立的適用范圍:一是勞動者在該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二是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三是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無其他法定限制條件的;四是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當前,勞動合同短期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一年一簽的情況普遍存在,使勞動者缺乏就業穩定感,客觀上也不利於用人單位的系統管理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究其原因,就是一些用人單位基於規避法定義務的目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訂立適用范圍的擴大,將會很大程度地限制用人單位在合同期限問題上的隨意性,改變勞動者的被動局面。

亮點之二:濫用試用期現象將會得到有效遏制

《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最長時間為六個月,試用期內雙方均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由於該規定比較籠統,使得不少用人單位利用此規定,濫用試用期:一是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只與勞動者口頭約定試用期;二是只有一年期限的勞動合同也約定試用期為六個月;三是在試用期內大大折扣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合同法》對試用期的設置作出了較具體而又合理的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三年以上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在此基礎上,對試用期勞動者工資標准也作出了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重申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這些規定分別量化,切合實際,對遏制濫用試用期,維護新求職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亮點之三: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構成勞動關系

《勞動法》雖然規定了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由於缺乏時間要領和制約措施,致使一些用人單位故意拖延訂立,或長期不予訂立,勞動者對此即使有意見,也無可奈何。《勞動合同法》充實和調整了這一規定,明確了「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防止用人單位認為不訂立勞動合同就不算建立勞動關系的強辯。也就是說,引起勞動關系產生的基本法律事實是用工,而不是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更重要的是《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應向勞動者支付二倍的工資;超過一年沒有訂立的,則視為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顯而易見,《勞動合同法》在勞動關系確立的問題上規定明確具體,加重了法律處罰,切中了一些用人單位拒絕訂立勞動合同,藉此規避法定義務的要害。

亮點之四: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按《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並明確了終止合同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對這一規定進行了修改,規定為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外,其他情形下終止勞動合同的都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這一規定表明,正常情況下,即使勞動合同到期終止,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而辭退員工的,也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加大了用人單位用工退出的成本。顯然,新法的此項規定更切合實際,更有利於保障勞動者的權益。

亮點之五:用人單位違法解聘將承擔更嚴重的法律後果

對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原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中規定: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賠償勞動者損失。由於該規定比較抽象,勞動者受損害,損失的尺度難以把握,實踐中不便操作,所以勞動者的權益難以落到實處。針對這種情況,《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雙倍經濟補償金。這一規定量化了違反有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制裁措施,明確地告誡用人單位如隨意違法解除合同,將會承擔極為不利的法律後果。

亮點之六:民主監督管理程序得到強化

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內部規范管理的必要措施,它要求依法民主、公開制訂。針對當前一些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內容不完善,制訂程序不民主的現象,《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規定的基礎上強調:「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這一規定的實施,將會使勞動者更高程度地參與民主管理,使用人單位的民主管理程序進一步得到強化。

亮點之七:競業限製得以細化和規范

對於競業限制,原相關部門雖然作出了規定,但比較原則、抽象,不便於實踐處理,而且缺乏法律性的權威。《勞動合同法》中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條款限制,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同時又規定:競業禁止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這一規定,不僅首次將競業限制納入到全國性法律之中,而且對其限制范圍、期間經濟補償的日期和方式等都給予了明確,並縮短了競業期限。無疑它將更有利於保護勞動者,防止或減少用人單位濫用競業限制而侵害勞動者的權益。

亮點之八:勞務派遣有了明確法律調整

當前,勞務派遣用工形式十分火爆。許多用人單位,尤其一些垂直單位不煩其力,將原在單位工作多年的編外人員、「臨時工」變勞動關系為勞務關系,由勞務派遣機構進行派遣,認為這樣一來可以規避法律風險,降低用人成本。少數用人單位採用偷梁換柱,對原形成多年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在改變其用工性質時,既不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也不給予經濟補償,嚴重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還有一些用人單位與派遣單位由於未簽訂派遣協議,或者派遣協議內容不完善,不明確,以致勞動者被解除勞動關系時,其保險和經濟補償等方面權益被雙方互相推諉,得不到落實,從而引起了許多勞動糾紛。對此,《勞動合同法》用了大量篇幅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勞務派遣單位成立的法律條件;二是派遣單位的用工形式、合同訂立、應支付勞動報酬和最低工資標准等;三是用人單位應與派遣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以及協議的必備內容;四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五是勞務派遣人員的對象范圍。同時第九十二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可見,《勞動合同法》不僅對勞務派遣中用工和派遣單位的應盡義務作出了詳盡的規定,而且加重了其違法責任,對於保障勞動者的權益起到了有力的敦促作用。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什麼時候簽發執行 就是2012年討論的內容,涉及修正勞務合同

意見徵求截止已經一個月有餘,應該快要簽發公布,有可能在國慶長期後就簽發下來的,對勞動派遣的單位影響不小。

⑹ 勞動法新的更改條例有哪些

一、新《勞動合同法》適用事業單位

例:老薑是某事業單位的統計員,系聘用制工作人員,2004年,他在某事業單位工作了12年零11個月時,單位管人事的工作人員告訴其,下個月不再續聘,辦理離崗手續,老薑要求續聘或由單位支付補償金,單位不同意,老薑到勞動仲裁申訴,仲裁不受理。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實踐中事業單位人員的構成是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實行聘用制的人員;一般勞動者。由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不適用《勞動合同法》,一般勞動者適用《勞動合同法》,實行聘用制的人員部分適用。

《勞動合同法》"附則"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將實行「"聘任制的工作人員」"交由「"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來"來決定,部分適用於事業單位,擴大了調整范圍。

二、簽合同前用人單位須履行告知義務

為了充分保證勞動者知情權,《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三、不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須按月付雙薪

《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違法成本:《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違法成本: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四、同一勞動者只能被「試用」一次

例:去年5月份,應屆畢業生小王到大連市開發區一公司應聘,該公司與其簽定一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為6個月,工資400元,試用期到期前10天,該公司表示還要對其考察,如果小王同意,公司再與其續簽3個月的試用期,小王為了今後能留在該公司工作,便同意再簽3個月的試用期,合同到期前,該公司通知小王在試用期內達不到錄用條件,不再錄用。

1995年實施的《勞動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按照《勞動法》規定,職工在試用期內達不到錄用條件,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並且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正是由於現行法律的疏漏,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無法得到保護。

《勞動合同法》對試用期主要限定了了:試用期的期限,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試用期次數,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試用期中,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違法成本: 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五、鼓勵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

例:老李在某公司已經連續工作15年,在第9年合同期滿前1個月,該公司告其不在續簽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老李無法維權,只能拿包走人。

按《勞動法》第20條規定,雙方簽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必須具備3個條件:勞動者在該公司連續工作滿10年以上; 雙方同意續簽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出要簽定無固定期限合同。

按現行勞動法律規定,只要用人單位不同意簽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老李就不能與用人單位簽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合同終止,用人單位也可不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按《勞動合同法》規定,老李提出與用人單位簽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簽定。《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如果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六、制定勞動規章制度不再是用人單位一方說了算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原勞動合同法徵求意見稿中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應當經工會、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此條內容外資企業表現非常強烈,他們認為這是與現代企業制度背道而馳,股東((老闆))作為公司的所有者,理當享有制定、實施有關規章制度的絕對權。「"如果按照徵求意見稿的規定,公司最高權力已轉向他人之手。」"甚至引發報界報道的美商會等資方「"從中國撤資」"的威脅論。最終通過的《勞動合同法》中已將「應當經……討論通過"」刪去,用「"平等協商確定」"代替。

實踐中有的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度」",這種單方的規定很難保證員工的利益,因此《勞動合同法》規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不再是用人單位一方說了算,這樣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違法成本: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七、行政部門不作為須承擔賠償責任

針對目前勞動者維權成本較高的現狀,該法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定職責,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八、明確了用人單位強迫勞動的四類情況

王玫歸納《勞動合同法》加重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還有以下五種類型:

(一)、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情形被納入到行政處罰范圍,並輔之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2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三)、明確用人單位強迫勞動等四類情形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有以下四類情形,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包括: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山西黑磚窯事件適用於該條法律。

(四)、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將受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五)、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1、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2、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4、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⑺ 勞動合同法修正案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不是的——來 全國人民自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 : 「本決定公布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但是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本決定關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的規定的,應當依照本決定進行調整;本決定施行前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在本決定施行之日起一年內依法取得行政許可並辦理公司變更登記,方可經營新的勞務派遣業務。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三號)公布此決定的日期是2012年12月28日,因此對於2012年12月28日前已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可繼續履行至期限屆滿,但是勞動合同和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不符合本決定關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的規定的,應當依照本決定進行調整。

⑻ 勞動合同法修改了哪些勞動法的內容

新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主要包含:

一、關於立法宗旨

完善勞動合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權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二、關於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修正。新勞動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⑼ 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對勞務派遣做了哪些修改

修改案共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出4條9款修改。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的條件及其行政許可;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勞務派遣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違反勞務派遣的法律責任。等。

附錄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修改為:「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 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 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二、將第六十三條修改為:「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三、將第六十六條修改為:「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四、將第九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法規定,未經許可,擅自經營勞務派遣業務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違反本法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對勞務派遣單位,吊銷其勞務派遣業務經營許可證。用工單位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本決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附錄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節選)
第二節 勞務派遣
第五十七條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人民幣二百萬元;
(二)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勞務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經許可的,依法辦理相應的公司登記。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勞務派遣業務。
第五十八條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五十九條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六十條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第六十一條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六十二條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第六十三條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和與用工單位訂立的勞務派遣協議,載明或者約定的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的勞動報酬應當符合前款規定。
第六十四條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第六十七條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熱點內容
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性1000字論文 發布:2025-08-12 06:00:44 瀏覽:409
執行法官可怕投訴 發布:2025-08-12 05:59:17 瀏覽:89
慈溪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2 05:57:46 瀏覽:560
經濟法中許可設立制度 發布:2025-08-12 05:41:23 瀏覽:626
2016湖南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8-12 05:25:02 瀏覽:88
行政法好繁瑣 發布:2025-08-12 05:23:30 瀏覽:751
法院扣劃後 發布:2025-08-12 05:22:47 瀏覽:611
戶籍刑法 發布:2025-08-12 05:17:49 瀏覽:795
2017初級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08-12 04:55:12 瀏覽:603
上海法院竇 發布:2025-08-12 04:52:47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