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師國際經濟法在線作業二
A. 國際經濟法的一個問題
圖書目錄-WTO反傾銷協議解讀
第1章 概述
第1節 傾銷與反傾銷的基本概念——《WT0反傾銷協議》第1條
1.傾銷的概念
2.傾銷的分類
3.反傾銷制度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第2節 國際反傾銷法律制度概述
1.反傾銷制度的產生
2.美國反傾銷法
3.歐盟反傾銷法
4.中國反傾銷法體系的建立
第3節 《關貿總協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反傾銷協議的歷史發展過程
1.《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產生
2.20世紀50、60年代《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有關規定適用情況
3.肯尼迪回合《關於執行第6條的協議》
4.東京回合《1979年反傾銷守則》
5.烏拉圭回合《關於執行<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協議》
第4節 世界貿易組織反傾銷協議的結構
第5節 經典案例
第2章 傾銷的確定——《WTO反傾銷協議》第2條
第1節 傾銷的相關定義
1.《WTO反傾銷協議》對傾銷的定義
2.同類產品的確定
第2節正常價值的確定
1.國內市場銷售價格
2.向第三國出口價格
3.結構價格
第3節出口價格的確定
1.實際出口價格
2.推定價格
3.轉口貿易的影響
第4節 價格比較及傾銷幅度的計算
1.傾銷幅度計算
2.價格比較的原則
3.比較方法的選擇
第5節 經典案例
第3章 損害的確定——《WTo反傾銷協議》第3條和
第4條
第1節 與損害調查有關的概念
1.確定產業損害的意義
2.協議第3條的結構
3.產業損害調查期限
4.傾銷進口產品的范圍
第2節 國內產業——《WTo反傾銷協議》第4條
1.國內產業的定義
2.關聯企業的排除
3.地區產業
4.國內產業的定義與損害調查之間的關系
5.區域經濟共同體
第3節 調查機關對損害的審查標准
1.產業損害調查的一般標准
2.對傾銷進口產品的數量和價格的變化的審查
3.關於傾銷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影響的審查
4.實質性損害之威脅
5.對國內產業的新建產生嚴重阻礙
第4節 產業損害的其他問題
……
圖書簡介-WTO反傾銷協議解讀
本書對每個單一法律文件逐條進行解釋,每一個協定的釋義均構成一篇獨立文章,且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簡要說明該協定的相關背景、發展,在WTO整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逐條闡釋,根據每一條的不同情況繁簡不同,突出重點……重點解釋特殊條款和主要條款,同時用相關的案例作為佐證。對於協定條文涉及的其他國際條約及相關協定或協定的內容,盡可能地作出介紹,幫助讀者理解。
B. 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
1、銀行有沒有拒權利付,要看受益人是否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和交單,而本案例並未說明信用證的最遲裝運期,只是說「合同約定:...自B公司收到信用證之日起1個月內裝運。隨後,A公司於5月29日開出了符合約定的信用證」,但是沒有說B公司是於哪一天收到的信用證,因此無從判定受益人於7月3日裝運是否遲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所以說本案例的銀行拒付是否有理。
那麼為了解答本案例,那麼就假設受益人遲於信用證規定的最遲裝運期裝運,如果假設成立,那麼才可以說銀行有權拒付——因為信用證是有條件的付款承諾,即受益人必須按照信用證的規定行事,包括按照信用證規定的期限裝運貨物和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否則開證行就有權拒付。那麼前面假設受益人未按期裝運,所以,開證行拒付有理。
而假設而本案例中的受益人未遲於信用證規定的裝運期裝運,那麼開證行就沒有拒付的權利。
2、「由於台風登陸,使得B公司最快到7月3日才裝船出運」,那麼,假設受益人交貨遲於信用證規定的最遲交貨期,對於信用證而言,受益人屬於違約,而其違約責任就是被開證行拒付。而對於合同而言,由於台風屬於不可抗力,那麼,因收台風影響而推遲交貨,則不算違約,因為不可抗力屬於免責條款。
3、該批貨物的價格條款為FOB,所以保險費用不包括在單價里。保險合同應由買方A公司負責訂立。
C. 國際經濟法
C
《合同法》
第十八條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內知之前到達容受要約人。
B
第五十二條
(2)如果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
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
格付款。
D. 國際經濟法例分析題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內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容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國際經濟法調整的是廣義的國際經濟關系,那麼它必然既包括國際法規范,也包括國內法規范;既包括公法,也包括私法。在經濟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經濟法的發展和更改,是在南北矛盾—交鋒—磋商—妥協—合作—協調—新的矛盾中曲折行進的。如何擴大和加強眾多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事務的發言權、參與權和決策權,把有關的「國際游戲規則」或行為規范制定得更加公平合理,從而更能促進建立起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面臨這一客觀需求,國際經濟法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E. 國際經濟法中的bit是啥意思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版國私人權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早在中世紀末期,歐洲主要商業城市就有一些關於國際商業交易的規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關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則和制度大量出現 ,並具有了國家之間條約的形式。作為一門學科,國際經濟法學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發展起來。
F. 國際經濟法司法考試題目
1D;2C;3B;8B;4C;5B;6C.
有關答題依據:
2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是指營業地位於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就有關貨物買賣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達成的協議。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國際性以當事人的營業地位於不同國家為准.
3根據《公約》第42條(1)的規定,賣方所交付的貨物,必須是第三方不能根據工業產權或其他知識產權 主張任何權利或要求的貨物,但以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的權利或要求為限,而且這種權利或要求根據以下國家的法律規定是以工業產權或其他知識產權為基礎的。(2)對知識產權擔保義務的限制。由於國際貿易中,貨物通常是銷往賣方以外的國家,特別是還有轉賣的情況,要求賣方了解所有國家有關的法律是不可能的,因此,公約對賣方的知識產權擔保義務進行了某些限制,主要表現在;①地域限制。公約雖然規定了賣方的知識產權擔保義務,但並不是其出售的貨物不得侵犯全世界任何一個知識產權人的權利,這是不現實的,對此公約第42條規定了限制標准:第一,依貨物銷售目的國的法律,即第三人的請求必須是依貨物使用地或轉售地國家的法律提出的。如果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沒有規定貨物的最終使用地或轉賣地,則賣方對買方不承擔知識產權的擔保義務。例如,買方改變了原轉賣A國的計劃,而將賣方出售的貨物轉賣到了B國,則當一B國人稱該貨物侵犯其商標權時,賣方不對買方負責,因為在訂立合同時,賣方並不知道這批貨物將被轉賣到B國。第二,依買方營業地所在國法律,即第三人的請求必須是依買方營業地所在國的法律提出的。也就是說,如果雙方沒有確定貨物的最終使用地或轉賣地,則賣方只對那些依買方營業地所在國的法律提出的請求向買方負責。如果買方有一個以上的營業地,則依公約的規定,以與合同及合同的履行關系最密切的營業地為其營業地。如果沒有營業地,則以其慣常居住地為准。②時間限制。公約在確定賣方的知識產權擔保上還規定了時間的標准,依公約第42條第(2)款的規定,賣方在下列兩種情況下,免除其知識產權擔保的義務:第一,買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此項權利或要求;第二,此項權利或要求的發生,是由於賣方要遵照買方所提供的技術圖樣、圖案、款式或其他規格。
4可合理預見到的因對方違約所致的損失為限
違約損害賠償制度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但同時還應顧及鼓勵交易、提高效率等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對受害人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原則上應予以完全賠償,但同時應將這種賠償限制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內。一般來說,可得利益損失賠償受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 .(一)可預見性規則,是指違約方僅對其在訂約時能夠預見到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而對不可預見的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
5可撤銷合同是在合同被撤銷前,保持著法律效力,只是法律賦予一方當事人享有撤銷權。它的構成原因是一方的欺詐、脅迫訂立合同;乘人之危訂立合同;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因顯失公平而訂立的會同。「在可撤銷的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有權撤銷合同,但是當事人的這種權力並非沒有任何限制,相反撤銷權人必須在規定的撤銷期間行使撤銷權……合同法規定的撤銷權的行使時間為一年,在此期間,撤銷權人必須行使其撤銷權,否則,就失去了撤銷合同的權力」
保險法》第十六條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前款規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G. 《國際經濟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多少章節
《國際經濟法(第二抄版)》這門課程有10章內容,包括:第一章國際經濟法概論、第二章國際貨物貿易法、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四章國際貿易支付、第五章國際技術貿易與服務貿易法、第六章國際貿易管製法律制度、第七章國際投資法、第八章國際貨幣金融法、第九章國際稅法、第十章國際經濟貿易爭議解決法律制度、
H. 國際經濟法:保護國際投資的國際公約是哪4個
保護國際投資的國際投資法體系不止四個公約,它是由調整國際投資關系的國內內法規范和國容際法規范綜合形成的一個法律體系,由5個方面構成.
一是資本輸出國關於外國投資的法律規范.
二是資本輸出國關於對外投資的法律規范.
三是資本輸出國與輸入國間的雙邊投資協議.
四是國際投資的多邊條約.主要包括:<<解決國家與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公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以及世界貿易組織體系下的<<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服務貿易總協議>>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等.
五是國際慣例.