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情勢變遷依據

合同法情勢變遷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2-03 01:58:03

『壹』 我國合同法有沒有規定情勢變更原則

中國尚沒有法律明文規定情勢變更原則。

所謂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當事人不可預見的事件的發生或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生情勢變更,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或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原則(顯失公平)時,則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的法理。究其實質,情勢變更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運用,目的在於消除合同因情勢變更產生的不公平後果。

司法層面,情勢變更原則得到了積極的承認和適用。

1.法院已在個案中適用該原則,且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已對此表示了肯定的立場。主要表現為:
(1)「武漢市煤氣公司訴重慶檢測儀表廠案」及相應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函(1992)27號文。最高人民法院在本案中通過對情勢變更原則適用要件之一的 「顯失公平」概念具體化,在中國民法中首次確立了情勢變更原則,同時也是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在中國司法實踐中的首次運用。
(2)「1992年長春對外貿易公司訴長春市朝陽房地產開發公司案」的解決。
但作為兩案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法律依據的《經濟合同法》已隨著《合同法》的出台而失效了,並且該法律規定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情勢變更原則。
2.法院內部工作文件明文規定了該原則的適用標准。主要表現為:
(1)最高人民法院1986年4月14日《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條、第7條有此規定。
(2)1993年《中國經濟審判工作會談紀要》(1993年5月6日法發[1993]8號文)指出:由於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原因,作為合同基礎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非當事人所能預見的根本性變化,以致合同履行顯失公平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按情勢變更原則變更或解除合同。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法律領域對於情勢變更原則態度最明確的一次陳述。
但是所有這些對於實踐的總結和歸納只能對下級法院的審判活動發揮指導作用,而沒有法律效力。「法律不足」使得情勢變更原則在中國無法名正言順地發揮其「利益均衡」的調節作用,這使得立法的滯後與經濟生活中情勢變更不斷產生的矛盾日益突出。

『貳』 情勢變遷與合同落空的異同

合同落空(Frustration of Contract)是英美法的術語,它與大陸法上的情勢變遷原則相類專似。合同落空是指在屬合同成立之後,非由於當事人自身的過失,而是由於事後發生的意外情況而使當事人在訂約時所謀求的商業目標受到挫折。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未履行的合同義務,當事人得予免除責任。按照英國的法律和判例,下列情況往往可以作為合同落空處理:(1)標的物滅失;(2)違法;(3)情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4)政府實行封鎖禁運和進出口許可證制度。
所謂情勢變遷,是指在合同成立後,非由於當事人自身的過錯,而是由於事後發生的意外情況致使當事人在訂約時所謀求的商業目的受到挫折。如果仍然堅持履行原來的合同,將會產生顯失公平的結果,有悖誠實信用的原則,因此,對於未履行的合同義務,當事人得予以免除或者變更的責任。 情勢變遷原則不適用於邊界條約。

『叄』 合同法的情勢變更原則在勞動合同法中是不是得到了應用,請舉例說明~求詳細啦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專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屬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這就是「情勢變更原則」在勞動合同法中的體現,它允許用人單位在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解除合同,以免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合同遭受損失,顯失公平。

『肆』 如何區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復:
一是不可抗制力一般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無法履行包括全部不能、部分不能、永久不能和一時不能。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並不要求合同無法履行,情勢變更後合同即使仍然處於能夠履行的狀態,但如果履行合同過於艱難,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其結果與訂立合同時的目的相違背,按原合同履行必然導致顯失公平;
二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當事人只要依法取得了確切證據,履行了法律規定的通知義務、防止損害擴大的義務等相關義務,不履行合同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而情勢變更情況下履行合同將導致顯失公平的結果,故因情勢變更而引起的風險應由合同雙方共同承擔,但當事人主張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必須請求法院作出裁判,而不能當然地導致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三是不可抗力包含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三層含義,而情勢變更只是因不能預見的事由引起合同基礎發生重大變化,這種不能預見事由不限於不可抗力,還包括意外事故及其他事由,而且是否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在所不問;
四是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責事由,中國民法通則和合同法中均有明確規定,而情勢變更在中國民事立法中未作規定,只是司法實踐中曾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批復的形式承認其適用。

『伍』 問個合同法的風險轉移和情勢變更的問題

如果這是這個學術問題,那麼請你認真研究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二者的不同,不可抗力專是法定的免責屬事由,在合同法和民法中有明確規定的,即不可抗力的情況一旦出現,是不需要法院進行判斷,不可抗力的條款便自動適用。而情勢變更在合同法和民法中不是明確規定的免責條款,因其適用的復雜性,能不能適用需要法院進行裁決的。關於補充問題:情勢變更適用於合同成立後直到履行完畢。情勢變更個人認為更適用於合同剛開始履行時。關於你的案例:乙方請求情勢變更的理由不應該是目的不達,而是以下理由:出現了當事人不可預見、不能克服的情況,而這個情況其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由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引起),其發生使合同的履行失去意義(合同標地物已滅失,作為乙方來講,無法佔有使用該房屋,作為甲方來講,無法給乙方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

『陸』 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釋》規定的情勢變更

您好,情勢變更,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履行完畢前,合同賴以訂立的客觀情勢發生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異常變動,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將導致顯失公平的後果時,則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的制度。

一、情勢變更的適用條件

(一)情勢變更的適用條件:

1. 須有不屬於不可抗力或者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主要包括等價關系的嚴重破壞(如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和合同目的不達(如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兩種類型;

2. 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成立後履行完畢前。

3. 情勢變更的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

4. 情勢變更是當事人於締約時所不可預見的。

5. 情勢變更使繼續履行原合同將顯失公平。

(二)情勢變更之適用條件的理解

1. 須有不屬於不可抗力又不屬於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情勢」即作為合同基礎或環境的一切客觀事實,「情勢變更」即合同基礎或環境在客觀上的異常變動。對此,應作如下理解:

(1)情勢的變動應不屬於不可抗力。原因在於,如果合同成立後發生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或者難以履行的,用不著適用情勢變更制度。(a)債務人因為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債務人可以直接援用《合同法》第117條全部或者部分免除違約責任。(b)因為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一)項的規定解除合同,一方給對方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2)情勢的變動應不屬於正常的商業風險。原因在於,合同是當事人進行未來計劃的工具,合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正常的商業風險予以分配。正常的商業風險應由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承擔。

(3)合同賴以訂立的客觀情勢之變動須達到異常的程度。可分為兩類:(a)等價關系的嚴重破壞(如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普通的貨幣貶值、原材料價格的一般波動、一般的市場供求變化都屬於正常的商業風險,因而不屬於情勢變更。(b)能夠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情勢變動,如政府經濟政策變動,提供勞務合同的債務人喪失勞動能力等。

2.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成立後履行完畢前。對此,應做如下理解:

(1)合同訂立前已經發生的事件,原本就是雙方訂立合同時作為參照的合同基礎,合同訂立後,情勢未曾發生過變更。此時沒有情勢變更原則適用的餘地,符合構成要件的,可以適用顯失公平、欺詐、重大誤解等制度解決。

(2)合同履行完畢後發生情勢變更的,對當事人而言不存在顯失公平的問題;並且,合同常常因為履行完畢而消滅;最後,如果合同履行完畢後發生情勢的異常變動也可以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3.情勢變更的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對此,應做如下理解:

(1)如果情勢的變更可歸責於一方當事人,則其發生表明該當事人具有過錯,自應遭受其損失,沒有特殊保護的必要,其不得主張情勢變更。該方當事人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2)一方遲延履行期間發生情勢變更的,遲延履行一方不得援用情勢變更原則。

4.情勢變更是當事人於締約時所不可預見的。這一要求的內涵是:預見的主體是因情勢變更而遭受不利益的一方;預見的內容為情勢變更發生的可能性;預見的時間為合同訂立之時,預見的標准為主觀標准(即以遭受不利一方當事人的實際預見能力為准)。如果當事人於訂約時能夠預見情勢變更,則表明他承擔了該風險,不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5.情勢變更使繼續履行原合同將顯失公平。其含義是,情勢變更後,如果仍然依照原理的合同條款履行合同,將以犧牲一方的巨大利益為代價而使對方獲得巨額利益。

6. 應當經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必要時應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適用<合同法解釋(二)>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確需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必要時應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司法考試中如果涉及,就回答應當經高級人民法院審核。

二、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及其法律效果

(一)雙方當事人可以協議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自不待言。

(二)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的,受有不利益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起訴至法院,法院享有「公平裁決權」,有權以下列方式直接干預合同關系。

1. 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或者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預期,或者合同的履行失去意義的,人民法院應判決解除合同。

2. 合同目的可以實現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合同。

三)合同變更或者解除的,受有不利益的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為,這是不可歸責於他的。

熱點內容
領導叫我考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35
銀海區法院 發布:2025-07-30 10:57:10 瀏覽:315
最高人民法院黃松有 發布:2025-07-30 10:48:57 瀏覽:698
法院54軍 發布:2025-07-30 10:47:51 瀏覽:141
工商管理專業考法律碩士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0:45:02 瀏覽:754
兒童閱覽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43:38 瀏覽:18
如何三班倒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7-30 10:40:45 瀏覽:655
消防維保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30 10:37:29 瀏覽:744
2016復旦法律碩士法學 發布:2025-07-30 10:35:55 瀏覽:525
准則條例政治紀律 發布:2025-07-30 10:24:34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