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里重做什麼意思
A. 請問,有關合同法中的規定里下面這句話的意思
你好
我談談我的看法,自始消滅,指的是合同解除的效力具有溯及力,也就是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過,恢復到合同訂立之前的狀態。那麼後者是指合同解除,之前的權利義務已經履行的,還是有效的,但是從解除這一天開始,之後的不再具有效力。是明顯有區別的。
就像勞動合同,我們解除了,之前的勞動,不可能退回了啊,所以只是之後不再有權利義務關系,之前的合同還是生效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請問法律合同法里的offer, agreement, puff, consideration分別是什麼意思啊,謝謝
offer在法律上一般翻譯為要約,指當事人一方提出訂約條件,願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專向表示。
agreement的意思屬為協議。
puff的意思為氣喘吁吁。
consideration的意思為考慮。
(2)合同法里重做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offer要約的條件:
a.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
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
b.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C. 定作合同接受工作成果後,有權要求重做嗎
您好!若是確實不符合事先約定的,有權要求重做。
《合同法》第262條 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定作人可以要求承攬人承擔修理、重作、減少報酬、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根據以上規定,承攬人應當按照承攬合同的約定,遵守定作人提出的標准和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根據承攬合同的約定,完成工作是承攬人的主要義務,在合同成立後,承攬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開始工作,而且要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承攬人對定作物的瑕疵負有擔保義務,是指承攬人必須保證其所交付的工作成果的品質及其效用符合合同的規定,如果不符合合同的規定,那麼承攬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承攬人交付的定作物如果在質量、包裝等實際效用方面達不到合同所規定的標准,就可以認為定作物有瑕疵。 如果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則可以採取有關措施補救:對工作成果定作人同意利用的,定作人可以按質論價,要求減少相應的報酬;對工作成果定作人不同意利用的,定作人有權要求修理、重作,承攬人應當依照定作人的要求予以修理或者重作,定作人也可以自行修理而由承攬人承擔修理的有關費用,因承攬人修理或者重作造成交付遲延的,承攬人也應當承擔逾期交付的違約責任;承攬人交付的工作成果不符合質量標准而承攬人又拒絕修理、重作的或者修理、重作後仍然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定作人有權拒絕收受,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賠償損失。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D. 《合同法》110條解讀。
1.合同法第110條規定的內容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錢債務或者內履行非金錢債務不符合約容定的,對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二)債務的標的不適於強制履行或者履行...
2.合同法第110條規定的解釋本條規定了非金錢債務的違約責任。這種責任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為繼續履行;二為賠償損失。非金錢債務,是指除了金錢作為標的的債務以外的債務,這類債務的標的包括金錢以外的物、行為和智力成果.
E. 經濟法和合同法的區別
合同法是規范平等民商事主體間合同行為的法律部門,屬於私法,它屬於專民商法的范疇。屬
經濟法是和民商法平行的一個法律部門,公法性更強。它的內容是國家對市場和市場行為的調整,如市場准入的設定、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對產品質量、金融市場的監督規制等。它是一個公與私的互動過程。
如果說合同法是橫向的,那麼經濟法就是縱向的。二者不是一碼事。
當然,要研究經濟法,研究國家如何調整市場行為,就一定要先對市場行為本身有了解,因此,合同法作為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部門,在研究經濟法的時候也是不可逾越的。《合同法》這部法律本身更是基礎性文本。
另外,有些法學領域的外行把經濟法理解成所有與經濟和經濟行為相關的法律,包括民商法、國家規制類法律,這是不準確的。所以看到經濟法這個詞彙時,一定要看清在那個文本里它指代的什麼意思,因為內行和外行對這個詞的運用是完全不同的…
F. 合同法里有種直接損失叫「滅失」是什麼意思
滅失指標的物由於不可抗力和其他事故而不再存在,或佔有人對其失去控制的狀態。通常由自然災害、遺失、被盜、拋棄等原因造成。有永久滅失和暫時滅失、意外滅失和非意外滅失之分。滅失的後果依法律或合同的規定辦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有明確規定: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所以就算標的物因不可抗力而滅失,作為當事人的一方也應當及時通知對方,為了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還需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否則,並不能免責,遂仍還要承擔賠償責任。
(6)合同法里重做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般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步驟。
要約
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
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
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
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拘束。
承諾
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
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G. 溯及既往是什麼意思啊合同法里說的那種
意思是新出來的法,對新法出來之前發生的事情有約束力的,就是可以適用的,那就叫溯及既往,不能適用於以前事情的,就叫不溯及即往.
H. 《合同法》裡面有一句,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求問這句話具體怎麼解釋。
給受損害方選擇的機會,後面加的半句是因為合同法的原則是鼓勵交易,本著鼓勵達成合同的目的來立法的,所以如果受損害方希望進行變更,希望能夠繼續履行,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要本著盡量促成合同的精神來審理案件,不能直接就撤銷,同時也是體現了民法上的意思自治,請求什麼判什麼,人家要變更,你撤銷幹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