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國際法產生的社會基礎

國際法產生的社會基礎

發布時間: 2022-02-01 15:54:47

Ⅰ 從性質和特徵看,為什麼國際法是一個特殊的法律體系

國際社會的成員主要是國家,而國家在國際社會中都是獨立的,平等的,在國家之上沒有支配他們的權力,也不存在世界政府。國際法與一般法律一樣,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其調整對象,並具有一般法律所具有的規范性和強制性的共性。

(一)國際法的主體是國家,國家是有主權的,因此國際法是平等者之間的法,這是國際法的基本特點。

(二)國際法的制定者是國家本身,是國家在合作與斗爭過程中通過明示或者默示的協議,直接制定或者認可國際法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

(三)國際法沒有統一的,超越國家之上的強制機關,它是由國家本身單獨或集體的強制為保障的。

(四)國際法的淵源是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

(五)國際法它不是某個或某類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直接反映,但也不是超階級的,任何時候,任何國家都極力按照自己的利益來主張、解釋和利用國際法。

(1)國際法產生的社會基礎擴展閱讀

國際法的國際性

(一)社會基礎的國際性。國際法的社會基礎是國際社會,而國內法的社會基礎是國內社會。

(二)調整對象的國際性。國際法的調整對象是國際關系,國際法是以國際關系為對象的法律,國際法律關系是以法律形式表現出來的國際關系。

(三)形成方式的國際性。國際法是在國家之間交往中以習慣或條約等各國共同同意的方式形成的法律,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產物,不是一國單方的行為。

長期以來,人們在探討國際法的國際性時主要關注國際法所調整的國際關系,關注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的確,自國際法形成以來,國際法一直以國家為中心,即使在今天,國際法也主要是關於國家之間的法律。但是,20世紀以來,國際法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

早在1923年,國際常設法院在關於突尼西亞和摩洛哥國籍法令案發表咨詢意見時曾指出,某一事項是否純屬於一個國家的國內管轄事項,主要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它取決於國際關系的發展。國際法是國際社會的法,國際法的法律性與國際性是密不可分的,與傳統國際法相比,國際法更注重下述追求的價值和目標。

Ⅱ 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 會員國主權平等。

  2. 善意履行憲章義務。

  3.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4. 不使用武力。

  5. 集體協作。

  6. 確保非會員國遵行憲章原則。

  7. 不幹涉別國內政原則。

法律依據:

《聯合國憲章》

第二條

為求實現第一條所述各宗旨起見,本組織及其會員國應遵行下列原則:

一、本組織系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

二、各會員國應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憲章所擔負之義務,以保證全體會員國由加入本組織而發生之權益。

三、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俾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

四、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五、各會員國對於聯合國依本憲章規定而採取之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對於任何國家正在採取防止或執行行動時,各會員國對該國不得給予協助。

六、本組織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圍內,應保證非聯合國會員國遵行上述原則。

七、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並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但此項原則不妨礙第七章內執行辦法之適用。

拓展資料:

國際法基本原則,是指那些各國公認的、具有普道意義的、適用於國際法一切效力范圍的、構成國際法的基礎的法律原則。

因為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一個國家不能創造國際法,盡管有時一國或少數國家提出的某一原則,具有重大的政治、法律意義,在沒有得到各國公認之前,尚不能成為國際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必須是為各國所公認的。

《聯合國憲章》對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聯合國憲章》本質上屬於多邊性質的國際條約,其所載原則構成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礎。

Ⅲ 國際法理解

國內社會是以國家為最高權威的,由自然人和法人為成員而構成的一種縱向的「寶塔式」社會,而運用國際法的國際社會則主要由眾多主權國家組成,是一個高度分權的橫向的「平行式」社會。作為法律前提和基礎的社會結構差異必然在法律調整中得到反映。
李浩培教授指出,國際社會的法是並列法,而不是從屬法。這是國際社會的結構在邏輯上的當然結果。早期的國際法主要是共處法。隨著互賴的增加,就產生了合作法。顯然,有「合作法」之稱的國際法的強制執行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橫向的,確切來說是一種「合力」。

Ⅳ 國際法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國際法的基本主體是主權國家,社會基礎和適用空間是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社會
國際法沒有同意的最高立法機關制定法律
國際法的實施主要憑借國家自身的力量和國際組織有限的強制力

Ⅳ 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1. 會員國主權平等。

  2. 善意履行憲章義務。

  3.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4. 不使用武力。

  5. 集體協作。

  6. 確保非會員國遵行憲章原則。

  7. 不幹涉別國內政原則。

法律依據:

《聯合國憲章》

第二條

為求實現第一條所述各宗旨起見,本組織及其會員國應遵行下列原則:

一、本組織系基於各會員國主權平等之原則。

二、各會員國應一秉善意,履行其依本憲章所擔負之義務,以保證全體會員國由加入本組織而發生之權益。

三、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俾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

四、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繫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五、各會員國對於聯合國依本憲章規定而採取之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對於任何國家正在採取防止或執行行動時,各會員國對該國不得給予協助。

六、本組織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圍內,應保證非聯合國會員國遵行上述原則。

七、本憲章不得認為授權聯合國干涉在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且並不要求會員國將該項事件依本憲章提請解決;但此項原則不妨礙第七章內執行辦法之適用。

拓展資料:

國際法基本原則,是指那些各國公認的、具有普道意義的、適用於國際法一切效力范圍的、構成國際法的基礎的法律原則。

因為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一個國家不能創造國際法,盡管有時一國或少數國家提出的某一原則,具有重大的政治、法律意義,在沒有得到各國公認之前,尚不能成為國際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必須是為各國所公認的。

《聯合國憲章》對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聯合國憲章》本質上屬於多邊性質的國際條約,其所載原則構成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礎。

Ⅵ 國際法的發展歷程有哪些

一、國際法產生
作為獨立的法律體系的國家之間的法律──國際法,是近代歐洲的產物。這樣的國際法是以 獨立主權的國家為基礎的。在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訂立以後,在歐洲出現了為數眾多的獨立主權國家。這個公約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產生,使國際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帝國主義階段國際法
當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國際關系中充滿著強國欺侮弱國、掠奪別國領土、爭奪殖民地的現象,帝國主義國家對外實行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和武裝侵略的政策,國際法中進步的原則、規則和制度遭到破壞,產生了一些與帝國主義政策相適應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盡管如此,國際法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發展的:
①它的領域從歐洲擴大到美國和整個美洲,擴大到土耳其、日本以及亞、非的其他一些國家。
②國家之間的關系增加了,多樣化了,出現了一些專門化問題有待處理,開始簽訂了一系列的國際公約,建立了不少的國際行政聯合。
③戰爭的連續不斷發生及其殘酷性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對於制訂戰爭法規的要求。從1856年《巴黎海戰宣言》,經過1899年和1907年兩次海牙和平會議,到1909年倫敦《海戰法規宣言》,戰爭法規的人道主義化有所發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原則和制度也有所改進(見國際爭端的和平解決)。
三、現代國際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日法西斯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使國際法又一次遭到大規模的破壞。但是,在國際關系中,國際法仍然沒有失去它的意義。相反,甚至大戰結束之前,國際法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作用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戰後,《聯合國憲章》簽訂了;依據憲章,成立了聯合國組織。特別是在戰後,新的民族獨立國家紛紛成立,使國際法的領域擴大了,包括了全世界所有國家。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推動下,國際法的原則、規則和制度得到了新的發展。在國際關系中,層出不窮地出現新問題,如核武器(見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國際海底(見國際海底制度)、外層空間、環境保護等等,都要求國際法加以調整,使現代國際法有了顯著的發展。

Ⅶ 國際法基本原則形成的歷史過程

國際法指適用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

國際法又稱國際公法,以區別於國際私法或法律沖突,後者處理的是不同國家的國內法之間的差異。國際法也與國內法截然不同,國內法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法律,它調整在其管轄范圍內的個人及其他法律實體的行為。

國際法是指若干國家參與制定或者國際公認的、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1]

作為國際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制定和實施的法律。
「國際法」,指適用於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
國際法也與國內法截然不同。〔國內法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法律,它調整在其管轄范圍內的個人及其他法律實體的行為〕。
國際法是西方世界的三重發展過程的產物:即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瓦解,進入近代歐洲社會的過程;近代歐洲社會向外擴張的過程;處在發展中的世界社會里,權力逐漸集中到數量迅速減少的主要世界強國手中的過程。
國際法的造法方式《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將國際法的主要造法方式即國際法規則形成的方式歸結為三:條約、國際習慣法和為各國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這已得到幾乎是普遍一致的贊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是:各國主權平等,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脅和使用武力,以及民族自決原則等。
條約:條約和其他經一致同意的協議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國際法主體可以通過它們(如果是國際習慣法不要求任何形式)宣布、修改或發展現行的國際法。它們也可以通過條約將尚未組織起來的國際社會轉變為聯合的或凌駕於國家之上的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國際社會。
國際習慣法:實質上就是適用於尚未組織起來的國際社會的國際法。
國際習慣法的構成有兩個要素:
1.普遍的或區域性的國家實踐;
2.這種實踐為有關國家承認為法律。國際習慣法常常是以早期條約的某些條款為其淵源,這些條款後來就被承認為法規。但是也有個別的國際法規是由世界列強的大致相同的實踐發展而成的。
為各國所承認的一般法律原則:只有在國際習慣法或條約法沒有相應的規則與之平衡的情況下才起作用,所以它的造法作用是輔助性的。這種原則必須是一般的法律原則,而不是作用范圍有限的法律規則;它還必須得到有相當多的國家(至少包括世界上所有主要的法律體系)的承認。

Ⅷ 國際法的發展歷程。

在古代時期,出現了國際法的萌芽。主要是習慣規則,但也有成文的類似於現代條約的一些文件(如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和赫梯王國皇帝訂立的同盟條約)。國際法形成於近代時期。三十年戰爭之後的威斯特伐利亞和會可稱為國際法的轉折點。主權國家的出現與主權觀念的確立是國際法產生的社會基礎,羅馬帝國的「世界主權」已不復存在,國際社會開始探索在一個平行的國際社會,如何建立一種大家都需要的秩序(否則,像三十年戰爭這樣的災難會不斷發生),於是,國際法應運而生,成為建立這種秩序的最為有效和可行的手段。國際法的原則與規則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特別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之後,一些反映資產階級要求的國際法原則與制度,如主權平等、國際關系民主、民族自決、不幹涉內政、條約神聖、公海自由、尊重人權與人道主義等得到確認和發展。國際法的領域不斷擴展和充實,如外交法、戰爭法、條約法、國際人道主義法、國際人權法、海洋法、領土法、空間法、國際爭端解決法等領域,都出現了一些國際習慣法與條約法規則。也出現了一些像巴黎聯盟、伯爾尼聯盟、萬國郵政聯盟等專門性的行政聯盟,也可以稱為是現代專門性國際組織的前身。但總的來講國際法的體系還不夠完整,相關的制度也不夠完善。而且,這一時期,作為國際法的主體的國家還不具有全面的代表性,歐洲之外的國家大多還被排斥在國際社會之外,或者是列強的附庸。一些原始而反動的原則與規則還保留著一些殘余,如武力征服的合法、勢力范圍、領事裁判權、殖民地、不平等條約等還是較為普遍存在的。

Ⅸ 國際公法的性質是什麼

國際公法的性質是:

國際公法也稱國際法,是指在國際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調整國際關系(主要是國家間關系)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

國際法主體是指具有獨立參加國際關系資格,並直接享受國際法上權利和承擔國際法上義務的能力的國際法律關系的獨立參加者。是否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關繫到誰可以作為國家法律關系中平等的一員、獨立參加國際交往、享受國際權利、承擔國際義務的問題。在當前的國際社會中,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有:國家、正在爭取獨立的民族和某些國際組織。

其中,國家是最重要的國際法主體。這是因為,沒有國家,也就沒有國際關系和國際法。按照國際法的規定,國家作為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必須同時具備四個主要因素,即:有一定數量確定的領土;有一定數量定居的居民;有一定的政權組織;具有獨立處理內外事務的主權。

拓展資料:

國際法是一個特殊的法律體系,與國內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1、國際法的主體主要是國家,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還包括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和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在某些特殊狀況下,個人也能夠成為國際法的主體。

2、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的法律,不是國家之上的法律。即不存在超越國家之上的立法機關來制定法律然後強加於各國。國際法中對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是由國家通過協議制定的。

3、國際法不存在超越國家的強制實施法律的機關,國際法的實施主要依靠國際法主體本身的行為。當國際法遭到破壞、國際法主體的權利遭受破壞時,國際法主體通過自助或集體制裁,以捍衛國際法主體的合法權益,保障國際法的實施。

熱點內容
上海市司法鑒定人 發布:2025-08-01 01:32:02 瀏覽:35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 發布:2025-08-01 01:31:05 瀏覽:255
反駁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01 01:29:45 瀏覽:375
企業內部科室公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01 01:29:39 瀏覽:395
勞動法針對公司的工作指派 發布:2025-08-01 01:27:26 瀏覽:474
安徽大學民商法難考么 發布:2025-08-01 01:19:24 瀏覽:771
行政法查封扣押要有見證人嗎 發布:2025-08-01 01:09:59 瀏覽:96
在深圳當法官 發布:2025-08-01 01:02:26 瀏覽:619
全國法院工作會議 發布:2025-08-01 00:54:43 瀏覽:965
行政法規可以決定 發布:2025-08-01 00:50:21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