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工作反家暴法

社會工作反家暴法

發布時間: 2022-02-02 16:49:46

『壹』 《反家暴法》規定的"強制報告"適用條件是什麼答案

適用於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
《反家暴法》第十四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解讀:強制報告義務可以及時發現家庭暴力,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失智老人、殘障人士等沒有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等弱勢群體;強制報告義務是對第五條特殊保護的具體化。

『貳』 社會工作可以在反家暴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反對家庭暴力,不僅僅是司法部門的

社會工作就是志願者,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反家庭暴力,可以在反包家庭暴力中發揮很大的作用,比如調解,勸說,保護,經濟幫助,還有很多,在提供幫助的過程中,最好能和街道辦,司法部門,婦聯,公安局派出所,公益組織,協同反家庭暴力。

『叄』 社工宣傳反家暴法有哪些游戲活動

本次活動復白玉蘭中心以宣傳制「反家暴法」為主題,通過宣傳展板展示、派發宣傳單張、反家暴知識問答、愛心義賣和互動小游戲等環節來開展服務,讓活動參加者能夠多種形式地了解更多的反家暴知識。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前來參與活動的群眾絡繹不絕,婦聯社工為每一位咨詢居民詳細地介紹反家暴法、如何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以及構建平安家庭等知識。其中有居民告訴社工:「今天參與這種大型的宣傳活動收獲很大,認識了許多社會工作的服務,對於家庭暴力的了解更加透徹」。

這次「反家暴法」宣傳活動,吸引了200多人參與其中,切切實實地提升了婦女自我維護的能力,引導和幫助群眾認識家庭暴力的危害性,關心愛護自己的家庭,維護好社區的大家庭。

『肆』 《反家暴力法》制止家暴有什麼有力措施

和平相處是最好的辦法,實在不行,可以使用下下策,以暴制暴

『伍』 什麼是家庭暴力,依據反家暴法規定的救濟措施有哪些

家庭暴力 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反家暴法規定的強制報告適用條件是,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第十四條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對報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陸』 國家制定《反家暴法》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國家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是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家庭成員之間應當互相幫助,互相關愛,和睦相處,履行家庭義務。反家庭暴力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國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6)社會工作反家暴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條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柒』 《反家暴法》規定的"強制報告"適用哪些條件

根據《反家暴法》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四條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對報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捌』 社會工作者如何介入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問題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嚴重,單純依靠各級婦聯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藉助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協同解決.社會工作者依託婦聯,運用專業的個案、團體、社區工作等方法介入家庭暴力問題勢必會起到很好的干預作用.

『玖』 反家暴法規定的強制報告適用條件是

根據《反家暴法》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下面是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四條 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應當對報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拾』 反家暴法規定的強制報告適用條件是哪些

亮點一:恐嚇等精神暴力 納入家暴
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解讀:家庭暴力的概念比較符合中國國情,基本與國際接軌。從行為類型來看,除了身體暴力,明確包括精神暴力,「等侵害行為」|給了法官具體情況的自由裁量空間,可以把性暴力納入「等」的行為類型之中。

亮點二:擴大主體適用范圍:同居暴力也算
第三十七條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解讀:在附則中增加准用條款,擴大了家庭暴力法的主體適用范圍,有著同居關系、撫養照料關系、家庭僱傭關系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都可依照反家暴法規制。反家庭暴力法不是婚姻家庭法,是社會保護法,家庭成員以外有著共同生活關系的人之間的暴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具有共性。

亮點三:這些情況下發現家暴不報案將擔責
第十四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救助管理機構、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解讀:強制報告義務可以及時發現家庭暴力,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失智老人、殘障人士等沒有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等弱勢群體;強制報告義務是對第五條特殊保護的具體化。

熱點內容
領導叫我考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35
銀海區法院 發布:2025-07-30 10:57:10 瀏覽:315
最高人民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7-30 10:48:57 瀏覽:698
法院54軍 發布:2025-07-30 10:47:51 瀏覽:141
工商管理專業考法律碩士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0:45:02 瀏覽:754
兒童閱覽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43:38 瀏覽:18
如何三班倒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7-30 10:40:45 瀏覽:655
消防維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37:29 瀏覽:744
2016復旦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5-07-30 10:35:55 瀏覽:525
准則條例政治紀律 發布:2025-07-30 10:24:34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