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會研究法
① 什麼是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研究方法》是美國大學的通用社會學教材,是一部概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經典之作,1975年本書初版已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現已出至第11版。同時它被譯成多國文字,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內被廣泛選作教材。
② 社會研究方法的相關內容
第四章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
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的發展,使社會展現為一個自然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這一過程的內容、實質和規律,為我們具體研究社會歷史現象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
一、 人類社會是一個過程
(一) 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
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每一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凡是在歷史上產生的東西,最終都要在歷史上消亡。一個過程的結束,就是另一個過程的開始。正是這種有限的、無始無終的、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我們周圍的感性世界絕不是開天闢地以來就直接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人類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是歷史的產物。人類社會「永遠不會在人類的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中最終結束;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東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那隻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
人的認識也是一個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那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正如歷史不具有最終的性質一樣,人類的認識也不具有最終的性質。「真理是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在科學的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向越來越高的階段上升,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一樣,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恩格斯說:「這種辯證哲學推翻了一切關於最終的絕對真理和與之相應的絕對的人類狀態的觀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終的東西、絕對的東西、神聖的東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滅亡的不斷過程、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什麼都不存在。」這一論述,為正確認識人類社會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指導。
(二) 社會歷史過程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
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漸進與飛躍的統一,即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社會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在量變階段,社會面貌總的說是穩定的,表現出自身發展的連續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質變、飛躍,新質代替舊質,漸進性過程「中斷」,表現出發展的非連續性。發展史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只有不間斷的量的積累,才有間斷性的質的飛躍。
堅持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對於我們正確把握歷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聯系和區別,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毛澤東說:「我們反對革命隊伍中的頑固派,他們的思想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而前進,在歷史上表現為右傾機會主義。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爭已將客觀過程推向前進了,而他們的認識仍然停止在舊階段。……我們也反對『左』翼空談主義。他們的思想超過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則把僅在將來有現實可能性的理想,勉強地放在現時來做,離開了當前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前的現實性,在行動上表現為冒險主義。」
(三) 社會歷史過程的前進行和曲折性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新事物否定舊事物,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有所拋棄、有所發揚,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辯證的否定。舊事物中積極的東西作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經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個周期之後,第三階段的食物擊中了前兩個階段食物各自的積極因素,成為更高級、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
然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矛盾雙方斗爭此消彼長或次長比的復雜性,由於人們認識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復性,決定了事物的前進運動並不是直線的,而是曲折的、迂迴的,表現為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列寧說,歷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樣筆直又筆直。毛澤東說:「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動的道路一樣,總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
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歷史觀,既要反對歷史循環論,又要反對歷史直線論。堅持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歷史辯證法,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同時在實踐中自覺走曲折前進的道路。
二、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
(一)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
恩格斯說:「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些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歷史活動是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這是因為:
第一,「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任何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力量,都是以往活動的產物。人們擁有的生產能力決定與人們所處的條件,決定於先前已經獲得的生產力,決定於在他們以前已經存在、不是由他們創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創立的社會形式。
第二,歷史是一個合力。歷史「最終的結果總是從需索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於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做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
(二)社會歷史過程的主體選擇性
自然界的發展是自發的、盲目的、無意識的;社會發展則是自覺地、有意識的。二者的區別,集中表現為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具有選擇性。這種選擇性包括選擇「做什麼」和「怎麼做」,即包括選擇實踐目標、實踐手段、實踐方法等。主題選擇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對於實踐活動的成敗具有決定性意義。這種選擇並非只有非此即彼的正確選擇或錯誤選擇,還包括最優選擇、次優選擇等。同樣是正確選擇,是最優的還是次優的,對於加速或延緩歷史的發展,也有重大的影響。
(三)社會歷史過程是合目的與合規律的統一
主體選擇性與客觀規律性的統一,就是合目的與合規律的統一。
人們只有把握客觀規律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當人們沒有認識必然性的時候,必然性是盲目的,外在於人的;當人們認識並把握了必然性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必然性來為自己的目的服務。「社會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樣,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和考慮到它們的時候,起著盲目的、強制的和破壞的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認識了它們,理解了它們的活動、方向和作用,那麼,要使它們越來越服從我們的意志並利用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就完全取決於我們了。」
社會歷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體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統一性,社會歷史過程的主體選擇性體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偶然性和多樣性。社會歷史過程作為客觀規律性與主體選擇性的統一,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合規律與合目的的統一。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決定論是科學的、辯證的決定論。
三、研究社會歷史過程的若乾重要方法
(一)歷史主義的方法
認識社會歷史,離不開現代人的眼光。但是,後人在認識既往的社會歷史時,必須從特定的歷史時代、歷史條件和歷史環境出發,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放到具體的歷史過程中加以認識。列寧說:「在社會科學問題上有一種最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忘記基本的歷史聯系,考察每個問題都要看某種現象在歷史上怎樣產生、在發展中經過了哪些主要階段,並根據它的這種發展去考察這一事物現在是怎樣的。」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離開歷史過程和歷史條件,用個人的好惡、主觀的模式等,去剪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我們要求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
歷史的真實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的真實,二是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的真實。我們要把這兩種真實統一起來,離開了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的真實,無從發現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而僅僅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又遠遠不夠,還必須透過歷史事件和歷史細節把握歷史本質和歷史規律。正如恩格斯所說:「現代唯物主義把歷史看做人類的發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於發現這個過程的運動規律。」
堅持歷史主義原則,既要反對否定一切的歷史虛無主義,又要反對肯定一切的歷史復古主義。對於歷史遺產 要採取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
(二)科學預見的方法
對未來的預測、關注和把握,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識活動的表現。研究社會過程、認識社會規律的目的在於通過對社會歷史的正確認識和把握來解決當前和今後面臨的歷史課題,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過程和階段,確立和設計未來社會發展的目標,宣召和選擇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和路徑,從而增強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自覺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動型,做到在某一時間和過程發生之間未雨綢繆,掌握主動。
科學預見之所以可能,在於社會歷史過程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必然性總是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現,而大量偶然性中又存在著某種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說:「被斷定為必然的東西,是由純粹的偶然性構成的,而所謂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裡面的形式。」透過偶然認識必然,便可以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前程。
(三)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
馬克思說:「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研究社會歷史過程必須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
歷史是人類社會自身的客觀進程,邏輯則是對這一進程和歷史順序的認識和把握。社會歷史過程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社會歷史進程在人類思維中的再現。因此,二者具有同一性。
但是,由於「歷史常常是跳躍式地和曲折地前進的,如果必須處處跟隨它,那就勢必不僅會注意許多無關緊要的材料,而且也會常常打斷思想進程」。因此,邏輯對歷史的反應不是機械的、照鏡子式的反映,而是在科學抽象基礎上對歷史進程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邏輯反映歷史又高於歷史,只有上升
到邏輯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歷史的本質和規律。因此,以科學抽象和邏輯的方式把我社會歷史進程,就其實質來說,依然是歷史的方式,它「不過擺脫了歷史的形式以及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而已」。
堅持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觀點,既要反對把歷史碎片化、否認歷史發展規律的錯誤傾向,又要反對從邏輯出發剪裁歷史、用邏輯統一歷史的錯誤傾向。
③ 什麼是社會研究
對科學社會維度的研究也稱作科學的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目前它與科學
的文化研究,科學的政治研究,科學的倫理研究等共同構成了科學技術學(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或S&TS).1嚴格地說,當前科學的社會研究巳不再是一個類似於科學社會
學那樣的界線分明的學科,而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不同背景下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使
用不同的方法對問題的不同方面進行探討,科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史學家
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了與墨頓的科學社會學相區別,西方研究者們大多不願再
使用科學社會學這個標簽.既使使用這個稱呼也屬於舊瓶裝新酒.其次,大部分的研究者明
確地將他們的研究看成是社會認識論(social epistemology)的一部分.盡管對於什麼是社會認識
論,它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存在著爭議,但是,爭議的各方都承認社會認識論是對知識
社會維度的研究.作為知識體系中的一個主要部分的科學知識的社會維度自然也就成為社會
認識論的主要研究對象.
④ 什麼是社會調查法,詳查對象有哪些特徵
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
社會調查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或實驗等科學方式,對有關社會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藉以發現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有關規律的研究方法。
社會調查法的詳查對象是社會公民。社會調查是為了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故其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徵為其社會屬性且具有相關經驗。
(4)什麼是社會研究法擴展閱讀:
社會調查法的作用
1、為研究人員提供研究專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
2、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劃、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預測服務。
3、明了社會現狀,發現新的研究專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從而推進該領域工作的科學化。
⑤ 什麼是社會調查方法詳查對象有哪些特徵
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社會調查法的詳查對象是社會公民。社會調查是為了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故其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徵為其社會屬性且具有相關經驗。
社會調查研究類型有;普查(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等。主要調查方法有: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等。
社會調查研究要考慮自然環境、人口、文化三個基本要素。調查研究的對象復雜多樣,但主要分為八類:有代表性的個人、家庭村落朋友群等社會基本單位。
工廠商店學校醫院等社會組織、工農等階層司機等行業、現代社會居民社區、某一獨特民族、婚姻上訪等一類社會行為、某種典型的社會產品如保健品廣告等。
(5)什麼是社會研究法擴展閱讀
調查研究本身也是多方面的,所涉及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
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等;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資料收集的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
根據調查的不同目的、范圍、性質等,調查研究可分為不同類型:根據目的來劃分,有:描述型調研和解釋型調研;根據時序可分為,橫剖調研和縱貫調研;根據性質可分:定性調研和定量調研;根據范圍劃分有:全面調查(普查)和非全面調查(抽查和個案調查)。
⑥ 什麼是社會調查法
.社會抄調查研究的對象是社會襲現象、社會問題、社會狀態、社會矛盾等諸多問題。2.社會調查研究作為一種體系,它包括如下階段:一是選擇課題;二是設計研究方案;三是收集資料;四是整理與分析資料;五是解釋調查結果以及檢驗調查結論。3.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哲學理論基礎和具體科學原理。4.社會調查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二、名詞解釋題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指關於社會調查研究整體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2.系統:指事物構成的內外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存在而組合的有機整體性。
⑦ 什麼是社會心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
社會心理學研究方來法
(一)方法自論
1、一般方法論,即哲學世界觀層次,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的社會性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放在首位。
2、專門方法論,主要綜合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形成。
3、具體方法,包括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所創立的各種具體研究方法。
(二)具體方法
1、觀察法 (1)參與觀察 (2)非參與觀察(旁觀)
2、實驗法 (1)實驗證實驗法 (2)自然實驗法 (3)現場實驗法
3、調查法 (1)問卷法 (2)訪問法
4、個案研究法
5、跨文化研究法
⑧ 社會研究方法是什麼 比如調查法、實驗法等任何使用
對頭。就是抄研究社襲會現象時採用的方式方法體系。一般而言研究方法是分為若干層次的:如方法論層次(上接哲學上的世界觀、認識論,下連具體方式):實證的;理解的;批判行動的。中間是方式層次:系統的研究序列:實驗;調查....。最下面是搜集數據的方法:問卷調查、訪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