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是社會生活的

法是社會生活的

發布時間: 2022-02-02 07:12:40

法治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是什麼九年級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

⑵ 法是如何受社會生活條件所制約的

任何一種歷史的法律類型,都是受社會生活的經濟條件和人們的物質關系所制約版的。反之社會生活權的各個方面的活動也都受到法律的制約。但是社會不是以法律為基礎的,相反法律卻必須以社會為基礎。因為法律是由一定物質生產方式所決定的。它雖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但它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因而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馬克思曾經生動形象地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說,「占統治地位的個人除了必須以國家的形式組織自己的力量外,他們還必須給予他們自已的由這些特定關系所決定的意志以國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現形式……這些個人通過法律形式來實現自己的意志,同時使其不受他們之中任何一個單個人的任性所左右,這一點之不取決於他們的意志,如同他們的體重不取決於他們的唯心主義的意志或任性一樣。」因此,不管哪個社會,不管執政者有多大權威,如果他把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法變為個人的任性而不顧經濟基礎的制約,那就是違背了客觀規律,到頭來必然要遭到社會規律的報復。

⑶ 中國社會生活百科法律是指什麼

中國社會生活網路法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包括7編(即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加附則、84章,共1260條。這部法典涵蓋了社會生活各方面,大到房屋產權、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結婚離婚、繳納物業費、飼養寵物等等,因此被稱為中國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⑷ 法律在社會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

⑸ 社會生活中的法律有哪些

法律分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用於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尤其是處理鄰里關系糾紛。《刑法》:用於受到傷害,如家中被盜、路遇搶劫等犯罪情況,如何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勞動法》: 用於工作與單位打交道,非常有用,有助於維護自己的權利 。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一條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⑹ 如何理解「法律應該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法律的產生與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我們逐漸發展的道德觀念的,就是法律也是從我們千百年來養成的道德習慣中產生的,所以說法律是出自社會生活,從這點來說法律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關系。
另外,法律的制定是通過人民的,因為制定法律的權力屬於人們,執行法律的權力屬於人們,從種種角度來說法律與社會中的人都是緊密相連的。

⑺ 為什麼說「法」在人的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這句話含義不明。
1、「法」指自然法則,它在人的社會生活中確實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法」指社會法規,它在人的社會生活中並非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不會干涉一些私生活,也不能時時處處保護人的安全。
3、「法」指神秘力量,它在人的社會生活中原本無處所在、無時所有,只是一種虛構。

⑻ 法律為什麼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如果有人不按規則來做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些事當然是方方面面的問題。法律就是要把所有的問題都給管起來。

⑼ 法律權威是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

法律權威是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是法律應有的尊嚴和生命。
法律在整個社會調整機制和全部社會規范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一切國家及社會行為均須以法律為依據,法是唯一的權威。具體說來,首先,法律必須在整個社會調制機制和全部社會規范體系中居於主導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習俗等調整手段或其它社會規范沖擊或代替法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發展和完善,在法律實踐層面上,中國已基本實現了法律運行的正常化,法律與制度的權威已逐步樹立起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第十三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第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允許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投資,同中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合作。
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經濟組織以及中外合資經營的企業,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它們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保護。

熱點內容
領導叫我考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35
銀海區法院 發布:2025-07-30 10:57:10 瀏覽:315
最高人民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7-30 10:48:57 瀏覽:698
法院54軍 發布:2025-07-30 10:47:51 瀏覽:141
工商管理專業考法律碩士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0:45:02 瀏覽:754
兒童閱覽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43:38 瀏覽:18
如何三班倒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7-30 10:40:45 瀏覽:655
消防維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37:29 瀏覽:744
2016復旦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5-07-30 10:35:55 瀏覽:525
准則條例政治紀律 發布:2025-07-30 10:24:34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