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傷亡事故免責
㈠ 合同法302條適用大客車高速公路下客造成乘客死亡事故索賠
你好,給你看看這個解釋。
第三百零二條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釋義】本條是對旅客運輸中承運人對旅客人身傷亡應負責任的規定。
運輸行為的需求在於高速和安全,當代運輸雖然安全程度越來越高,但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速度越來越高,在速度和安全之間,存在對立統一的關系。現代任何一種運輸生產活動都存在著與其他社會經濟活動不同的風險,保障旅客在運輸途中的安全也就成了旅客運輸承運人最大的義務。所以本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在旅客運輸合同中,應當實行什麼樣的責任制度呢?有的認為應當實行過錯責任制度,即承運人只有在具有過錯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情況下,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我們認為,在旅客運輸活動中,應當實行無過錯責任制度,即承運人即使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也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1.在整個旅客運輸活動中,旅客所受到的大多數損害,一般都與承運人的運輸行為有關,或者由承運人的作為或不作為造成,或者由承運人未盡管理職責而間接造成。在有些情況下,並不是承運人違約或者侵權造成旅客傷害,如旅客乘火車旅行途中被車外人擲石頭擊傷。此時承運人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是法律保護旅客人身安全利益,而賦予承運人的一項責任或義務。2.在旅客運輸中,應當強調對旅客人身生命的特別保護,而對承運人實行無過錯責任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護旅客的人身安全,促使承運人採取各種措施以保護旅客的安全。3.在現代運輸業中,運輸活動的公用性和獨占特點以及國家的全面干預,要求承運人實行無過錯責任制度。同時由於運輸保險業的發展,運輸風險大為分散,這就為承運人實行無過錯責任制度奠定的基礎。4.各國運輸法對承運人責任制度的規定各不相同,但在現代經濟條件下,無過錯責任制度已成為旅客運輸合同中的基本取向。究其原因,仍在於前面所述的國家對旅客運輸行為的嚴格管理,承運人的獨占性和公用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國家對旅客的嚴加保護。就是我國的運輸立法也在向無過錯責任制度靠攏。如從交通部頒布的《汽車旅客運輸規則》來看,在公路運輸中,實行的是無過錯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雖沒有明確規定是無過錯責任制度,但從鐵路法規定的免責條件來看,鐵路運輸中,也是實行的無過錯責任制度。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因發生在民用航空器過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旅客的人身傷亡完全是旅客本人的健康原因造成的,承運人不承擔責任。可見航空旅客運輸中是實行的比無過錯責任制度更為嚴格的嚴格責任制。
法律在對旅客實行嚴格保護的同時,也應當充分保護承運人。本法對承運人的保護就體現在免責規定上。本條規定了在兩種情況下,承運人可以免除責任:
1.旅客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如旅客自己尋短見從火車上跳車自殺的,承運人就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旅客有重大過失的情況下,承運人才可以免責。如果旅客對傷亡的造成只有一般過失,承運人仍應當負賠償責任。但需要注意的是免責事由應當由承運人舉證。
2.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傷亡。如旅客在運輸途中突發重病而死亡的。
由於運輸方式的不同,風險的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各專門法對旅客運輸中承運人的免責事由也不一樣。根據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特別法有不同的規定時,應當適用特別法的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免責事由只有旅客的健康原因,對於不可抗力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在民用航空中,承運人仍應當承擔責任。各專門運輸法對承運人的賠償的數額基本上都作了限制性規定,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了旅客人身傷亡的,每名旅客的賠償不超過46666計算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16600計算單位。所以各專門法對賠償限額有特別規定的,應當依照其規定。
本條第二款還規定,對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也應當適用於本條第一款的規定。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㈡ 合同法規定的法定的免責事由有哪些
合來同法規定的法定的免責自事由僅限於不可抗力。《合同法》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常見的不可抗力有:1、自然災害如地震、台風、洪水、海嘯等。2、政府行為。
政府行為一定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以後發生,且不能預見的情形。如運輸合同訂立後,由於政府頒布禁運的法律,使合同不能履行。
3、社會異常形象。
一些偶發的事件阻礙合同的履行,如罷工騷亂等。不可抗力雖為合同的免責事由,但有關不可抗力的具體事由很難由法律作出具體列舉式的規定,因此根據合同自由原則,當事人可以在訂立不可抗力條款時,具體列舉各種不可抗力的事由。
㈢ 關於合同法中免費搭乘,免責條款和無償合同的問題
無償搭乘發生事故,人們卻認為搭乘雙方完全是自願的,且車主完全是出於好心幫忙性質的免費為搭乘人服務,發生交通事故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自己不應承擔責任。但這種看似合理的解釋卻沒有法律依據。 首先自願搭乘不代表自願承擔遭受事故的風險,此外人的生命、財產受法律保護是法律的最基本的原則。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雖然私家車搭乘,從嚴格意義上講私家車屬於非營運車輛,但兩者法律關系的性質是一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責任。」
《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第一百一十九條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條也規定了事故賠償責任。因此,車主不能以無償義務為由,而不承擔責。
當然公平原則,如果要求車主按照客運合同一樣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也是有悖於公平原則。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一條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法律對該類的法律責任明確規定了適用過錯原則,如果乘車人有過錯的,可減輕機動車所有人的責任,這樣才有利於平衡搭乘人和車主的利益沖突。現實的 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判例也認可了應適當減輕車主的責任的原則。
協議能否免除責任?
有的當事人為了避免以後發生糾紛,便在事前和搭乘人簽訂協議,約定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傷害的車主不承擔賠償責任或免責聲明,旨在規避法律責任。許多搭乘人也感覺無所謂,因此各式各樣的協議書也大量存在。那麼這些協議是不是能免除車主的責任呢?答案是否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這就是說,對於人身傷害,無論駕駛員是否有過錯,即使雙方約定駕駛員無需承擔責任,受害人仍可依法獲得賠償;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關於人身傷害的免責條款,從法律上講也是無效的。但對於財產損失,如果駕駛員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雙方約定免責的有效,如果駕駛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則該免責條款無效。
(轉過來你看看,另樓上的好意施惠行為並非旨在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免除甲的賠償責任,因為機動車系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採用的無過錯責任。免責事由是第三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免責事由,甲應該賠償。)
我是快樂搬運工,供你參考!
㈣ 合同法中的免責條款是什麼意思
意外事件,政府法律變化,
縱橫法律網 胡志丹律師
㈤ 沒有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任職期間期間單位發生死亡安全事故需要承擔責任嗎
即使未簽訂勞動合同,有了事實存在的勞動關系,單位也是需要對任職期間發生的死亡安全事故承擔法律責任和後果的。
沒有簽合同還要追究其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責任。
我的回答向來是言簡意賅。你可以點擊頭像並關注我的賬號「雪野獨歌」,此外也可以搜索百家號「雪野獨歌」,裡面是我對生活、情感、法律、教育、文藝、歷史等很多領域的個人獨特見解,後續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幫忙,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以關注我網路賬號或者百家號賬號私信當朋友進行交流,希望能夠全面細致、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幫助你。
㈥ 《合同法》規定有哪些免責條款屬於無效
《合同法》規定哪些免責條款無效?為什麼要規定其無效?
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就是指合同中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為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者雙方當事人未來責任的條款。免責條款具有約定性。免責條款是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的合同的組成部分。這是與法律規定的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履行或者履行不完全時免除責任是不同的。當事人可以依據意思自治的原則在合同中約定免責的內容或者范圍。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任何以默示的方式作出的免責都是無效的。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具有免責性。免責條款的目的,就是排除或者限制當事人未來的民事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條款無效。這是因為對於人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法律是給予特殊保護的,並且從整體社會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允許免除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人身傷害的責任,這與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的憲法原則是相違背的。在實踐當中,這種免責條款一般都是與另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相違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我國合同法確立免除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同一方當事人財產的條款無效,是因為這種條款嚴重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如果允許這類條款的存在,就意味著允許一方當事人可能利用這種條款欺騙對方當事人,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合同權益,這是與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完全相違背的。
㈦ 勞動合同出現「發生傷亡事故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有效嗎
很多公司為了減少支出,擴大收益,與職工簽訂合同時會要求職工簽訂包含「發生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等類似條款的合同,這些條款加重了勞動者的負擔,顯失公平,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不能成為公司的免責事由。即使合同中有這樣的條款,也應歸於無效。具體到本案中,「發生傷亡事故本公司概不負責」的條款是無效的,可以要建築公司支付醫療費用。合同的其餘部分,如果沒有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則視為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