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轉讓合同合同法
① 房屋的「轉讓合同」和「買賣合同」有區別嗎請詳細說明
一、參與對象不同。
買賣合同只有雙方當事人,而轉讓合同是買賣雙方以及居間人三方當事人。
三、合同協議不同。
房屋買賣居間協議」和「房屋買賣合同」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僅表示有購房的意向,後者是直接就房屋買賣達成一致,如果買賣合同沒有簽定,居間協議自然就解除。
② 「房屋買賣合同」的轉讓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產權證的房復產買賣協議,並不必制然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的房產不得轉讓的規定是管理性規定,而不是效力性,不能據此否定無證房屋買賣的效力。你想將你和開發商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的合同權利轉讓給他人,可以按《合同法》第七十九條(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和第八十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處理,此種轉讓需要通知開發商,是否公證由當事人確定,沒有強制規定。
③ 個人房產轉讓合同受法律保護嗎
法律分析:個人房產轉讓合同受法律保護。只要主體適格,不違反法律法規,符合合同的構成要件,這份轉讓合同就是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但是房子產權並未發生轉移,該合同產生的是債權效力,若是辦理了登記手續的,則房屋產權也是受法律保護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第二百一十條 不動產登記,由不動產所在地的登記機構辦理。
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
④ 房產轉讓的合同應當注意什麼
核心內容:簽訂房屋轉讓合同需注意什麼?房屋轉讓是一方轉移房屋所有權於另一方,另一方支付價款的合同。簽訂房屋轉讓合同時,需注意轉讓人和受讓人的名稱和住所的基本信息的明確;轉讓標的的真實性和具體化;轉讓價款需明確無歧義;價款的交付方式也是需要合同事先約定的;其次還包括合同生效條款、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式、合同中止、終止或解除條款和合同的變更轉讓都是可以約定的。下面由小編在本文介紹簽訂房屋轉讓合同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您了解轉讓合同,擬定或簽訂一份有保障的房屋轉讓合同。
1、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住所
合同中應當明確當事人的具體情況、地址、聯系辦法等,以免出現欺詐情況;雙方應向對方作詳細清楚的介紹或調查;應寫明是否是共有財產、是否是夫妻共同財產或家庭共同財產。
2、轉讓標的
在房屋買賣合同中標的就是房屋。合同中應明確房屋的地點(方位、朝向、門牌號等)、面積、類型(公房或私房)設施設備結構(木製、磚制等建築使用的材料)、質量(新舊程度、使用狀況等)、格局、裝修及附屬設施等內容。
3、轉讓價款
價款是合同中最重要的條款,它的主要內容涉及到總價款、付款方式、付款條件如何申請按揭貸款、定金、尾款等。在簽訂合同中,應當依據有關法律的規定,以房屋的不同類型,確定不同的定價原則,明確房屋售價是多少,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售價是多少。雙方還要明確按國家規定交納各自應當交的稅費和雜費;如果雙方另有約定,則應當在合同中明確這一約定。
4、交付方式
合同中應包括出賣方交付房屋及受買方支付價款的方式。交會房屋,應明確要對房屋進行驗收,並按規定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交納稅金及費用,領取新的房屋產權證明等。支付價款的方式,應明確以現金還是支票支付,付款是一次性付清或分期交付以及繳納定金的時間、數額、分期付款的步驟、時間和數額等。5、履行期限、地點、方式。合同中應主要寫明交房時間,條件,辦理相關手續的過程,配合與協調問題,雙方應如何尋求中介公司、律師、評估機構等服務,各種稅費、其他費用如何分攤,遇有價格上漲、下跌時如何處理。
6、合同生效條款
合同中應約定合同生效時間,生效或失效條件,當事人不能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撓條件生效或不生效,生效或失效期限,致使合同無效的情形,幾種無效的免責條款,當事人要求變更或撤消合同的條件,合同無效或被撤消後,財產如何進行返還等等。
7、違約責任
合同中要說明哪些系違約情形,如何承擔違約責任,違約金、定金、賠償金的計算與給付,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免責,擔保的形式,對違約金或定金的選擇適用問題等等。
8、解決爭議的方式
合同中應約定解決爭議是採用仲裁方式還是訴訟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雙方同意採用仲裁的形式解決糾紛,應按照我國《仲裁法》的規定寫清明確的條款。
9、合同中止、終止或解除條款
按照《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第九十一條、第九十四條之規定,合同當事人可以中止、終止或解除房屋買賣合同。有必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合同中止、終止或解除的條件,上述情形中合同應履行的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解除權的行使期限,合同中止、終止或解除的補救措施,合同中止、終止或解除後財產如何進行返還等等。
10、合同的變更與轉讓
合同中應約定合同的變更與轉讓的條件或不能進行變更、轉讓的禁止條款。
11、附件
合同中應說明本合同有哪些附件以及附件的效力等。必要的時候,還需簽訂有關的補充協議,特別是有關房屋面積、房屋質量以及付款等關鍵條款,一定要有細節性的明確約定。
通過以上內容的介紹,相信您已經了解了簽訂房屋轉讓合同的注意事項,以上的每一個條款都要注意,在簽訂之前雙方當事人最好商議清楚,避免以後出現諸多的麻煩和誤會。
⑤ 房產買賣合同必須必須是書面形式嗎
、未採取書面形式的房屋買賣合同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1條:「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
《合同法》第10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合同法》第32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看上面的三條法律規定,似乎房屋買賣合同(房地產轉讓合同)必須採取書面形式,否則合同就不成立。
《合同法》第36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合同法》第37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再看《合同法》第36條、第37條的規定,似乎給這個死規定開了兩個口子。但是,這條規定似乎又反證了除了這種情況外,未以書面形式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不成立。
《合同法》第215條:「租賃期限六個月以上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的,視為不定期租賃。」
再看《合同法》第215條的規定,似乎又可以理解為應當採取書面形式而未採取書面形式的合同成立並有效(除非有其他無效的情形),只是對其效力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也可以將該條理解為一個特例。
對於《合同法》第36條、第37條情形的未採取書面形式的房屋買賣合同,合同是成立的。對於除《合同法》第36條、第37條情形之外的未採取書面形式的房屋買賣合同,也應當認定為有效。因為,書面形式主要是起到固定證據,規范交易的作用。從這個角度講,書面形式只是倡導性的,而不是強行性的。不以書面形式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或補充協議,或變更協議)並不改變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這一基本事實,也不會損害社會利益,而且法律也沒有必要因為形式上的要件而否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二、未採取書面形式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效
《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5.正確理解、識別和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中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關繫到民商事合同的效力維護以及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穩定。人民法院應當注意根據《合同法解釋(二)》第十四條之規定,注意區分效力性強制規定和管理性強制規定。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違反管理性強制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情形認定其效力。16.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法律法規的意旨,權衡相互沖突的權益,諸如權益的種類、交易安全以及其所規制的對象等,綜合認定強制性規定的類型。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未採取書面形式並不會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利益,因此,「應當」採取書面形式的規定並非效力性強制性規定,而是管理性規定。因此,未採取書面形式的房屋買賣合同有效。
⑥ 房屋買賣合同適用合同法嗎
房屋買賣合同適用合同法。房屋買賣合同是屬於合同的一種,所以是適用我國《合同法》規定的。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五條規定: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或者買受人遲延支付購房款,經催告後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後,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⑦ 工業房地產轉讓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有哪些
法律分析:工業房地產轉讓合同需注意下列法律問題:
一、定義與保證條款;
二、位置和面積;
三、轉讓金及支付方式;
四、交付條件和程序;
五、房地產權證辦理;
六、工業房地產的特殊之處還要求在轉讓合同中特別明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⑧ 房地產轉讓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房地產轉讓合同無效的情形包括:(1)合同簽訂主體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行為人以虛假意思訂立買賣合同;(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4)合同內容違背公序良俗的。
其中行政法規規定的房地產不得轉讓的情形包括:(1)(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四)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五)權屬有爭議的;(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八條?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
(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條件的;
(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
(四)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
(五)權屬有爭議的;
(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轉讓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