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性質
1. 現行法律對勞動合同性質的規定 現行法律對勞動合同性質規定存在的問題 對勞動合同性質法律規定的完善
樓主是准備寫論文?建議你先有針對的看一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法實施條例」
勞動合同的存在的問題,就目前的司法來看,主要是從司法實踐上的不足,畢竟,制定發條法規的都是些研究者,和社會實踐肯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才會不斷的修改,看樓主要從那方便來寫,
比如說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存在的問題方面,第25條對違約金的性質、數額范圍及適用范圍未作明確規定。以致現實中出現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隨意約定違約金的情況。司法實踐中,有根據違約金的補償性質進行的裁判,也有根據違約金的懲罰性質進行的裁判,以致同一情形出現不同的裁判結果。
或者用人單位用工期間工資待遇方面存在的問題,年薪假,第31條加班工資的計算等等。
其實入手點很多,樓主抓住一個方面網上找點材料應該就沒什麼問題了。
當然,勞動就業的自由,從根本上來說,實際上是限制越少越好,不一定法條法規制定多了都好,避免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招人,勞動者不敢就業的局面出現。
如果樓主是寫論文,祝願樓主順利完成。
2. 勞動合同制的性質
在任何社會,勞動者都必須與生產資料結合,才能夠進行社會生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通過工人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來實現的。工人和資本家通過訂立勞動合同,以確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的雙方表面上是平等的,但實際上,工人處於被資本家剝削、奴役的地位,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僱傭條件。因此,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動合同所體現的勞動關系是僱傭關系。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平等地佔有公共的生產資料,所有勞動者都有利用公共的生產資料、公共的土地、公共的工廠進行勞動的同等權利。但是,任何具體的勞動關系的建立又都是有條件的,要受到勞動者本人的專長、志趣、生理因素,以及用人單位的工作需要和國家政策的制約。因此,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仍有必要採用勞動合同制,通過工人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明確規定雙方的責任、義務和權利。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勞動合同體現為勞動者個人和勞動者集體之間的勞動關系,反映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實行勞動合同制的國家,常常通過立法的形式對勞動合同的有關事項做出規定。例如,《法國民法典》第1708條、1710條就規定了這方面的內容,稱為「勞動力的僱傭契約」。日本1976年的《勞動標准法》第二章即為「勞動合同」。蘇聯1970年的《勞動法原則》第三章對勞動合同作了具體規定。羅馬尼亞1972年的《勞動法典》中的國家社會主義單位的勞動關系部分對勞動合同也有較為詳細的規定
3. 勞動合同上的性質填什麼
法律分析:一、按實現勞動過程的方式來劃分,
勞動關系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後,由用人單位直接組織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動的形式,另一類是間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通過勞務輸出或借調等方式由勞動者為其他單位服務實現勞動過程的形式。
二、按勞動關系的具體形態來劃分,
可分為常規形式,即一般勞動關系;停薪留職形式;放長假的形式;待崗形式,下崗形式;提前退養形式,應征入伍形式等等。
三、按用人單位性質分類,可分為國有企業勞動關系、集體企業勞動關系、三資企業勞動關系、私營企業勞動關系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4. 簡述勞動關系的性質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運用勞動能力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其主體是確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然是勞動者。遇有個體工商戶雇請幫工的情形,則個體工商戶屬於用人單位的范疇。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建立勞動關系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內容包括七項必備條款和雙方自主協商的約定條款。
按實現勞動過程的方式來劃分,勞動關系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後,由用人單位直接組織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動的形式,當前這一類勞動關系居絕大多數;另一類是間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通過勞務輸出或借調等方式由勞動者為其他單位服務實現勞動過程的形式,這一類勞動關系目前居少數,但今後會逐年增多。按勞動關系的具體形態來劃分,可分為常規形式,即正常情況下的勞動關系;停薪留職形式;放長假的形式;待崗形式,下崗形式;提前退養形式,應征入伍形式等等。按用人單位性質分類,可分為國有企業勞動關系、集體企業勞動關系、三資企業勞動關系、私營企業勞動關系等等。按勞動關系規范程度劃分,可分為規范的勞動關系(即依法通過訂立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事實勞動關系(是指未訂立勞動合同,但勞動者事實上以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的情況),和非法勞動關系(如:招用童工和無合法證件人員;無合法證、照的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等情形)等。
實勞動關系性質確立,對正確處理勞動爭議糾紛,甚為重要。然而事實勞動關系這一稱謂雖在司法實踐中廣泛運用,但是《勞動法》上並無「事實勞動關系」這一概念,只是在勞動保障部規章、規范性文件中經常提及。而這些規章、規范性文件,也未對事實勞動關系的性質有過明確的「說法」。例如,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全民合同制工人合同期滿後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問題的復函》(勞力字[1992]19號)提出,「如果合同期滿又沒有續訂,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這種勞動關系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僅僅稱事實勞動關系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但是,這種「不符合法律規定」是否有效,其法律後果又是如何,則語焉不詳。
我覺得,對事實勞動關系的性質不能簡單地作出「無效」或「等同於有效」、「視為有效」的結論,而應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不同情況,即前文所述的「自始未簽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滿未續訂,但雙方繼續履行」、「勞動關系未解除,勞動者在其他用人單位實際就業」三種情形具體分析,然後再作評判。
具體地說,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前兩種情形,雙方主體資格符合法律規定,意思表示真實,勞動權利義務的行使(勞動關系的內容)不與法律、法規相悖,僅僅是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視雙方的事實勞動關系為合法、有效,勞動者有權享受《勞動法》賦予勞動者的各項權利。雖然勞動關系的建立固然應以勞動合同的有效成立為要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勞動合同的有效成立取決於它的書面形式。從合同的一般理論上講,合同的有效取決於合同的主體、合同的內容、主體的意思表示這些實質要件是否符合法律規定,而不取決於它的形式。包括《勞動法》在內的所有現代法律都在明確規定合同「應當」、「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時,並不明確規定違反合同形式要件的合同一律無效。《勞動法》第十八條僅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納入無效的范圍,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對因各種原因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雙方實際履行了勞動權利義務,其主體、內容、意思表示均符合法律規定的事實勞動關系,應視為合法、有效的勞動關系。
5. 勞動(合同)關系性質怎麼填
可選下列一種方式填寫勞動關系的性質:
一、按實現勞動過程的方式來劃分,
1、勞動關系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後,由用人單位直接組織勞動者進行生產勞動的形式,另一類是間接實現勞動過程的勞動關系,即勞動關系建立後,通過勞務輸出或借調等方式由勞動者為其他單位服務實現勞動過程的形式。
二、按勞動關系的具體形態來劃分,
1、可分為常規形式,即一般勞動關系;停薪留職形式;放長假的形式;待崗形式,下崗形式;提前退養形式,應征入伍形式等等。
三、按用人單位性質分類,可分為國有企業勞動關系、集體企業勞動關系、三資企業勞動關系、私營企業勞動關系等等。
(5)勞動合同法性質擴展閱讀
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一方是符合勞動年齡並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條件的用人單位;而勞務關系不限於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並且可能是兩個主體以上。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中形成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指揮與被指揮的隸屬關系;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依據雙方約定所形成的一種財產關系,不存在人身的隸屬性。
3、關系的穩定性不同,勞動關系比較穩定,反映的是一種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對象之間的結合關系;而勞務關系中多為一次性或臨時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
4、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除了定期得到勞動報酬外還享有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待遇,如社會保險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一般只涉及勞動報酬問題,勞動報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無社會保險等其他待遇。
6. 如何理解勞動合同的性質
法律分析:勞動合同的性質是勞動合同具有法律意義的性質。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確立勞動關系的協議,是實現勞動權利和招用人員的法律形式。但它還具有社會性質。因為它還是用人單位招用和組織使用勞動力的手段,其社會經濟地位在不同性質的國家是有差別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7. 勞動合同的性質都有哪幾類分別指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7年6月29日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 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
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五章 特別規定
第一節 集體合同
第二節 勞務派遣
第三節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http://www.ldht.org/Html/lifa/lfjc/038834.html
給你全部內容,字數已限制,自己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