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宗教社會保障法

宗教社會保障法

發布時間: 2022-02-01 05:58:31

① 《宗教新條例》有沒有明確規定僧人參保一項

有的。國務院公布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 ,2018年2月1日實行。其中第三十九條宗教教職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障並享有相關權利。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按照規定為宗教教職人員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② 什麼是宗教教職人員依法享有的權利

法律分析:主持宗教活動、舉行宗教儀式;從事宗教典籍整理、進行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文化研究;從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訓;參與所在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按程序擔任相應的職務;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參加社會保障並享有相關權利;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法律依據:《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第五條 宗教教職人員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主持宗教活動、舉行宗教儀式;

(二)從事宗教典籍整理、進行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文化研究;

(三)從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訓;

(四)參與所在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按程序擔任相應的職務;

(五)開展公益慈善活動;

(六)參加社會保障並享有相關權利;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③ 解決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問題的想法和建議

我國實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廣大公民可以自由信仰,而今,信仰的公民越來越多,這已是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宗教的存在有其消極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他一定程度上的積極作用,給予宗職人員社會保障,這是一項有利於社會穩定的舉措,應該給予支持。至於,解決資金問題,比如說:對於想入教的人可以收取一定的經費,就像教學費一樣:或,讓宗職人員兼職一份工作,閑暇的時候就去干;或,把宗教產業化,比如,宗職人員可以製造一些與宗教有關的特色的產品去賣,開發一些宗教的特色小吃。總之讓宗教投身於市場之中去,這也是順應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潮流。 至於如何分配。也可以實行多勞多得的原則,按生產要素分配;可以聘請一些管理人員(比如說,經理),把分配的事情交給他;國家可以設置一個針對宗教分配的管理機構。

④ 《社會保障法》古代社會的什麼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1、古代社會的救災、濟貧、恤孤等措施都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2、相關背景資料: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社會保障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起來的,它走過的是一條從慈悲到正義之路。
對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進程,在理論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見解。一種觀點認為應該以1601年英國伊麗莎白時代頒布的《濟貧法》為起始標志;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應當以德國1883年制定並實施有關社會保險法律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標志。
實際上,社會保障作為超越家庭保障之上的一種生活保障機制,源遠流長,古代社會的救災、濟貧、恤孤等措施都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因此,就社會保障發展史而言,它已經產生並生存了數千年。
在中國,以互助、他助等為基本特徵的原始社會保障活動,事實上在三千多年前即已出現。在西方社會,立足於慈悲為懷的宗教慈善事業與濟貧法頒布後政府介入的濟貧事業,其歷史亦相當悠久。可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與歷史上的救災、濟貧活動客觀上存在著淵源關系。
就現代社會保障制度而言,較為公認的是以社會保險制度在德國產生為標志,因為社會保險制度是與工業化相適應的正式制度安排,並完全具備了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形式與基本內容。不過,不同時代對社會保障又有著不同的需要,社會保障在不同的時代亦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特徵。因此,考察社會保障的實踐史,科學劃分社會保障的不同發展階段,顯然是認識社會保障客觀發展規律和構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社會保障制度所必需的。

⑤ 中國所有<strong>法律法規</strong>

中國所有法律法規主要為,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
法律是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
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並且發展學前教育。國家發展各種教育設施,掃除文盲,對工人、農民、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勞動者進行政治、文化、科學、技術、業務的教育,鼓勵自學成才。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⑥ 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根據相關規定,宗教教職人員應當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我國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法律依據:《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第五條 宗教教職人員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主持宗教活動、舉行宗教儀式;

(二)從事宗教典籍整理、進行宗教教義教規和宗教文化研究;

(三)從事、接受宗教教育培訓;

(四)參與所在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按程序擔任相應的職務;

(五)開展公益慈善活動;

(六)參加社會保障並享有相關權利;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六條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范圍內開展活動;

(二)接受宗教事務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依法管理;

(三)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接受所在的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

(四)服務信教公民,引導信教公民愛國守法;

(五)維護宗教活動正常秩序,抵制非法宗教活動和宗教極端思想,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六)維護和促進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之間的和睦;

(七)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義務。

⑦ 社會保障法本位的變遷是什麼

早在古代社會,就已出現各種形式的社會救濟、救助活動.如一些宗教組織以慈善名義展開各種救助活動. 社會保障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歐洲中世紀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業...

⑧ 怎樣依法管理宗教工作

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法制化、 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保證。任何宗教 團體、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都要遵守獨家法律法規,堅持國 家安全和國家利益至上,不妨礙社會正常秩序,不侵犯他人權 益,確保社會安定和穩定。《宗教事務條例》及相繼制定出台 的一系列配套的法規,對做好宗教工作意義重大,是加強宗教 事務管理,保障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開展正常宗教活動,起 到極為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工作,一方 面是深人貫徹實施《宗教事務條例》和一系列管理辦法;另一 方面是堅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宗教團體、信教群眾切實 做到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宗教活動。第三是維護宗 教界合法權益,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依照國家法 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積極做好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工作, 採取相應政策措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熱點內容
法官主體責任制度 發布:2025-08-01 22:45:42 瀏覽:927
嚴國聯法院 發布:2025-08-01 22:24:42 瀏覽:438
鶴崗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01 22:21:26 瀏覽:301
工程建設法規ppt第一章 發布:2025-08-01 22:20:24 瀏覽:247
催收最新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01 22:20:24 瀏覽:316
法院工作照 發布:2025-08-01 22:19:43 瀏覽:747
村民大會決議法律效力依據 發布:2025-08-01 22:10:22 瀏覽:904
房地產亂收費法規 發布:2025-08-01 21:53:22 瀏覽:823
法院屬於什麼行業 發布:2025-08-01 21:53:04 瀏覽:731
社會與法閨蜜嫁到 發布:2025-08-01 21:52:57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